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兰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302
颗粒名称: 十一、兰科
分类号: Q949.71+8.43
页数: 5
页码: 375-3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中草药单子叶植物兰科内容的具体情况,主要介绍了钗子股、竹叶兰、金线兰、白芨、绶草、麦斛、石橄榄等。
关键词: 畲族 单子叶植物 兰科

内容

1.钗子股
  俗称:潭竹、三十根、金钗股。
  科属学名:兰科钗子兰属植物钗子股
  Luisia teres Blum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酸。能祛风利湿。
  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每次15~35克,水煎服或炖猪脚(七寸)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痛:钗子股30克,水炖服。
  (2)梅毒性风疾:取钗子股根60克(干品40克),酌加水煎饭前服,日服2次。
  (3)痈疽:钗子股鲜叶一大把(约60~90克),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换2次。
  说明:《中药大药典》原植物钗子股Luisia morset Rolfe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柱叶钗子兰Luisia teretifolia Gaudich.浙江的钗子股Luisia hancockii Rolfe等,仅形态上有所差异,药用相同。《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钗子股性味苦平无毒,解毒治痈疽神验。
  2.竹叶兰
  俗称:珍珠莲、山荸荠、长杆兰、扁竹兰。
  科属学名: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
  Arundina chinensis Blume
  药用部分:球茎。
  性味功能:苦、平。清热解毒,除湿利尿。
  主治:泄泻不止,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膀胱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鲜品15~50克,水煎服或磨开水炖服。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附方:
  (1)泄泻不止:将竹叶兰块根洗净,磨开水取汁(约20克),再调人乳3~5毫升,加少许冰糖炖服。
  (2)毒蛇咬伤:竹叶兰15~30克,水煎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敷于伤口周围(伤口要按毒蛇咬伤常规处理)。
  (3)风湿疼痛:竹叶兰50克,猪蹄(七寸)1个,炖服。
  3.金线兰(虎头蕉)
  俗称:金线虎头椒、金线屈腰、金线莲、什鸡单、金线蕨龙、金蚕、金线草、金不换、鸟人参。
  科属学名:兰科开唇兰属植物金线兰(虎头蕉)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味淡、性温、力猛,有小毒。能祛风痹,舒筋养血。
  主治:风气作痛,腰膝痹痛,小儿抽风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3~6克,炖酒服,风痹炖老母鸡服。
  采制:夏秋采全草,洗净除杂质,晒干备用。
  禁忌:流火风症不宜。
  附方:
  风气膝痛:金线兰6克、老母鸡1只、黄酒250克,冲炖服。
  说明:本品产地在福建、台湾省,《中国经济植物志》载:全草入药,有退热消炎作用,疗效显著。可治膀胱炎、遗精等症;又可治毒蛇(竹叶青)的咬伤。
  4.白芨
  俗称:白及、白根、甘根、连及草、白及子、白鸡儿、地螺丝、扣子漆。
  科属学名: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
  Bi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药用部分:干燥块茎。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甘。收敛止血、消肿生机。
  主治:肺虚久咳咯血,痈肿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研粉吞服,用量3~15克。
  采制:秋季采挖,去地上茎、叶及须根,用开水煮至透心,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附方:
  (1)矽肺咳嗽、胸痛、肺痨咳血:①本品15~30克,桔梗9~15克,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②本品15~30克,仙鹤草、藕节、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
  (2)胃肠出血:①本品研粉,用糯米粥汤调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②本品、地榆炭各等量,研粉,开水送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
  (3)疮疡痈肿:本品、金银花、连翘各12克,天花粉9克,半夏6克,水煎服。另取鲜根适量,加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4)刀伤出血:本品、煅石膏等量,研粉,外敷伤口。
  (5)跌打损伤:本品研粉3~6克,黄酒或开水吞服。
  (6)手足皲裂:本品研粉水调涂。
  5.绶草
  俗称:盘龙参、龙缠柱、鲤鱼草、盘龙草。
  科属学名: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
  Spiranthes sinensis(Pers) Ame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平。能清热解毒,滋阴益气。
  主治:淋浊,肾炎,肺结核咯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10~50克,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捣烂绞汁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附方:
  (1)淋浊:鲜绶草100克、猪小肚(膀胱)1个,水炖服。
  (2)肾炎:鲜绶草80克、丝瓜根5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3)肺结核咯血:鲜绶草100克、鲜大蓟根30克、瘦猪肉100克,炖服。
  (4)指头疔、带状疮疹:鲜绶草10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5)毒蛇咬伤:鲜绶草100克,捣烂绞汁,冲黄酒服,渣敷伤口(毒蛇咬伤创口要扩创,用冷水一直冲洗,挤出毒血)。
  6.麦斛
  俗称:石枣、珍珠双花、石仙桃。
  科属学名: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
  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凉。能清热除烦,生津解渴。
  主治:肺热咳嗽,心烦口渴,大小便不利,扁桃体炎,眩晕,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或配猪肉炖服。
  采制:全年可采,清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肺结核、咳嗽:鲜麦斛100克、猪赤肉200克,开水炖早晚服。
  (2)小儿惊痫、风火咳嗽声哑:鲜麦斛60克、冰糖30克,水炖服。
  (3)急性扁桃腺炎:鲜麦斛100克、一枝黄花30克,加水1500毫升,煎代茶频服。
  (4)肝炎腹泻:鲜麦斛100克、猪赤肉250克,开水炖分早晚2次服。
  (5)劳损:鲜麦斛80克、猪胰1个、冰糖30克,水炖服。
  说明:本品与同科异属(红花兰属)石橄榄形态不同,然有些地方混用,本品祛风利湿,不如石橄榄,用时须慎别。
  7.石橄榄
  俗称:石莲、石萸肉、马斛兰、箴兰。
  科属学名:兰科红花兰属植物石橄榄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别功能:甘、辛,无毒。润肺益胃,滋阴降火,生津止渴,解热除烦,祛风利湿。
  主治:头眩头痛,口渴心烦,肺热咳嗽,风湿气痛,风湿疼痛,小肠疝气,淋浊。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加冰糖,猪肉炖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体虚无实热者禁用。
  附方:
  (1)头眩头痛:①石橄榄60~100克、杠板归30克、山薏米30克、鸡蛋1枚。先用大针将鸡蛋刺12孔,置钵内,将上药放蛋之上,加开水400毫升,隔水炖30分钟,饭后1小时食蛋与药液,3剂见效。②石莲根块30克、猪赤肉100克,炖半小时饭前服,虚火喉痛加冰糖20克炖服。
  (2)风湿关节痛,腰酸骨痛:鲜石橄榄200克、猪蹄1个(或猪赤肉250克)、黄酒250毫升,冲炖服。
  (3)风火牙痛:石橄榄30克(鲜品60克),水煎2次服。
  (4)吐血、咯血、热咳:鲜橄榄根30~50克,水煎分3次冲饴糖服。
  (5)淋浊:鲜石橄榄50克、白车前草30克,加水1000毫升,煎半小时加白糖50克,频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