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趣的“打蚂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77
颗粒名称: 3.有趣的“打蚂蟥”
分类号: K892.28
页数: 3
页码: 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的瑶族地区插田时进行有趣的田间游戏“打蚂蟥”的情况。
关键词: 宁德市 农业民俗 瑶族

内容

插田是一项劳动强度大又需要技艺的劳作。大家把秧挑到犁耙好待插的田埂上,就将一束束秧苗抛进田里,分布得疏密适宜,而后大家就下田插秧。一般老人和小孩动作缓慢,他们多靠在田的陡坡或田脊边插;年轻力壮的男女,多是各自找好对手,一个插前行、一个插后行追赶,叫做插跑马田。这样相互追赶,边走边插,那速度的快捷、分秧的技巧、插秧的利落,好比公鸡啄米。劳动中往返追逐,一线拉开,后面的如追上了前面的,就伸出手掌,狠狠地在前面人的小腿重拍一下,那人小腿上的皮肤顿时一片绯红。前面的人会及时加快速度,赶紧插到尽头,而后转头来追逐“报仇”。如此相互追逐,若后者追上前者,意思是说前者被蚂蟥叮住了腿,行走不便,移动困难,后者帮他打掉,故而叫做“打蚂蟥”。这种劳作中的游戏,多是众多男女青壮年在一起插田时进行。竞赛中男女一字排开,你追我赶,汪汪良田在他们的手下被绣成匹匹绿色的锦缎。在这有趣的插田竞技中,人们心里充满了对丰收的希望。一些青年男女往往借栽种和丰收的时候,去播种爱情的种子。这时,在田野上,便飞起阵阵轻歌,一答一对,活泼有趣。
  男:
  苋菜无油莫打汤,旱田无水莫撒秧;
  垌里无妹懒歌唱,庙里无神枉烧香。
  垌里插田的妹仔听到这逗趣的歌声,会立即回答:
  枫木叶子三个角,随风吹下秧田角;
  摆在眼前装不见,眼睛是个桐籽壳。
  男:
  四月插田水又黄,哪个插田不扯秧;
  哪个天干不望雨,哪个妹仔不连双。
  女的听男的调情,就也大胆地唱道
  插田秧好不生虫,耕田种地哪误工;
  有心栽果树下坐,哪个时候不相逢。
  男:
  四月插田水又浑,捡个螺蛳有半斤;
  小妹你若不相信,回家拿把秤来称。
  女:
  垌里插田好多人,偏捡螺蛳给我称;
  哥是秤砣妹是秤,刚刚压到定盘星。
  如此歌来歌往,使人忘却了疲劳。在这样优美的歌声中,人们愉快地插完了秧。
  在“打蚂蟥”的竞技中,有的人手艺不精,动作缓慢,被追到挨打后仍不思奋进,以致阻碍别人的工作进度,追逐的人就会在他挨打后另起一行。若次次接不上,他就会被留下一块田来单独插。若追逐者再次把禾行插到顶,被丢下的人就被新插的禾行围住,这叫做“关猪仔”。插田被“关猪仔”,对年轻人来说是很丢面子的,会受到妹仔的嗤笑,被说成是无用的男人。所以桂北地区的青年,特别是一向插跑马田的兴安、全州、灌阳、资源等地的瑶族青年农民,从小就练习插田扯秧的功夫。这几个县的青壮年男子,论插田扯秧,在桂林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好手。

知识出处

瑶族民俗风情

《瑶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广西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瑶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民俗、五彩的民族服饰、多样的民族美食、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动人的民族观念、璀璨的民族艺术、丰富的民间文学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