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寓言笑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74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寓言笑话
分类号: I277.3
页数: 13
页码: 371-3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寓言笑话的基本内容。其中包含:田螺和土輙、杀猪请长年、斗奇特、似梦非梦、山魈帽、三人看戏、佛显灵、“乌嘴牛”、三件手艺、仙酒、没冬收、字约在先、打茶壶、吃蛋、装“哑巴”。
关键词: 宁德市 寓言 笑话

内容

畲族寓言故事,以动物为描写对象,具有明显的哲理和教育意义。《田螺和土鳅》,通过田螺虽然命长却不甘心受苦,后来换作泥鳅又想长寿,最终接受阎罗王的建议,要长命还得和原来一样少讲吃,多做事,不吃鱼虾改吃泥,天天为田地松土翻泥。这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有所得必有所失,“鱼和熊掌不可兼有”这一道理。《杀猪请长年》以办长年酒要杀一家畜,在马牛猫狗猪中做选择,最后以马会驼货,牛会耕地,猫会捕鼠,狗会防盗,只有猪不劳而吃,只有猪当杀。故事告诉人们,凡是不劳而获者,最后会被算总账。《斗奇特》借虎、熊、猴说奇斗胜。告诉人们:世上万物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关联的,带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笑话往往通过一个十分荒唐的故事,让人听了捧腹大笑之余,悟出道理。《三人看戏》告诉人们,对同一事象,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往往是论者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乌嘴牛》通过一个专讲不吉利的话的人,怎么叮嘱最终还是说出不吉之言的笑话故事,告诉人们“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一道理。《仙酒》讲述大小两个儿子为父亲买酒,大儿子听父亲的话冒着炎炎烈日走了两三里路到了酒仙店,打回来的真仙酒,酸了,被骂打得是假酒;小儿子接受教训就在隔壁店,轻轻松松打了假仙酒回来,父亲当成真仙酒,受到表扬。这则笑话告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分清真假,明辨是非,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
  田螺和土鳅
  原来土鳅和田螺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田螺很勤苦,天天背着大螺壳,替做田人松土翻泥肥田哩。土鳅呢?天天四处溜,什么好吃的都吃尽,天它占一半,地它占一半,快活像神仙。田螺同土鳅对比了一下,觉得自己命苦,很不甘愿。就日日埋怨,天天向阎罗王告状。
  阎罗王收到了一大沓田螺告的状纸。有一天,就传田螺来问案。田螺说:“我和土鳅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他的命为什么那么好?我的命为什么这般歹?”阎罗王说:“土鳅日子好过,只能活到三十三岁。你松土翻泥苦,可以活到八十五岁呀。”田螺说:“我宁愿吃好玩好,明天就死也甘愿。”阎罗王说:“那好,你同土鳅对换,你肯吗?”田螺跪下磕头说:“好!我肯换。”那土鳅想,能活八十五岁也好,就同意上螺壳换成田螺,天天松土翻泥去啦!
  那田螺换做土鳅后,天天自由自在,到处吃啦,喝啦,真畅快!一晃,不觉死期到了。它又写状纸求情啦!阎罗王收到状文后说:“是你自己甘愿换做土鳅的呀!”它哭说:“我还嫩,食饼刚咬到糖,就要死了,真过德①。求求你,把我的命也延到八十五岁吧!”阎罗王说:“要不死,也容易,只是要定你一条,今后要和原来一样勤苦,莫髓蹈,多做好事,能做到吗?”它连忙跪下磕头说:“能,能,我一定做到!”
  自这以后,土鳅为了长命,果然不吃鱼虾,改吃泥,天天也在田里为做田人松土翻泥,并把自己肚里多余的养料吐出来肥田。做田人说,田螺和土鳅留在人间都有用,这两个同时生,还是让它们长久活下去吧。阎罗王见有人求情,也答应了。从此,田螺和泥鳅,就留在人间。
  讲述者:钟瑞珠(福安)
  采录者:蓝兴发(福安)
  杀猪请长年
  旧历十二月廿三,老例要办长年酒。
  这一年收成好,谷仓满流流,栏头壮膘膘,财主高兴。长年问财主:“东家!今年杀什么办酒请我们?”财主讲:“由你们喜欢。”长年一帮人议论:大头牛、大头马,肉多有得食,不是杀头牛、就是杀头马。
  一帮人持刀拿桶到栏头。马讲:“长年哥!上街是我驮,下街是我跑,不可杀我!”牛讲:“长年哥!上丘是我犁,下丘是我拖,不可杀我!”长年一帮人议论:牛马不可杀。猫是家养虎,狗肉十里香,就杀一头猫、一头狗吧!
