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神事人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36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神事人员
分类号:
B928.2
页数:
9
页码:
151-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神事人员、法师、头哥的情况。
关键词:
闽东畲族
信仰
神事人员
内容
第一节 法师
一、巫师的传承
在畲族的民间信仰活动中,扮演沟通人鬼神的重要角色就是巫师,俗称做尪先生。畲族人称做“做武狮先生”、“做王狮先生”,尊称为法师、师公。一般村庄都有巫师一二人,多的五六人。
相传,忠勇王与三公主结婚后,曾专门前往茅山学法,后来又得闾山真传,因此畲族祖先原本就兼有茅山和闾山两大法门,闽东一带的法师绝大多数是闾山派弟子。大多数法师都说他们的法祖是遇闾山得法的(直接讲上闾山学法的不多)。就是说某人于某时某地,忽然遇见闾山门开了,得到法担经籍,遂替天行法除魔。取得法师身份的直接途径:一是从师学艺,二是祖传。自外传入的通常情况是先拜一位已经具备法师身份的人为师;跟他学上若干年后出师。但法师作为一种比较体面的职业,外传的几率毕竟不多。大多数还是父传子,子传孙的。只有遇到某种特殊的情况,无法由子孙传承时,才收徒传授的。过了一两代后,又会再传回来。也有连续十几代都是以尪师为业的。如福鼎罗唇一位李姓法师据说就相传了十几代了。
法师不管是外学还是家传,在具备了当法师的所有技能后,还必须通过学师传师即举行奏星(奏名)等一系列科仪后,才能成为一个被族人公认拥有法力的真正法师。“奏名”仪式是巫术活动中最隆重的仪式,大约在每年冬至前夕举行,冬至时正值农闲,冬至前日曜,冬至后日弱。进行仪式的时间为期2天。奏名时需搭起“三司案”(即三张八仙桌重叠架起而成)。法师在桌上行奏星科仪,仪式由3人进行,3人扮为本师和引师互唱互答。每个奏名者需填写“诰牒”,一式两份,一份称作阳牒,一份称作阴牒。诰牒签署奏名者的法名(即奏名),及从师对象,即所奏神灵。一般从事法师职业者奏请临水奶娘,仪式结束,两份诰牒相连,盖上骑缝章,其中阴牒焚化,阳牒保存。直到奏名者逝世时,才由主持法事的法师将阳牒焚化。只有获得法名(以法字头命名,如法超、法显等)的法师才是合格的法师,有法力的法师。
据传:畲族法师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一个奥妙的规律,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下,这一家以法师为业最多只能连续三代,传到了第四代,一定要外传,再经过一两代后,再往回传。福安穆云畲族乡的林洋湖村,是新中国成立前畲族职业法师的摇篮,我们在采访一个上年纪的法师时,他说他家几代以法师为业,到了他这一代已经不再做重大法事了,他的女婿也不学师,他家珍藏有60多部手抄经籍,最早的是康熙年间(1662—1722年)的手抄本,因长期不用,被虫蠹损得相当严重。
畲族法师可分为文场(文科)、武场(武科)。文场如群体性做醮,以唱诵经文度牒为主,多以文场出现。武场,如祈雨中的奶娘踩罡,打暗、过关中的“赶关煞”等,均以武场出现。文场和武场所着法衣和所使用的法器也有区别。
在畲族民间信仰中做尪先生和做会暝先生原有较大区别,通常称作尪先生为王狮(即法师),做会暝先生为“道士”;法师请的是三清教主,做会暝先生请的是三衙(毛)教主;做尪先生为活人驱鬼超度,做会暝先生则为死人驱阴魂超度。
