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29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单子叶植物
分类号:
Q949.71
页数:
31
页码:
357-3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中草药单子叶植物统计概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鸭跖草科、姜科、百合科、天南星科、香蒲科、石蒜科、鸢尾科、百部科、薯蓣科、棕榈科、兰科等。
关键词:
畲族
青草药
单子叶植物
内容
一、鸭跖草科
鸭跖草
俗称:回头舅、竹叶菜、竹仔菜、紫草、兰花草。
科属学名:鸭跖草科鸭跖草属植物鸭跖草
Commclina communi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微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水肿,泌尿系感染,急性肠炎,痢疾,麦粒肿,疮疔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30~120克,水煎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春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晒干备用或鲜用。
附方:
(1)流行性感冒:鸭跖草60克、马兰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上呼吸道感染:鸭跖草60克、蒲公英30克、水蜈蚣30克,水煎服。
(3)咽炎、扁桃腺炎:鲜鸭跖草200克,捣烂绞汁,加少许白糖调匀,频频含咽。
(4)尿道炎:鲜鸭跖草60克、鲜车前草30克、赤小豆15克,水煎服,亦可治水肿。
(5)疮疖肿毒:鲜鸭跖草60~120克,一点红30~60克,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二、姜科
1.姜
俗称:姜姆、生姜、干姜。
科属学名:姜科姜属植物姜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药用部分:根状茎。
性味功能:辛、温。发表,散寒,止呕,解毒。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胃痛,蛔虫性肠梗阻,痰饮咳嗽,水肿等。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方,水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擦患处。姜炭3~6克,研末服。
采制:秋冬采收,除去茎叶、根须,洗净。干姜:冬季茎叶枯萎时挖取老根,去除地上部分及须根、泥沙,切片,晒干。炮姜:先将适量细砂置锅内加热至发烫,投入备好的干姜片,用武火炒至体松发肿,外呈微黑内深黄色,取出,筛除细砂,摊凉。姜炭:取干姜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呈枯黑,内焦黄色,喷洒盐水炒干(食盐2.5%),取出摊凉。姜皮:生姜浸泡在清水中过夜,剥取姜皮,晒干。
附方:
(1)蛔虫性肠梗阻:姜60克,捣烂绞汁,加入蜂蜜120克,调匀,口服(本方对蛔虫性肠梗阻初期和不全性蛔虫性肠梗阻效佳,14岁以下酌减。完全性肠梗阻晚期病例应送医院救治)。
(2)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疼痛:姜30克,捣烂,红糖30克,加水适量煎服。
(3)预防感冒、晕车晕船:姜切成3~6克的薄片,含嚼(用姜片绑缚内关穴防晕车晕船在畲族群众中广为应用,据反映效果很好)。2.山姜俗称:土砂仁、土良姜、野生姜、箭杆风。科属学名:姜科山姜属植物山姜
Alpinia japonica(Thunb)Miq Hance
药用部分:根块。
性味功能:辛、温。祛风行气,温中止痛。
主治:关节风湿痛,胃腹冷痛,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挖,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胃热痛忌用。
附方:
(1)胃腹冷痛:山姜15克、制香附9克,水煎服。
(2)关节风湿痛:山姜15克、土枇杷根15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3)寒邪伤经:山姜9克、八角金盘12克、铁钓干9克、白刺党15克、葱头7粒,水煎服。
3.山黄姜
俗称:黄姜、毛姜黄。
科属学名: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
Curcuma domestica Valeton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辛、苦、温。行气破淤,通经止痛。
主治:胸腹胀痛,中暑腹痛,风湿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12克,水煎服。
采制:冬季或初冬挖取根、茎,锤去外皮,煮熟晒干或鲜品切片备用。
附方:
(1)月经不调、痛经:山黄姜鲜品10克、鲜胡颓子根60克,水煎冲红酒服。
(2)痈:山黄姜、黄土、米饭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三、百合科
1.黄精
俗称:救荒草、山姜、野山姜、山姜姆、黄芝、黄精姜。
科属学名:百合科黄精属植物黄精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L.Va.Longifolium
ongifolium Merr
药用部分:根块。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益脾胃,补中气,润心肺,填精髓。
主治:病后体虚、脾胃虚弱、肺燥咳嗽、津少口渴等疾。
用法用量:每次9~18克,水煎服。
采制:6~7月采地下根块,洗净,煮去苦味,滤出,
九蒸九晒后切片晒干。用50%黄酒(百斤黄精50斤酒)装入密封器中坐水锅中蒸至黄酒吸干,取出晾干切片入药。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慎用。
附方:
(1)子宫脱垂:黄精30克、金橘根90克、小茴根60克、猪小肚1个,水酒各半炖,分2次温服。
(2)头目眩晕:鲜黄精60克、红糖30克、开水500毫升,冲炖,每日午后服。
(3)脾胃虚弱:取黄精60克、猪赤肉125克、黄酒125克,开水适量炖服,连续7次为1疗程。
(4)肺结核咳血、赤白带:取鲜黄精根6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
(5)小儿下肢痿软:取黄精根头30克、冬蜜30克,开水炖服。
说明:黄精同科属品种多,同样入药,畲族地区一般用白及黄精或黄精入药。
2.萱草
俗称:土金参、金针菜、宜男草。
科属学名:百合科萱草属植物萱草
Hemerocallis fulva L.