  一帮人持棍拿绳缚猫、狗。猫讲:“长年哥,谷米是我睇护,老鼠是我捉,不可杀我!”狗讲:“长年哥!上更我守门,下更我防贼,不可杀我!”
  长年一帮人议论:猫狗也不可杀。猪壮油又多,杀头猪去!
  一帮人到了猪栏,你捉耳,我拖尾,猪大嗷:“咿咿咿!我食饱眠,眠了食,没替人立功劳,该杀!该杀!”
  讲述者:蓝升亮(福鼎)
  采录者:蓝振河(福鼎)
  斗奇特
  有一天晚上,猴哥、虎弟、熊姐来到畲山顶上乘凉。猴哥说:“今夜月亮这样圆,星星这么亮,我们大家来斗斗奇特,好不好?”
  虎弟说:“好!我先讲。我看见一面大鼓,初一打一声,声音能延到十五。”
  熊姐说:“我看见一头水牛,牛身在栏内,牛头一伸出就到了下洋,它用舌头轻轻舔一下,就吃去一丘麦苗。再舔一下,又吃去了一丘麦苗。”
  猴哥说:“我看见一棵毛竹,竹尾伸到天,竹尾摇一下,天星就被扫落一粒,再摇一下,又被扫落一粒。”
  虎弟听了说道:“我不相信天底下有那么大的水牛和那么高的毛竹。”熊姐说:“天底下要是没有那么大的水牛,你讲的那面大鼓用什么皮去张呢?”猴哥也说:“是呀!天底下要是没有那么高的毛竹,你讲的那面大鼓又用什么竹篾去箍呢?”虎弟答不出来,三个哈哈大笑起来。
  讲述者:蓝伏应(福安)
  采录者:蓝成兴(福安)
  似梦非梦
  有位酒鬼,一天,他喝得酩酊大醉了。在回家路上,又捡到一坛酒,他如获至宝,抱着酒坛,东倒西歪地回家。一到家里,马上就把这坛酒放在锅里温,烧了几灶火,就去揭锅盖看,锅里的酒坛和酒不见了。“哎呀”一声,他醒了,原来是一场梦。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糊涂,如果酒不要温热,喝下去,就捡来吃啦!”
  讲述者:李圣国(福鼎)
  采录者:蓝清盛(福鼎)
  山魈帽
  有一个人,从大山里拣回一顶山魈帽。这帽很奇特,一戴头上,别人就看不见他了。他就戴着山魈帽,天天上街去偷东西。吃的用的凭他中意,他要什么就拿什么,快乐得无法讲。
  一日他酒食大醉后,倒在床上“呼哧呼哧”困去了。那只山魈找到他家里来,把山魈帽偷回去了。
  他酒醒后,不见了帽子,就骂天骂地。骂够了,就跑到街上剪回一面跟山魈帽一样颜色、一样厚薄、一样软硬的布,要老婆依样裁做一顶。他老婆被逼得三日三夜没合眼,缝了一顶红帽子。
  他高兴地把帽子戴到头上,问老婆:“看得见我吗?”老婆说:“看得见。”
  他脱下帽子骂老婆,要她重做一顶。他戴头上又问:“看得见我吗?”老婆说:“看得见。”他又骂,又要老婆重做一顶。老婆又做了一顶,他戴在头上又问:“看得见我吗?”老婆烦了,说:“看不见了!看不见了!”他真以为别人看不见他了,就高兴地跑到街市偷东西。一伸手,“捉贼!”那几多人围过来,把他扭送到县衙去了。
  讲述者:钟林安(福安)
  采录者:钟培言(福安)
  三人看戏
  有一天,一个瞎子,一个聋子,一个歪脖子,三人做帮去看戏。
  戏刹台①,三人一同回转,路中讲戏。
  聋子讲:“今日戏做得好看,就是唱得不好听。”
  瞎子讲:“不是。今日戏唱得好听,就是做得不好看。”
  聋子瞎子两人争论不休,歪脖子讲:“你们说得都不对。今旦戏唱得好听,做得也好看,就是戏台歪了。”
  讲述者:雷木米(福安)
  采录者:钟伏龙(福安)
  佛显灵
  从前,有个后生仔,六月天担一担蜜去城里卖,全身汗沥沥地,看见路边有一棵树,就赶快到树下歇。嘴渴找不到凉水喝,便掀开蜜桶盖,没瓢勺舀蜜,就用手伸到桶里捧出蜜吃。吃够了,手黏糊糊的,没处洗,他就往大树上抹去。又一时兴起,就在树上写了个大大的“佛”字,担起蜜上路了。
