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21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双子叶植物
分类号:
Q949.72
页数:
193
页码:
164-3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青草药双子叶植物的情况,包含了木兰科、樟科、毛茛科等。
关键词:
畲族
青草药
双子叶植物
内容
一、木兰科
1.绯红南五味
俗称:臭饭团、紫根藤、黑老虎、大叶土木香。
科属学名: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绯红南五味
Kadsuracoccinea(Lem)A.C.Smith
药用部分:根、藤。
性味功能:辛、微苦、温。行气止痛,祛风活络,散淤消肿。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痛经,产后淤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水煎服。根研末内服1~3克。
采制:全年可采,根、藤分开晒干备用。
附方:
(1)风湿痹痛:绯红南五味根茎30克、鸡血藤3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2)慢性胃炎、溃疡病:①绯红南五味根30克、山姜15克、良姜10克、香附5克,水煎服,胃出血加侧柏炭15克。②绯红南五味
30克、海螵蛸30克,共研为末,每次5克,日服3次。
(3)痛经:绯红南五味根30克、山苍子树根30克,水煎服(部分畲医用来治产后恶露不净,效果佳)。
说明:本品与五味子[(SchizandrachinensisBaill),别称山花椒、面藤、辽五味子、北五味子],南五味子(Schiz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同科同属,但产地不同,药用部分不同,五味子,南五味子药用部分为成熟的果实。五味子浆果球状,成串而下垂,成熟时鲜红色;南五味子浆果是集生成头状,熟时红色,果也可入药,但质量较次。果实味酸,有敛肺补肾、收汗固精功用,多为配药用,剂量3~10克,如配地黄、山茱萸、山药各12克,茯苓9克,水煎服,治虚咳气喘;配牡蛎15克,金樱子、桑蠕蛸各9克,水煎服治盗汗、遗精;配茱萸3~5克,补骨脂9克,水煎服治久泻不止;配珍珠母30克、石菖蒲4.5克,水煎服治失眠等。
2.辛夷
俗称:木笔、木兰、木笔花、望春花、春花。
科属学名: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
MagnolialilifloraDesr
药用部分:花、根。
性味功能:花辛、温。根苦、辛、温。祛风散寒,通肺窍。
主治:头痛,急慢性鼻窦炎。根可治肝硬化腹水。
用法用量:辛夷花6~12克、根10~30克,水煎服。
采制:花于早春含苞时采,晒干备用,用时打碎。根常年可采,洗净,除杂质,鲜用或硒干。
附方:
(1)头痛:辛夷花3克、苏叶6克,开水泡服。
(2)急慢性鼻窦炎:辛夷花9克、苍耳草15克、薄荷6克、木香3克,水煎服。另取辛夷花干品、鱼首石各等份,研末,棉花球蘸药末塞鼻。
(3)肝硬化腹水:辛夷根1000克,水煎3次,每次煎2小时,3次煎液混合浓缩至2000毫升,每次20毫升,日服3次。
(4)鼻炎:辛夷花15克、苍耳子15克,水煎成浓缩液滴鼻,一日数次。
3.南五味子
俗称:土木香、土五味、鸡母拖、清气藤、逢车头藤。
科属学名: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南五味子
KadsurajaponicaLinne
药用部分:根、籽、叶。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甘微酸,无毒。能敛肺益肾,止汗止泻。
主治:肺虚咳嗽,久泻久痢,腹胀气逆,痈疽疔毒。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外用根皮、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叶常年可采用,果实在白露后成熟时采集。取净子晒干,500克南五味子加醋100克拌匀密闭,隔日取出晾干收存备用;根切片盐腌15天,取出炒干存瓮备用。
禁忌:实热症禁用。
附方:
(1)胃脘痛:南五味子根15克、山鸡椒根10克、陈皮3克,水煎服;或鲜根30克,开水炖服。
(2)中暑发痧腹痛:醋制南五味子10克、盐腌山鸡椒子10克,嚼服。
(3)痢疾:南五味子15克、凤尾草15克,水煎服。
(4)腹胀气喘:盐腌南五味子根片30克、冰糖100克,炖汤兑酒服。
(5)痈疽疔毒:南五味子适量,捣烂加冬蜜适量调匀敷患处。
(6)跌打损伤:取干根片250克,浸入56度白酒(高粱酒)500毫升,一个月后服用,一日3次,每次10~30毫升,饭后服,并取少许蘸药液擦洗伤处。
二、樟科
1.无根藤
俗称:无头根、毛头藤、毛根草。
科属学名:樟科无根藤属植物无根藤
Cassythafiliformis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清热利湿。
主治: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咯血,衄血,尿血,肾炎,滑精。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阴干或鲜用。
附方:
(1)痢疾:无根藤、野麻草各30克,水煎服。
(2)传染性肝炎:无根藤60克、茵陈20克,水煎服。
(3)习惯性鼻衄:煅黑无根藤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4)糖尿病:鲜无根藤30克、赤小豆15克、山萆薢10克,水煎服。
(5)滑精:无根藤30克、金樱子30克,水煎服。
说明:凡寄生在断肠草、醉鱼藤、羊角扭、夹竹桃等有毒植物上的无根藤禁止采用,以防中毒。
2.樟树
俗称:水里樟、樟柴根。
科属学名:樟科樟属植物樟树
CinnamomumCamphora(L.)Presl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功能:辛、微温。祛风散寒,理气活血,止痛止痒。
