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祖庙神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355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祖庙神宫
分类号:
K288.57
页数:
99
页码:
52-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闽东地区祖庙神宫的介绍,包含了祖宗神庙、临水神庙、林公大王宫、平水王宫、齐天大圣宫、五显帝宫、自然神宫、土地庙等。
关键词:
宁德市
神庙
王宫
内容
畲村祖庙神宫各村皆有,多的七八所,至少也有两三所。其中祖庙单独建的不多,只有富达蓝公府等几座,大多由宗祠兼负祖庙功能,或在土主宫设神位祭祀开基祖灵。兴建最多,且最具建筑规模的是临水宫、林公大王宫和平水王宫;此外,齐天大圣宫、五显帝宫、石神宫、龙王宫也为数不少,但建筑规模不如前者,土主宫和土地宫村村都有,往往选择村口水尾或村后山凤景秀丽处兴建,土主宫大多诸神合祭,土地宫单祭土地,建筑规模最小,通常建筑面积只有几平方米。此外,村居房屋大厅堂正中左右两侧设有神龛,左边祭祖灵,右边供奉诸神,各村皆然。
第一节 祖宗神庙
畲族共祖和远祖通常是在各姓宗祠中设神牌和塑像供祭,不建专门宫庙,近祖和声望卓异的族人才设神庙供奉,如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的蓝公府,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大林、和安等村的钟熙侯王宫以及霞浦供奉畲族传说英雄人物雷万春宫就是这一类。
一、富达蓝公府
富达蓝公府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西,始建于宋祥符五年(1012年),重修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再修于1992年。蓝公府占地面积645平方米,建筑物深32米、宽13.5米,建筑面积534平方米。
该府为富达蓝姓祭祀肇基祖蓝文卿、蓝应潮而建,正殿神龛内供有蓝文卿、蓝应潮父子像。据谢肇淛《雪峰寺志》记载,唐末蓝文卿将七千多亩地及全部房产,尽施给雪峰寺后,其长子蓝应潮与妻王氏,从闽侯雪峰骑白牛至古田县水竹洋(今富达村)兴居发族(蓝应潮死后墓葬于大坪丁山)。
为此,每年正月初四,富达全村蓝姓族人扛着蓝文卿及蓝应潮塑像游行,经过五境后,再到蓝氏宗祠内落座看戏。直至正月十五再扛回蓝公府内安座致祭。
二、富达溪尾殿
富达溪尾殿又称蓝田胜境,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北,始建于宋宝元元年(1038年),重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1995年村民对溪尾殿外墙进行了改造。溪尾殿占地面积429平方米,建筑面积325平方米。该殿为富达蓝姓供奉蓝应惠①而建,殿内供有蓝应惠佛像。
每逢佛诞日或年节日,全村族人不分男女,到殿上香念经,朝拜致祭。
三、富达陈泮公殿
富达陈泮公殿,位于富达村东向排堂店五景墩外,是蓝姓族人为纪念蓝文卿之女和女婿陈泮而建。始建时间不详,重修于2001年,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主神陈泮姑爷、蓝氏姑婆。每年福日,村中蓝氏族人都要到该殿上香祭拜。
四、钟熙侯王宫
钟熙侯王宫,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和安村。2000年建,砖木结构,面宽8米,进深8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共有神像7尊,主神钟熙侯王。奶娘陈靖姑、土地神从祭。
五、白露坑雷万春宫
白露坑雷万春宫,位于霞浦县溪南白露坑村。深5米,宽4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有雷万春、钟景祺、南霁云、吴将军、谢将军等。
第二节 临水宫
一、临水宫祖庙
临水宫祖庙,又称顺懿祖庙,位于古田县大桥镇中村北面,距县城37公里。始建于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奉祀“顺天圣母陈靖姑”,为海内外顺懿(临水宫)祖庙。是每年春节期间,畲民前往求取祖殿香火的圣地。祖庙依山而建,红墙绿瓦,参差错落,雕梁画栋,规模壮观,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仿唐代宫殿风格的建筑。
该庙宇占地911平方米,土木结构,正门朝南,门顶嵌“敕赐临水宫”匾,门上联为“庙貌壮千秋鼎新有象,母仪昭百代坤厚无疆”。沿石阶进正殿,殿分前后左右四个分殿,依山势构建,以精雕细刻的廊柱斗拱、雕梁画栋形成大小藻井,临南墙设两重仪门,越数级台阶达大院,院中间是古戏台、拜亭、钟鼓楼、正厅。古戏台为单檐庑殿式屋顶,木雕精致,独具风格。为《中国戏剧志》所录载。拜亭为檐式屋顶,前有5米高石柱2根,上镌“清代翰林院国史馆”字样石案,两旁塑四大金刚,正中高悬匾额,中央正座供奉着相传以陈靖姑真身神像,庙貌庄严。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宫婆神像;后殿为陈母葛太夫人殿、梳妆楼、三清宫组成。临水宫整个建筑造型错落壮丽,雕梁画栋,花窗艺术精致。柱础石鼓为镂空石雕,莲花藻井、天花板彩绘层次分明,均保存完好。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水宫周围还散存有与陈靖姑身世有关的百花桥、梳妆台、顺天府宫、夫人潭等遗迹10余处。
此外,还有蕉城区外表村的转水宫、石后乡的顺水宫、八都镇溪池村的福水宫,分别为陈靖姑的两位义姐妹的祖殿。也是畲民求取三位太后元君香火的圣地。
二、转水宫
转水宫,主祭陈靖姑等三位太后元君。此宫在蕉城区霍童镇外渺村前,前临霍童溪。相传是陈靖姑降妖行台,清乾隆七年十月,宁德县十三都人林正旺喜舍建宫地基和十九都林良节等舍田、捐资兴建。
转水宫建筑面积260平方米。宫门和殿角上的泥塑、木雕工艺精湛。
宫内有“圣迹重新”碑称:“后之威灵如水之在天,无所往而不临也;后之忠泽如水之在地,无所往而不转也。……擒口于童峰转水行台由来久矣,但古迹千秋不改,庙貌积久口口……太后之阴功神德如覆载之不朽也!”
每年神诞,到转水宫请香者络绎不绝于道。
三、顺水宫
顺水宫,主祭三位太后元君之一的林九娘。此宫位于蕉城区石后乡石厝村附近蕉城区至古田县公路边。宫内立有“修宫志”石碑:“顺水宫位于宁德市西北区二十三都崇福境,为纪念林九娘收服蜘蛛精,为民除妖,永镇顺水而建。蜘蛛洞口在宫对面,古迹犹存,立顺水宫为正殿。陈靖姑闾山学法三年,艺成奉师命下山与林九娘、李三娘结为谊姐妹。从此,靖姑传林、李正法,行道积德,靖姑为除蛇妖,二十四岁殉难归神,林九娘、李三娘为表结谊真诚,也随之绝食归天,永伴靖姑左右,共同孜孜不倦地济世救人……”
顺水宫始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占作茶场,1993年归还,1997年2月动工重修,同年11月竣工。该宫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宫附近有太后亭古建筑。
四、福水宫
福水宫,主祭三位太后元君之一的林夫人(林九娘)。此宫位于蕉城区八都镇福口村附近的霍童溪与溪池河交汇处。始建于宋至道三年(997年)二月,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修,2003年10月重建。福水宫,大门正对溪流,门前为柏花桥遗址,“柏花桥”字样的残碑仍在。新建正殿面宽14.6米、进深14.6米,建筑面积213平方米。宫内立有“天仙圣母宫记”碑,碑文称:“林氏圣母元君,乃罗源城内人也。林忱刺史之女,名淑静,年十七岁,全家遭受白塔寺铁头妖僧所害,幸得师姐陈靖姑相救,并结为姐妹,授闾山正法,为民除害,造福万民。至闽太宗永和二年(936年)七月二十八日,随师姐修炼正气,后年十月十六日,师令驾云柏花桥,梳头发化铁链,锁链长坑鬼,承师命永镇福水洞穴,显赫威灵,驱邪降福。至宋至道三年(997年)二月二十六日卯时,奠基建造福水太后元君宫殿,神圣威灵,保生护产,万民感恩戴德。久而久之,宫废坏,重建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四月竣工,香火连绵不断矣。”又有柏花桥介绍:“桥始建于唐开成年(836—840年)桥址倚石灯岗、七星墩两峰,坐南朝北,前有一弯九曲水,廊桥结构建设,一端对着福水宫前下方石壁洞口与宫前通道连接,另一端伸至水域的一株巨大的柏树一侧,每当柏花开放,芬芳四溢,对岸行人都能闻到浓郁的柏花香,故名柏花桥。桥廊内供奉着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三位天仙圣母太后元君的塑像,廊内两边列奉陈靖姑麾下的三十六宫婆神。由于年代久远,几经水患,桥体现已无存,不过那个长坑鬼蛰伏的石洞,洞口依然存在;那桥头的巨大柏树,仍然扎根水底,清潭中还有一段长约12米、粗0.6米的柏树干,依然保持活力,并无腐烂之象,成为百花桥的历史见证。”
现该宫仍然香火旺盛,每年神节,前往请香的畲汉信众不绝于道。
五、仕坂顺天圣母宫
仕坂顺天圣母宫,位于古田县城东办事处仕坂村村口,大门朝南(正对新建桥梁)临溪而建。该宫始建时间不详,重修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内墙白灰粉刷,损坏处用砖修缮。宫面宽为9.3米、进深9.6米,大门宽1.55米,两边余3.9和3.8米。宫内神龛深1.4米。
共供有神像8尊,中龛三尊为陈靖姑等三位顺天圣母,左右两部将;左龛为潘明甫相公和杨夫人(神与水口有关);右龛为连公(手持宝剑、身缭绕一蛇)。神龛背后墙上绘有龙形图案和潘相公及连公神像。左右两侧墙上绘有八仙图,下两行为陈靖姑生平降魔除妖故事连环壁画36幅(每行9幅)。大门两侧的墙上绘有门神像。大门外有一不规则木构雨亭,占地二三十平方米。六、宝鉴宅陈夫人宫
