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桑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251
颗粒名称: 三十九、桑科
分类号: Q949.737.4
页数: 8
页码: 255-2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青草药双子叶植物桑科的内容,包含了薜荔、桑叶、佛掌榕等。
关键词: 青草药 双子叶植物 桑科

内容

1.薜荔
  俗称:墙壁藤、风不动、有蜂藤、佬孟、红墙套。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王不留行)
  Ficus Pumila L
  药用部分:茎、根、果。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涩、微甘。能祛风湿,暖腰膝,通乳汁,健脾气。
  主治:风湿腰膝筋酸痛,劳倦伤脾,带下、少乳,黄疸,感染。
  用法用量:根茎30~60克,炖服;果2~6粒,炖服。
  采制:根、茎常年可采;果夏季采收,除杂质,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阴虚遗精者忌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痛:①薜荔根60克,炖猪脚节服或水酒各半炖服。②根、茎60克、金樱子根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腰闪:薜荔根(茎)60克、黄酒250克,先煎药液,后冲酒服。
  (3)坐骨神经痛:薜荔茎或根60克、柘树根30克、南蛇藤15克,水煎服。
  (4)发背肿痛:鲜薜荔藤叶适量,饭粒少许,杵擦患处。
  (5)跌打损伤:薜荔根、茎60克,水酒各半炖服。另取茎、根、叶适量,铁锅炒焦研末调酒敷患处。
  (6)乳汁不足:①薜荔果3~6粒、通草9克、猪肉125克,煮服。②薜荔果3~6粒、萱草根30克,炖猪肉或鲜鱼、鲜虾服。
  说明:①不结果的枝叶俗称小薜荔,治风湿关节痛等。②资料载:果实味甘,性凉,有壮阳固精、利湿通乳功效。治久痢脱肛、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睾丸炎、风湿、白疱疮、漆疮、痈肿。茎味微苦,性平。有祛风活络、凉血解毒的功效。叶味微酸、涩,性凉,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治风湿关节炎、跌打。
  2.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
  俗称:桑树。
  科属学名:桑科桑属植物桑
  Morus alba. Linn
  药用部分:叶、嫩枝、根皮、果。
  性味功能:叶,性寒,味苦、甘。清热,祛风,明目。嫩枝(桑枝、嫩桑枝),性平,味苦。祛风湿,通筋活络,止痛。根皮(桑皮、桑白皮、桑根白皮),性寒,味辛,甘。清肺热,止咳,利尿,降血压。果(桑果、桑葚、桑棋子):微温,甘酸,补血,滋养。
  主治:叶,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痰浓、风火赤眼等。嫩枝,风湿痛、筋骨酸痛等。根皮,肺热咳嗽,小便不利,高血压,糖尿病。果,贫血、头晕眼花、失眠、口渴、便秘。
  用法用量:桑叶9~15克,水煎服。桑枝,9~15克,水煎服(大剂量可用30克)。桑白皮,9~12克(大剂量可用30克)水煎服。桑葚,9~15克,水煎服。
  采制:叶,霜降前后采摘,晒干。枝,春夏之后或夏秋之后采集,切片晒干。根皮,秋冬时节采挖,刮去外皮,除去木质部,切断,晒干。桑葚,5~7月果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附方:
  (1)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渴: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各9克,薄荷(后下)、桔梗各6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12克,水煎服。
  (2)急性结膜炎:桑叶、菊花各9克,决明子6克,水煎服。
  (3)体虚下午低烧,夜眠多汗:桑叶、干地黄、麦门冬各9克,水煎服。
  (4)头目眩晕:①桑叶、菊花、枸杞子、决明子各9克,水煎服。②桑叶、黑芝麻各等量,蒸熟,晒干,共研细末,每服一汤匙,白糖适量,开水冲服。
  (5)肺热咳嗽:桑白皮12克,地骨皮9克,甘草6克,水煎服。
  (6)水肿尿少:桑白皮12克、大腹皮、茯苓皮各9克,冬瓜皮30克,生姜皮3克,水煎服。
  (7)风湿臂痛,筋骨酸痛,手指发麻:桑枝30克,豨莶草15克,水煎服。
  (8)神经衰弱、失眠、贫血、便秘:桑葚15克,何首乌12克,枸杞子、女贞子各9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或桑葚熬膏,每服1匙,每天3次。
  (9)老年便秘:桑葚、黑芝麻等量研末,每服1匙,每天3次,开水调服。
  (10)高血压:桑白皮15~30克,枸杞根15~30克,水煎代茶。
  (11)糖尿病:桑白皮配合土枸杞子,适量服用。
  3.佛掌榕
  俗称:鸡脚掌、猴小便、牛奶仔、毛桃树。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佛掌榕
  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hirta(Vahl)Migo
  药用部分:根、茎、果。
  性味功能:甘、微温、微苦。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
  主治: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根、茎30~100克、果30~50克,水煎服。
  采制:根、茎全年可采,果实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肺结核:佛掌榕叶50克、虎杖根30克,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佛掌榕根100克、猪蹄1个,黄酒适量,水炖服。
  (3)慢性气管炎:佛掌榕果50克、鱼腥草20克,水煎代茶饮。
  (4)睾丸炎:佛掌榕果50克、盐肤木根50克,水煎服。
  说明:粗叶榕与五指毛桃同科同属,功效相同,畲族通用。
  4.榕树
  俗称:避暑树、榕树须。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榕树
  Ficus microcarpa LF.