主治:胃痛,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5~3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阴干或鲜用。水里樟要找砍伐后久埋在地下有水处致使根发黑者,洗净,鲜用或阴干切碎备用。
附方:
(1)胃痛:假死樟树根9克、水里樟7克、白木桑根7克、降真香6克、白鸡朎12克、猫毛草7克(体寒者加红梧桐根9克),开水炖服。
(2)风湿关节痛:樟树根二重皮30克、地胆草30克,水煎服。
(3)消化不良:樟树嫩叶、牡荆嫩叶鲜品各等份,搓揉后焙干备用,使用时取焙干嫩叶20克、神曲10克,水煎服。(4)急性胃肠炎:樟树二重皮60克、乌药9克,水煎分3次服。
3.山鸡椒
俗称:理气柴、臭仔柴、荜登柴、姜母柴、臭积樟、臭椿子、山川臭、乌樟、山苍子、木姜子。
科属学名:樟科木姜子属植物山鸡椒
Litseacubeba(Lour)Pers
药物部分:果、花、叶、茎、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能益脾开胃,祛风解表,理气止痛,破滞消食。
主治:头眩腹痛,风湿痹痛,中暑感冒,胸滞郁闷。
用法用量:3~15克、根15~5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
采制:根、茎、叶常年可采,果实夏季采收,晒干备用;果实用盐腌制,常年防治疾病。
禁忌:多服伤肾,孕妇慎用。
附方:
(1)心腹气胀,积滞呕吐:鲜山鸡椒15克,红糖少许,开水炖服。或腌山鸡椒果实少许嚼食。
(2)风湿关节痛:山鸡椒根、盐肤木根各60克、猪蹄1个,开水炖服。
(3)急性乳腺炎:山鸡椒鲜叶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4)风寒感冒:山鸡椒鲜根30克(干品10克)、茶叶5克,水炖服。
4.天竹桂
俗称:土桂、野桂。
科属学名:樟科樟属植物天竹桂
CinnamomumPedunculatumNees
药用部分:皮、根、枝。
性味功能:甘、辛、温。利关节,温脾散寒,调经行水。
主治:四肢厥冷,腰膝痹痛,腹痛腹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天竹桂3~15克,炖服或配方。
采制:夏秋采集树皮,阴干或晒干,或磨末备用,根全年可挖。
禁忌:阴虚阳盛、孕妇慎用。
附方:
(1)胃腹冷痛、虚寒泄泻:天竹桂粉末3克,开水送服。
(2)白带:天竹桂15克、五加皮9克、八挂藤9克、金腰带12克、红番苋12克,白糖30克,开水炖服。
5.乌药
俗称:钱柴头、钱蜞柴、铜钱柴、矮樟。
科属学名:樟科钩樟属植物乌药
LinderastrychnifoliaF.Vill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能宽胸消食,散寒止痛。
主治:心腹诸痛,反胃吐食,宿食不消,胸膈痞胀,疝气,血痢。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或磨酒温服。
采制:全年可采,将根挖出,洗净,除根须根基,切片,晒干。
禁忌:气虚而有内热者忌用。
附方:
(1)胃肠炎:乌药30克、青木香30克,共研为细末,分成6包,每次1包,每日3次,开水送服。
(2)胃痛:乌药15克、山鸡椒果30克,水煎服。
(3)小肠疝气:①乌药30克、升麻24克,水3小碗,煮成1碗,露1宿,空腹热服。②乌药15克、荔枝核10枚,水煎服。
(4)痛经:乌药30克、马鞭草15克,水煎服。
说明:据《济生方》载:乌药烧存性研末陈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次服30丸,米饮下治血痢泻血。
三、毛茛科
1.短萼黄连
俗称:土黄连、黄连、鸡爪连、小叶凤尾草。
科属学名:毛茛科黄连属植物短萼黄连
CoptischinensisFranchVarbrerisepelaW.T.WangetHsiao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泻火燥湿。
主治:痢疾,胃肠炎,结合膜炎,口腔炎,咳血,鼻衄,烧烫伤,蛇头疔,痈疖疮疡,湿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6~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挖掘取根状茎,去叶茎及根须,洗净,晒1~2天后阴干,常翻动,整块或切片备用。加12.5%黄酒拌匀闷透后在锅内文火炒至颜色变深后取出晾凉为酒黄连;加12.5%姜汁如上法炮制为姜黄连;用15%吴茱萸水煎的浓汁如上法炮制为萸黄连,炮制后收存备用。
附方:
(1)痢疾、肠炎:短萼黄连45克、木香15克,共研末后分9小包,每次1小包,米汤或开水送服,每日3次,至愈。
(2)结膜炎:短萼黄连3~5克,切成薄片,加人乳浸泡2小时后,取浸液滴眼。
(3)蛇头疔:短萼黄连10克,研末。鸡蛋1个,一头打洞,短萼黄连粉末搅拌,将患指插入蛋内,外用布包扎。
(4)烧烫伤:短萼黄连、土黄柏、土黄芩各等量,研末,用陈年茶油调成糊状,置锅内蒸20分钟取出,凉后抹伤处;或用干粉撒在伤面。
(5)糜烂性口腔炎:短萼黄连20克,米泔水300毫升,将黄连片浸在米泔水中3小时后,取浸液含漱。
说明:本品与黄连(C.chinensisFr)同科属,形态相近,临床功用相同,本地以本品作为黄连使用。
2.山木通(铁皮威灵仙)
俗称:九尾巴、九已陈、老虎须。
科属学名:毛茛科铁线莲属山木通(铁皮威灵仙)
Clematispavolinianapamp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寒,利小便,通关窍。
主治:眼痛,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用。
采制:九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孕妇忌用。
附方:
(1)目痛:山木通9~15克,水煎服。
(2)牙痛:山木通鲜根适量捣烂,根汁抹痛处。
说明:木通种类繁多,山木通可替代木通应用。
3.威灵仙
俗称:九里火、百条根、灵仙藤、威灵陈、南胶藤。