宝鉴宅陈夫人宫位于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供祭主神21位。宫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重修于2002年,占地面积595平方米,建筑面积205平方米,戏台深2.5米、宽2.2米。主神奶娘陈靖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致祭。
七、半山临水宫
半山临水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半山村。宫建于1984年,为土木结构,面宽17米,进深27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有戏台。主神为奶娘陈靖姑及林公大王。
八、甘棠岭尾宫
岭尾宫,在福安市甘棠镇岭尾宫村侧。传说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天久旱不雨,象环村人前往古田临水宫祈雨,路经大留岭柄,见一女子询问说:是要往古田吗?神无所不通,唯诚能达。于是授予祝章。说完女子不见了。随即大雨倾盆。村人于是就在岭柄建宫祭祀临水夫人陈靖姑,称岭柄宫或岭尾宫。清嘉庆十年(1805年)重修。后每逢大旱附近各村往往前往岭尾宫祈雨,以此成俗。现宫内保存有清嘉庆四年(1799年)石香炉等。现岭尾宫为砖混凝土结构,青瓦屋面,进深33米,面宽22米,建筑面积726平方米。主神陈靖姑。九、南山奶娘宫
南山奶娘宫,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南山村口,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分上下座,中间隔以天井,面宽15米,进深23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主祭奶娘陈靖姑,从祭林公大王、平水大王。
第三节 林公大王宫
明清时期,蕉城区、福安市畲族村的林公信仰就已经十分盛行,杉洋林公祖殿成为畲村一年一度求取香火的圣殿,而各村兴建的林公宫建筑规模虽不大,但却是最重要的神事活动场所。
一、敕封林公忠平王祖殿
林公忠平王祖殿坐落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西南方,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增建太子亭,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太子亭。
现有主体建筑是:一殿(大殿)、二楼(钟楼、鼓楼)、三阁,中间起云台太子亭,附左右厢房。全殿宽17米,深34米,高10米。
林公忠平王祖殿前临小溪,后倚青山,松环竹绕。正门前的空坪上立有石旗杆,并有棵枯而不朽的灵树。正门两侧建有马房,各塑有一马奴,执缰绳,牵骏马而立,那戎装待发的样子,十分威武。中间的太子亭是三檐歇山顶结构正门上方有“敕封林公忠平王祖殿”石匾额。左右为石雕门神。正门墙上环以泥雕三国故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亭屋上昂鱼翘栋,十分壮丽。太子亭高18米。进入正门左右两侧分别为钟、鼓楼,建筑形式为穿斗式歇山顶,土木结构,屋檐上泥雕人物十分逼真。
林公宫正殿为单檐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土木结构,巍峨雄伟。正殿内有多处大幅石雕花草吉祥图案,供奉有林公及其从祀诸神、部属神像,并悬有一口古钟,立有建宫碑记。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个带锁的铜香炉,香炉内置一柜,柜中神香半月一更换,香火一年四季不断。各地求林公者,就是从这个祖殿香炉中分取香火的。林公宫庙内彩画、石雕十分精美,保存有多通明清时期建庙碑记和石刻匾额。林公宫兴建不久,当地畲民就参与了该宫的宫务管理,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鉴于林公宫的突出的历史和文物价值,2005年5月11日,闽政[2005]164号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的通知》,将杉洋村林公忠平王祖殿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二、洋里林公宫
洋里林公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半山村洋里自然村后(又称墓亭或龙岗自然村)的田垄里,前临小溪,背倚青山,距小浦线西北侧仅数百米之遥。为悬山顶青瓦屋面,土木结构建筑,面宽17.6米,进深11米。宫前有一块面积约300多平方米的园地,根据残留的土墙判断,林公宫原有下座,只是因为原来的墓亭村迁到宫下方数百米处建设新村(即为现在洋里)后,留下来的林公宫因为离新村较远,管理不周,又经长年风雨,下座损坏,原有栽种在宫前的两棵老树也倒了。在重新修缮时,村民们干脆把上座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维护,以至正面一堵宫墙就缩到了现有的位置。进入大门就是林公宫正殿,正殿的中堂上方悬有一块“聪明正直”的匾额,上下落款署明“清道光乙酉年腊月”“本境居人蓝绍平、蓝绍庚、蓝绍宝(为叩谢神恩)
同立。”正殿神龛中有泥塑坐姿神像五尊,分两排供奉,后排为主神,居中为杉洋林公大王,右边灵佑感应大王(神姓薛,为福安廉村人),左为平水大王(大禹),主神座前低一阶,中置神牌,神牌前并列三个香炉;左右与之平行为两尊站立的泥塑判官,神案前为供桌。左边偏殿另设有供奉忠勇王的神龛,放有木制神龛一个,中间刻有“高辛帝敕赐”,左右刻有“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名垂后裔皇孙公子免差徭”对联;上下落款为:“民国十年岁次丙巳葭月造谷旦,本境炉下贤孙臣子蓝法治合乡同叩酬。”神龛中间红纸书:“前朝帝喾高辛敕封忠勇王姚太夫人,左将军邓从成,右将军邹定施香位。”
林公宫的大梁上书有建造时捐资姓氏,字迹清晰可辨。正中椽上书:“时皇清嘉庆14年岁次己巳年(1809年)畅月吉旦重新”,四根大梁上分别书:“缘首蓝朝聘、蓝朝扬、蓝日光、雷元珠;缘首蓝日照、蓝日连、蓝日泰、雷正士、蓝日高、蓝日顺”;“本境蓝任、蓝和房共捐银二十两”;“本境雷姓共捐众银十两,祈求子孙兴成”;“本境信士蓝朝扬、蓝日照、蓝日泰、蓝万勋各捐银二两,祈求子孙充口”。这些文字,不仅真实记载了当时建宫捐款情形,也为我们今天的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确凿的历史信息。
洋里林公宫的兴建过程,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龙岗蓝氏宗谱》内收有一篇《重建新宫记》,记载甚详:“(清)乾隆丙午年(1876年)适瘟疫流行,父老恐惧,酌议前往(杉洋林公忠平王宫)恳取香火镇压时瘟,亦只奉祀于家(因未建宫),轮流承值,村内幸得平安。理宜奉送神明不可亵渎,父老宽七公乃于本村过坑石叠岗议筑小宫,旁留树木,以安香火。越二年,未曾再领,而灵迹往来,夜间时有马蹄络绎之声。父老又到杉洋查访,众说香火务必再领,不可疏阔。后乃塑像并翁大王、蓝七公俱列小宫。两年一请,四年再请,遂以为常。迨嘉庆十年间(1805年),子姓渐繁,宫弥见小,香火到日,争先恐后,几乎斗争,吾父庆斋翁见之,乃喜舍地基,以为改建新宫。至旧宫基址,并留树木仍公众留绿,存其古迹,以卫风水。仲兄鲁山遂继其志,倡议捐公选地基于过坑桥头,随即抵兑应付,于嘉庆戊辰年(1808年)起建正座,俱已落成,唯前座未建,乃己巳年(1809年)七月十七日,朔风吹倒正座,毁折大半。鲁山乃于九月初九做福之期,自带纸笔砚于宫基,先自题捐。众乃欣然乐助,于畅月吉旦兴工,前后座并建,轮奂更新,神像改观矣。无如腊月负恙往复缠绵,及次年冬父殁之后,仅居丧一月而终,而原其辉煌神宇之意,尚多有志而未遂也。兹当造谱用叙始末附录于后,俾继起者,知神灵之非诞,明改建之有由,并不忘其倡议重新之情也。是为记。”
这篇短文是当时畲族人民在遇到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面前,所作种种努力的一种折射,是清中叶历史的真实反映。
洋里新宫,位于洋里新村,1994年建,为砖木结构建筑,面宽12.4米,进深9.2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主祭林公大王,平水大王、灵佑感应大王、雷大三十二公、关公从祭。
三、凤洋林公宫
凤洋林公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村村口,供祭主神9位。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分上下两座,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戏台面积深6.7米、宽3.8米。神龛分三间,各深1米:中间神龛供奉主神林公大王及部将喝喊大神和槌锣将军本像;左边神龛供奉奶娘陈靖姑及部将王、杨二将,周卢二太保五尊神像;右边神龛供奉当境土主及部属执笔、掌簿二位判官等三尊神像。每年正月十一日致祭。
四、洋坪村忠平侯王宫
洋坪村忠平侯王宫,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供有主神3位。宫始建于清末,重建于1996年,占地面积6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主神为忠平侯王。每年初一、十五上香、致祭。
五、铁场林公大王宫
铁场林公大王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铁场村。宫始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修于2005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4平方米,戏台深2.5丈、宽2.2丈。祭祀主神为林公忠平侯王、通天圣母、元山师公等。
六、上岩林公侯王宫
上岩林公侯王宫,位于福安市穆云岭坑村,供奉主神林公大王。主神林公大王,神为周宁县玛坑杉洋人,每年正月初五致祭。
