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唇形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284
颗粒名称: 七十二、唇形科
分类号: Q949.777.6
页数: 9
页码: 344-3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青草药双子叶植物唇形科的内容,包含了山藿香、紫苏等。
关键词: 青草药 双子叶植物 唇形科

内容

1.山藿香
  俗称:血见愁、犬屎苏、肺形草、土红苏。
  科属学名:唇形科石蚕属植物山藿香
  Teucrium viscidum Blum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辛、凉。凉血止血,散淤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痛经,产后淤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水煎熏洗患处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小腹瘕聚:山藿香根15克,老酒炖服。
  (2)睾丸肿痛:鲜山藿香叶适量烤干,研末,每次6克,冲热黄酒服,早晚各一次。
  (3)会阴瘙痒:山藿香40克、千里光30克,水煎服。另取鲜血见愁适量,食盐少许,捣烂绞汁,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4)咯血、吐血、衄血:山蕾香50克、紫茉莉根25克,水煎加冬蜜适量服。
  2.紫苏(鸡冠紫苏、红紫苏)
  俗称:赤苏、苏叶、鸡苏、香苏、红苏。
  科属学名: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Var crispa(Thunb.) Dene
  药用部分:叶、梗、种子。
  性昧功能: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解郁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痰喘,胸腹胀满,鱼蟹中毒,胎动不安,麻疹不透,漆过敏,药物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
  采制:6~8月割取全草,阴干或晒干。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打下种子,晒干贮存。
  禁忌:阴虚、气虚、表虚、火升头痛作呕者忌用。
  附方:
  (1)感冒:紫苏15克、荆芥15克,水煎,上下午各服一半,每日1剂。
  (2)呕哕:紫苏3克、黄莲3克,水煎服。
  (3)安胎:紫苏、砂仁、陈皮各5克,水煎服。
  (4)药物过敏性皮炎、漆过敏:紫苏全草100克,水煎熏洗患处。
  3.连钱草
  俗称:入骨烧、肉骨梢、入骨箭、金钱草、肺风草、金不换、活血丹。
  科属学名:唇形科连钱草属植物连钱草
  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辛、微酸,无毒。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消肿。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配方或单味使用,鲜品效果佳。
  采制: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禁忌:脾虚便溏和劳损久嗽者不宜。
  附方:
  (1)尿路结石、肝胆结石:连钱草200~250克,煎汤频服。
  (2)感冒、寒热身痛:连钱草20克、鸡蛋1枚,炖服。
  (3)感冒咳嗽:连钱草、枇杷叶各15克,加红糖适量炖服。
  (4)跌打损伤:鲜连钱草30~5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服,每日1~2剂。
  (5)黄疸:鲜连钱草100克,煎汤频服。
  4.夏枯草
  俗称:猪屎草、六月干、铁色草、棒头柱。
  科属学名: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辛。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主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高血压病,头痛,耳鸣,目赤肿痛,肺结核,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
  采制:端午节前后采收,洗净去须根及杂质,切碎晒干,或制成夏枯草膏。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附方:
  (1)颈淋巴结核:夏枯草50克、山慈菇15克,水煎服;另取鲜夏枯草100克,放在容器内,压实加醋过面,浸泡24小时,取浸出液频频涂抹患处。
  (2)肺结核:夏枯草10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煎至500毫升的夏枯草膏,早晚各服10毫升,服完再煎,连续服用。
  (3)高血压:夏枯草60克、龙葵60克,水煎服。
  (4)甲状腺肿: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天,停5天后续服。
  (5)乳腺炎、腮腺炎:夏枯草的花50克、木芙蓉花50克、板兰根30克,水煎服;渣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5.地笋
  俗称:土泽兰、地笋子、地瓜儿苗、斑竹。
  科属学名:唇形科地笋属植物地笋