科属学名: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
Clematischincnsisosbeck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有小毒。通经活络,祛风利湿。
主治:风湿痛,腹中冷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伍。
采制:清除杂质残茎,洗净切片晒干,有时加酒少许文火炒干。
禁忌:血虚痉挛及无风湿实邪忌用,并禁食茶面。
附方:
(1)风湿关节痛:威灵仙根50克、猪蹄1个,水酒炖服。
(2)妇人小腹刺痛:威灵仙根15克、九节茶15克,水酒各半煎服。
(3)跌打伤:威灵仙、假死茶各8克,粗糠柴、入骨箭、真鸟仔、赤粟各9克,白鸡朎12克,酒炖服(不会饮酒用水酒各半炖服)。
(4)劳伤:鲜根15~30克,水煎服。
说明:福鼎、霞浦一带畲族对毛茛也称九里火,对本品称灵仙藤。
4.毛茛
俗称:水杨梅、杨梅草、老虎脚爪草、猴蒜、水茛。
科属学名: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毛茛
RanunCulusRanunculusjaponicus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有毒。引赤发泡,截疟,退黄疸。
主治:疟疾、黄疸、哮喘。
用法用量:切勿内服,外用适量。
采制:夏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附方:
(1)疟疾:鲜叶少量,洗净捣烂,在疟疾发作前6小时敷大椎穴,连敷2~3次。
(2)黄疸:鲜根少许,洗净捣烂敷贴于寸口或内关穴上,皮肤感灼热起泡时即除去(也可下垫薄姜片一块)。
(3)哮喘:鲜根少许洗净捣烂敷大椎穴,皮肤感灼热起泡即除去,或取叶少许捣烂用纱布包塞鼻孔,喘平后即除去。
(4)风火赤眼(结膜炎):取全草少许捣烂,取一小粒敷少商穴,左患敷右,右患敷左,皮肤灼热感即除去。
说明:本品为强烈之皮肤刺激药,有毒,切勿内服!误食可致口腔、食道灼伤,严重者可致死亡。早期中毒可口服蛋清及活性炭,对症处理。皮肤、粘膜误用过量时,可用清水、硼酸等洗涤患处,且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5.单叶铁线莲
俗称:雪里开、纺锤藤、四季开。
科属学名: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单叶铁线莲
ClematisHenryiOliv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
主治:胃痛,支气管炎,蛇伤。
用法用量:每次6~12克,水煎服或磨米泔水内服。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除须根,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或干品磨粉备用。
附方:
(1)胃痛:单叶铁线莲根干品磨成粉末,每次6克服用。
(2)急慢性支气管炎:单叶铁线莲12克,银线莲(斑叶兰)6克,水煎服。
(3)咽喉肿痛:单叶铁线莲12克,水煎服。
6.打破碗花花
俗称:一把抓,青水胆。
科属学名: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
AnemonehupehensisLemoine
药用部分:茎、叶。
性味功能:辛、温,有毒。杀虫散肿。
主治:癣、蜂蜇伤。
用法用量:鲜打破碗花花适量,捣烂取汁擦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除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顽癣:将打破碗花花茎叶适量捣烂取汁,频擦患处。
(2)蜂蜇伤:取鲜打破碗花花茎叶适量擦患处。
说明:畲族群众将全草切碎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灭蛆虫、孑孓,有良效。
四、睡莲科
1.芡实
俗称:鸡头子、鸡头、鸡嘴莲。
科属学名:睡莲科芡属植物芡实
EuryaleferoxSolisb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功能:甘、涩、平。益肾涩精,补脾止泻。
主治:脾虚泄泻,滑精遗精,尿频遗尿,白带,小儿营养不良。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冬初成熟时采收,除去硬壳晒干取种子,或堆积沤烂果皮,取出种子。将种子放铁锅内炒成黄色,取出晾凉为炒芡实;或将麦曲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再投入芡实(比例10:2),炒至微黄色后,取出筛去麦曲,晾凉。
附方:
(1)脾虚腹泻:芡实、莲子肉、茯苓、白术各15克,共研细粉,均分20包,每次1包,每日3次。
(2)小儿营养不良:芡实12~20克、猪小肚1个,水炖服,日服1剂。
(3)梦遗滑精:芡实12克、莲子9克、韭菜子9克、枸杞12克,水煎服。
(4)白带:芡实15克、菟丝子30克、海螵蛸15克、水煎服,日1剂。
2.莲
俗称:莲、荷、藕。
科属学名:睡莲科莲属植物莲
NelumbonuciferaGaertn
药用部分:莲肉、莲子心、石莲子、莲房、莲须、莲叶、荷梗、荷花、藕节。
性味功能:莲肉甘涩平,健脾止泻,养心益肾;莲心苦寒,清心火,降血压;石莲子甘、微苦,平,健脾止泻;莲房苦涩温,消淤止血;莲须甘涩温,固肾涩精;荷叶微苦、平,清暑解热,升清降浊;荷梗微苦、平,清暑,宽中理气;荷花苦、甘、温,祛湿止血;藕甘寒,凉血散淤,止渴除烦;藕节甘、涩、平,消淤止血。
主治:莲肉治脾虚腹泻,遗精白带;莲心治热病口渴,心烦失眠;石莲子治食欲不振,慢性痢疾;莲房治产后淤血腹痛,崩漏带下,便血尿血,胎衣不下;莲须治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白带;莲叶治中暑,肠炎,尿血,便血,衄血,吐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莲梗治中暑头昏,胸闷,气滞;莲花治中暑烦渴,天疱疮;藕治热病烦渴,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衄血;藕节治各种血症。
