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识别青草药的一般知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307
颗粒名称: 附录二 识别青草药的一般知识
页数: 10
页码: 393-402

内容

青草药的常识
  青草药现有资料记载有5000多种,识别有很强的技巧性,现仅介绍识别青草药的一般知识,即通过眼看、手摸、鼻嗅、嘴尝的方法来综合判断。
  眼看:每一种植物从全貌看,都有叶、茎、花、果、根等,但不同的植物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特点,如从形状、颜色、毛刺等方面加以辨认。
  手摸:用手触摸、揉捻、折断等办法来辨认。
  鼻嗅:用鼻子来嗅揉碎的叶、剥开的果实、折断的茎等,根据不同气味来辨认。
  嘴尝:用舌舔口嚼植物时的味道来辨认,但对有毒的药物要注意防止中毒。
  掌握上述四种方法的同时,还要学习一些植物学专用名词和术语知识,有助于准确认药和提高认药的水平。现作简要介绍。
  一、植物性状
  乔木:主干明显的直立高大树本,如楝树。
  灌木:无明显主干,多从基部分枝的较矮小的树木,如枸杞、玫瑰等。
  草本:茎叶柔软草质的植物,如车前、蒲公英等。
  藤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其他植物体上,不能直立生长的植物。茎为木质的称木质藤本,如钩藤;质为草质的称草质藤本,如栝楼等。
  附生:植物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能独立生活,不吸收被附生植物的养料,如石斛。
  寄生:植物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根不伸入土中,吸取寄生植物的养料才能维持生活,如菟丝子等。
  二、植物生活期
  一年生植物:当年开花结果后即枯死的草本植物,如马齿苋等。
  二年生植物:第一年只长根、茎、叶,第二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草本植物,如牛蒡等。
  多年生植物:生活两年以上的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的植物于冬季地上部分虽然枯死,但地下部分能生活多年,在次年春后又抽出茎叶,如白茅根。
  三、植物的营养器官
  1.根
  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吸收养料、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根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①直根:根单条或分枝,中央的根发达,常垂直向下生长,呈圆柱状或圆椎状,主根上有多数细长的侧根,如牛膝、七叶莲等。
  ②须根:没有明显的主根,在茎的基部生长多数细根,如谷精草、凤尾草等。
  ③块根:根的一部或全部增大成肥厚的块状,如麦冬、半夏等。
  ④不定根:不由主根上生出,而是由茎和叶其他部分生出的根。如半边莲等。(见图1)
  此外,还有肉根,根肥嫩而多肉质,如仙茅、土党参;气根,根从树干或基上生出,如榕树、石斛;宿根,根不随地上茎枯萎,次年又生出茎叶,如鱼腥草、茜草;寄生根,由寄生或半寄生植物所生出的根,附着寄生植物体内吸取水分和养分,以维持自己生活,如无根藤、菟丝子等。还应观察根型、根的颜色等等。
  2.茎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管之一,下接根部,上承枝叶、花、果,起支持和输导养分、水分的作用。茎有地上茎与地下茎之分。
  (1)地上茎:常见的地上茎位于地面上,常见有下列几种。
  ①直立茎:茎直立向上生长,如薄荷等。
  ②匍匐茎:茎细长,铺地而生,节横行生长,节上生根和芽,如芦根等。
  ③平卧茎:茎平铺地面生长,顶端稍向上,但节上无根和芽,如马齿苋等。
  ④缠绕茎:茎细长,缠绕在其他植物或物体向上生长,如牵牛等。
  ⑤攀援茎:茎细长,借卷须或吸盘攀附在其他植物或物体上向上生长,如栝楼等。(见图2)
  (2)地下茎:位于土壤中,为茎的变态,常见有下列几种。
  ①根茎:根茎细长,横下,外形似根,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上生芽和根,有时有鳞片状或膜质退化的叶,如藕节等。
  ②块茎:地下茎臌大呈块状,且节和节间或不明显,顶端有芽眼,如延胡索。
  ③鳞茎:地下茎缩短成扁球形,外围生多数肥厚多汁的鳞片,如百合等。
  ④球茎:地下茎成球形,肥厚肉质,节间短,外面包有干膜质的鳞片,如天南星。(见图3)
  3.口叶
  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有制造养料、交换气体、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的作用。一般由叶片、叶柄、叶托三部分组成。(见图4)
  (1)叶片:叶片是叶的主要组成部分,叶在茎枝上排列的方式,称为叶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①根生叶(茎生叶):生于根部或根茎上,或贴近茎的基部,如地黄。
  ②互生:每一茎节上着生一片叶的,如红花。
  ③对生:每一茎节上着生两片叶且彼此相对的,如益母草。
  ④轮生:每一节茎周围着生三片或三片以上的叶,如直立百部。
  ⑤丛生:每一节茎上着生两片或两片以上的叶,且集生在一点上,如三颗针。(见图5)单叶:是指叶子只有一片,常见的有如图6所示的几件
  。
