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佛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366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佛寺
分类号: K288.57
页数: 12
页码: 139-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佛寺介绍,分别是瑞云寺、法华寺、栖圣寺、云门寺、半岭观音亭等。
关键词: 宁德市 瑞云寺 佛寺

内容

畲族的民间信仰以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最为突出,对传统的道教和佛教很少迷恋,畲民中很少教团道教的道士(以修炼、追求长生不老为目标),也很少指望超升西方净土,立地成佛的奢望,所以,畲民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教徒。畲村附近的佛寺基本都是汉族僧侣兴建的,由于这些寺庙是建在畲村或畲村附近,自然也就成为他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绝佳场所,畲民的节庆歌会就是以这些场所为平台的。
  一、瑞云寺
  瑞云寺,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村后,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殿宇宽敞,为园林式结构。建有大雄宝殿、千秋堂、观音阁、念佛堂、地藏殿、菩提阁、华藏楼、天王殿、钟鼓楼以及法堂、僧舍等。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巍然壮观。寺前照壁上有本省名画家所绘人物浮塑。寺内古物甚多,藏经万卷。寺前有老枫树九株,每当深秋,丹红一片,艳而不俗。寺旁还有一株古树,人手一触,树叶皆被颤动,当地称为“感触树”,亦一奇树。寺后有银杏树、罗汉松等。古寺周围,层峦叠嶂,大树参天,有平冈松涛、寿塔卧云、梅亭放鹤、层峦烟雨等景,环境宁静幽美。
  二、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霞浦县长春乡小罗浮村白马峰下。寺坐北朝南,背枕后门垅主峰,东连法华山尾,西接马耳山,南临法华水库,紧接扛桥垅。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历经明、清多次重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仿宋代建筑重建。相传,宋初原址为浮英岛林国祥将军与兄国茂少时读书处,俩兄弟曾默祷于神:如能腾达,愿捐地兴建寺宇,并舍附近田亩为寺产。后其兄国茂为国子助教,弟国祥为镇北将军,故创建寺院延僧住持,造三浮屠并一切桥道。至今寺门尚存镌有建寺初“浮英山助教林国茂为及男果等建造石阶”等字迹。
  法华寺建筑布局依山势中轴线上建造,系八扇、二进重檐悬山顶式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钟楼、鼓楼、寮房、斋堂等组成,为仿宋建筑,雕刻工艺精湛。其寺宇主殿的栋梁、楣梁上刻有双龙抢珠、八仙过海及鹿、狮、孔雀、梅竹等,形象栩栩如生。前进为天王殿,东西配设钟鼓楼,天井左右两株百年桂树挺拔竞秀,荫蔽交并,芳泽馥郁;后进为大雄宝殿,殿廊有六只宋代莲花式石础,至今犹存。镇北将军林国祥题“妙法莲华”寺额清晰可睹。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到此寺游览,题楹曰“地别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门当三益友,苍松翠竹白梅花”佳句。
  此寺列为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栖圣寺
  栖圣寺,位于霞浦县盐田乡西胜畲族村附近数百米处。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年),宋元丰(1078年)年间,福安下邳进士陈襄重建,此后历经多次重修。栖圣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布局系六扇、两庑及钟、鼓楼组合之悬山顶式砖木结构院落,占地面积585平方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在寺内成立,詹如柏、任铁峰、叶飞等革命领导人曾在寺内领导和指挥闽东革命武装斗争,成为闽东革命的圣地之一。1984年,霞浦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一红色革命圣地,镌刻“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石碑一块,立于寺前。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周宁县咸村镇云门下村。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相传金太监受皇帝之命,到民间察访建寺,从支提寺往北行走,忽闻云门山中有钟鼓声,于是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之日,金太监看见天空飘来一片白云直入寺门,因此取名“云门寺”,并脱俗为僧。云门寺历经多次修建,唐代柱础、石槽等古迹尚存。
  五、半岭观音亭
  半岭观音亭,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村附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现存寨墙、寨门、观音阁、碑刻等。寨后连8个畲族村庄。观音亭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属硬山顶石木结构。分前后两座,依山凿岩建殿,前座早毁,今重建为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左右两庑。座前大门横匾“观音亭”为已故霞浦县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左右门联“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有“奉宪勒碑”,正文有“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旧时官绅常在此举行迎送仪式”等语。背面上方阴刻行书“寿”字,下方记述清光绪龙亭商贾陈珠绣重修该亭史实,碑刻布局严谨、书法端庄。
  后殿保存较完整,依山凿岩而建,悬山顶石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大殿由六根高3.2米的做工精细的石柱支撑,柱上镌刻“龛火浮青西天月映,炉烟凝紫南海云联”等佛教梵语,字体苍劲有力。大殿横梁下书有“福宁地方总都督府法洪阿图鲁主建、清康熙五年荔月”字样,系1667年8月修建。殿内有一花岗岩雕刻的莲花佛座,座长15米、高4米,传说此座上原塑有百余尊大小佛像,现仅存一尊观音塑像。亭内还保存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锌铸烛台、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的石雕香炉等。