药用部分:根、全草。
性味功能:味甘、性凉,无毒。祛湿热,利小便,宽胸,消肿。
主治:黄疸,膀胱炎,小便不利,衄血,乳痈。
用法用量:每次鲜品30~120克,干品酌减,煎服,或配伍方剂,外用杵敷。
采制:秋季挖取根部,除去残茎,洗净晒干。
禁忌:无湿热者慎用。
附方:
(1)传染性肝炎:萱草120克、车前草120克,水煎服。
(2)黄疸:萱草鲜根60克,洗净和母鸡1只(去头脚、内脏)水炖3小时,1~2日服1次。
(3)乳痈(乳腺炎初期):萱草鲜根60克、青壳鸭蛋1个(打裂痕),加水酒各半炖,食蛋喝汤。另
取鲜全草适量,冷饭少许,捣烂敷患处。
3.华重楼
俗称:七叶一枝花、孩儿掏伞、七层塔。
科属学名: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华重楼(七叶一枝花)
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有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各种热病,痈疽疔疮,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3~12克,单味或配伍方剂用,炖服;外用取根块磨酒、人乳、米泔等涂擦患处。
采制:5月采集,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无实热及孕妇禁用。
附方:
(1)急性咽喉炎:华重楼12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
(2)肚脐疽:华重楼根、茎磨酒外抹,每日4~5次。
(3)腮腺炎:华重楼根、茎磨醋外抹,每日4~5次。
(4)乳痈:取本品12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香附5克,水炖冲黄酒适量服,渣敷患处。
说明:①畲族云:“七叶一枝花,痈疮都怕它。”善治痈疽疔疮,但性质寒凉,阴症大忌。②明纲目载: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螫休”诸名。
4.天门冬
俗称:山番薯仔、奶薯、天冬、韭菜草。
科属学名: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天门冬
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 Merr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养阴清热,润燥生津。
主治: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百日咳,口燥咽干,热病口渴,糖尿病,大便燥结,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取汁涂抹。
采制:夏秋采收,除去根须,水煮至外皮稍裂易剥为度,剥去外皮,捞起晒干。
附方:
(1)百日咳:天门冬9克、麦冬9克、百部6克、瓜蒌6克、橘红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肺结核咳嗽:天门冬15克、生地黄12克、百部12克、沙参12克、冬瓜糖30克,水煎服。
(3)早期乳癌:鲜天门冬100克,洗净捣烂绞汁,黄酒适量调匀,饭前服,早、中、晚各1剂。
(4)大便燥结:天门冬20克、肉苁蓉15克、郁李仁9克,水煎服。
5.百合
俗称:百合花、喇叭花、炖蛋花、步芦花、野百合。
科属学名: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百合
Lilium brownii F.E.Brown
药用部分:鳞茎、花。
性味功能:甘、平。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主治:鳞茎治咳嗽,咳血,神经衰弱,心烦不安;花治咳嗽,音哑。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花4~5月采摘,鲜用或晒干。鳞茎秋末挖掘,种植一般要2年后挖取,用清水冲洗干净,在鳞茎上部横切一刀后把鳞片散开,置开水烫或蒸5~1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黏液,晒干。蜜炙百合用10%~15%蜂蜜置锅内煮沸后,投入百合片,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摊凉。
附方:
(1)咳嗽、音哑:鲜百合60克(干品40克)、蜂蜜20克、猪肺1副,先将猪肺放在钵内,气管置钵外,加少许开水后隔水蒸1小时,取出猪肺切碎,加入药汁、蜂蜜,再炖半小时,分服。
(2)肺热咳血:百合30克、枇杷叶15克、侧柏叶20克、麦冬15克、猪赤肉100克,水炖服。
(3)肺热咳嗽:百合15克、枇杷叶15克、麦冬15克、冰糖30克,水煎服。
(4)心烦不安:百合15克、花15克、千日红15克,水煎服。
附注:我市还有百合属植物也供药用,如细叶百合、大卫百合、卷丹、山丹等,药材性状也相似。
6.菝葜
俗称:金刚刺、膏药藤、红刺鹅叶、普杀刺。
科属学名:百合科菝葜属植物菝葜
Smilax china L.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甘、酸、平。祛风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关节痛,跌打损伤,胃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糖尿病,乳糜尿、白带,癌症。
用法用量:每次根50~100克,水煎服。叶适量,水煎代茶。
采制:根叶全年可挖取,以冬季为佳,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附方:
(1)癌肿:菝葜根300~500克,加水过药面文火煎3小时,去渣,加猪五花肉100克,再炖1小时,分3次服。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及酒等刺激性食物,佐以清凉饮食。可连续服用。
(2)关节痛:菝葜根120克、猪蹄1只,黄酒适量,水炖服。
(3)糖尿病:菝葜根150克、猪胰脏1个(或猪赤肉100克),水炖服。菝葜老叶14片,水煎代茶。
(4)胃肠炎:菝葜根100克,水煎服。
(5)乳糜尿:菝葜根60克、楤木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6)白带:菝葜根60克、益母草头60克,黄酒适量,水煎服。
7.沿阶草
俗称:土麦冬、山韭菜、山麦冬、韭菜麦冬。
科属学名: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沿阶草
Ophiopogon japonicus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
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燥咳,肺结核咯血。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6~8月采收,剪取带须的根块,置箩筐内用清水陶洗,除净泥沙,晒干或去心入药。
禁忌:脾胃虚寒泄泻者忌用。
附方:
(1)肺热咳嗽:沿阶草15克、枇杷叶15克、百合15克、冰糖30克,水煎服。
(2)淋浊:沿阶草15克、车前草30克、冰糖30克,水煎服。
(3)小儿肝热:沿阶草30克,水煎代茶。