七、上长坑林公宫
上長坑林公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岭坑村。供奉主神为林公大王,宫建于清代,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一年五祭。
八、灵凤山林公宫
灵凤山林公宫,位于周宁县玛坑灵凤山村,供奉神像6尊。宫始建于民国,2000年重修,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神为林公大王、奶娘等。每年正月择日迎主神,村民抬神像,由法师率众致祭、迎神。
九、潭头鹅山林公大王公宫
潭头鹅山林公大王公宫,位于福安市潭头镇鹅山村。供奉神像6尊,主神杉洋林公大王。每年正月十五日致祭。
十、瓜溪林公大王公宫
瓜溪林公大王公宫,位于福安溪潭瓜溪村。供奉神像6尊,主神杉洋林公大王。每年正月十五日致祭。
十一、院后林公宫
院后林公宫,位于蕉城区虎贝文峰院后自然村后。宫始建于清代,深9米、宽5米。供奉神像中间神龛为林公大王(两边鸣锣、捧印将军),左为土地公,右为陈靖姑。
十二、红坪林公宫
红坪林公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红坪村左。清咸丰二年(1852年)建,1993年重建,建筑面积260平方米,戏台深6.7米、宽3.8米。神龛分三间(各深1米),中间神龛供奉主神林公大王及部将喝喊大神和槌锣将军本像;左边神龛供奉奶娘陈靖姑及部将王、杨二将,周卢二太保五尊神像;右边神龛供奉当境土主及部属执笔、掌簿二位判官等三尊神像。每年正月十一日致祭。
十三、溪塔林公大王宫
溪塔林公大王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溪塔村。宫建于1949年12月17日,深9米,宽11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供奉神像为林公大王、奶娘陈靖姑、三十二公、土地公等。
十四、上金林公大王宫
上金林公大王宫,位于蕉城区金涵上金村后,深5.5米,宽4米,建筑面积22平方米,供奉林公大王。
十五、南山林公大王宫
南山村林公宫,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南山村。始建于清代,民国期间重修,为土木结构,分前后两座,主祭林公忠平侯王。
十六、葛藤坪村林公大王宫
葛藤坪村林公宫,位于福安市溪柄镇葛藤坪村村口,面宽4米,进深6米,建筑面积24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主祭林公大王,从祭平水大王、奶娘陈靖姑、土主和李清曹。
十七、兰田林公宫
兰田林公宫,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兰田(林前)村,为砖木结构,坐东朝西,面宽5.8米,进深8.2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主祭林公大王。
十八、七定林公宫
七定林公宫,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兰田七定自然村(见下页,图2-65),重建于20世纪80年代,为土木结构单座建筑,坐北朝西,面宽5.2米,进深7米,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十九、南山村林公侯王宫
南山林公侯王宫,位于福安市溪潭镇仙石村南山自然村村口,2006年重建,为砖木混凝土结构,前后二座,中间天井;建筑物面宽14米,进深21.6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主祭林公忠平侯王。
二十、燕窝林公宫
燕窝林公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燕坑村燕窝自然村。始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2003年9月重修,为砖木结构,进深12米,面宽8米,面积96平方米。主祭神为林公大王、奶娘陈靖姑、雷大三十二公,当境土主彭十公、雷法明(里澳村法师)。二十一、洋坪林公大王宫洋坪林公大王宫,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洋坪村,1980年重建。
第四节 平水王宫
大禹是夏后氏的部落首领,也是炎黄联盟首领,夏王朝的建立者。他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033年至前1989年间。大禹姒姓,他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
相传尧之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奉命治水,然而九年了还没有成功,于是摄政的舜帝在羽山杀了鲧,且举荐大禹继续完成治水大业。禹接受父亲鲧用“堵”的办法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劳身焦思,亲临工地指挥,栉风沐雨,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疏川导滞,治水获得成功,使得百姓得以平地而居,“然而中国可得而言食也”。①因其功绩很大,所以称“大禹”。
禹征三苗、伐有扈,以铜为兵器、铸九鼎,命奚仲造车,并“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他定九州、行涂山之会,在治水成功的同时,加强了国家机构建设,他建立夏朝后,更是自奉菲薄,注重农时,整治沟洫,躬耕于农,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并形成了军队、官吏、刑罚、监狱等公权力。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为纪念这位治水大英雄,南方各民族一直把大禹当作天神来崇拜。明代福建学者王应山在《闽都记》一书“福郡建置总叙”中称:“战国时,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徙族居闽,遂为君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闽中郡守丞尉,监领之。二世时(公元前209—207年),闽粤王无诸及摇者姓驺氏,禹之苗裔也,以兵属番君吴芮,从诸侯入关,有成劳。项羽主命弗王,闽粤又佐汉翦楚。汉高帝五年,封无诸为闽粤王,都冶(今将军山)。孝惠三年,举高帝时功,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今温州府)。后闽粤、东瓯治兵相攻。东瓯告急于汉,武帝遣庄助发兵浮海救东瓯,闽粤引去。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粤又击南粤,汉遣王恢、韩安国等大发兵讨之。闽粤王郢弟余善镟杀郢以降汉,封繇君丑为王;余擅自王,汉乃封余善为东粤王,与繇王并处。元鼎五年(公元前122年),汉遣东粤王与繇王夹攻南粤,不从,遂叛汉,刻帝玺自立,号驺力为吞汉将军。汉遣韩说、杨仆、王温舒将兵讨之。繇王居股复杀余善以降。汉封居股为东成万户侯,徙民江淮间,遂虚闽越地。孝昭元始二年,闽越遗民自立冶县,属会稽南部都尉。”
很明显,八闽土著原为“禹之苗裔”,直到唐代境内的古田县还是少数民族首领峒豪刘疆及部属林希率族人归附朝廷而建县的,现在的古田县、屏南县的城隍庙神就分别为刘疆和林希。
畲族乡村“平水王”信仰极为普遍,应与此有关。调查发现闽东供奉平水王大禹神位、神像的宫庙有上百处之多,在福安城阳茶洋村、霞浦县盐田西胜村、福安溪柄虾蟆头等畲村均建平水王宫、禹安宫、禹王宫、大王宫之类专门祭祀大禹的宫庙,而大部分畲村是在该村宫庙众神像、牌位中供上一尊平水王,不时祭祀。“夏禹崩来一万秋,水从嶓冢至今流。当时若诉胼胝苦,更使何人别九州。”①几千年来,畲族村民就是以这种最原始的香火和顶礼膜拜,表达着对大禹治水丰功伟绩的景仰、崇敬和纪念。
除了祭拜平水王,在畲族的敕书、开山公据、宗谱和歌谣中也屡屡提到大禹陵所在的会稽山。如《盘匏王开山履历祖图公据》:“大隋五年五月给会稽山七贤洞无徭卷牒,付与盘匏王子孙宗祖世代传流,毋令遗失,如有损坏仍将皇帝敕书卷牒向所属州县官陈告即押付照,如无图像卷者另设……帝依所奏,钦赐敕差阜老三百余人,御赐书王服等迎送会稽山七贤洞耕种,永无赋税。民田地界三尺之外,即仰人户耕种,毋得侵欺。”蕉城区漳湾雷东《祖图》附敕书云:“帝赐归农业,敕臣会稽山自耕,免纳地方赋税无役无徭。”
会稽山,根据《高皇歌》“都是南京一路人”的记忆,应不属广东潮州凤凰山,而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5公里(绍兴的古文化遗址“凤凰墩”当属更早的“凤凰”记忆)的会稽山。原名三苗山或苗山,因当年大禹曾在这里会天下诸侯计功而改名。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刘向在《汉书》中也说:“禹葬会稽不改其列,谓不改林木百物之列也,苗山自禹葬后更名会稽。”越传说:“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苗山曰会稽山。”宋《会稽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都有类似记载。会稽山原就是苗家的祖山(畲苗分野当在中晚唐时期,此前不言畲,只言苗),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封禅、娶亲、计功、归葬等四件大事,都发生会稽山。
会稽山现在已经开辟成旅游度假区,面积10.8平方公里。整个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由大禹陵、香炉峰、宛委山、石帆山、若耶溪等五个景区组成。畲族古籍中提到的会稽山七贤洞,就是会稽山洞,七贤洞应是隋唐某一特定时期的称谓。因为,明代王阳明在会稽山洞隐居,当地人现在也有称其为阳明洞的,同理,会稽山洞曾是某七位高贤隐居之所,故又称七贤洞。