  药用部分:叶、气根、根、果。
  性味功能:叶:微甘、淡、平,能镇痛消肿;根、气根(榕树须):微苦、平,祛风除湿;果:活血散淤、清热解毒。
  主治:叶治夜啼,慢性气管炎,细菌性痢疾;根、气根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果治疖肿。
  用法用量:根、气根30~60克,水煎服。果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叶、根、气根常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果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小儿夜啼:榕树叶7叶、蝉蜕3个,水煎,调冰糖睡前服。
  (2)慢性气管炎:鲜榕树叶50克、陈皮20克,水煎服。
  (3)细菌性痢疾:鲜榕树叶400克,加水煎成6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连服至愈。
  (4)风湿关节痛:榕树根60克、土牛膝根30克、猪骨头适量,水酒各半炖服。另取榕树气根适量,水煎趁热洗患处。
  (5)跌打损伤:榕树根60克、马尾松根60克、酒适量,水煎冲酒服。另取鲜根二层皮适量,加少量韭菜根、酒糟捣烂敷患处。
  5.构树
  俗称:楮树、棉藤、谷浆树。
  科属学名:桑科楮属植物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rent
  药用部分:叶、果实。
  性味功能:叶:甘、凉,凉血杀虫;果:甘、寒,补肾壮腰。
  主治:腰膝酸痛,鼻衄,痈肿,瘘管。
  用法用量:子:6~12克,配方或单用;叶适量,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腰膝酸痛:构树果12克、金樱子15克、土牛膝12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
  (2)鼻衄:鲜构树叶100~150克,捣烂,调开水1杯,绞汁内服。
  (3)痈:鲜构树叶适量,加冷饭少许,捣烂敷贴患处。
  (4)瘘管:构树叶一片,洗净,卷成细条,徐徐插入瘘管内,每日1次。
  6.柘树
  俗称:九重皮、山荔枝、黄金刺、老鼠刺。
  科属学名:桑科柘属植物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 Burean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利湿。
  主治:腰痛,关节痛,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内服或外敷,外用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硒干。
  禁忌:外感风寒及孕妇忌服。
  附方:
  (1)补养体质:柘树根30克,炖鸡(兔)服。
  (2)腰痛、关节痛:柘树根60克,炖猪蹄服。
  7.葎草
  俗称:五爪龙、割人藤、有刺叶五爪片、大叶五爪龙。
  科属学名: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
  Humulus scandens(Lour) Merr
  药用部分:全株。
  性味功能:性凉、微甘。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肺结核,瘰疬,胃肠炎,小儿疳积,小便不利,肾盂肾炎。
  用法用量:每次20~5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晒干切碎备用或鲜用。
  附方:
  (1)急慢性胃肠炎:①葎草30克、凤尾草30克、辣蓼15克,水煎服。②葎草60克、红糖30克,水煎服。
  (2)小儿疳积:葎草50~60克(按年龄每周岁5克,12岁按成人服)、鸡蛋1~2个(7岁以下1个),水煎服,每5天1剂至愈。
  (3)菌痢:葎草60克,野麻草60克,马齿苋60克,糖50克(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煎汤冲糖服。
  说明:福鼎市中医院汪济美主任中医师,以葎草为主药,并研制成“消核丸”,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纤维瘤,纤维腺瘤,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瘤等,收到良好疗效,《医林一介》一书82页有《草药“葎草”对瘿瘤、结核的效用探讨》作了较详细介绍。
  8.天仙果
  俗称:牛奶柴、大号牛奶仔、牛奶仔、鬼馒头。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天仙果
  Ficus crecta Thunb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淡、无毒。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白带,脱肛,骨结核,皮肤瘙痒,跌打损伤,劳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或加酒炖服。
  采制:根常年可采,秋季为佳,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禁忌:有外邪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花。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天仙果鲜根120克、猪蹄1个,水酒各250克炖服。
  (2)跌打损伤:天仙果鲜根120克、红酒500克,炖服。
  (3)脱肛:天仙果鲜根60克、地菍根30克,水煎服。
  说明:民间将竹叶榕、全缘榕等也称“牛奶仔”,认为功用相似,常混用。
  9.构棘(葨芝)
  俗称:山荔枝、假荔枝、黄金刺、老鼠刺、鸟不踏、九百一、千层皮、九重皮、穿破石。
  科属学名:桑科柘属植物构棘(葨芝)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kudoet Masam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微苦、平。祛风利湿,散淤止痛,止咳化痰。
  主治: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疔疮疖痈。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皮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风湿关节痛:构棘根30克,天仙果根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构棘鲜根60克,水煎服。
  (3)急性黄疸型肝炎:构棘根30克、葫芦茶根30克,水煎2次分服,日服1剂。
  (4)急性淋巴管炎:构棘30克、威灵仙30克,水煎服。
  (5)骨折:构棘120克(干品研末)加冷饭适量,细辛15克,捣烂敷患处。
  (6)补养体质:构棘60克,炖鸡或兔食。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