说明:闽东亦产阔叶麦冬、大麦冬,功能相近,皆入药。麦冬作为配伍应用范围广,热病伤津等疾都配以麦冬。
8.麦门冬(麦冬)
俗称:麦冬、禹韭、苋麦冬、小麦门冬、不忍草、川冬。
科属学名:百合科麦冬属植物麦门冬
Liriope graminifolia(L.)Baker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味甘、微苦、性微寒。润肺、滋养、生津。
主治:肺热咳嗽、便秘、水肿等。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
采制:清明节前后采挖块根,除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打碎。栽培麦冬在栽后2~3年后小满到夏至采挖。
朱麦冬:取麦冬放盆内喷一点水使潮润,加朱砂细粉(每10斤麦冬加朱砂3两),均匀撒布,且随时翻动,至外面拌匀为度,晾干。
附方:
(1)肺胃阴亏,虚火上升,咽干舌燥,干咳痰稠:本品配北沙参、仙半夏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2)肺燥,咳嗽,咽痛:本品配桑叶、杏仁、玄参、枇杷叶各9克,水煎服。
(3)慢性咽喉炎、喉炎、嗓子痛、口干舌燥:麦门冬15克、沙参9克、制半夏6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4)热病后期,大便干燥不通:本品配玄参9克,生地黄15克,水煎服。
说明:1.麦门冬与沿阶草的区别:①麦门冬是子房上位,沿阶草是子房下位。②形态区别主要为叶片较狭,花茎较短,常隐于叶丛中。2.闽东产的阔叶麦冬(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又称大麦冬、土麦冬,有补肺养胃、滋阴生津的功效。治虚劳咳嗽,心烦口渴,肺炎、吐血、便秘等。
9.玉竹
俗称:铃铛菜、山姜、地管子、黄蔓菁。
科属学名: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
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l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养阴润燥,补中和胃。
主治:热病伤阴,咳嗽无痰,烦渴,虚劳发热,病后体虚。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
采制:春秋两季采挖,除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晾晒至表面由白色微变黄色,用手搓揉,再晒,如此反复至根茎内无硬心为止,最后晒干。用时稍洗,闷润,切片,晒干。
附方:
(1)阴虚肺热,干咳无痰,咽干舌燥:本品配麦门冬、北沙参、桑叶、天花粉各9克,水煎服。
(2)急性传染病,高热退后身体虚弱,胃口不好或身体虚弱:玉竹12克,沙参、麦门冬各9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或玉竹250克,加水熬清膏,每服一汤匙,开水和服,每日2次。
(3)风湿性心脏病:玉竹、当归、秦艽、甘草各9克,水煎服。
(4)咽白喉初愈,预防并发心肌炎及末梢神经麻痹:玉竹、麦门冬、百合、石斛各9克,水煎服,连服一周。
(5)阴虚感冒,发热,咳嗽,口干咽痛:玉竹9克,葱头5个,薄荷、桔梗各3克,白薇9克,水煎服。
四、天南星科
1.石菖蒲
俗称:黄巢剑、溪菖蒲、土菖蒲、菖根、大叶菖蒲、菖蒲。
科属学名:天南星科菖蒲属植物石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药用部分:根状茎。
性味功能:辛、微温。辟秽开窍,理气豁痰,散风祛湿,解毒杀虫。
主治:胃痛,腹痛,痰厥,胸闷,风湿关节炎,牙龈脓肿。
用法用量:每次3~15克,水煎。外用磨水或研末调茶油涂抹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除去茎叶及须根,晒干或鲜用。
附方:
(1)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石菖蒲15克、陈皮10克、香附10克、草豆蔻6克,水煎服。
(2)牙龈脓肿:石菖蒲30克、青壳鸭蛋1个,水煎服。
(3)闭经:鲜石菖蒲、鲜胡颓子根各60克,黄酒适量,煎汤冲酒服。
说明:闽东有同科属植物钱菖蒲(金钱蒲)、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九节菖蒲(A.tatarinouii Schott),也作石菖蒲入药,形态相近。叶有长短大小而异,性味功能相近,不分述。还有畲族群众俗称溪酸(菖蒲属植物,随手香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ns Engl F.suoveolens C.Y.cheng mss),性温、味辛,行气止痛,祛风逐寒,解毒利水,豁痰开窍,治疗神志不清,胸闷腹痛,湿浊中阻,风湿关节痛,疝气等,尤其用干品适量煎汤给初生儿洗澡,满月也加其他草药煎汤洗澡可防疾病。内服3~15克,外用适量。
2.滴水珠
俗称:一滴珠、犁头草、犁头尖、一粒珠、水半夏、石半夏。
科属学名: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
Pinellia cordata N.E.Brown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解毒止痛,散结消肿。
主治:乳腺炎,淋巴结结核,疔疮疖痈。
用法用量:鲜品适量外用。
采制:常年可采集,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乳腺炎、淋巴结核:取滴水珠根块,除杂质,捣烂,加少量猪油调匀,外敷患处。
(2)疔疮疖痈:取滴水珠根块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
3.天南星
俗称:南星、老蛇杖、一把伞。
科属学名: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天南星
Arisaema consanguineum schott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毒。祛风燥湿,化痰散结。
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疔疖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多用于配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或磨醋涂患处。
采制:秋冬季茎叶枯黄后挖取,除去茎叶杂质,洗净刮净外皮晒干。天南星生用易中毒,须炮制:将天南星大小分开,放入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2~3次),夏秋3~5天,冬春5~7天,每日换水时加入2%明矾粉,漂至口尝略有麻辣感时捞出。把生姜铺于锅内,以一层生姜一层天南星间隔铺放,加入明矾水至高出药面6厘米左右,以武、文火煮至内无白心为度,取出晾凉,拣出姜渣,晒至六成干,装罐闷透,切成薄片,晒干。炮制10公斤天南星需用2.5公斤生姜、明矾1.5公斤。
附方:
(1)小儿流涎:鲜天南星块根磨醋适量,于晚上临睡前将药液涂于两足底(涌泉穴)上,每日1次。
(2)瘰疬溃烂:天南星块根炒黄,研末,调陈茶油涂患处。