用法用量:莲肉、莲房、莲叶、莲梗、藕节均用15~30克,莲心、莲须、石莲子、莲花3~9克,水煎服;鲜藕250~500克绞汁服,藕粉30~60克冷开水调或开水泡熟服。
采制:根茎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或捣烂水洗沉淀制成藕粉。莲叶、莲梗、莲蒂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莲花夏季采摘,同莲须分别阴干备用。莲子、莲房7~8月成熟时采、剥出莲子,抽取莲芯,分开晒干。干莲房置瓦上烧红存性,研末备用。
附方:
(1)吐血、咯血、尿血、鼻衄、便血:①鲜莲汁、鲜萝卜汁各30毫升调匀服,每日2次,连服3~5天。②鲜莲片60克、丝瓜络15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
(2)脾虚腹泻:莲肉15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水煎服。
(3)高血压、心烦不眠:莲子心9克、酸枣仁15克,水煎代茶。
(4)遗精:莲须15克、金樱子30克、猪腰子1付,水炖服。
(5)肾虚白带:莲肉60克、枸杞30克、猪腰子1付,水炖服。
(6)小儿遗尿:莲肉30克、莲须9克、金樱子9克、猪小肚1个,水炖服。
(7)中暑烦渴:①莲梗15克、莲子心3克、莲叶15克、香薷12克,水煎服。②鲜莲叶、鲜芦根各50克,水煎服。
(8)崩漏:莲房3个炒黑研末,调酒服。
(9)荨麻疹:莲叶50克、苍耳子30克、田螺7个,水煎服。
(10)吐血:莲叶炭(莲叶放满煅锅内,上面覆盖一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闭,上面锅底贴白纸,火煅至白纸显示焦黄色止,冷却收存备用)30克,研磨细粉,分10包,每次1包,每日服3次。
五、小蘖科
1.狭叶十大功劳
俗称:鼠怕草、土黄柏、土黄芩。
科属学名:小蘖科十大功劳属植物狭叶十大功劳
Mahoniafortunei(Linal)Fedde
药用部分:根、茎或茎皮。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无毒。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叶:滋阴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热痢,黄疸,赤眼,肛门肿痛,风湿关节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单味或配伍炖温服。
采制:全年可采收。先将茎皮外层刮掉,后剥取茎皮,鲜用或切片晒干。干茎皮研细末存性。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
附方:
(1)关节痛:取狭叶十大功劳根60克(鲜根120克)、猪蹄1个、黄酒250克,加水适量炖服。
(2)湿热黄疸、肺热、疮疡肿毒:取狭叶十大功劳鲜根60克(小儿酌减)、鲜栀子3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
(3)赤眼:鲜狭叶十大功劳二层皮适量,捣烂加人乳适量,浸泡,取汁滴眼。
(4)热痢:取狭叶十大功劳根60克、野麻草60克,水煎服。
(5)痈毒肿痛:取狭叶十大功劳皮末和冬蜜调匀敷涂患处。
2.八角莲
俗称:一粒珠、千斤锤、八角金盘。
科属学名:为小蘖科八角莲属植物八角莲(六角莲)
Dysosmapleiantha(Hance)Woods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苦、微辛、凉、有小毒。消热解毒,祛痰散结。
主治:哮喘,小儿惊风,无名肿毒,痈疮疖肿,腮腺炎。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叶外敷。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哮喘:八角莲鲜叶30克、柿饼3块,水煎调适量红糖服,日服1剂。
(2)小儿惊风:八角莲根块3克,磨人乳炖温服。
(3)无名肿毒、痈疮疖肿、腮腺炎:鲜八角莲根茎20~30克,水酒各半炖服;另取适量根茎与叶捣烂外敷,溃烂将鲜叶用针密刺后泡米泔水贴敷。
(4)寒邪伤经、神昏脉微:八角莲12克、土砂仁9克、铁钓干(瓜子金)9克、白刺党(楤木)15克、葱头7粒,水煎服。
3.南天竹
俗称:天竹仔、观音竹、南方竹、闾山竹。
科属学名:小蘖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
NandinadomesticaThunb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根苦寒,祛风除湿;果酸平,止咳平喘,有小毒。
主治:块根治湿热黄疸、肺热咳嗽;果治百日咳。
用法用量:根30~60克,果3~15克,鲜用或晒干备用。
采制:块根全年可采,洗净除须根,切片晒干。果实秋后采摘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肺热咳嗽:鲜南天竹根60克、鲜白葡萄根30克、鲜芙蓉菊根15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2)流火风(俗称热风关节炎):鲜南天竹根60克,猪蹄一个,水酒各半炖服。
(3)百日咳:南天竹果实的子15克、冰糖15克,开水炖,饭后服,渣再炖服。
(4)下疳:取南天竹的红色子粒烧灰,研末,存性,用时取3克粉末,冰片0.5克研匀,麻油调和敷擦患处。
4.阔叶十大功劳
俗称:土黄柏、白刺通、鼠怕草、阔叶功劳。
科属学名: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阔叶十大功劳
Mahoniabealei(Fort)carr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苦、寒。滋阴降火,凉血解毒。
