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白鱱鱼·端午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573
颗粒名称: 龙·白鱱鱼·端午节
分类号: I277.3
页数: 2
页码: 152-153
摘要: 本文为宁德市的地方风物传说,是由李圣回讲述的,主要描述了龙·白鱱鱼·端午节的由来。
关键词: 风物传说 白鱱鱼 端午节

内容

闽东、浙南沿海几个县的老百姓,特别是定居这里的畲族人家,每年端午节,送礼也好,自己过节也好,都要备一、二条鲜白鱱鱼,这里有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海边一个畲族村庄,有姑嫂两人经常来到海边捡贝壳。一天,嫂嫂看见一个又圆又滑的小石蛋,五颜六色的很好看,就捡起拿在手中。小姑看了很稀奇,就向嫂嫂要。嫂嫂不给,小姑抢到手后马上塞进嘴里含着。嫂嫂伸手去抓小姑的喉下,小姑“吃吃”一笑,就把这粒小石蛋吞下去了。
  从那以后,小姑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只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后,产下了一个小孩。可是孩子一落盘就不见了,到了晚上孩子才回到母亲身边吃奶,天未亮又没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儿长到五岁,会讲话了,母亲就问:“仔呀!你究竟为何白天不见,夜间到我身边吃奶,让母亲见上一面,做娘的也放心哩。”仔说:“娘啊!您不见好,见了您就没人做了。”母亲不依,说:“不管怎么样,儿是娘的心肝肉,见了一面,为娘死也甘愿了。”在母亲夜夜苦苦的哀求下,孩儿答应了。他叫母亲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午时,坐在大厅中,旁边放一桶水,与母亲相见。那一天,母亲早早坐在厅堂等候,旁边满满放了一桶水。午时到了,一刹时雷公大作,满天大雨来。这时屋檐下伸入一条二人才能抱住那般粗的龙。头有角,身有鳞,嘴有须,鼻似弓,怪样惊人的。把母亲吓得魂不附体,不省人事,不多时就昏死了去。原来那五颜六色的石蛋,是龙蛋,妹妹吃了生龙仔。此时哥哥无奈,只好含泪把妹妹葬了。
  第二年端午节,哥哥家的屋檐下挂着两条鲜白鱱鱼。此后每年端午节,都是如此。这是龙仔为报答母舅的恩典,又为母亲祭灵,将自己身上鳞片脱落变成的。
  又一年端午节,龙仔母舅对着屋檐大声说:“龙外孙,你如果孝顺母亲,再不必送白鱱鱼了,就把你母亲灵棺接走吧。”这一讲真验灵,潮水一下涨到母亲灵棺处,灵棺浮起,向海中漂去,一直漂到一个叫老鹰石的大礁旁。龙仔用尾巴向礁石一摆,礁石就开了一个洞,将母亲灵棺葬到里面去,龙仔就在这里守灵了。从那以后,只有老鹰石的地方,才有龙出现。每到这时,就有倾盆大雨降落。这一带畲家人遇大旱,就看看老鹰石的龙会不会动。龙鳞片变的白鱱鱼,每年在端午节前后,总要发海一次。畲族人家也都要买白鱱鱼过节。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神话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寓言笑话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清盛
责任者
李圣回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