(3)子宫颈癌:鲜天南星由15克起每天加1克,若有反应就保持原量,适应后再加,直加至45克,水煎代茶饮;再用鲜天南星根块10克,捣烂如泥,加烧酒5~8滴(75%酒精0.5毫升)调匀,纱布包扎成椭圆形,塞入阴道,每日换药1次。
4.半夏
俗称:三棱草、三步跳、三叶头草、老鸦眼、老瓜蒜、天落星、地雷公、狗芋头、野芋头。
科属学名: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rnata(Thunb) Ten ex Breit
药用部分:球状块茎。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有毒。化痰、止咳、止吐、燥湿。
主治:咳嗽痰多,胃寒呕吐,妊娠呕吐,梅核气等。
用法用量:3~12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挖块茎(秋季采挖质量较好),洗净,除外皮晒干,另行炮制。
(1)法半夏:①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100斤半夏加白矾2斤,泡一日后再行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②取甘草(16%)碾成粗块,加水煮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20%),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加白矾(2%),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
(2)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另取生姜(25%)切片煎汤,加白矾(12.5%,夏季为14.5%)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3)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12.5%,夏季14.5%)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禁忌:①生半夏有毒,一般只可外用。②半夏不宜与川乌、草乌同用。③怀孕后期宜慎用。
附方:(1)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多:姜半夏、茯苓各9克,陈皮、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
(2)胃寒呕吐、妊娠呕吐:制半夏、紫苏各9克,生姜6克,水煎分数次服。发热加黄连2克。
(3)梅核气:制半夏、茯苓各9克,厚朴、紫苏、生姜各3克,水煎服。
(4)胸脘胀闷不舒,按之作痛:制半夏9克、栝楼12克、黄连2克,水煎服。
说明:半夏有多种炮制方法,如宋半夏、仙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请参阅有关资料。
五、香蒲科
水烛(狭叶香蒲)
俗称:水蜡烛、鬼蜡烛、芦油烛、芦烛。
科属学名:香蒲科香蒲属植物水烛(狭叶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L.
药用部分:花序或果穗(水烛)。
性味功能:辛平、微甘。能消腐止血。
主治:外伤止血,痈疽焮痛。
用法用量:每次3~15克,水煎服。外伤止血取毛茸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花序,晒干,碾碎,除去杂质,筛去花粉。将花序放锅内炒至棕色,喷洒少许清水,揉碎结块,取出过筛晾干,即成蒲黄炭。
附方:
(1)止血:取水烛毛茸敷伤口。
(2)瘰疬:取水烛全株,切碎,晒干,每次90克,水煎代茶,每日一剂至愈。
(3)闭经:水烛50克、红糖20克,黄酒适量,水炖服。
附注:有些畲医认为生的散淤利尿,治小便不利、血淋、跌打、崩漏、鼻衄。
六、石蒜科
石蒜
俗称:鬼蒜、石蒜头、野蒜。
科属学名:石蒜科石蒜属植物石蒜
Lycoris Radiata Herb
药用部分:鳞茎。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甘,有小毒。能清热解毒,催吐祛痰,散结消肿。
主治:瘰疬,痢疾,痔漏,服毒急救,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捣烂绞汁服,或外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取鳞茎洗净,阴干或鲜用。
禁忌:无实邪者忌用。
附方:
(1)瘰疬:先用针浅刺瘰疬表皮数十孔,将鲜石蒜鳞茎切为铜钱厚,盖在瘰疬上,以艾条(香)灸之,至患者感热难忍受时即换石蒜片再灸,每次换三片为度,翌日如法再灸,连续一周为一疗程。病情严重或久病可加麝香少许放在蒜片上灸效更佳。
(2)痈肿初起:①石蒜5~7个捣烂,隔纸贴上,干则更换至愈。②石蒜5~7个加红糖适量捣烂敷患处。
(3)服毒:鲜石蒜十余个洗净捣烂布包绞汁,冲等量冷开水服,可催吐,反复进行至毒尽为度。吐后可用甘草15克水煎服。
(4)初期五掌疽:取鲜石蒜瓣切片灸患处,每日一次,连续二天。另外鲜蒜加饭粒少许捣烂敷患处,局部烧灼感即除去,另取新药贴上。
七、鸢尾科
射干
俗称:蝴蝶花根、扁竹花、草姜、金咬剪、风翼。
科属学名:鸢尾科射干属植物射干
Belamcanda chinensis(L.) DC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祛淤。
主治: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乳腺炎,睾丸炎,咳喘气逆,闭经,水田皮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15克,水煎或加适量醋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洗擦。
采制:夏秋采收地下根、茎,除须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禁忌:脾胃虚寒,气血虚,无实热者均忌。
附方:
(1)咽喉肿痛:射干10克、倒地莲5克,炖服。
(2)腮腺炎:射干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干品研末调醋)敷患处。
(3)尿闭尿淋:鲜射干60克、白车前50克,水煎分2次服。
(4)乳腺炎(乳痈):鲜射干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5)水田皮炎:射干400克、食盐80克,加水7~8公斤,煎1小时,保持药液40℃左右搽洗患处,早晚各1次。
说明:本品与同科鸢尾属植物蝴蝶花(Lris japonica Thunb)的形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花。射干花橙黄色而有红色斑点,雄蕊,花丝红色。蝴蝶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下部呈淡黄色,花为瓣状,花柱多分枝,民间时有混用。
八、百部科
百部
俗称:百条根、牛虱鬼、虱蚤草。
科属学名:百部科百部属植物百部
OStemona japonica(Blume) Miq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甘芳,有小毒。能温肺,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主治:咳嗽,蛲虫病,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洗或捣烂浸酒、醋涂患处。