会稽山洞在宛委山景区内,其主峰从谷底平地拔起,直冲霄汉,恰似天柱壁立。而会稽山洞名为洞,实际上是一处于群山环抱中的山谷,有类于宁德霍童山鹤林洞天(均属群山环绕中的山谷)。相传黄帝曾经在会稽山洞建过神馆。后被道教列为三十六洞天的第十洞天。宋代张君房撰《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三十六小洞天”载:“第十会稽山洞,周回三百五十里,名曰极玄大元天,在越州山阴县(今绍兴市),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指的就是这里。
会稽洞天的精华在于山腰间的一块中间断开一个裂缝的巨石。传说当年大禹就是在这里得到黄帝的“金简玉字书”,使其顿识山河体势,穷百川之理,最终成就“平水”大业的。治水完毕后,大禹又将书藏入洞中,洞口仅有一线缝隙。相传司马迁著《史记》,曾亲临会稽山探“禹穴”。此后,历代相继入山寻访“禹穴”,甚至隐居的名人络绎不绝。明代王阳明就曾在这里结庐读书,潜心研究心学,终于成为一代哲学宗师。联系施联朱先生在《畲族风俗志》中引江西省贵溪县《重建盘瓠祠铁书》内容说:盘瓠王与三公主婚后生下三男一女,隐居会稽山七贤洞。后因游猎“跳过大树,被株尖所伤而终。逮家中知之,寻访不见,幸得闻乌之声喧闹,遂往此处寻之,得起死骸”。三年以后,方可公之骸骨,葬在七贤洞石孔中。想必这个石孔就是“禹穴”,畲族祖先忠勇王的骸骨居然安葬在这里。
虽然这仅是传说记载,但无疑给我们透露了一线历史信息:在上古追随大禹治水的南方部落中肯定有一支是畲族先民组成的,大禹当年在会稽山参加平定九州水患计功的各路诸侯中,有一路就是现在畲族的祖先,不但会稽山曾经是畲族的祖居地,“禹穴”还是畲族祖先忠勇王安葬骸骨处。或许这就是千百年来畲族世代不忘会稽山,坚持祭拜平水王大禹的原因所在。
一、茶洋平水王宫
茶洋平水王宫,在福安市城阳乡茶洋村东南侧山坳中。始建于清代,1982年6月20日子时重建。为土木结构建筑,面宽16.6米,进深26.3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有戏台。该宫做醮有择日没有请神。
二、南阳平水明王宫
南阳平水明王宫,位于霞浦县松港街道大沙南阳自然村。始建于清中期,20世纪90年代扩建。为砖墙体,硬山顶单层建筑,屋面正中为弧开。建筑面积36平方米。供奉神像有主神平水王大禹,以及感应侯王、田公元帅、土地公、看牛大王(八步将军)、判官等。
三、茶湾平水大王宫
茶湾平水大王宫,位于柘荣县楮坪茶湾村,建筑面积56平方米。供奉神像6尊,主神为平水王大禹。
四、虾蟆头禹王宫
虾蟆头禹王官,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楼下虾蟆头自然村。1990年农历八月初三重建,深7.5米,宽3.6米,建筑面积27平方米。中间供奉平水王大禹(两边为判官、童子),左边为五显帝(两边千里眼、顺风耳),右边为元帅、土地公。共有神像8尊,主神为大禹。
五、青元平水大王宫
青元平水大王宫,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青元村,宫始建于清末,2000年重修,建筑面积40平方米,祭祀主神为平水王大禹,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上香,致祭。
六、长坑平水大王宫
长坑平水大王宫,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长坑村。宫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历经5次重修,建筑面积34平方米,供奉主神为平水大王,每年农历正月初及端午节上香致祭。
七、西胜禹安宫
西胜禹安宫,位于霞浦县盐田乡西胜村口公路右侧,重修于1999年农历八月初一日。深10米,宽6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供奉神像5尊,中间为主神平水王大禹,左右为两位夫人、两位判官。
八、白露坑平水王宫
白露坑平水王宫,在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始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建筑,进深7.3米,面宽2.15米。建筑面积15平方米。
九、大沙南洋平水王宫
大沙南洋平水王宫,位于霞浦县松港街道大沙村南洋自然村,为砖木结构建筑,始建于清代,平水王宫面宽4.9米,进深9.8米,建筑面积48平方米。主祭平水大王。
十、南山平水王宫
南山平水王宫,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利岔南山村,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面宽5米,进深6米。主祭平水大王。
十一、洋边平水王宫
洋边平水王宫,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洋边村。始建于清代,主祭平水大王。
十二、沙江大墓里平水王宫
沙江大墓里平水王宫,位于霞浦县沙江镇大墓里村。始建于清代,近年重修,为砖结构,面积两平方米。
第五节 齐天大圣宫
一、牛石坂齐天大圣宫
牛石坂齐天大圣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牛石坂村,始建于公元1993年,深10.8米,宽8米,建筑面积86平方米。神龛中间供奉花果山齐天大圣孙悟空本像(大圣左右二神猴),左边为观音菩萨,右边为林公大王、金斗洋雷大三十二公,共有6尊塑像。
二、蓝尾洋三圣宫
蓝尾洋三圣宫,位于古田县凤都新建蓝尾洋村,三圣宫建于清代,1986年重修,宫深4.5米、宽4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祭祀主神为齐天大圣及张、肖、刘三圣,左为雪马冰,右为张清祖。
三、上新楼齐天大圣宫
上新楼齐天大圣宫,位于蕉城区八都镇新楼上村,兴建年代不详,宫深1.4米、宽1.2米、高2.3米,前置一香炉,塑有齐天大圣孙悟空像一尊。
四、溪原里昭显侯王宫
溪原里昭显侯王宫,位于古田县大桥镇溪原里村,供奉主神为齐天大圣、昭显侯王。宫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平方米。主神为齐天大圣、昭显侯王,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日致祭。
五、岭头齐天大圣宫
岭头齐天大圣宫,位于蕉城区飞鸾新岩岭头村,宫深6米,宽3.5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齐天大圣。
六、上金齐天大圣宫
上金齐天大圣宫,位于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村后山。深4.5米,宽4米,建筑面积18平方米。供奉齐天大圣。
第六节 五显帝宫
一、岐山五显帝宫
岐山五显帝宫,位于福安市溪潭镇岐山村。供奉主神为五显帝、林公大王、奶娘、田公元帅、雷师公等。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2005年重修,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平方米,戏台面积80平方米。土主神为雷德盛师公,雷德盛是乾隆十年(1745年)法师,后为神。每年两次致祭。
二、金斗洋华光宫
金斗洋华光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口,下临小溪。始建于清乾隆初年(1736年),1978年重修。华光宫坐西北,面朝东南,建筑面积325平方米,深26.5米,宽14.5米;有戏台,深7.6米,宽6米。供祭神像为五显帝、平水大王、平水小王、雷大三十二公等,主神为五显长生大帝。每年正月初五日致祭。
三、仙岩五显帝宫
仙岩五显帝宫,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仙岩村,供祭神像为五显帝、忠平侯王、陈靖姑、当境土主、土地公等。宫始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先后重修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2002年10月。宫进深24米、面宽14米,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平方米,戏台面积30平方米。主神为五显帝。相传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安城关发洪水,上游流下五尊木雕五显帝神像停滞在仙岩山脚溪边,村民拾回建宫奉祀。每年除夕及正月十五日致祭。
四、秋竹岗华光宫
秋竹岗华光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秋岭村秋竹岗自然村。始建于清代,近年重建。为土木结构,进深10.1米,面宽7米。供奉主神为林公大王,奶娘陈靖姑和当境土主确溪洞主王三师公。
五、洋里小莲社(华光宫)
洋里华光宫,位于福鼎秦屿洋里村。始建于年民国期间。石构,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主神为华光大帝、牧牛童等。
六、长潭五显帝宫
长潭五显帝宫,位于福安康厝长潭村。宫深10米、宽7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供奉主神五显灵官大帝、林公大王、陈靖姑等三位太后元君、当境土主雷法全等。每年五祭。
七、凤江华光大帝宫
凤江华光大帝宫,位于霞浦县牙城镇凤江村水尾。宫依山而建,面向水尾。始建时间不详,近年重修。建筑面积5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依次为门楼、天井、神厅、神龛,中间贴风火榜。仅有一尊土地公像,供奉主神为华光大帝。
八、洋边五显帝宫