福安市穆云乡洋坪村法师钟法祺保存的诰牒原件全文如下。
罗天请职台司
昊天金阙玉皇至尊上帝,敕下章诰文凭一道,照得上元主奏臣雷法祺,保奏雷法处护奏臣雷法升,奏准,今据福建省福安县用儒乡钦德里十九都牛西境银池峰村居住,奉三界罗天请职延生投奏弟子钟渠生奏名法胜,本命丙午生后三月二十九日午时,行庚二十六岁。自幼传授闾山正教文武科典,修求尪福,设斋建醮、逐凶和设、驱邪作福、禳关祈福、祷祝佑民,若不投奏名衔,诚恐官衔不钦,下邪侵欺。伏维。
太上老君开典举奏之科,许后学受之职,由是吉取辛未年十月初六日,恭在安邑六都腾云境普扬坛内,具词启奏本,上延生奏职道场札立牒状,达逢天是四府,移牒诸司,咸祈知闻。伏乞天恩赦命,仰望万德以遥临。入夜修设三界罗天清醮一筵,作诸善庆,求赠遐龄,恭就三司楼前,采纳金桥,请阄擢职。荷蒙,旨行下敕赐嗣教弟子钟渠生奏名法胜,本为狱楼前奏吏部,职分护身,东有皇公作证见,西有皇母作证明。
睿旨行下,敕有加封,验箓敕赐法器等件,开具于后:
一敕赐文凭章诰印信一道,全;
一敕赐随身勇将、律令功曹、护命宝马,全;
一敕赐官轿、龙伞、掌扇、纱帽员翎扣带,全;
一敕赐飞虎猛蛇王班灵龟八卦白鹤寿龙,全;
一敕赐神像、头冠、头红、神裙、丝鞭、龙角、金铃,全;
一敕赐雷尺、令牌、香净盂、盖尺、铃刀、手炉,全;
一敕宝剑、战鼓、鸣锣、麻蛇、神针、犀牛、月斧,全;
一敕告杯、桌帏、龙袍、玉冠、笏、青衣,全;
一敕赐鸣钹、三音、首旗、法器、灵符、全罡决一百二十四把,全;
一敕赐各件法器给领年粮月科四时俱足,全;
一敕赐闾山衙门坛界四至方隅二十四为界,全;
一敕赐法官揆开坛门,神通显迹,游行天下,护国救民,悉皆扶持。
右件于前,切恐阴阳界广,名姓多同,合给阴阳诰牒,立作合同,半印寿字为据。先将阴簿当坛随钱焚化,投寄天府琼琳宝库收贮,阳诰给付生官执照为凭。俟至百年限满,比对合同字号,庶无错误,高升名衙,生官领职之后,年年有庆,岁岁无虞,凶星勿染,祸犯不生,寻龙撬水,吉龙来朝,游行天下,护国救民,山川社稷,宫庙神祠,古迹灵坛,桥亭佛塔,一切鬼神,三里当迎,四里当接,不许违慢,如顽强者,即迎随身将帅锁押监禁治罪。须至诰者:
一立合同□□□□□字为据(盖印,一半)
右诰给付生官职钟渠生奏名法胜执照延生,
公元一九九一辛未年十月初六日,上元
保奏臣 雷法霖
主奏臣 雷法祺
护奏臣 雷法升
玉皇上帝
三清上圣 给敕(印章)
二、法师法坛的设置
法师作为神鬼人的沟通者、法力的拥有和施行者,他必须与常人有所不同,通常法师家的大厅正中均设有闾山法主的神坛(又称“显应灵坛”或“感应灵坛”),不但初一、十五必须上供,就是每次出外行法前也要供祭一番。由于法师的师承派系不同,所以法坛摆设、所供奉的神灵也有所区别,因此民间俗语有“一样王师一样法”之说。如福安康厝金斗洋村法师钟某家的感应灵坛设在大厅中墙壁中间,神名写在一张红纸上(风火榜)。红纸上方横书“闾山宝殿”四字,下一行小号字横书“显应”、“灵坛”分置左右两边,接着中间略大字竖书“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从中往外两边依次竖书各方神名:(右)闾山九郎、茅三(山)十郎、普庵真武玄天上帝;(左)临水祖殿护国通天圣母三位元君座前;(右)杉洋感应林公忠平侯王、平水大小明王;(左)托溪王三师公、杭州府风火院田公元帅;(右)金莲台上二十四位诸天,谢范二位将爷;(左)尪场起土仙师晶(旌)阳五营兵马传流师公;(右)玉封五显灵官大帝、雷大三十二公、缪公真仙;(左)张天师法主,千里眼、顺风耳大神,福德正神。再外边为对联“灯点云台照圣贤,灯光与月照神仙”,下方横书“神位”两字。图3-2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法师神坛