  Lycopus lucidus Turcz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间刈取地上全草,除杂草洗净切段晒干。
  附方:
  (1)产后子宫复旧日不良:地笋全草30克,水煎汤加红糖服,每日一剂至复原。
  (2)经闭、产后瘀血腹痛:①地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冲黄酒适量服;②泽兰9克、当归9克、益母草15克、红花5克,水煎服;③泽兰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干地黄9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5克。
  (3)产后小便淋漓,浮肿:泽兰、防己各等量,研为末,开水送服。
  (4)损伤瘀肿、痈疮肿毒:鲜茎、叶捣烂外敷患处。
  6.香茶菜
  俗称:铁菱角、小叶蛇总管、苦菜。
  科属学名: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
  Rabdosia amethys toides(bentn) Hara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散淤消肿。
  主治:关节痛,乳腺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胃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筋骨酸痛,疮疡。
  用法用量:每次2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根茎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毒蛇咬伤:香茶菜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千里光30克,水煎服。另取香茶菜根100克,煎汤频洗创口。
  (2)乳腺炎:香茶菜30克,水酒各半炖服。渣趁温热捣烂敷患处。
  (3)横闩(腹股沟淋巴结炎):香茶菜叶适量,捣烂加少量米酒拌匀敷患处。
  (4)关节痛:香茶菜根30克、南蛇藤3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5)烫火伤:香茶菜根磨浓陈茶叶水涂抹患处。
  7.土香薷
  俗称:香茹草、香薷草、香茹仔、野香薷、土岩茹、香茸、香菜。
  科属学名: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微苦。能发汗,清暑,理气利湿,利水止痛。
  主治:中暑呕吐,夏日感冒,全身浮肿,水积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单味或配方。
  采制:8~9月间割收平地上的茎株,去除杂质,扎成小把,润湿后切段晒干备用。
  禁忌:气血两虚者忌服。
  附方:
  (1)伤暑发热头痛吐泻:土香薷全草5克、半夏9克、芦根15克,水煎服。
  (2)水积腹痛:土香薷全草15~30克,水煎服。
  (3)消肿止痒:鲜土香薷全草60~90克,水煎熏洗患处。
  说明:畲医将香薷E.patrini(Lepech)Garcke和“铜草”E.splendens Nakai统称为土香薷,均入药,功用相似。
  8.野薄荷
  俗称:薄荷、番荷叶。
  科属学名:唇形科薄荷属植物野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辛。能发汗散风热。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皮肤痒疹。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熏洗或鲜叶捣烂煨热敷患处。
  采制:夏秋花前采收,鲜用或阴干。
  附方:
  (1)感冒、头痛鼻塞:薄荷、荆芥、蝉退各9克,共研为末炖黄酒服。
  (2)耳痛、小虫入耳:鲜薄荷绞汁滴入。
  (3)瘰疬:薄荷根40克、猪赤肉200克、黄酒60~90克,酌加水炖服,每日1剂,连服5剂;另取鲜全草125克,猪赤肉60克,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连敷5天为1疗程,未愈再继续。
  说明:①畲医对家薄荷、龙脑薄荷、欧薄荷等统称野薄荷,均药用。②薄荷(Mentha arvensis Lian),又称龙脑薄荷、香薄荷、薄荷叶,中药店有出售。
  9.益母草
  俗称:茺蔚、野天麻、红花艾、益母蒿。
  科属学名:唇形科茺蔚属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Sibiricus auct Fl.orient non L.
  药用部分:全草(根、茎、叶、子)。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辛、苦。能去淤生新,调经活血,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主治:月经不调,产后血晕,崩漏淋沥,下痢痔血,乳痈风热,水肿疔毒。
  用法用量:全草15~30克、根15~60克、子5~9克,水煎服。
  采制:6~8月间,花未开时,全株采收,除杂质,洗净,根切下来,茎叶切段晒干;种子在秋季成熟时采收,晒干。
  禁忌:孕妇和血崩脉虚大者不宜。
  附方:
  (1)产后高血压:益母草60克、当归9克、杜仲12克,水煎服,至愈。
  (2)白喉:鲜益母草叶捣烂绞汁,过滤,加20%酸醋调匀,用长棉签蘸药液涂抹咽喉;每1~2小时1次。如分泌物阻塞,呼吸困难时,急用长棉签蘸药深入喉部涂搅,使其吐出积液。多数一次见效,继用至愈。(编者按:白喉应急送有条件救治的医院救治!)