采制:8~9月采根块,洗净鲜用或放入锅中煮沸捞出晒干切片,或加蜜炙备用。
禁忌:脾胃虚弱,大便泄泻者忌用。
附方:
(1)百日咳:百部15克、竹茹5克、天冬15克、煮夏6克、橘红6克,水煎服。
(2)肺痨咳嗽:百部鲜根120克,晒干研末,雄的童鸡1只、去皮、五尖、内脏,不用水洗,酌加开水炖烂,去鸡骨捣烂后加入百条根末,调匀成丸为梧桐子大,晒干装罐备用,每次6克,每日3次,饭后服。
(3)钩虫病、蛲虫病:①百部9克、苦栋皮5克、乌梅1枚,加水久煎睡前服。②鲜百部根40克,反复煎4~5次,加适量糖,睡前服,连服2天。
说明:本品同科有3种,根都药用。本品有毒,剂量不宜过大。据畲族群众经验,久蒸或反复久蒸可去毒。中毒应按呼吸中枢麻痹急救,给予山梗菜碱或可刹明等药物治疗。
九、薯蓣科
1.薯蓣(山药)
俗称:野薯、山薯、土淮山、山蓣。
科属学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蓣(山药)
Dioscorea batatas Decne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健脾胃,长肌肉,滋肺肾,补虚羸。
主治:泄泻,消渴,虚劳咳嗽,遗精带下,病后虚羸。
用法用量:每次9~18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9~10月采收,将根洗净,以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切成小块备用。
禁忌:有湿热实邪者忌用。
附方:
(1)久泻:薯蓣炒至微黄,研末,每次30~60克,加糖适量,开水冲调糊状服。
(2)小儿疳积:薯蓣研末250克、羊胆1个、糖200克,调匀后晾干,每次10~20克,每日3次。
(3)白带:薯蓣60克、金樱子30克、续断15克、黄柏12克,水煎服。
(4)糖尿病:薯蓣30克、金樱子30克、续断15克、黄柏12克、知母9克,水煎服。
说明:本品与野薯蓣(D.opposita Thunb)同科属,形态相似,茎叶不带紫色,属野生,故称野山药。山药藤甘平,90~125克煎汤熏洗治皮肤湿疹、丹毒,或鲜藤捣烂外敷。
2.黄独
俗称:桃风李、黄药子、狗嗽、金线吊葫芦、金线吊蛤蟆。
科属学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
药用部分:块茎(黄药子)、珠芽(零余子)。
性味功能:苦、辛、凉,有小毒。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
主治: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百日咳,跌打损伤,疮疖。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甲状腺肿大:黄独15克,水炖服,每日1剂,长期服用至肿消。
(2)软组织挫伤、急性关节扭伤:黄独12克、栀子9克、红花9克、草乌3克,共研末,鸡蛋清调匀,敷于伤痛处,2天换1次药。
说明:本品根、茎称黄药子,珠芽称零余子,均有毒,服用不可过量,过量易引起中毒,出现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瞳孔缩小,甚至昏迷,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急救办法用洗胃、导泻、大量饮糖水、服蛋清等,或用岗梅250克,清水5碗煎2碗服,急送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救治。
3.薯莨
俗称:薯郎、茹榔、红孩儿。
科属学名:薯蓣科薯蓣属植物薯莨
Dioscorea cirrhosa Lour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功能:苦、微酸、涩、平。活血止血,收敛固涩。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腹泻,带状疱疹,鱼虾中毒。
用法用量:每次2~1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干品研末调油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采集时要采生长3年以上,割取较大块根,留下小者部分,再任其生长。采收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附方:
(1)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咯血、便血、尿血等:薯莨块根5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成600毫升,分早中晚服200毫升。
(2)血崩:①鲜薯莨块根30克、茶树根15克,水煎冲白糖服;②鲜薯莨块根30克,酒炖服(不会饮酒者水酒各半炖服)。
十、棕榈科
棕榈
俗称:棕须、棕树、棕。
科属学名:棕榈科棕榈属植物棕榈
Trachycarpus fortunei(Hook)Wendl
药用部分:棕须。
性味功能:苦、涩、平。收敛止血。
主治:鼻衄,吐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6~12克,或棕榈尖6~12克,冲服。
采制:①10月间采收。叶柄及鞘片成熟后表皮脱落,残留下的纤维为棕,剥取后可制成棕绳等,年久用废的棕绳、棕衣等称陈棕。②棕榈炭是取干净的棕榈置锅内,上倒盖一锅,接合处用黄泥封严,在上锅底贴以白纸,煅至上面白纸呈焦黄色时即可停火,凉后取出装罐备用。
附方:
(1)功能性子宫出血:①棕榈尖、血余炭各6克、荷叶30克,水煎服。②侧柏叶12克、艾叶9克、大蓟根12克,水煎去渣,冲棕榈尖9克服。
(2)产后血崩:木棉花7朵、龙眼肉30克,水煎,冲陈棕榈炭末6克服。
十一、兰科
1.钗子股
俗称:潭竹、三十根、金钗股。
科属学名:兰科钗子兰属植物钗子股
Luisia teres Blum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酸。能祛风利湿。
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每次15~35克,水煎服或炖猪脚(七寸)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痛:钗子股30克,水炖服。
(2)梅毒性风疾:取钗子股根60克(干品40克),酌加水煎饭前服,日服2次。
(3)痈疽:钗子股鲜叶一大把(约60~90克),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换2次。
说明:《中药大药典》原植物钗子股Luisia morset Rolfe和《全国中草药汇编》柱叶钗子兰Luisia teretifolia Gaudich.浙江的钗子股Luisia hancockii Rolfe等,仅形态上有所差异,药用相同。《中国药学大辞典》载:钗子股性味苦平无毒,解毒治痈疽神验。
2.竹叶兰
俗称:珍珠莲、山荸荠、长杆兰、扁竹兰。
科属学名: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
Arundina chinensis Blume
药用部分:球茎。
性味功能:苦、平。清热解毒,除湿利尿。
