6.农家之宝—耕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91
颗粒名称: 6.农家之宝—耕牛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3
页码: 48-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全州东山瑶家,就要过一个热闹的爱牛节的由来的风俗。
关键词: 宁德市 民俗 瑶族

内容

传说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全州东山瑶家,就要过一个热闹的爱牛节,这天,不能用牛耕田种地、搬运东西,还要好好地饲养爱护牛,隆重得像过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为什么瑶家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爱牛节呢?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牛原先是天宫里的一个大力神王,帮天帝做点拉车运物之事,日子过得很悠闲自在。一天它走出南天门玩耍,往地上一看,见瑶民背着绳子拉着犁,在耕田种地,汗流浃背,累得死去活来,悲惨极了,心里同情得很。于是它跑回天宫,偷偷地拿来一些好吃的东西给瑶民吃,还使用神力暗中帮瑶民犁完了一遍田地才返回天庭。此事被天帝晓得了,说它恋思凡间,同情俗子,冒犯了天条。大力神王被天帝指使两个天兵用神鞭打得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又被贬到人间,丢在大山冲里。几个瑶民从山冲走过,看到大力牛王躺在地上遍体鳞伤,并得知是为帮助瑶民受的难,大家七手八脚把大力牛王抬回家里,用上山找来的草药精心地给它医治伤口,细心照料,让它吃好睡好。几天工夫,牛王的伤口痊愈了。为了感激瑶民对它的救命之恩,它决心一辈子为瑶民拉犁拖耙、推磨积肥,什么事情都做。它只吃青草,却干最苦的活。从此,大力神王从天宫的挑夫,变成了帮瑶民耕田种地、推磨拉车的耕牛。瑶家为了纪念大力神王下凡为瑶民做事的日子,就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王节、爱牛节。
  这爱牛节在广西富川瑶乡,又另有一段故事:
  相传,古时有一位瑶王,在农历四月初八过自己的生日,杀猪宰羊,邀请来六亲九眷,大摆宴席,把家里的奴仆、放牛娃仔都叫来帮着倒茶上菜,洗碗刷锅,却把入春以来帮他耕田耙地,累得骨瘦如柴的耕牛关在牛栏里,不闻不问不管,连禾草也没给一把。瑶王家里的老牛婆,看到身边的小牛仔饿得肠子黏着了肚皮,难受极了。它看到一个老仆人从栏边走过,就大声说道:“主人花天酒地为自己庆贺生日,我们当牛的一年到头成天累死累活,在他杯盘交错大吃大喝时,倒把我们关在栏里,连根草都吃不着,照这样,我们很难待下去了。”
  老仆人听到老牛婆讲起人话来,怕得要命,赶忙跑到厅堂,将牛讲的话一字不漏地讲给瑶王听了。
  瑶王一听,也吓出一身冷汗,生怕老牛婆煽动牛仔们逃跑,于是他就派了两个壮汉拿起铁锤,跑进牛栏,把老牛婆的上牙敲掉,让它讲不了话。然后又把牛的鼻子穿了起来,套上绳子,拴在栏里,它走动不得。从此,牛的上排牙齿再也没有了。瑶王过后一想:牛为瑶家耕田种地,推磨拉车,一年到头确实辛苦劳累,打的粮食主人收了,它自己吃的是青草,也从来没有怨言,今天把它整得这样苦,实在有些对不起它。瑶王越想越觉得有愧。为了祝福善良的牛,使它不再遭受灾难,表示人们对它的同情、爱护和感谢,瑶家就把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定为牛王节、爱牛节。
  从此,每年到了农历四月初八这天,即使农活再忙,瑶家也不用牛,让它好好地休息。清早一起来就忙着为牛煮一盆潲,在精饲料里拌上甜酒,打两个鸡蛋,让牛好好地饱餐一顿,表示主人对牛的关爱。另外,还要摘来乌饭果叶熬水,把米染乌,寓意米是牛用血泡出来的,煮成乌饭供奉牛婆大王和上界神灵。让天帝和上界神灵。知道牛是如何辛苦为凡民做事的,好保护耕牛健壮,永不生病;让人吃了乌饭,使大家知道这米来之不易,是牛辛辛苦苦、流血流汗给人的恩赐,让人知道应该怎样爱护耕牛。在瑶山,还流传着一首爱牛歌谣,告诫人们不要伤害耕牛。其歌唱道
  世人听我说原由,兽中最苦是耕牛;
  春夏秋冬下苦力,四季耕种得丰收。
  背上犁耙千斤重,还挨棍打竹鞭敲;
  泥烂水深拉不动,腰弯背拱汗直流。
  口干喝口田中水,鞭敲还骂死瘟牛;
  肚饿吃口田边草,恶言谩骂无尽头。
  长年四季吃青草,种得粮食主人收;
  粟子棉花般般有,五谷杂粮堆满楼。
  香米煮饭人享受,高粱熬酒把客酬;
  男婚女嫁成好事,夫妻成家就卖牛。
  世上若是无牛在,农夫耕种都发愁。
  若是耕牛年岁老,卖给屠行做菜牛;
  忘牛一生耕田地,将刀割断牛咽喉。
  破肚剜肠取肝肺,剥皮抽筋剁骨头;
  仔细思量为屠者,诫劝行善早回头。
  吃肉之人身不壮,杀牛之人愧不休;
  骂牛之人良心丑,打牛之人无理由。
  今世吃牛肉四两,来世偿牛万斤油;
  牛知受尽千般苦,想是前生命不修。
  奉劝人们莫打牛,看养关爱放心头;
  犁耙重活牛愿做,喂养草料应备周。
  栏要防湿常垫草,冷要防冻无病忧;
  莫看寒冬牛无用,开春赶水无日休。
  莫道世间无恩报,变化轮流从未休;
  不信但看为恶者,没有哪个恶到头。
  这首歌讲述了牛的善良辛苦,劝诫人们要爱护耕牛。其中虽然有因果报应的陈旧观念,但较真实地道出了深居大山、视牛为农家宝中之宝的瑶民对耕牛关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东山瑶乡爱牛的风气代代相传。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