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正月十二送老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88
颗粒名称: 3.正月十二送老鼠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2
页码: 40-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瑶家忌老鼠、送老鼠,包含着除害增收的愿望,是瑶家古老的文化传承的风俗。
关键词: 宁德市 民俗 瑶族

内容

瑶家深居大山,接触最多的山野动物就是老鼠了。家有家鼠,田有田鼠,山有山鼠,竹山中有竹鼠,芒草丛中有芒鼠。这些老鼠偷吃五谷,毁坏禾苗,啮断竹根,传染疾病,晚上还吵得人们不得安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没有哪个不恨老鼠的。
  广西桂北的瑶胞,认为老鼠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是天定的,再打也消灭不了,只有把它们送走,让它们去远远的地方,才能保护种下的五谷杂粮不受损失。于是桂北的瑶民,有的把农历正月十六定为忌老鼠、送老鼠日。全州东山瑶乡,则在正月十二忌老鼠,这一习俗活动,古朴而又趣味横生。
  这天下午,寨子里各家各户都要把屋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发现有鼠洞,必须用三合土堵塞严实,并且要在清理卫生时,打死一只老鼠或虫子。如果没有消灭到老鼠或害虫,就要到山边装老鼠的石砣下,找一只死鼠敲两下,也算是给年头忌鼠开了好头。到了傍晚,寨子里自然有年岁较大的儿童牵头,从家里拿一个铁锅盖走出大门,一敲就会一呼百应,各家各户五岁以上十五岁以下晒苞谷的小孩,不分男女,都会拿着铁锅盖,叮叮当当地敲打着,走到寨边的岩坪上集中,然后有较大点的儿童主动带领大家奋力敲着锅盖,走出寨子送老鼠。这送老鼠的锅盖敲得越响,老鼠就被吓得跑得越远。因为有这层意思,所以小孩子敲锅盖,无一不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出来。他们边敲边大声唱道:
  老鼠公,老鼠公,送你进山中;
  老鼠婆,老鼠婆,送你上天河;
  老鼠崽,老鼠崽,送你下大海。
  在孩子们去送老鼠的时候,家里的老人就架上铁锅,炒好了苞谷(玉米)。等小孩回到家里,当家人就会给每个人都分一筒苞谷,大家吃着这又香又脆的苞谷,叫做“嚼老鼠骨头”。第二天早晨,家家都煎糯米糍粑,家里有几人,就要煎几个,每人一个,谁也不能缺,人人都要吃,这叫做“封老鼠洞”。就是年纪小的娃仔,吃不了糍粑,母亲也要先喂他几口,而后代他把糍粑吃完。这封老鼠的糍粑不能不吃,也不能剩下,不然就是“没把老鼠洞封好”,那这年就会有老鼠跑出洞来,糟踏种下的五谷。
  瑶家忌老鼠、送老鼠,包含着除害增收的愿望,是瑶家古老的文化传承,在很多瑶乡仍然存在。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