主治:泄泻不止,肝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膀胱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鲜品15~50克,水煎服或磨开水炖服。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附方:
(1)泄泻不止:将竹叶兰块根洗净,磨开水取汁(约20克),再调人乳3~5毫升,加少许冰糖炖服。
(2)毒蛇咬伤:竹叶兰15~30克,水煎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敷于伤口周围(伤口要按毒蛇咬伤常规处理)。
(3)风湿疼痛:竹叶兰50克,猪蹄(七寸)1个,炖服。
3.金线兰(虎头蕉)
俗称:金线虎头椒、金线屈腰、金线莲、什鸡单、金线蕨龙、金蚕、金线草、金不换、鸟人参。
科属学名:兰科开唇兰属植物金线兰(虎头蕉)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Hay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味淡、性温、力猛,有小毒。能祛风痹,舒筋养血。
主治:风气作痛,腰膝痹痛,小儿抽风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3~6克,炖酒服,风痹炖老母鸡服。
采制:夏秋采全草,洗净除杂质,晒干备用。
禁忌:流火风症不宜。
附方:
风气膝痛:金线兰6克、老母鸡1只、黄酒250克,冲炖服。
说明:本品产地在福建、台湾省,《中国经济植物志》载:全草入药,有退热消炎作用,疗效显著。可治膀胱炎、遗精等症;又可治毒蛇(竹叶青)的咬伤。
4.白芨
俗称:白及、白根、甘根、连及草、白及子、白鸡儿、地螺丝、扣子漆。
科属学名: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
Bi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
药用部分:干燥块茎。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甘。收敛止血、消肿生机。
主治:肺虚久咳咯血,痈肿溃疡。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研粉吞服,用量3~15克。
采制:秋季采挖,去地上茎、叶及须根,用开水煮至透心,撞去外皮,晒干或烘干。或趁鲜切片、干燥。
附方:
(1)矽肺咳嗽、胸痛、肺痨咳血:①本品15~30克,桔梗9~15克,水煎,冲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忌食酸辣、芥菜。②本品15~30克,仙鹤草、藕节、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
(2)胃肠出血:①本品研粉,用糯米粥汤调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②本品、地榆炭各等量,研粉,开水送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
(3)疮疡痈肿:本品、金银花、连翘各12克,天花粉9克,半夏6克,水煎服。另取鲜根适量,加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4)刀伤出血:本品、煅石膏等量,研粉,外敷伤口。
(5)跌打损伤:本品研粉3~6克,黄酒或开水吞服。
(6)手足皲裂:本品研粉水调涂。
5.绶草
俗称:盘龙参、龙缠柱、鲤鱼草、盘龙草。
科属学名:兰科绶草属植物绶草
Spiranthes sinensis(Pers) Ame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平。能清热解毒,滋阴益气。
主治:淋浊,肾炎,肺结核咯血,指头疔,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10~50克,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捣烂绞汁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或鲜用。
附方:
(1)淋浊:鲜绶草100克、猪小肚(膀胱)1个,水炖服。
(2)肾炎:鲜绶草80克、丝瓜根5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3)肺结核咯血:鲜绶草100克、鲜大蓟根30克、瘦猪肉100克,炖服。
(4)指头疔、带状疮疹:鲜绶草100克,黄酒、水各半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5)毒蛇咬伤:鲜绶草100克,捣烂绞汁,冲黄酒服,渣敷伤口(毒蛇咬伤创口要扩创,用冷水一直冲洗,挤出毒血)。
6.麦斛
俗称:石枣、珍珠双花、石仙桃。
科属学名:兰科石豆兰属植物麦斛
Bulbophyllum inconspicuum Maxi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凉。能清热除烦,生津解渴。
主治:肺热咳嗽,心烦口渴,大小便不利,扁桃体炎,眩晕,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或配猪肉炖服。
采制:全年可采,清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肺结核、咳嗽:鲜麦斛100克、猪赤肉200克,开水炖早晚服。
(2)小儿惊痫、风火咳嗽声哑:鲜麦斛60克、冰糖30克,水炖服。
(3)急性扁桃腺炎:鲜麦斛100克、一枝黄花30克,加水1500毫升,煎代茶频服。
(4)肝炎腹泻:鲜麦斛100克、猪赤肉250克,开水炖分早晚2次服。
(5)劳损:鲜麦斛80克、猪胰1个、冰糖30克,水炖服。
说明:本品与同科异属(红花兰属)石橄榄形态不同,然有些地方混用,本品祛风利湿,不如石橄榄,用时须慎别。
7.石橄榄
俗称:石莲、石萸肉、马斛兰、箴兰。
科属学名:兰科红花兰属植物石橄榄
Pholidota chinensis Lind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别功能:甘、辛,无毒。润肺益胃,滋阴降火,生津止渴,解热除烦,祛风利湿。
主治:头眩头痛,口渴心烦,肺热咳嗽,风湿气痛,风湿疼痛,小肠疝气,淋浊。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加冰糖,猪肉炖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体虚无实热者禁用。
附方:
(1)头眩头痛:①石橄榄60~100克、杠板归30克、山薏米30克、鸡蛋1枚。先用大针将鸡蛋刺12孔,置钵内,将上药放蛋之上,加开水400毫升,隔水炖30分钟,饭后1小时食蛋与药液,3剂见效。②石莲根块30克、猪赤肉100克,炖半小时饭前服,虚火喉痛加冰糖20克炖服。
(2)风湿关节痛,腰酸骨痛:鲜石橄榄200克、猪蹄1个(或猪赤肉250克)、黄酒250毫升,冲炖服。
(3)风火牙痛:石橄榄30克(鲜品60克),水煎2次服。
(4)吐血、咯血、热咳:鲜橄榄根30~50克,水煎分3次冲饴糖服。
(5)淋浊:鲜石橄榄50克、白车前草30克,加水1000毫升,煎半小时加白糖50克,频服。
十二、灯芯草科
灯芯草
俗称:碧玉草、水灯芯、野席草。
科属学名:灯芯草科灯芯草属植物灯芯草
Juncus effusus L.