  (3)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益母草125克、鸡血藤60克,水煎加红糖30克服,每日1剂。
  (4)痛经:益母草20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
  (5)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50克,酌加水炖服。
  (6)痈疽疔疮及无名肿毒:益母草鲜叶60克,洗净捣烂,加酸饭粒、食盐少许,捣匀敷患处。鲜全草125克,水煎调蜜服。
  (7)跌打损伤:益母草根125克、母鸡1只,用黄酒炖服。
  附注:本区还有白花益母草(L.heteropbyllussweet)、小益母草(假茺蔚Marrubiam iacisum Benth)均可入药。
  10.白苏
  俗称:犬屎苏、臭苏仔、犬屎薄、臭苏、野苏叶。
  科属学名: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能发散风寒,理气宽胸,降气定喘。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胸闷,发热无汗,腹部胀痛,风湿痹痛,鱼蟹中毒。子能治痰逆喘息。
  用法用量:根15~30克、叶3~9克、种子6~15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下根,打落种子(白苏子)分开晒干,用时切段。
  禁忌:表虚者忌用。
  附方:
  (1)冷痢:白苏干品茎叶15克,红糖少许,加开水炖服,每日一剂。
  (2)痰饮咳嗽:白苏子15克、橘皮20克,水煎服。
  (3)蛔虫:白苏叶阴干研末,3克睡前空腹吞服(小儿酌减),每日1次,连服三日。
  (4)背痈:白苏鲜根30克,水煎服;另取鲜叶适量,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11.筋骨草
  俗称:散血丹、白调羹、苦草、金疮小草、和胶毒草、四季春。
  科属学名: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
  Ajuga decumbens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解毒消肿,止血、活血,去淤生新,疗伤止痛。
  主治:痈肿疼痛,咽喉肿痛,吐血咯血,跌打损伤,蛇虫咬伤,脚底垫伤肿痛,手掌等处刺伤。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无淤热而虚寒体质者及孕妇忌用。
  附方:
  (1)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筋骨草鲜品12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30克搅匀分2次服。
  (2)喉炎、扁桃腺炎:筋骨草鲜品125克,捣烂绞汁调醋250克,每2~3小时含漱1次,亦可咽下。
  (3)脚底垫伤、硬块肿痛:鲜筋骨草同桃叶、蒜头各适量捣烂敷之。
  (4)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鲜筋骨草60克、鲜鬼针草60克,水煎服(干品30克)。
  12.活血丹
  俗称:入骨箭、遍地香、金钱薄荷、肺风草、金不换、肉骨梢、连钱草。
  科属学名:唇形科金钱草属植物活血丹
  Glechoma brevituba Kuprian(G.hederacea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辛微酸甘,无毒。有祛风,解热,利水,消肿,活血、止血,除骨痛,疗跌打损伤。
  主治:伤风咳嗽,砂淋、石淋,跌打损伤、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3~10克,配方:单味或鲜用剂量可以大些。
  采制:秋季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
  禁忌:劳损久咳、脾虚便溏者不宜。
  附方:
  (1)感冒咳嗽:活血丹、枇杷叶各15克,红糖适量,水炖服。
  (2)砂淋、血淋、血尿:活血丹30~50克,鲜草加冰糖炖服。
  (3)小儿疳积:活血丹3~5克,鸡肝或鸭肝1付或少许猪肝炖服。
  (4)跌打损伤:每次鲜草30~5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内服;局部血肿用鲜草适量,加饭粒少许捣烂敷患处。
  (5)石淋:活血丹15克、生地15克、木通9克,水煎服,连续服用至石排出。
  说明:活血丹与积雪草(伞形科积雪草属)、黄疸草(旋花科马蹄金属)、天胡萎(伞形科天胡萎属)在一些地方都叫“连钱草”,有些地方混用,应分辨科属,分别采用为宜。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