主治:热痢,黄疸,赤眼,肛门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调茶油敷患处。
采制:花,春季采集;根茎全年可采,刮去表层和角质层,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
附方:
(1)关节痛:用阔叶十大功劳鲜根125克,切碎片,猪蹄250~400克,黄酒125克,水适量炖服。
(2)湿热黄疸:阔叶十大功劳根30克、茵陈30克,水煎服。
(3)痢疾、肠炎:阔叶十大功劳根15克、地锦草15克,水煎服。
(4)盆腔炎:阔叶十大功劳根15克、地锦草15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
(5)咽喉炎、口腔炎:阔叶十大功劳根、射干根等量,磨洗米泔含服,以鲜品为佳。
(6)湿疹:阔叶十大功劳根或茎皮60克、骨碎补100克,水煎洗患处。
(7)痈毒肿痛:阔叶十大功劳根茎皮适量,研末调冬蜜敷患处。
(8)烫伤:阔叶十大功劳根或茎皮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5.淫羊藿
俗称:仙灵脾、三枝九叶草、千两金、黄连祖、弃杖草。
科属学名:小蘖科淫羊藿属植物箭叶淫羊藿
Epimediumsagittatum(SiebetZncc).Maxi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寒、清热、消食。
主治:降火,助消化。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
附方:
(1)降火、助消化:取鲜根6~9克,捣烂,水煎服,日1剂。
(2)体质内热:根9~15克,水煎代茶。
(3)小儿厌食:根1~3克,猪瘦肉30~60克,炖熟,小儿喝汤。
说明:(1)淫羊藿还有心叶淫羊藿和大花淫羊藿之分,然药性相同。(2)中药书籍和其他青草药记载淫羊藿,性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腰酸体弱、阳痿、风湿骨痛等。如治肾虚阳痿用淫羊藿、枸杞子各50~80克,浸入高度白酒1000毫升,半个月后早晚各服30~50毫升;治筋骨痿弱,腰腿无力用淫羊藿9克,杜仲、牛膝各12克,狗脊15克,水煎服;治风湿关节痛用淫羊藿、威灵仙各9克,川芎6克,水煎服;治遗精用淫羊藿15克,熟地、山药、枣皮、茯苓、丹皮、泽泻、枸杞、复盘子、菟丝子、五味子各9~12克,水煎服。说明畲医药与中医药有不尽相同之处,畲医药有其特色。
六、大血藤科
大血藤
俗称:鸡血藤、八卦藤、黄梗藤、黄鸡藤、血陈根、红藤。
科属学名:大血藤科大血藤属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Cuneata(oliv)RendEtwils
药用部分:茎、根。
性味功能:苦、平。能通经活络,行气止痛,止痢利尿。
主治:腰膝疼痛,心腹绞痛,赤白痢疾,经闭及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
采制:8~9月或3~4月采根茎去土,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胃肠伏热,大便燥结者忌用,孕妇慎服。
附方:
(1)肠痈:大血藤60克、紫花地丁30克,煎汤去渣分3次服,日服1剂。
(2)风湿关节痛:大血藤60克、威灵仙2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3)血虚闭经:大血藤30克、益母草20克,水煎冲少量红糖服,日服1剂。
(4)绞肠痧:大血藤30克、积雪草30克,水煎冲蜜服。
七、防己科
1.木防己
俗称:一条鞭、金锁匙。
科属学名: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木防己
Cocculustrilobus(Thunb)DC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辛、寒。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
主治: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炖猪蹄服用。
采制:秋天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附方:风湿关节痛:木防己15克,猪七寸(猪蹄)1个切碎,加水1000毫升,文火炖1小时,服用时加酒适量,喝汤食肉。
说明:有些畲医用木防己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神经痛、喉痛、跌打、蛇伤、湿热腹痛、无名肿毒等症,因资料不全,未能详列。
2.青牛胆
俗称:地苦胆、金果榄、九龙胆。
科属学名: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青牛胆
TinosporaSagittata(oliv)Gaguep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清利咽喉,散结消肿。
主治:急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炎,菌痢,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单味制成蜜丸或水煎服。外用适量磨汁涂患处。
采制:秋季挖根,洗净除杂质,切片晒干或烘干。干品研磨成粉末,拌蜂蜜适量制成药丸服用。
附方:
(1)急慢性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炎:青牛胆300克干根磨成粉末,拌蜂蜜适量制成300粒药丸,每日3次,每次5粒,20天为一疗程。
(2)菌痢:鲜青牛胆60克,鲜玉碗捧真珠60克,水煎服。
(3)痈疖肿毒:青牛胆鲜根磨陈醋涂患处,或干品磨成粉末调醋涂患处。
3.古山龙
俗称:乌筷藤、黄连藤。
科属学名:防己科古山龙属植物古山龙
Arcangelisialourei(Pierre)Diels