洋边五显帝宫,位于霞浦县牙城镇茶坑洋边自然村。该宫地处该村水田之中,坐北朝南,2004年重修。建筑面积9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宫建筑依次为门楼、天井、神厅、神龛等,供有五显帝、虞公、叶公、铁扇公主、章亢王公、广利侯、土地公像,郑先锋、千里眼、顺风耳等神,其中五显帝像为木雕,其余均泥塑。神龛左右有联曰:“圣化无私保黎民而康泰,神威有赫镇国界以安宁。”宫内置民国时期的香炉一个。
宫始建年代无考,据说明代最早迁入有陈、林、张等主姓,后来不知何时又迁徙他地,继之以李、蓝、雷、钟、黄姓迁入,形成以李姓为主畲族村。相传,不知何时飞来一只香炉,众人感到莫大奇异……如是村中头人,请来法师,经法术从神汉口中道出:“此香炉系五显灵官大帝炉也!而大帝将驾临本土当神主,你们可从速建宫迎神矣。”接着又说:“此地系出状元风水宝地……”于是村人赶忙筹资在此地建起一座五显宫。
该宫由于年久失修,近年又在原址重建。据说,旧时五显灵官木雕像神肚里,藏有一只活乌龟,有5厘米长,已有好几百年寿命,时而爬出神肚外,时而回到肚里。这种似有非有之事,一传十,十传百,也就增加了神的神秘色彩。虽崎岖山路,人迹罕至,但神灵不怕路遥远,许多畲汉信众,不管是天灾或个人因果,都会前来叩谢祈求。因此,众人都崇奉为有求必应、保佑黎民的地方社令神。
五显宫建筑规模虽小,但宫内设备十分齐全,这在霞邑畲族区也是特例。宫内不知何时制作一顶重檐攒尖顶式香亭、一顶长方形乘舆,全部采用镂雕浮刻,有人物、禽兽、花卉、卷草纹,工艺精到细处,布局合理,描金错彩。同时配有铁器类如关公刀、戟、长矛、八角锤、回避、肃静、法器以及龙伞、五颜六色彩旗等。这些设备,主要是迎接一年一度十二月二十九神节。虽是临近除夕,但从当日寅时起,四方八里信众早已云集宫内外,举行隆重供福礼。礼毕便扶五显灵官安坐乘舆,然后鸣锣开道,鸣放鞭炮、神铳,队伍依次为大锣、回避、肃静、仪仗、彩旗、香亭、乘舆、龙伞、吹班、八仙等,缓缓从宫前出发,经洋边、八斗、前楼、坝下等村至午时又回到宫内再扶神上神龛。这一习俗沿袭至今,盛况不减当年。全村像过节一样接待客人,可谓“辛苦做歇工乐”。除这一礼俗外,邻村或主村若遇干旱或瘟疫之症,同样来宫请神,但仪式别有一番情趣,即请来武科法师,在宫外搭三层云台(即三张桌重叠在一起),若是请神,则搭九层云台,然后法师登上云台,口念巫咒,请上、中、下界神以及社令、土主神,这样折腾一时辰,便开始从上往下扔(一根线尾端分二根线各缚凹凸圆铜杯),必须九线(阴阳一次性九次)三缘(阳面向上)方收杯,意思是神灵验了。这样所求杯,往往是十有九辄应,因此对神愈加崇拜。
九、后舍五显帝宫
后舍五显帝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后舍村,有新旧宫各1个。村口的宫进深11.3米、面宽16.3米,供奉五显帝、陈靖姑、林公大王、显应王等。新宫位于村道下方,建于2004年9月,主神五显帝,显应王、土地公配祀。
十、四斗灵官大帝宫
四斗灵官大帝宫,位于霞浦县下浒镇四斗村,始建于清代,近年新建。石结构,建筑面积30平方米。十一、下长坑五显大帝宫下长坑五显大帝宫,位于福安穆云岭洋村。供奉主神五显灵官大帝。每年五祭。
第七节 自然神宫
自然神宫,包括天地风雨雷神、龙神和动植物神宫,尤以石神宫、五谷神宫和龙宫较为多见,但规模不大,大多为数平方米小庙,单座建筑。
一、玄天上帝宫
玄天上帝宫位于古田县城东办事处双山村龙光自然村。深4.5米,宽5米。
二、虾蟆头石公宫
虾蟆头石公宫,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楼下虾蟆头自然村。始建于清代,1995年11月28日重建,深7.5米,宽4.3米,建筑面积32平方米。殿中间为一块巨石,透出石公殿约三米,即为石公。
三、白露坑石母娘娘宫
白露坑石母娘娘宫,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深6.2米,宽3米,面积
20平方米。供奉有石母娘娘、江娘娘、严娘娘及金童、玉女神像共5尊。
四、龙光石公宫
龙光石公宫,位于古田县城东办事处龙光村村口,系在一片隆起的岩石上象征性地架起60~80厘米见方、仅容一香炉的神龛,村民不时祭祀。
五、燕窝石公宫
燕窝石公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燕坑村燕窝自然村,为石砌神龛。
六、金斗洋五谷真仙宫
金斗洋五谷真仙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后莲云山上。旧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一说三十八年),为一深1.2米、宽1米的石神龛。相传是年天降大旱,禾苗枯死,饥民遍野。时金斗洋人雷朝宝(雷国楚,即雷大三十二公)、陈茂、福奇、钟明吉、雷朝光、蓝元如为首,远赴四川省峨眉山天皇洞(殿)请回五谷仙公。蒙五谷仙庇佑,五谷丰登,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历三载无力送五谷仙公返原处,遂于仙宫山奇石突兀处建五谷仙宫,刻石为记,称“莲云胜境”。2003年,村人集资在旧宫附近建新五谷仙宫,宽7.5米,宽4米,建筑面积35平方米。神龛内塑有五谷仙公、何仙公、缪仙公及两位童子本像,设有香炉三个,并将仙公师弟薛、许、杨、董、吴、徐、赵诸位例上牌位,同享香火。
七、鹅山五谷仙宫
鹅山五谷仙宫,位于福安市潭头镇鹅山村。始建于清代,1998年11月重建。为砖木结构建筑,进深15米,面宽10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主祀五谷仙公。
八、牛胶岭白蛇庙
牛胶岭白蛇庙,位于霞浦县溪南牛胶岭村后山上。原为神龛,后兴建小庙,深8.5米,宽3.6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有白马明王、土地公、白蛇将军等神像。
九、向阳里白马王庙
向阳里白马王庙,位于蕉城区飞鸾向阳里村。1999年9月兴建。深7米,宽6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有神像6尊,分别为志灵白马尊王、顺天大圣、齐天大圣、协天大圣、平水尊王、黑哥大王。
十、溪源里雷公殿
溪源里雷公殿,位于古田县大桥镇溪源里村。该宫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供奉主神为甲雷法主,主祭雨神、雷神。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致祭。
十一、南岐五圣宫
南岐五圣宫,位于福安市上白石镇南岐村。宫建于清代,1960、1980、2003年三次重修。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平方米,祈求保佑五谷丰登,财丁发达。
十二、湾里五圣宫
湾里五圣宫,位于柘荣县楮坪乡湾里村。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2000年重修,占地面积36平方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每年正月致祭。
十三、宝鉴宅五圣宫
宝鉴宅五圣宫,位于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1996年重修。该官占地面积36平方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十四、王家山五圣宫
王家山五圣宫,位于柘荣县楮坪乡湾里村。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2001年重修,占地面积24平方米,建筑面积27平方米。供奉神像7尊,每年正月致祭。
第八节 土地庙
土地庙村村均有,建筑物规模通常都很小,在一二平方米到十来平方米之间,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多平方米。均为单座建筑,土地庙以建在村口居多,装饰也比较简洁。
一、湾里土地宫
湾里土地宫,位于柘荣县楮坪湾里村。始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002年重修。占地面积28平方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神像5尊,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致祭。
另一处土地宫,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1997年重修。占地面积6平方米,建筑面积8平方米。供奉神像5尊。
二、金斗洋土地庙
金斗洋土地庙,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建于2003年,建筑面积3平方米。
三、凤洋土地庙
凤洋土地庙,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村。1995年建。深7米,宽6米,建筑面积42米。供奉神像3尊,中为柯大明王,左右为判官。每年二月初二致祭。
四、白露坑土地庙
白露坑土地庙,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建筑面积为1.5平方米,面积2.3平方米。供奉有土地神一尊。
五、云门土地庙
云门村土地庙,位于周宁县咸村乡云门村。建于清代。为土木建筑,面积5平方米。
六、院后土地庙
院后土地庙,位于蕉城区虎贝乡文峰村院后自然村村口,由几块石头架成。
第九节 土主宫
土主宫各村均有,规模比较小,但大于土地庙。土主宫建筑面积以五六十平方米居多,多建于村后,少数在村口,土主宫形制与土地庙不同处在于土主宫为供奉一村保护神神庙,一般有大门、天井;而土地庙通常不设大门,也无天井。在神龛神像摆列上,土地庙是土地专门庙宇,除土地公、土地婆外,无别的主神共祀。土主宫,以土主为主,还将林公大王、奶娘、平水王作为配祀。所以土主宫规模相对大些。
一、猴盾李法师宫
猴盾李法师宫,位于蕉城区八都猴盾村西北,坐东朝西。建于1955年10月13日,宫深9.8米、宽6.8米,正殿高4.5米,大门楼高3.8米,建筑面积66平方米。供奉主要神像为当境土主李法师(相传打铁出身)、通天圣母陈靖姑、护国闾山教主王七公、林公忠平侯王、五显长生灵官大帝等。
二、柴坑土主宫