药用部分:茎髓或全草。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甘淡。能降心火,清肺热,利尿通淋。
主治:高热口渴,心烦不寐,五淋热结,金疮,喉痹,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茎髓1.5~5克、全草9~15克,水煎服,或碾粉末外用。
采制:秋季割取全草,顺茎划开表皮,剥取髓心,捆扎成把,晒干备用。全草切碎晒干备用。
禁忌:体虚无湿热者不宜。
附方:
(1)小儿腹胀:600白酒250克、香葱7根(除黄叶,外皮,洗净)、灯芯草1把,浸白酒后文火加热,令患儿仰卧,术者右手取加热的灯芯草及葱,用掌心自上至下或自脐向外圆圈形抚摩,待灯芯葱冷时再放入酒中加热后再抚摩,直至腹胀解除为止。该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胀,老幼皆宜,胀消后配合中西疗法可收到较好效果。
(2)糖尿病:灯芯草60克、水豆腐200克,水炖空腹服,每日1剂。
(3)心悸不安:灯芯草根120克、冰糖60克,水炖服。
(4)湿热小便淋浊:灯芯草30克、车前30克、牛顿草30克,水煎代茶频服。
(5)蕈中毒:灯心草30克、术米30克、银花120克,水煎取汁,加雄黄精少许冲服,每日2剂至愈。
(6)疟疾:灯芯草15克,水煎加白糖少许,于发作前2~3小时空腹服。
十三、莎草科
1.(短叶)水蜈蚣
俗称:一粒雪、土柴胡、三箭草、三角草、金钮草。
科属学名:莎草科水蜈蚣属植物短叶水蜈蚣
Kyllinga brevifolia Rott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平、微辛。清暑利尿,达表解热,祛湿,截疟。
主治:截疟,感冒,外伤化脓。
用法用量:内服或外敷,干品15~50克,鲜品适量。
采制:7~8月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截疟:①水蜈蚣干品50克,鸡蛋1个,(蛋壳轻敲裂后用针刺几个小孔)炖服。②隔日疟,寒多热少,自汗口渴,体痛食减,取全草15~30克,李干8粒,烧酒半杯,炖服。
(2)感冒:水蜈蚣15克煎服。
(3)外伤化脓:取水蜈蚣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每日1次至愈。
(4)暑湿病(发热、汗出不透):干品30~50克,香薷10~15克,水煎服。
(5)赤白痢疾:全草30~50克,冬蜜适量,水煎冲服。
2.香附
俗称:莎草根、三棱草、三楞草根、香附子、草附子、续根草。
科属学名:莎草科莎草属植物香附
Cyperus rotundus L.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性平、味辛、微苦、甘。理气疏肝,调经止痛。
主治:月经不调,气滞胁痛,胃寒作痛。
用法用量:4.5~9克,水煎服。
采制:春秋两季采挖根茎,除杂质洗净,晒至须根稍干,用火燎净,撞去须茬,放入开水锅内煮到内无白碴,晒干(毛香附)。或直接晒至七八成干,用石碾碾去毛须,碾碎香附,簸去须毛,晒至全干(香附末)。
醋香附:取香附米10斤,用醋2斤,拌匀,稍闷,炒至微干,晒晾。
附方:
(1)月经不调,经来延迟,小腹胀痛,有紫色淤块:本品配当归、炒白芍各9克,川芎4.5克,乌药6克,艾叶3克,水煎服。
(2)月经不调,乳房胀痛:香附120克,研末,每服6克,每天2次,米汤送服。
(3)气滞胁痛:本品9克,枳壳4.5克,炒白芍9克,甘草3克,水煎服。
(4)胃寒作痛、嗳气、胸闷、呕吐清水:本品配干姜、木香各3克,姜半夏9克,水煎服。
(5)感冒风寒,胸腹胀闷:香附9克,紫苏叶、陈皮、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
十四、禾本科
1.牛筋草
俗称:蟋蟀草、牛顿草、千人拔、千人踏。
科属学名:禾本科蟋蟀草属植物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L.)Giert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淡。能清热利水。
主治:小儿急惊,石淋疝气,腰部挫伤,肠风下血,反胃喘咳。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虚者慎用。
附方:
(1)乙脑:牛筋草100克(干品),洗净加水6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
(2)反胃:牛筋草30克、地胡椒10克,炖服。
(3)高热、抽筋神昏:鲜牛筋草150克、水3碗,食盐少许,炖1碗,内服(12小时内服完)。
(4)小儿结热、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牛筋草鲜根70克,水煎,分3次饭前服。
(5)腰部挫闪疼痛:牛筋草40克、丝瓜络40克,黄酒适量炖服。
说明:(1)有些畲族用千人拔125克、红糖65克,水2碗煎至1碗,分3次服,连服10天治疗乙脑效果更佳。少数地方用量超过150克。
(2)据有关材料报道用千人拔30~60克水煎代茶预防乙脑有效。
2.薏苡
俗称:薏米、益米、薏米仁、苡米。
科属学名:禾本科苡米属植物薏苡
Coix lacroyma-jobi Linn
药用部分:种子、根。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微涩,无毒。健脾补肺,清热渗湿。
主治:脚气水肿,脾胃虚弱,黄疸湿热,肠痈,泄泻,咳嗽等。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单味或配方用。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附方:
(1)肾性水肿:取仁25克,水煎后去渣,冲配牙硝9克,内服。
(2)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泄泻:取根30~60克,同猪肚1个炖服。
(3)湿热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取根30~60克,水煎服,日服2次,或代茶频饮。
(4)黄疸、小便不利:取鲜根15~60克,洗净捣烂绞汁,冲温黄酒半杯,日服2次:或取鲜根60克、茵陈30克,冰糖少许,酌加水煎服,日服3次。
3.野燕麦
俗称:鬼麦、鸟麦、雀麦、野麦。
科属学名: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
Avena fatua L.
