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早的拜年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87
颗粒名称: 2.最早的拜年客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3
页码: 37-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拜早年的小小客人,一批走了,又来一批,使瑶家大年初一每家的大人都忙碌在这欢欢喜喜的迎来送往之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大家都尽情享受着无尽的欢乐。
关键词: 宁德市 民俗 瑶族

内容

全州东山瑶乡有句老话:“大人想种田,小孩想过年。”大人想种田很好理解。深居高山大岭的瑶民,田地很少,多是砍山烧荒,种苞谷、粟子,一年辛苦却收获很少,如果能有田种,秋收有稻谷进仓,吃上白米饭,那就是天大的幸福了。所以瑶山有首老歌唱道:
  茅草盖屋便成家,靠山吃山想办法;
  种田种地为大本,生意买卖眼前发。
  有田种对身居不定的过山瑶胞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那句“小孩想过年”的话,更是出自瑶家孩子的肺腑之言。居在偏远瑶山的孩子,过去除“手摘山果养山猴”外,想得到一点黄糖甜一下嘴,只有等到过年才会有这种口福。只有到了大年初一,到各家各户向老人拜年,说“恭喜发财”时,才会得到大人的招待,得到花生、糖果以及那最喜爱、最能顶饱除饿的拜糍粑。所以城乡平时孩子口头传唱“拜年拜年,屁股朝天,粑粑不要,我要挂钱”的童谣,在瑶家孩子的口头则删改成了:“拜年拜年,屁股朝天,粑粑我要,多少不嫌。”这出自瑶家孩子之口的话,认证了古老的俗语:“桐籽不开虚花,孩子不讲虚话。”瑶山的孩子做客拜年,除了几家殷实户手头有钱常给小孩外,贫苦人家哪有钱给小孩花。最好的是赠予一条锦带,已是厚礼了。因此大年初一的拜年,才是瑶山孩子们得到最多实惠的时刻。
  瑶家大年初一这天,大人是不出去拜年的,因有“初一仔,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的传统。大年初一,大人是在自己家里,陪伴父母和长辈欢度新年,以及接待一早就来拜年的孩子。
  大年初一,是孩子最高兴、最幸福的一天了。清早起来后,洗漱完,喝了寓意一家甜甜蜜蜜的姜糖茶,吃了包糖的糍粑后,父母就给他穿上新衣,戴上新帽,并将一条腰带紧紧缠在腰上,好让他得到糍粑揣在怀里。一切准备好后,家中四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的儿童都蹦跳着走出家门,到各家各户拜年祈颂大人好运发财去了。
  这拜早年的,先是一两个人,之后会越聚越多,直到结成十多人在一起的队伍。他们走进别人家里,见着大人,无论亲疏,都会拱手作揖,嘴里亲热地呼喊着“××爷爷、奶奶、大伯、大叔,我给您拜年了,恭喜发财”。大人们都会笑呵呵地迎接,招呼他们落座,将花生、糖果塞到他们手里,而后给每人递上一个糍粑(家境好的会给两个)。孩子们会用双手欣然接住,揣进怀里,说声“多谢”就告辞离开,又向另一家走去。
  这群拜早年的小小客人,一批走了,又来一批,使瑶家大年初一每家的大人都忙碌在这欢欢喜喜的迎来送往之中,增添了过年的气氛,大家都尽情享受着无尽的欢乐。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