柴坑土主宫,位于蕉城区九都柴坑村左树林中。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14日。宫深10米、宽8米,建筑面积70平方米。供奉有钟法林师公、陈靖姑、林公大王、田公元帅本像。
三、王楼柯大明王宫
王楼柯大明王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王楼村口,坐庚向甲兼丙申、丙寅分金。始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年七月初八。
四、招坑福主宫
招坑福主宫,位于古田县凤都镇新建招坑自然村。2003年6月重建。宫深3.5米、宽3米,占地面积10平方米。主神卢公。
五、巴地土主宫
巴地土主宫,位于屏南县甘棠镇巴地村右山脚,下临溪流。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年(1884年)五月二十八日重修,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宫深14米、宽7.6米,楼高5.25米,除天井外,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供奉神像4尊,主神为富达迁巴地的蓝姓开基祖。
六、陈罗地主宫
陈罗地主宫,位于古田县城东办事处双山村龙光自然村。兴建于清代。宫深5.5米、宽5米。
七、上新楼宫
上新楼宫,位于蕉城区八都镇新楼上村后山。兴建于清代,土木结构,宫进深12米、面宽5.2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供奉神像5尊,主神为陈尊明王、林公大王。
八、雷东土主宫
雷东土主宫,位于蕉城区漳湾下雷东村。始建于清代,1990年重建。宫深9米、宽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供奉主神忠勇王、田公元帅、雷师公等。
九、险坑土主宫
险坑土主宫,位于福安市穆云乡燕坑村险坑自然村。建于清代。为土木结构,面宽10米,进深20米,建筑面积94平方米。主祀当境土主姚七公。
十、上金水尾宫
上金水尾宫,位于蕉城区金涵上金村前。始建于清代。为砖木结构建筑,进深12米,面宽10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十一、南岗土主宫
南岗土主宫,位于蕉城区八都镇南岗村口。始建于清代。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面,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十二、长园土主宫
长园土主宫,位于蕉城区飞鸾镇长园村。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0平方米。主祀当境土主。
十三、潘洋宫
潘洋宫,位于福安市社口镇潘洋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宽10米,进深10.5米,主祭三十二公、王师公等。
十四、梅坪土主(将军)殿
梅坪土主(将军)殿,位于古田县大桥镇梅坪村,始建于清代,20世纪80年代重修,为木结构,青瓦屋面,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主祭当境土主(将军)。
十五、半岭土主宫
半岭土主宫,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岭坑村。兴建于清代。供祭主神王山师公,神为寿宁县托溪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致祭。
十六、彭家洋彭七公宫
彭七公宫,位于福安坂中彭家洋村,供祭主神17位。始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戏台面积80平方米。主神为彭七公、彭五公。原神系彭姓之祖,曾往闾山学法,爱看戏,八月初三是其生日,托梦梨园致使戏班自至,此后村人感德而连年祀之。每年农在八月初三致祭。
十七、仙岭头村葛相公宫
仙岭头村葛相公宫,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仙岭头村,供祭主神13位。建筑面积216平方米,戏台面积56平方米。主神葛相公。仙岭头原为葛家地,清中叶村废后,钟姓迁入,葛相公托梦钟姓先人祭祀,保一村平安,遂建宫塑像。每年的正月初五是葛相公生日,全村是日致祭。
十八、宝鉴宅土主宫
宝鉴宅土主宫,位于柘荣乍洋宝鉴宅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1993年重修。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50平方米。
十九、新岩土主宫
新岩土主宫,位于蕉城区飞鸾新岩村。始建于清代。宫深5米、宽4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主神为罗、陈、郑三位师公。
二十、又加塘土主宫
又加塘土主宫,位于蕉城区漳湾又加塘村。1999年12月建。宫深7.5米、宽5米,建筑面积38平方米。供奉主神为薛公二位大元帅和九圣明王、虎将军、马将军、奶娘陈靖姑等。
第十节 其他神宫
这一类神宫多为综合性或区域性神宫,规模有大有小,形制亦无定制。
一、白露坑福源宫
白露坑福源宫,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小河边。由会场改建,宫深24米、宽15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戏台宽9米、深8米,面积72平方米。供奉主要神像中间神龛为钟佬公、雷师公、青大王,左边神龛为平水大王、梨花洞主、陈师公,右边神龛为陈靖姑、郑师公、显应舍头。
二、半月里龙溪宫
半月里龙溪宫,位于霞浦县溪镇南白露坑村半月里自然村。宫背靠弥勒山而建,对面即玉兔山,东依燕鼎山,西临月牙地。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
图2-137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福源宫
建筑面积50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神龛等。供奉主神为平水王、陈靖姑,显应侯五薛、陈公大元帅、天后妈祖等。据雷氏谱载:“系先祖深谙易学堪舆的雷志茂特延聘浙江石木工匠绘图施工,工期一年有余,其戏台藻井以五层方斗逐级装嵌,形成既为大四方斗,又呈小八角斗,远观为四方藻井,近视为八角藻井,台上立柱既有柱头斗拱,又有角科斗拱。”由斗、升、翘、昂、拱组合,其工艺繁琐细致,形成一斗三出跳,达到以稳衬露以曲显直,独具畲族审美艺术观念。
三、又加塘梨花洞主宫
又加塘梨花洞主宫,位于蕉城区漳湾又加塘村。2003年重建。宫深15米,宽10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供奉主神为雷蓝公、梨花洞主、神农氏等。
四、油麻园郑师公宫
油麻园郑师公宫,位于霞浦县沙江镇油麻园村。为砖石木结构建筑,青瓦屋面。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主神为郑师公。
五、牛跤岭龙颂宫
牛跤岭龙颂宫,位于霞浦县溪南牛跤岭村。为20世纪70年代建的会场改建。宫深20米,宽12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宫内供有梨花洞主、平水大王、柳将军、王将军、马将军、镇殿将军,以及奶娘陈靖姑(左右判官、婆神)、林罗师公(左判官、右武将)等12尊神像。主神为梨花洞主。
六、盘前古今元帅宫
古今元帅宫,位于霞浦县北壁乡盘前村,始建于清代。是一座琉璃丹瓦、四檐翘角的宫庙,屹立于村中,面对海前三个岛屿,背依竹林婆娑山麓。原建清代,20世纪80年代在旧址重建,当时只贴风火榜(用红纸写神名)。1984年重塑。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10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依次为门楼、天井、神厅、神龛等,神龛主祀古今元帅,旁祀林公大王、巡海将军、天圣圣母、陈靖姑夫人、郑二相公、福德正神等7尊神,除陈靖姑夫人为木雕外,其余均泥塑。宫门前特立一电杆,以示出海渔民返港时宫灯标志。相传清代,一日有只石香炉飞到主村潭头地,后由法师降童,神汉告以此系古今元帅香炉。村民遂按此地建宫,后依次请来诸神。该宫神诞每年农历三月三(即乌饭节)和十一月十五陈靖姑夫人神诞出巡日,除村备有全猪外,每户信士必须各备五供五果摆在宫前八仙桌,进而焚香鸣炮叩拜,至辰时神铳一响,信士将神龛陈靖姑夫人扶入銮舆,队伍前为鸣锣开道,继之回避、肃静头牌,法器、彩旗、香亭、銮舆、八仙、吹班等,巡游队伍浩浩荡荡从宫启程,沿途每到信士门前必拦驾供福,途中香火缭绕鞭炮声此起彼落,到黄昏时才回到宫里,大家高高兴兴欢聚在宫内举办晚宴。由于神灵村民愈加信仰,相传每有渔船出海,一旦遇到大雾笼罩,迷失方向时,便在船上呼救古今元帅,求其指点迷津,自然在盘前岸边便有一团火球出现,使渔民安然无恙驶入埠头。渔民雷尔兴一次外出捕鱼,遇到狂风巨浪,便叩拜古今元帅、巡海将军,转瞬间,海面便风平浪静。
又传自石香炉飞入潭头村后,全村四时吉利,丰衣足食。而福安下白石村有一船老大,听说该村得一神香炉而财了发,一日凌晨,便偷了此炉,若干年后,船老大也发了大财,为了答谢偷炉发财,有恩必报,后来也凿了同样一只石香炉送到古今元帅宫内。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足为凭,但村民祈福求安,岁时致祭并影响周边村民也参与这一神事活动倒是事实。
七、油家栏郑先锋宫
油家栏郑先锋宫,位于霞浦县松港街道岭头油家栏自然村山坡,为霞浦县崇儒乡新村东南向的郑先锋宫的分宫。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向西北,建筑面积近50平方米,面宽6.4米,进深7.2米,为依山岩石构。神龛为攒尖顶式、凸雕镂刻、三开间石刻亭式,前置一香炉。宫内露天,除门楼外,无屋宇覆盖物。只神龛上刻有供祭神位,没有神像。
八、九龙宫