药用部分:藤、根。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主治:急性胃肠炎,菌痢,扁桃腺炎,支气管炎,阴道炎。
用法用量:每次2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涤。
采制:全年可采,秋季为佳。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附方:
(1)菌痢、胃肠炎:鲜古山龙40克、鲜野麻草60克,水煎分2次服。
(2)百日咳:古山龙30克、南天竹10克、枇杷叶(去毛)15克、冰糖30克,水煎分3次服。
(3)扁桃腺炎、咽喉炎:古山龙20克、紫珠草20克、车前草30克,水煎2次,药液混在一起后分3次服。
(4)滴虫性阴道炎:古山龙150克,水煎汤,坐浴,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或作阴道冲洗。
4.千金藤
俗称:白虎藤、千金坠、粪箕笃、蛇姆尾。
科属学名: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千金藤
Stephaniajaponica(Thunb)Mier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主治:眼翳,赤眼,痢疾,风湿关节痛,毒蛇咬伤,痈肿疮疖。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或用针密刺后浸泡热米汤15分钟,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全草鲜用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千金藤根60克、薏米125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小便不利:千金藤60克、车前草30克,水煎饭前服。
(3)眼翳:千金藤30克、截叶铁扫帚30克、夜风砂12克、石决明12克、蛤蜊9克、青箱子9克,水煎服。
(4)化脓性溃疡:鲜千金藤叶以针刺孔,浸于米泔水10分钟(或热米汤15分钟),取贴患处。
(5)小儿肝风:取千金藤根、老鹰爪磨茶浓服。
5.粉防已
俗称:防己、土防己、石蟾蜍、猪大肠。
科属学名: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粉防己
StephaniatetrandraS.Moore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中暑腹痛,急性胃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水肿,痢疾,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挖,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中暑腹痛:粉防己根15克、磨黄酒1小杯,炖温服。
(2)风湿性关节炎:粉防己根15克、雷公藤根心1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3)急性扁桃腺炎:粉防己根12克、石仙桃30克,水煎服。
(4)痈疽肿毒:粉防己鲜根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八、马兜铃科
1.土细辛
俗称:马蹄香、马蹄菇、马蹄金。
科属学名: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土细辛
AsarumcaudigerumHanc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风寒头痛,牙痛,风湿关节疼痛,喘咳,跌打损伤;外用治毒蛇咬伤,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根晒干磨末备用。
附方:
(1)蛀牙痛:①土细辛鲜叶适量搓烂塞在蛀牙洞内。②土细辛6克、山栀子根15克,水煎服。
(2)跌打损伤:①土细辛根干粉1克,红酒送服。②土细辛鲜全草适量,加冷饭少许,捣烂敷患处。
(3)无名肿毒:鲜土细辛加少许盐捣烂敷患处。
2.马兜铃
俗称:白一条鞭、青木香、独行根、哈蟆藤。
科属学名: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马兜铃
AristolochiadebilisSiebetZucc
药用部分:根、藤、叶、果。
性味功能:根辛、苦、寒。行气止痛,消肿解毒;藤味苦性平,行气活血,止痛消肿;花、果性寒味苦,能清热化痰,止咳降气。
主治:根治中暑腹痛,茎藤治风湿痹痛,花、果治咳嗽、气管炎。
用法用量:每次3~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
采制:果实10月左右变成黄色时采收,叶、茎夏秋采集,根秋末冬初挖取,去杂质,根切成片,茎切成寸段,果切成薄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附方:
(1)中暑腹痛:马兜铃根10克、山鸡椒10克,水煎服。
(2)肺热咳嗽:马兜铃花或果15克、百部10克、大蒜3片,冰糖适量,开水炖服。
(3)瘰疠:马兜铃根30克、猪赤肉125克,水炖服。
(4)风湿痹痛:马兜铃根30克、猪蹄(七寸)1个,加老酒适量,炖服。
九、三白草科
1.蕺菜
俗称:鱼腥草、臭积草、草摄、臭草、臭蕺。
科属学名: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
Houttuyniacordata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炎,
痢疾,乳腺炎,蜂窝组织炎,中耳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或鲜品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禁忌:湿热者禁用。
附方:
(1)肺痈:①蕺菜30克、红枣10枚煎服。②鲜蕺菜60~90克、桔梗9克、冰糖30克,炖服。