风火榜下方为十多厘米宽、一米长的木榜供坛,上面摆列有圆形陶质香炉三个,烛台一对,大小元帅像两个。
福安康厝凤洋畲族村法师钟□□的感应灵坛为木制嵌入式,其位置也在大厅中堂壁中间,突出的木板作为匾额和联板,上横书“闾山洞府”;两边对联:“法流东海三千界,恩度南闽百万家。”下横书“有求必应”,中间为神龛。神龛风火榜上横书“列圣俨然”,中间竖书:“南天三衙张、梁、□圣□□□□”,从中往两边依次竖书神名:(右)闾茅二洞祖本仙师;晶阳师主、都监元帅;(左)三元三品三官大帝;(右)三清教主老君神仙;(左)普陀胜境观音菩萨;(左)宣封护国通天圣母;(右)武当山中真武大帝;(左)杉洋感应忠平侯王;(右)白鹤宫中鲁班仙师;(右)南泉山中普庵祖师;(左)玉封风火院田公元帅;(右)救产保生虎马将军;(右)玉封五显长生大帝;(左)三元行符咒水仙师,九州兵马十兆营军。神名下竖书:“招财童子,进宝童郎”“擎香童子,献花童郎”。神龛上供有小神像五尊,陶质圆形香炉三个,玻璃花瓶一对。可见各地供奉的主神闾山和茅山祖本师以及地方主神奶娘陈靖姑(又称“通天圣母”或“太后元君”)、杉洋林公大王、平水大王;道教尊神玄天大帝、三官大帝、五显灵官大帝、旌阳祖师、田公元帅等,虽然排序有别,但基本一样。其他神灵则可加可减。
三、法师施法程序
法师外出主持法事,不管在哪一场合施法,都有一套严密的程序。
1.藏身。意思是在开始施法前,法师必须把自己的凡人之身化成某位神明之身,以便在正式行使法术过程中,不被妖魔鬼怪暗算,也使妖魔鬼怪不敢接近。
2.化坛。意思是法师先用法水,把厅堂中的桌子或其他摆设及污秽脏气清除干净,好让神明入坛安坐。
3.化食。意思是法师通过施法,把供在桌上的三牲福礼,变化成无数佳肴美味,供各路神灵赴坛时享用。
4.请神。意思是法师根据该次施法的目的、要求、需要(做什么法场),请相关的神灵降坛帮助护法。
5.安座。意思是法师把请到的神按上、中、下顺序排列安排,各就其位。
6.开始施法。法师根据法事需要,唱诵相关咒语经文,念给请来的神听,以得到神明的鼎力相助,好赶鬼驱魔。
7.奏身。法师身穿武身法衣,双脚跪在法坛前的一条凳子之上,由东家站在左边,把桌上的三牲福礼及疏文一一从东家手上取下,再经法师之手放回原处。
8.辞神。意思是法师做完法事后,必须烧化元宝、冥钱,把所有请来的神灵,一一送回原处。
9.拆坛。意思是等各界神明辞送回原处后,王师必须施法拆掉自己所化的法坛,不让妖魔鬼怪乘虚而入,以防日后给东家造成恶果。
四、法师的报酬
法师报酬可分为群体性法事报酬和个体性法事报酬两类。
1.群体性报酬。是指一村、一族群众出面组织的法事活动,如每年正月的请神(请奶娘、请林公)、迎神、做平安醮、祭祖等,报酬由先生与头哥双方共同商定。例如:新中国成立前,先生做醮三天三夜,按八担稻谷计算,新中国成立后按市场的物价计算。头哥请先生报酬商定后,一定要给先生红帖方可生效。
2.个体性报酬。小型法事的红包,由东家随送,一般一昼夜为稻谷一担,现在为一昼夜一百元左右。大型法事的红包由双方商定,一般为以上的二至四倍。
3.回坛福头。法师在外面做法事时,敬请神明的供品(俗称“福头”),等法事结束后,由其收取回,在自家的法坛前供祭师爷、法祖。意为每次外出施法,都是本坛师爷护持结果,没有本坛师爷的法力相助,作为弟子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生意。因此,所收福头,均要先摆放在师爷坛前致祭,先供师爷,然后方可食用。
五、法师逝世时特别科仪
1.“布罗城”。即法师断气后,就必须马上由这位法师的弟子或请其他法师施法,象征把整座房子封起来,意即不让妖魔鬼怪乘垄侵入报复。因为,死者生前除妖降魔驱鬼甚多,死后这些残存的妖魔鬼怪,会千方百计来报复,所以临终未入棺材之前,先要施法把整座房子布上天罗地网,防止邪魔入侵。