  复叶:一个总叶柄上生两片以上的叶称复叶。常见的复叶有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奇数羽状复叶、偶数羽状复叶、二回三出复叶、二回羽状复叶、三回羽状复叶。(见图7)
  (2)叶尖:叶的尖端。常见形状有急尖、渐尖、钝尖、凹缺、尖头或尾尖、截形、刺尖、圆形等。(见图8)
  (3)叶基:叶片的基部。常见的有楔形、心脏形、偏斜形、截形、箭形、戟形、圆形、下延形、广楔形等。(见图9)
  (4)叶缘:叶片的边缘。常见叶缘有全缘、齿牙状、锯齿状、重锯齿、波状等。(见图10)
  (5)叶裂:叶片的分裂。有浅裂,即叶裂的深度不超过叶的四分之一;深裂,即叶裂深度超过叶片的四分之一;全裂,即叶裂深度几乎达到主脉。(见图11)
  (6)叶质:指的是叶的厚薄、粗细、硬软。常见有三种:叶片厚而韧,略似皮革的叶子称革质,如菝葜、肉桂等;叶片薄嫩如纸的叶子称纸质,如车前、桑叶等;叶片厚而多汁的叶子称肉质,如马齿苋、仙人掌等。
  (7)托叶:长在叶柄基部的小叶或其他形状的附属体叫托叶。托叶的形态有小叶状、鳞片状、鞘状、质状、卷须状等。
  叶鞘:叶的基部扩大,包围茎的部分,如图12。
  看叶辨认草药除上述看叶序、叶尖、叶基、叶缘、叶裂、叶质、托叶、叶鞘等之外,还要看叶脉、叶色、叶毛、叶刺、叶眼、叶点等,不同的草药都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准确辨认草药,提高辨认草药的水平。限于篇幅不作详细介绍,需要时请查阅有关资料。
  4.花
  花是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一朵典型的花是由花萼(萼片的名称)、花冠(花瓣的总称)、雄蕊群(雄蕊的总称)、雌蕊群(雌蕊的总称)、花托、花梗所组成。(见图13)
  (1)花冠:是由花瓣组成,为明显带色部分,有下列几种情况:
  ①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凡是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四部分构成的花,称为完全花,缺任何一部分的为不完全花。
  ②两性花和单性花: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雄蕊群和雌蕊群的为两性花,缺少任何一部分的为单性花。只有雄蕊群,缺雌蕊群的为雄花,反之则为雌花。
  ③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在同一植株上同时具有雄花和雌花的为雌雄同株。雌雄花分别长于不同植株上的为雌雄异株,只有雄花者为雄株,只有雌花者为雌株。
  ④整齐花和不整齐花:通过花的中心做出两个以上对称面的叫整齐花或辐射对称花;只能做出一个对称面的叫不整齐花或两侧对称花。
  常见花冠的形状有舌状、钟状、高脚碟形、蝶形、漏斗状、轮状、唇形、管状、十字形、飞鸟状等。(见图14)
  (2)花序:指花在花茎上排列次序的规律性。大多数的花不是单独生长的,而是由多数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花枝上,这些花枝称为花序。常见的花序。(见图15)
  5.果
  花经过传粉、受精等过程,雌蕊的花柱和柱头枯萎脱落或残存,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整个雌蕊发育成果实(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由于子房构造不同,果实类型也有很大差别,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荚果:果皮成荚,含种子一至数枚,果实成熟时,一般可以从背腹两条缝线裂开,如草决明、葫芦茶等。
  (2)核果:外果皮薄,中果肉质,内果坚硬形成果核,如苦楝、桃、李等。
  (3)瘦果:果皮坚硬,干燥不裂开,内含种子一枚,如鬼针草、蒲公英等。
  (4)翅果:果皮延伸成翅状的干果,一般含1~2枚种子,如杜仲、榆等。
  (5)坚果:果皮坚厚,木质化壳状果实,果实含1~2粒种子,如夏枯草、水蜈蚣等。
  (6)蓇葖荚果:果形多样,皮较厚,果实成熟只从一边裂开,如野鸦椿、徐长卿等。
  (7)离果(双悬果):两室相联合,每室一个种子,成熟时在联合面分开成两个分果。
  (8)角果:由两个含生心皮构成,中央有一假膜,果皮由两侧自下而上裂开,如嚮菜、芥菜等。
  (9)浆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多汁,内含多数种子,如龙葵、十大功劳等。
  (10)蒴果:果形多样,具多数种子,成熟后开裂方式不一,如楤木、马齿苋等。
  (11)聚合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如桑葚、南五味子等。
  此外,还有聚花果、颖果、瓠果、球果、柑果、梨果等。常见果实见图16。
  还得一提的是要观察果实的外形,一般常见的有圆形(球形)、卵圆形、椭圆形、扁圆形、长圆形、卵形、倒卵形、圆锥形等,有的果上有菱形,有的果上有披细毛等。不少草药因果的外形而有异名,如金樱子的果似花瓶,成熟时色红,有甜味,故又叫“黄茶瓶”、“蜜瓮”、“糖罐子”;算盘子的果像算盘珠;野鸦椿的果好像鸡肫子,故又叫“鸡朎花”;鬼针草的果是瘦果有芒刺如针,故又名“刺针草”……许多草药的果形具有独特之处,观察果实的外形是认药的许多办法中的一种。
  青草药种类繁多,“认识是宝,不认识是草”。学习辨认青草药要认真学习民间认药的丰富经验,有些老药工能识别千余种草药也都是通过眼看、鼻嗅、嘴尝、手摸等方法观察辨认,综合判断。要努力学习识别草药知识,提高认药水平,为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