(2)感冒、咽喉痛:蕺菜60克、冰糖15克,水煎服。
(3)肠炎:蕺菜30克、半边莲30克,水煎服。
(4)横痃、便毒、无名肿毒:鲜蕺菜100克,地瓜酒125克,开水一碗冲炖服。另取鲜鱼腥草100克、红糖20克,捣烂敷患处,每日换2次。
说明:本品的副作用,前人认为多食令人气喘,食蕺不利人脚,小儿食之便觉脚痛;久食发虚弱,损阳气,消精髓。但闽东畲、汉群众夏秋以本品水煎代茶极为普遍,并未发生上述情况,特提出供探索。
2.三白草
俗称:三叶白、五叶白、六叶白。
科属学名:三白草科三白草属植物三白草
Saururuschinensis(Lour)Bail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辛、寒。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白带,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扁桃腺炎,乳腺炎,痈肿疔疖。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三白草鲜根茎125克、白勒花鲜根60克,酒水各半炖服。
(2)白带:三白草鲜根茎90克、赤猪肉100克,水炖服。
(3)泌尿系感染:三白草125克、车前草125克、海金沙30克,水煎成1000毫升频频饮用。
(4)痈肿疔疖:三白草鲜根茎125克,水煎服,药渣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十、金粟兰科
1.草珊瑚(肿节风)
俗称:九节茶、接骨草、山鸡茶。
科属学名:金粟兰科草珊瑚属植物草珊瑚(肿节风)
Sarcandraglabra(Thunb)Nakai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根微苦、微温,活血散淤。叶微苦,辛、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产后腹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附方:
(1)产后淤血不清:草珊瑚9克、泽兰4克、马蹄香3克,炖红酒服。
(2)跌打损伤:草珊瑚根30克、酒适量,炖服;鲜叶适量捣烂敷伤处。
(3)风湿性关节痛:草珊瑚30克,鸡朎花根(野鸦椿根)30克,猪脚一个,酌加酒水炖服。
2.丝穗金粟兰
俗称:银线草、四块根、四叶金、四对金、四叶剪、四对草。
科属学名: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丝穗金粟兰
Chloranthusfortunei(A.Gray)Solms-La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有毒。舒筋活络,祛风止痛,消肿解毒。
主治:跌打损伤,背痈及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单味或配伍用。外用鲜叶适量加蜂蜜或红糖,捣烂敷患处。
采制:五六月间采收,洗净鲜用或阴干备用。
禁忌:无热毒者不宜。本品生用毒性更大,药量要控制。
附方:
(1)皮肤瘙痒:丝穗金粟兰根15克,猪肉适量,炖服。取全草适量水煎薰洗患处。
(2)背痈、疔疮肿毒:①取鲜丝穗金粟兰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②取鲜叶适量,浸醋一夜后把叶敷患处。
(3)毒蛇咬伤:取鲜丝穗金粟兰叶适量,雄黄少许,捣烂敷患处。
(4)风湿关节痛:丝穗金粟兰50克、白酒500毫升、红糖100克,浸一周后,临睡前服50毫升。
说明:同属多种植物与本品形态相似,一般常与本品同等使用,然及己[C.serratus(Thunb)Roem,etSchult]等毒性较大,生用毒性更大,煮熟毒性可减少,用时应谨慎。
附:接骨金粟兰
Chloranthusglaber(Thunb)Maki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寒,无毒。能健脾,止渴,活血,祛寒湿,消肿胀。
主治:产后外感,寒热往来,头身疼痛,口渴,肿胀跌伤。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煎服,或用生叶、茎捣烂取汁内服,将渣外擦。
禁忌:阴虚火旺者不宜。
附方:
(1)产后寒热,口渴:取叶适量,水煎代茶。
(2)治骨伤:取全草适量捣烂,外敷骨伤处。
3.银线草
俗称:四叶金、四对金、四叶剪、四叶对。
科属学名: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银线草
ChloranthusjoponicusSie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能散淤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经水不通,无名肿毒,疥疮瘙痒,痈疽发背,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肺痈脓痰,咳嗽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叶或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将根晒干备用。
禁忌:凡无热毒者不宜。
附方:
(1)肺痈:取银线草根30克、猪肺1付,炖服。
(2)荨麻疹:取鲜银线草叶14片,水煎服。另取全草适量水煎洗患处。
(3)毒蛇咬伤:①取鲜银线草叶适量,雄黄末少许,捣烂敷患处;②鲜银线草根适量捣烂,滴入烧酒少许,调匀涂伤口周围。
(4)背发痈、无名肿毒:取鲜全草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说明:本品种类颇多,凡四片顶生叶都称四叶对,一般都混用。闽东畲族认为无毒,《全国中草药汇编》称四块瓦,性味为辛、苦、温。有毒,闽东畲族也用来杀孑孓,特作说明。
十一、十字花科
1.白花碎米荠
俗称:野三七、菜仔七、白花石芥菜。
科属学名:十字花科碎米荠属植物白花碎米荠