2.奏(斗)魂。指逝世法师生前“奏名”时,有敕封阴阳两份诰牒文书,属阴的一份牒名文书,当时已烧化,属阳的一份牒名文书,这时也要由主持法事的做尪先生施法烧化,以便与阴牒对认,告知此人已经寿终,意思是请上天为其安排去处与职位(很多法师死后就被奉为当地保护神,即为当境土主)。
3.玉皇大帝亲封三杯酒。当逝世法师尸体移到后厅时,把尸体摆放在交椅凳子上,头戴生前用过的红布与头额,身穿神裙,右手握龙角,左手握铃刀,右
脚踩踏法鼓,左脚踩踏三块碗(象征火轮、火车),然后,由主持法事的做尪先生施法,奏请天神降凡,并由主持法事的做尪先生牵三根红线,从天井直牵入死者的口中,把三杯酒,分别沿着这三根浸湿的红线导入逝世法师的口中。俗谓玉皇大帝亲封三杯酒,为逝世法师壮行。
“做尪”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天下妖魔鬼怪众多,百姓遭受折磨,民不聊生。普陀山观音佛主点算到天下百姓遭此灾难,她想办法如何把自己的法经传给凡人,以普渡众生。
有一天,观音佛主在十字路口,化了一个茶亭做招牌,寻找人心比较好又有佛骨(有灵气)的人,传授自己的佛法。过了几天,茶亭中碰见一个后生仔叫雷明,在此喝茶解渴,观音佛主觉得此人聪明伶俐,就把驱魔打鬼的一套法术传给雷明,并送他法器。雷明回家后,按观音佛主授他法术程序去为百姓施法,果然天下太平了。百姓再也不受折磨。
不久,雷明去世后,子孙们把经文和法器一起安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妖魔鬼怪又卷土重来兴风作浪,闹得鸡犬不宁。雷明在阴间,听说凡间的自己子孙又受妖魔鬼怪折磨,觉得自己在世时,心太软,鬼怪没根除,现在应尽快把自己随葬的法文与法器再传给子孙,而且这次应该找个对鬼怪心比较狠的人来驱魔打鬼。
一天晚上,有个杀猪的后生仔,半夜起来去邻村宰猪,行至半路时,眼看前面有个洞,突然烛火四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叠法文书本和一担法器。杀猪人心想,这不是以前传说中自己本族法主随葬的书本和法器吗?杀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猪也不去杀了,把这些挑回家。经过努力学习,就帮人驱魔打鬼,果然见效,使百姓又得到了平安。
从此以后,就一代接着一代地传下来,成为现在畲村中的做尪先生。现在畲族人口头上说的“遇闾山”就是以上所说的传承经过。
过闾山是传说中的陈靖姑去过。传闾山是后人按祖先一代接一代传下来。
讲述者:钟元生
采录者:钟伏龙
采录时间:2005年8月10日
第二节 头哥
畲村每年负责召集组织做神事活动,管理村中宫庙、祠堂日常事务的人,称“头哥”。头哥大部分是由全村中各户轮流当值,其人选一般在各户户主中产生,若干年轮流一次,周而复始。此外,少数热心村里公益事业、只履行义务、不计任何报酬的老年人,担任神宫(或祠堂)的董事与族中耆老的,是决定处理村中重大事项者,他们在组织神事活动时也作为头哥的一员参与组织管理,在一般情况下相对固定。
所谓头哥,在神事活动期间都要沐浴斋戒,不接触污秽的东西;在神事活动中,始终听从法师调度,并作为“醮首”代表村人集体上神坛行跪拜礼等。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闽东畲族多神崇拜、祖庙神宫、神事人员、法事器物供品、神事活动、符咒方术、禁忌等内容共7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