  第二天,后生仔从城里回来,快走到那棵大树时,远远看去,大树下烟雾腾腾,围着一大堆人。他想:一定是出了什么怪事了。跑近前一看,那些人都对着大树跪拜烧香,嘴里不停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他细声地问老人家:“这里做什么?”老人说:“不知是什么佛降在这树上。”
  后生仔向树上一看,见有个“佛”字,差点笑出声来。他说:“哪有什么佛?是我昨天用吃蜜的手写下‘佛’字的。”把经过讲了一遍,一伙听了,才看清用蜜写的“佛”字上,全是蚂蚁,佛字更明显了。于是,拜佛的人全散了。
  讲述者:钟明英(周宁)
  采录者:郑亦松(周宁)
  “乌嘴牛”
  有一个细妮仔①,多嘴多舌。一开口,讲的都是人们听了败兴②的话,大家叫他“乌嘴牛”。
  这年正月初一,他父亲怕他说不吉利的话,清早起床,就给他一个大鸡腿,想把他的乌嘴塞住。谁知“乌嘴牛”吃完鸡腿肉,拿着鸡腿骨跟父亲说:“阿爸!吃得精光,精光!”父亲听了,气得半死。
  第二年,“乌嘴牛”外甥“满月”,他硬要跟母亲去喝“满月酒”。母亲叮咛又叮咛:“到姐姐家,千万莫多嘴!”“乌嘴牛”满口答应。在姐姐家一整天,嘴巴闭得紧紧,果真没说半句话。
  晚上,他和母亲一起回家,姐姐和姐夫送到门口。他一脚跨出门外,扭头对母亲说:“娘!姐姐、姐夫也在这里,今天,你们都没听过我说半句话吧?”母亲说:“嗯,很乖!”“乌嘴牛”说:“好!现在和你们说清楚,以后如果外甥死了,与我无干!”
  讲述者:蓝成礼(福鼎)
  采录者:蓝清盛(福鼎)
  三件手艺
  有个瞎子乞丐,过小柴桥,不小心掉落河里。还好桥不高,没伤,水只没到胸。他怕误入深坑,不知从哪儿上岸,便大声呼救命。桥上人只是看着,没人下去牵他。
  他急中生智,大声叹气说:“一个瞎子死了,也没有什么,可惜我有三件手艺,未教人真可惜!”人们听了后连忙下去,将他拉上岸,急忙问道:“师傅哪三件手艺?”他好不容易透过气来,一字一板地说:“头一件,犁架断了做桶梁真准;第二件,猪脚汤煮粽子真好吃;第三件,火烧厝坪种真会大。”人们一听,气都从头顶出,只好走开了。
  讲述者:吴祥勇(柘荣)
  采录者:吴兴松(柘荣)
  仙酒
  从前,有个人叫阿其伯,酿得一手好酒,人都说他是酒仙。他开的酒店,生意兴隆达四方。
  邻近村有个人叫阿昌,爱喝酒,三天两头跑几里路到阿其伯酒店去喝两盅。
  有个夏天中午,阿昌叫大儿子去酒仙店买仙酒。大儿子提一个竹筒,冒着大日头,走两三里路,去酒仙店里买了仙酒。往回走时,竹筒被日头晒得发热,自己也全身汗滴滴。到家后,阿昌伯倒出一碗酒,尝一口,就“呸”一声:“这哪里是阿其伯的仙酒,酸了。”大骂大儿子不孝。叫小儿子再去买。
  小儿子口很甜,说:“你宽心啦!阿爸!我一定去酒仙店买仙酒来给你喝!”说着就掏个瓷瓶出门去。他就在本村酒店借一把靠椅躺着,买一把瓜子磕着,抓一把蒲扇摇着,快活如神仙。等日头快落山了,才买一瓶酒提回家。
  阿昌伯倒出冰凉的酒来,啧啧几下,喜得眉飞色舞,连声说:“对了,对了,这真正是酒仙店的仙酒!我的命!我的心肝宝贝!你真是我阿昌的种。”
  讲述者:雷万糟(古田)
  采录者:雷德和(古田)
  没冬收
  古时,有一对老公婆生有三仔,只活一个。她看仔如掌上明珠,自小溺爱。仔一大,就给娶媳妇,一心只想抱孙。媳妇倒是良家女子,知情知义,头脑也通融,就是结婚三年没身孕。二老急半死,见一头鸡母带一群鸡仔过来,咯咯叫。老头吟起没头诗:“鸡母没鸡角,一世没春风;我仔有你命,我已做公公。”
  媳妇在灶边煮饭,听诗知道是怪她不会生仔,也吟没头诗一首:“粳米硬叼叼,灶下没柴烧,三年皆干旱,哪里有冬收?”