  亭外东南向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东端沿通津道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每字60厘米,为清同治里人书,俯视城下悬崖峭壁。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据里人云:旧时观音亭大小佛像百余尊,路边还建一座过路亭,亭前有一座碑楼,匾额题刻东面为“前头路滑”,西面为“且休歇去”,出自建善寺碧淞和尚手笔。相传过路亭内供奉有“白鸡精”很灵验,凡文武百官仕民百姓路过此亭,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下轿,不然不是折其马脚就是断其轿杠。明代进士游朴回乡,到此不下轿,轿刚进亭,果然轿杠断了。游朴气愤地下轿,手握折扇,走到亭内正殿,用扇子在白鸡娘娘头上重重敲了一下,怨其将他的轿杠折断。恰巧此时又有一顶畲家娶媳妇的花轿,沿亭中抬过,花轿轿杠安然无事。因此,当地畲族人认为此处白鸡娘娘特别护畲家人,从此畲族乡民愈发对该亭崇信有加。每年正月十五就有闽浙两省的平阳、苍南、福鼎、福安、霞浦五县边境畲民千余人相聚在此盘诗对歌,热闹非凡。这一传统习俗,历久不衰。
  六、金寺
  金寺(又称金鄁寺),位于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村后山。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传说僧人居白在山上遇到一异人,告诉他说:这里可以建寺居住。那天夜晚,山上现出祥光,居白前往探视,找到一把金尺,于是就着手建寺,因为山所在位置处县城之北,所以起名“金鄁”。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经寺僧圆轨开拓,殿堂完备,宋未圯废。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住持止云沧海重建该寺(见明嘉靖《宁德县志》)。此后历经多次重修,“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作为知青点,现仅存正殿及厢房。
  七、九都九仙寺
  九都九仙寺,位于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附近,始建于后唐年间(923—936年)。共有牌楼、大殿等建筑物3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八、半月里兴庆寺
  半月里兴庆寺,位于霞浦县溪南半月里村附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分上下两座,下座深12米,上座深17米,均宽16米,占地总面积464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九、西胜泗洲佛庙
  西胜泗洲佛庙,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口,泗洲佛庙3平方米,建造时间不详。
  十、院后村观音亭
  院后村观音亭,位于蕉城区虎贝乡文峰院后自然村后。亭重建于2000年3月。亭深5米、宽4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有观音佛像。
  十一、富达观音堂
  富达观音堂,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建于2001年,重修于2002年。占地面积840平方米,观音堂深19米、宽18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供奉神像1尊。主神观音菩萨,常年有尼姑住堂,每逢佛诞,善男信女前往念经烧香。
  十二、巴地观音堂
  巴地观音堂,位于屏南县甘堂镇巴地村前小溪边,为砖木结构,面宽6.3米,进深6.5米,供奉观音菩萨。
  十三、天峰亭
  天峰亭在蕉城区虎贝乡天峰院畲族村前古道上。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2004年3月,进深5.2米,面宽3.6米,建有神龛供祭观音菩萨,该亭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十四、长春宝轮寺
  长春宝轮寺,位于霞浦县长春宝轮坑村东。始建于宋乾兴元年(1022年)。建筑布局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积膳厨、僧舍等组成六扇、二进、悬山顶式砖木结构独院,寺宽22米、深36米,占地面积791.68平方米。寺周山峦环抱,寺南沿蜿蜒石径涉过虎头企溪涧可达霞吕公路。
  十五、墓斗龙居寺
  墓斗龙居寺,位于霞浦县州洋乡墓斗村之龙窝山山坳,古称“龙宫”,俗称“龙车寺”。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历经明、清和民国多次重修。寺依山势中轴线而建,占地面积为286平方米。入山门一进为地藏殿;二进为大雄宝殿,右边为斋堂,楼上为僧舍,左边新建积膳厨。寺周竹木蓊郁,环境幽美。
  十六、马洋目莲寺
  马洋目莲寺,位于霞浦县州洋乡马洋村之目莲山巅,距村约3里。始建于周显德元年(954年),后多次重建。寺坐西朝东,其建筑布局依山势中轴线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积膳厨、僧舍等组成六扇、二进、一庑悬山顶式砖木结构组合院落,建筑面积达502平方米。寺处群峰幽壑之中,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茂盛,有“晓看云霞出海曙,暮闻山水有清音”的自然美景,为避暑度假之胜地。每年重阳节,畲族男女青年歌手集结于此“登高”,并举行盘歌诗会。
  十七、富达古佛寺
  富达古佛寺,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始建于唐末,2003年重修。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神如来佛,每年逢佛诞,族人前往烧香致祭。
  十八、李家洋龙凤庵
  李家洋龙凤庵,位于寿宁县坑底乡李家洋村。占地面积378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供奉有神像2尊,常年晋香。
  十九、洋头资福寺
  洋头资福寺,位于福鼎市店下镇亥窑村。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1981年重修,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二十、彭家洋日照庵
  彭家洋日照庵,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始建于唐代,1998年重修,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二十一、彭家洋凡山庵
  彭家洋凡山庵,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1989年兴建。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闽东畲族多神崇拜、祖庙神宫、神事人员、法事器物供品、神事活动、符咒方术、禁忌等内容共7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