药用部分:根、果实。
性味功能:甘、平,无毒。能补虚敛汗,益气除烦。
主治:盗汗,多尿,白带,糖尿病。
用法用量:果实9~15克、根90~15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根在夏秋时收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有表邪或脾虚作胀者不宜。
附方:
(1)糖尿病:野燕麦鲜根60~90克、猪胰1个,加开水炖服,隔天1剂。
(2)盗汗:野燕麦15克、不成桃干30克,水煎服,连服3剂。
(3)白带:野燕麦根90克、扛板归根30克、木槿花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10剂。
(4)食后吐酸:野燕麦60克、冬蜜30克,开水冲炖,分早晚服。
说明:燕麦(浮小麦)Avena sativa L.与野燕麦同科同属植物,功用相似,不另列。
4.芦竹
俗称:芦竹笋、芦根、芦竹根。
科属学名:禾本科芦竹属植物芦竹
Arundo donax L.
药用部分:根茎及嫩笋。
性味功能:苦、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热病烦渴,风火牙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20~6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
采制:夏秋采收,除杂质,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虚无实热者慎用。
附方:
(1)肺热吐血:芦竹500克,捣烂取汁,调适量白糖服。
(2)中耳炎:芦竹适量捣烂取汁,加适量冰片,滴耳。
说明:部分畲族地区将本品与芦苇混用,统称为芦根。
5.白茅
俗称:茅根、白茅根、寒草根、贤草根。
科属学名:禾本科白茅属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nees) C.E.Hubb
药用部分:根、花。
性味功能:甘、寒。清热利尿,凉血止血,泻火止渴。
主治:烦热口渴,吐血衄血,小便不利,哕逆喘急,血闭寒热,妇女崩中。
用法用量:根每次15~50克、花9~15克,水煎服。单味用或配方服用。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压碎去心,鲜用或切碎晒干。
禁忌:凡虚寒无实热者忌服。
附方:
(1)吐血,衄血,血崩:白茅40克(白茅花30克),白鸡冠花20克、楤木根20克,水煎,趁药汁温热加冰糖15克待溶后服。
(2)淋病:白茅20克、苍术10克、冰糖60克,用红米所洗的米泔水代水炖服。
(3)麻疹:鲜白茅30~100克,水煎代茶。疹未透者轻煎,疹已透者浓煎。
(4)肾炎水肿:白茅60克、赤小豆30克,水煎服。
(5)产后出血:白茅50克,烧炭存性,益母草20克,小蓟根15克,水煎冲白糖服。
6.金丝草
俗称:猴毛草、笔毛草、牛毛草、眉毛草、金黄草、胡毛草、云母。
科属学名:禾本科金丝草属植物金丝草
Pogonatherum crinitum(Thunb)Kunt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暑,利尿。
主治:感冒高热,中暑,尿路感染,肾炎水肿,黄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儿疳热。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
采制:随时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消渴:金丝草60克、白果12枚、猪胰1条,加水炖服。
(2)热淋:金丝草30克、车前草15克,水煎服。
(3)急性肾盂肾炎:金丝草30克、车前草30克、嚼床30克,水煎服。
(4)黄疸型肝炎:金丝草60克,加水2000毫升,煎汤,去渣加白糖60克,每日1剂,代茶。
(5)小儿疳热:金丝草15克、海金沙15克、竹茹9克,水煎服。
(6)发热口渴、泄泻、热淋、血淋:鲜金丝草125克,水煎服。
7.狗尾草
俗称:犬尾草、大号犬尾露、犬尾露。
科属学名: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L) Beauv
药用部分:全草、花穗、根和种子。
性味功能:甘、平。祛风明目,清热利尿。
主治: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型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花序、种子15~3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气虚尿频者不宜。
附方:
(1)淋浊剧痛:狗尾草30克、加冰糖15克,炖服。
(2)急性传染性肝炎:狗尾草60克,水煎除渣加白糖60克,代茶。
(3)目痛(眼结膜炎):狗尾草30克,水煎服。
(4)遗尿、尿闭:鲜全草250克,水煎2次,每隔4小时服1次。
(5)百日咳:鲜狗尾草(连根)60克、冰糖20克,开水炖服,每日分3次。
说明:同科属的莠狗尾草、金色狗尾草在畲族地区混用,统称为狗尾草。
8.铺地黍
俗称:台风草、风台草、马鞭条、马鞭节。
科属学名: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铺地黍
Panicum repens L.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甘、平。清热平肝,利湿解毒。
主治:高血压病,鼻窦炎,鼻出血。湿热带下,尿路感染,肋间神经痛,黄疸型肝炎,骨鲠喉。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外洗。
采制:根茎全年可取,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跌打损伤:鲜铺地黍根茎适量,洗米水适量,捣烂,敷患处。
(2)腮腺炎:铺地黍根茎20克、少花龙葵15克、葫芦茶15克,水煎服。
(3)毒蛇咬伤、疮疖:鲜铺地黍根茎适量捣烂外敷。
9.淡竹叶
俗称:土麦冬、竹下卵、林下竹。
科属学名: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无毒。能宁心退热,利尿生津。
主治:热病烦热,咽喉炎,肺热咳嗽,血淋等。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炖服或配方用。
采制:6~7月未抽穗时采集,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寒痰喘咳、虚寒泄泻禁用。
附方:
(1)肺炎高热咳嗽:取淡竹叶全草30克,麦门冬15克,水煎调蜜服,每日2~3次。
(2)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30克、车前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3)退风热:淡竹叶适量,水煎代茶饮。
(4)口腔炎、咽喉炎:淡竹叶30克、千人拔15克,炖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