九龙宫,位于福安市溪柄镇九龙村。1984年兴建。占地面积172平方米,建筑面积72平方米。供奉神像12尊,主神郑光峥。每年正月初五致祭。
九、白马明王宫
白马明王宫,位于福鼎县店下镇亥窖村。兴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供奉神像3尊,主神白马明
王。每年农历十月十六致祭。
十、半月里七狮坪宫
半月里七狮坪宫,位于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对面山。传说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山体滑坡,有一户畲民全家被压在底下,后来村人在该处建宫纪念。宫庙处于树木掩映中,深、宽各近3米。供奉陈、曹、郑三位师公神像。
十一、洋中溪旁宫
溪旁宫,位于蕉城区洋中镇溪旁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十二、雷厝忠烈恩王庙
雷厝忠烈恩王庙,位于蕉城区洋中镇洋中村雷厝自然村后。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戏台于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分上下两座,深22米,宽12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供奉神像为忠烈王黄岳及其从属、临水夫人陈靖姑等,桌下有灵犬将军。
十三、西山下九使明王宫
九使明王宫,位于蕉城区蕉北西山下村。始建于清末。宫深9米、宽6米,建筑面积54平方米。供奉的九使明王、齐天大圣、宁夏明王(猪八戒)。
十四、双华小麻洋马仙宫
双华小麻洋马仙宫,位于福鼎市佳阳乡双华村中。始建于清同治十五年(1875年),为雷、蓝、李三姓共建。宫分上下座,上座深10米,下座深14米、宽19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供奉神像为马仙娘、土地公、田都元帅,两边为掌愿童郎、还愿童子,以及五显帝(两边为顺风耳和千里眼)等8尊神像。
十五、双华杨府侯王宫
双华杨府侯王宫,位于福鼎市佳阳镇双华村。宫深5米,宽4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神像为杨府侯王、土地公、田都元帅,主神为杨府侯王。
十六、白露坑水尾宫
白露坑水尾宫,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村村口。始建于清代,“文化大革命”中被夷为平地,1994年在原有基础上重建。宫深3.7米,宽3米多,建筑占地面积10平方米。供奉神像有牛王舍头、何家师公、钟法清公、判官等5尊。
十七、灵凤山凤池堂
灵凤山凤池堂,位于周宁县玛坑灵凤山村。始建于1953年,1980年重修,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供奉神像10尊。神为当境土地、活佛菩萨(方广寺活佛)、林公忠平侯王、通天圣母、三宝如来、齐天大圣等,主神为平鹿祖师活佛菩萨,堂位于前往方广寺的路边。每年正月初二上午,村民云集拜祭,祈求平安。
十八、田螺园水尾宫
田螺园水尾宫,位于福安市甘棠镇田螺园村口,始建于清代,为土木建筑,面宽4.8米,进深6米。主祭杉洋林公大王,护国显祖忠勇明王、三位太后元君(奶娘)、齐天大圣、当境土主等。
十九、岭头五通侯王宫
岭头五通侯王宫,位于霞浦县松港街道岭头村。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十月。整体依山而建,以石岩开凿形成三层石台阶式,其神龛为石构、亭阁式,内置风火榜五通侯王。面宽7.3米,进深7米,建筑面积51平方米。供奉神像有主神五通侯王。宫内有清同治年间香炉,宫外有一株数百年树龄的水松高15米、树围2米多,并有数百年树龄的血藤香树一株,古树环荫。
二十、崇儒新村郑先锋宫(二处)
分别位于霞浦县崇儒乡新村(旧称墓村)东、西向山脚下。清代重修,后多次维修。两宫之间有一天然石窟,村民称为蚯蚓地,东西分置两头,相距约3000米。
东宫小,建筑面积近30平方米;西宫大,建筑面积85平方米,均为景山顶单层砖木结构。大宫西向为天然神龛,是郑先锋宫的主宫,附近郑先锋宫均由此分香。
二十一、杨老真仙宫
杨老真仙宫,位于柘荣县乍洋乡宝鉴宅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1993年重修。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供奉神像4尊,主神为杨老真仙。每年农历五月初八致祭。
二十二、长坑元帅宫
长坑元帅宫,位于福安下白石长坑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3次重修。建筑面积34.6平方米。主神为陈元帅。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以及端午节焚香致祭。
二十三、岭头郑先锋宫
岭头郑先锋宫,位于霞浦县松港镇岭头村。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建筑面积40平方米。主神郑先锋。每年农历正月初九致祭,并奉游各村。
二十四、上水郑先锋宫
上水郑先锋宫,位于霞浦县崇儒乡上水村。兴建清代。供奉神像1尊,主神郑先锋,系飞来神。每年春夏秋冬福及每月初一、十五致祭。
二十五、王三师公殿
王三师公殿,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始建于唐末时期,1993年重修。占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36平方米。主神王三师公。常年上香朝拜致祭。
二十六、富达长生夫人殿
富达长生夫人殿,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始建于清朝中期,1958年重修。占地面积20平方米,建筑面积6平方米。主神为长生夫人。常年上香致祭。
二十七、湾里大王宫
湾里大王宫,位于柘荣县楮坪湾里村。始建于1951年,2001年重修。建筑面积24平方米。每年五次致祭。
二十八、溪原里三师庙
溪原里三师庙,位于古田县大桥镇溪原里村。建于民国年间,1980年重修。建筑面积30平方米。
二十九、岭山五通宫
岭山五通宫,位于霞浦县松港镇岭山村。始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建筑面积36平方米。
第十一节 佛寺
畲族的民间信仰以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最为突出,对传统的道教和佛教很少迷恋,畲民中很少教团道教的道士(以修炼、追求长生不老为目标),也很少指望超升西方净土,立地成佛的奢望,所以,畲民中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教徒。畲村附近的佛寺基本都是汉族僧侣兴建的,由于这些寺庙是建在畲村或畲村附近,自然也就成为他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的绝佳场所,畲民的节庆歌会就是以这些场所为平台的。
一、瑞云寺
瑞云寺,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村后,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殿宇宽敞,为园林式结构。建有大雄宝殿、千秋堂、观音阁、念佛堂、地藏殿、菩提阁、华藏楼、天王殿、钟鼓楼以及法堂、僧舍等。大雄宝殿金碧辉煌,巍然壮观。寺前照壁上有本省名画家所绘人物浮塑。寺内古物甚多,藏经万卷。寺前有老枫树九株,每当深秋,丹红一片,艳而不俗。寺旁还有一株古树,人手一触,树叶皆被颤动,当地称为“感触树”,亦一奇树。寺后有银杏树、罗汉松等。古寺周围,层峦叠嶂,大树参天,有平冈松涛、寿塔卧云、梅亭放鹤、层峦烟雨等景,环境宁静幽美。
二、法华寺
法华寺,位于霞浦县长春乡小罗浮村白马峰下。寺坐北朝南,背枕后门垅主峰,东连法华山尾,西接马耳山,南临法华水库,紧接扛桥垅。始建于宋乾德二年(964年),历经明、清多次重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仿宋代建筑重建。相传,宋初原址为浮英岛林国祥将军与兄国茂少时读书处,俩兄弟曾默祷于神:如能腾达,愿捐地兴建寺宇,并舍附近田亩为寺产。后其兄国茂为国子助教,弟国祥为镇北将军,故创建寺院延僧住持,造三浮屠并一切桥道。至今寺门尚存镌有建寺初“浮英山助教林国茂为及男果等建造石阶”等字迹。
法华寺建筑布局依山势中轴线上建造,系八扇、二进重檐悬山顶式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钟楼、鼓楼、寮房、斋堂等组成,为仿宋建筑,雕刻工艺精湛。其寺宇主殿的栋梁、楣梁上刻有双龙抢珠、八仙过海及鹿、狮、孔雀、梅竹等,形象栩栩如生。前进为天王殿,东西配设钟鼓楼,天井左右两株百年桂树挺拔竞秀,荫蔽交并,芳泽馥郁;后进为大雄宝殿,殿廊有六只宋代莲花式石础,至今犹存。镇北将军林国祥题“妙法莲华”寺额清晰可睹。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到此寺游览,题楹曰“地别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门当三益友,苍松翠竹白梅花”佳句。
此寺列为霞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栖圣寺
栖圣寺,位于霞浦县盐田乡西胜畲族村附近数百米处。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年),宋元丰(1078年)年间,福安下邳进士陈襄重建,此后历经多次重修。栖圣寺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布局系六扇、两庑及钟、鼓楼组合之悬山顶式砖木结构院落,占地面积585平方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元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在寺内成立,詹如柏、任铁峰、叶飞等革命领导人曾在寺内领导和指挥闽东革命武装斗争,成为闽东革命的圣地之一。1984年,霞浦县人民政府为纪念这一红色革命圣地,镌刻“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石碑一块,立于寺前。1986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云门寺