  男人正好回家,听诗是怪他作田不出力。也吟几句:“天光做到暗,怎讲没冬收?闲事我莫插,只晓肚子空。”
  二老听了,晓得原来自己仔,是个大傻瓜。
  讲述者:雷万糟(古田)
  采录者:雷德和(古田)
  字约在先
  从前,有个财主十分刻薄,弄得谁都不敢去他家做长年。落春到了,没一人上门来,财主慌起来,就出双倍工钱讨人做。真是割心肝肉也没有办法了。一天,有个后生仔上门来,财主问他:“做田功夫好不好?”后生仔答:“插田像雷闪,耙草打水溅,担担百二斤不下,犁田不用讲,一年三天不出工。”财主听了很高兴,便写下字据,定下一年多少工钱。
  过了好多天,财主见他都是玩聊没干活,就责问后生仔失约。后生仔就讲:“我没失约呀!担担百二斤不下,就是上百斤担挑不动;插田像雷闪,就是闪电一回,才插一株;耙草打水溅,就是打水没除草;犁田不用讲,就是不会犁;一年三天不出工,就是晴天、雨天、阴天不出工呀!”财主一听气了:“不要你了。”后生仔说:“不可以,有字约在先呀!”财主没办法,咬起牙根,付了一年工钱让他走。
  讲述者:吴兴松(柘荣)
  采录者:吴红妹(柘荣)
  打茶壶
  以前,有个挑海蜇皮的人跟挑茶壶的人同住一间客店里,晚上睡觉时,挑茶壶的人对挑海蜇皮的人说:“我晚上会咬牙齿,咯嗒咯嗒响,请你莫介意。”挑海蜇皮的人一听就知道他原意,也对他说:“我睡觉时,会梦游、打东西,请你莫介意。”深夜入睡时,挑茶壶的人偷了海蜇皮吃了起来;挑海蜇皮的人一声不响地拿起扁担把他的茶壶打碎了。
  讲述者:吴德明(柘荣)
  采录者:吴兴松(柘荣)
  吃蛋
  从前,有个人做寿,三个女婿都来祝寿。在酒席中,大女婿、二女婿瞧不起三女婿,笑伊半痴,想叫他出丑。大女婿讲:“今天岳父做寿,大家先讲一句好话后吃。”大女婿指着蛋先开口了:“十五月圆又圆”,说完挟一粒圆蛋放在面前;二女婿接下去:“十六月缺一沿”,也挟一粒,放在面前;三女婿:“二十七八没月暗摸摸。”正好全碗端来吃。把大女婿、二女婿的面前蛋也拿去了。
  讲述者:吴德明(柘荣)
  采录者:吴兴松(柘荣)
  装“哑巴”
  这一天,有个姓蓝的农夫,牵一头壮牛牯上街卖。这天天气闷热,他把牛拴在一棵大榕树下,自己靠在一旁歇凉。
  不一会,一个财主也牵着牛上街,也把牛拴在这棵大榕树下,两腿一伸,双手当枕头就想睡觉了。
  农夫说:“人客,我这头牛性凶力大,请不要把你的牛和我的牛牯拴在一起。”地主眼睛一瞪,一点也不理睬他。
  过了一会儿,农夫的牛牯果然凶性发作,把地主的牛轧死了。地主大怒,把农夫扭到衙门。
  知县问农夫:“是你的牛轧死了他的牛吗?”
  农夫故意装作哑巴的样子,叽里呱啦,乱叫乱比。
  知县对地主说:“他是个哑巴,案子难办。”
  地主喊道:“县太爷,他刚刚还说得好好的,现在假装哑巴,是怕赔牛,请大人用刑拷打,他一定讲。”
  “噢?!那么他刚才说过些什么话?”县官问。
  财主说:“他对我说,‘人客,我这头牛性凶力大,请不要把你的牛和我的牛牯拴在一起’。”
  “啪!”知县把惊堂木一拍,大声训斥:“你是‘横人不讲理’,他早已说明,是你不听,你不怨自己,还告别人,存心敲诈。来呀,把他棍打二十,轰出去。”姓蓝的农夫看着地主一拐一拐地走出衙门,扑地拜谢道:“父母官,你论事不论人,真是清官。”
  知县奇怪地问:“你刚才为什么要叽里呱啦地装哑巴呢?”
  农夫回答说:“清官大老爷,财主有钱势力大,我是穷‘山哈’,吃过他们的亏。我如果照实说了,他一定不肯认。我装哑巴就是有意让他自己说出来。”
  知县连连点头称赞:“你真聪明,这个哑巴装得好!”
  讲述者:蓝梅娇(福鼎)
  采录者:黄攀仪邵汝良(福鼎)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神话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寓言笑话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