云门寺,位于周宁县咸村镇云门下村。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相传金太监受皇帝之命,到民间察访建寺,从支提寺往北行走,忽闻云门山中有钟鼓声,于是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之日,金太监看见天空飘来一片白云直入寺门,因此取名“云门寺”,并脱俗为僧。云门寺历经多次修建,唐代柱础、石槽等古迹尚存。
五、半岭观音亭
半岭观音亭,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村附近。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建。现存寨墙、寨门、观音阁、碑刻等。寨后连8个畲族村庄。观音亭占地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属硬山顶石木结构。分前后两座,依山凿岩建殿,前座早毁,今重建为三开间,进深二开间,左右两庑。座前大门横匾“观音亭”为已故霞浦县籍书法家游寿所书,左右门联“半岭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中安放一个八角亭,亭内立一观音像,高1.2米。前有“奉宪勒碑”,正文有“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旧时官绅常在此举行迎送仪式”等语。背面上方阴刻行书“寿”字,下方记述清光绪龙亭商贾陈珠绣重修该亭史实,碑刻布局严谨、书法端庄。
后殿保存较完整,依山凿岩而建,悬山顶石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大殿由六根高3.2米的做工精细的石柱支撑,柱上镌刻“龛火浮青西天月映,炉烟凝紫南海云联”等佛教梵语,字体苍劲有力。大殿横梁下书有“福宁地方总都督府法洪阿图鲁主建、清康熙五年荔月”字样,系1667年8月修建。殿内有一花岗岩雕刻的莲花佛座,座长15米、高4米,传说此座上原塑有百余尊大小佛像,现仅存一尊观音塑像。亭内还保存有乾隆年间(1736—1795年)的锌铸烛台、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年)的石雕香炉等。
亭外东南向依山绕亭垒砌一座寨堡,全长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敌楼,东端沿通津道石阶路中建一仿宋代悬臂式条石干砌圆形城门。门内高2米,门楣石刻楷书“观音亭寨”,每字60厘米,为清同治里人书,俯视城下悬崖峭壁。清时,福宁府曾屡派士卒在此驻防。
据里人云:旧时观音亭大小佛像百余尊,路边还建一座过路亭,亭前有一座碑楼,匾额题刻东面为“前头路滑”,西面为“且休歇去”,出自建善寺碧淞和尚手笔。相传过路亭内供奉有“白鸡精”很灵验,凡文武百官仕民百姓路过此亭,骑马的要下马,坐轿的要下轿,不然不是折其马脚就是断其轿杠。明代进士游朴回乡,到此不下轿,轿刚进亭,果然轿杠断了。游朴气愤地下轿,手握折扇,走到亭内正殿,用扇子在白鸡娘娘头上重重敲了一下,怨其将他的轿杠折断。恰巧此时又有一顶畲家娶媳妇的花轿,沿亭中抬过,花轿轿杠安然无事。因此,当地畲族人认为此处白鸡娘娘特别护畲家人,从此畲族乡民愈发对该亭崇信有加。每年正月十五就有闽浙两省的平阳、苍南、福鼎、福安、霞浦五县边境畲民千余人相聚在此盘诗对歌,热闹非凡。这一传统习俗,历久不衰。
六、金寺
金寺(又称金鄁寺),位于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村后山。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传说僧人居白在山上遇到一异人,告诉他说:这里可以建寺居住。那天夜晚,山上现出祥光,居白前往探视,找到一把金尺,于是就着手建寺,因为山所在位置处县城之北,所以起名“金鄁”。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经寺僧圆轨开拓,殿堂完备,宋未圯废。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住持止云沧海重建该寺(见明嘉靖《宁德县志》)。此后历经多次重修,“文化大革命”中一度作为知青点,现仅存正殿及厢房。
七、九都九仙寺
九都九仙寺,位于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附近,始建于后唐年间(923—936年)。共有牌楼、大殿等建筑物3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八、半月里兴庆寺
半月里兴庆寺,位于霞浦县溪南半月里村附近。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分上下两座,下座深12米,上座深17米,均宽16米,占地总面积464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九、西胜泗洲佛庙
西胜泗洲佛庙,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口,泗洲佛庙3平方米,建造时间不详。
十、院后村观音亭
院后村观音亭,位于蕉城区虎贝乡文峰院后自然村后。亭重建于2000年3月。亭深5米、宽4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供奉有观音佛像。
十一、富达观音堂
富达观音堂,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建于2001年,重修于2002年。占地面积840平方米,观音堂深19米、宽18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供奉神像1尊。主神观音菩萨,常年有尼姑住堂,每逢佛诞,善男信女前往念经烧香。
十二、巴地观音堂
巴地观音堂,位于屏南县甘堂镇巴地村前小溪边,为砖木结构,面宽6.3米,进深6.5米,供奉观音菩萨。
十三、天峰亭
天峰亭在蕉城区虎贝乡天峰院畲族村前古道上。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2004年3月,进深5.2米,面宽3.6米,建有神龛供祭观音菩萨,该亭建筑面积20平方米。
十四、长春宝轮寺
长春宝轮寺,位于霞浦县长春宝轮坑村东。始建于宋乾兴元年(1022年)。建筑布局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积膳厨、僧舍等组成六扇、二进、悬山顶式砖木结构独院,寺宽22米、深36米,占地面积791.68平方米。寺周山峦环抱,寺南沿蜿蜒石径涉过虎头企溪涧可达霞吕公路。
十五、墓斗龙居寺
墓斗龙居寺,位于霞浦县州洋乡墓斗村之龙窝山山坳,古称“龙宫”,俗称“龙车寺”。始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历经明、清和民国多次重修。寺依山势中轴线而建,占地面积为286平方米。入山门一进为地藏殿;二进为大雄宝殿,右边为斋堂,楼上为僧舍,左边新建积膳厨。寺周竹木蓊郁,环境幽美。
十六、马洋目莲寺
马洋目莲寺,位于霞浦县州洋乡马洋村之目莲山巅,距村约3里。始建于周显德元年(954年),后多次重建。寺坐西朝东,其建筑布局依山势中轴线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积膳厨、僧舍等组成六扇、二进、一庑悬山顶式砖木结构组合院落,建筑面积达502平方米。寺处群峰幽壑之中,三面环山,周围林木茂盛,有“晓看云霞出海曙,暮闻山水有清音”的自然美景,为避暑度假之胜地。每年重阳节,畲族男女青年歌手集结于此“登高”,并举行盘歌诗会。
十七、富达古佛寺
富达古佛寺,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村。始建于唐末,2003年重修。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神如来佛,每年逢佛诞,族人前往烧香致祭。
十八、李家洋龙凤庵
李家洋龙凤庵,位于寿宁县坑底乡李家洋村。占地面积378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供奉有神像2尊,常年晋香。
十九、洋头资福寺
洋头资福寺,位于福鼎市店下镇亥窑村。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1981年重修,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二十、彭家洋日照庵
彭家洋日照庵,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始建于唐代,1998年重修,占地面积432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
二十一、彭家洋凡山庵
彭家洋凡山庵,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1989年兴建。占地面积192平方米,建筑面积216平方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信仰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闽东畲族多神崇拜、祖庙神宫、神事人员、法事器物供品、神事活动、符咒方术、禁忌等内容共7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