Cardamineleucantha(Tausch)O.ESchulz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能解痉镇咳,活血止痛。
主治:百日咳,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单用或配方。
采制:秋季挖根,洗净去须根等杂质,切片晒干,或干品磨成粉末,加蜂蜜制成药丸备用。
附方:
(1)百日咳:①鲜白花碎米荠根15~30克,捣碎,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②白花碎米荠粉末300克,蜂蜜拌调制成蜜丸300粒,每次5
粒,每日3次,开水送服。
(2)跌打损伤:白花碎米荠鲜根50克,捣碎,黄酒炖服,将药渣捣烂敷患处。
说明:民间用干根300克研粉末调蜜制300粒药丸治疗支气管炎,每次5粒,每日3次,疗效颇佳。
2.蔊菜
俗称:野萝卜、野油菜、山芥菜、蟛蜞菊、假挂菜仔。
科属学名: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
Rorippa.indica(L.)Hier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甘、凉,能疏风透表,消肿解毒。
主治:麻疹,感冒,咽喉炎,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或鲜品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捣烂绞汁涂抹或敷贴患处。
采制:常年可采用,洗净除杂质,切碎晒干。
禁忌:忌与黄荆合用。
附方:
(1)透发麻疹:蔊菜鲜品30~90克,水煎服。
(2)感冒:蔊菜鲜品30~90克、葱白15~30克,水煎服。
(3)咽喉炎:蔊菜鲜品60克、紫花地丁30克,水煎服。
(4)慢性气管炎:蔊菜干品30克,水煎代茶。
说明:民间传说,蔊菜与黄荆合用会引起喉麻、肢体麻木。
3.荠菜
俗称:蒲蝇花、鸡母孵、荠只菜、上已菜。
科属学名:十字花科荠菜属植物荠菜
CapsellabursaPastoris(L.)Medic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凉,清热解毒,凉血利尿。
主治:麻疹,痢疾,高血压病,水肿,乳糜尿,血尿等。
用法用量:每次60~15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冬末至初夏采集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麻疹后热毒未清:鲜荠菜30克、鲜白茅根30克,水煎代茶。
(2)血尿:鲜荠菜150克,水煎冲陈棕炭3克,调适量冬蜜服。
(3)高血压:荠菜150克,水煎代茶服。
(4)乳糜尿:荠菜125克、车前草60克,水煎连服一周。
4.菘蓝(板蓝根)
俗称:蓝青、靛叶、蓼蓝、大青叶、板蓝、山蓝、马蓝。
科属学名:十字花科大青属植物菘蓝
lsatistinctoriaL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大寒,叶苦咸。能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急性热症、喉痛、发斑,头面丹毒,腮腺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疼痛。
用法用量:9~15克,水煎服。
采制:板蓝根:霜降后采挖,除去地上茎、泥土,晒干或切片后晒干。板蓝根叶(俗称大青叶):采挖板蓝根时摘取灰绿色的叶子,晒干或在小暑、白露前后两期采摘,晒干。
附方:
(1)急性热病、喉痛、发斑:单用叶或根,或配生地黄、玄参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2)头面丹毒(大头瘟)、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舌下腺炎症:①板蓝根30~40克水煎服。②或配方用:板蓝根18克,连翘、牛蒡子各9克、玄参15克、马勃3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③治痄腮用叶或根水煎服,并捣汁搽敷;或配连翘、牛蒡子各9克,黄苓6克,水煎服。
(3)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疼痛:板蓝根30~40克,水煎服。
说明:大青叶的同名而不同科属的植物颇多。
(1)爵床科板蓝属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cusia(Nees)Bremek),又称南板蓝根(根)、大青叶(叶),别称有山蓝、蓝龙根、土龙根,临床应用与菘蓝相同。
(2)蓼科蓼属植物蓼蓝(大青叶)PolygonumtinctoriumLour别称有靛青叶、蓝靛叶。药用部分
为叶,性味功能与菘蓝相同,常用量9~15克。
临床用于:(1)急性细菌性痢疾:鲜叶60~90克,水煎,分三次口服。(2)烂喉蛾(腺窝性扁桃体炎)、颈淋巴结肿痛、发高热:大青叶、蒲公英各15克,玄参、鸭跖草各12克,水煎服。
采制:一年采2次,入伏后采收,白露前后采收,及时摘叶,晒干。
(3)马鞭草科海州常山属植物大青(详见本书记载)。
十二、堇菜科
紫花地丁
俗称:犁头镖、犁头嘴、犁头尖、犁尾尖。
科属学名: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
ViolayedoensisMakino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解毒。
主治:痈疖,丹毒,乳腺炎,咽炎及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清明至芒种,寒露至霜降均可采挖,洗净去杂质,晒干。干品置新瓦片上焙干,研末装瓶密封备用。
禁忌:外科阴症及虚寒者忌用。
附方:
(1)咽炎、扁桃腺炎:紫花地丁鲜品30克、忍冬30克、薄荷10克,水煎服。
(2)黄疸内热及疔疮疖痈:紫花地丁50~150克、冰糖50~100克,开水适量炖服。疔疮疖痈取药渣加蜂蜜适量捣烂敷患处。
(3)坏疽:紫花地丁100克,开水煎冲蜂蜜服;取瓦焙粉末撒疮口,每日2次。
(4)背痈恶疮:鲜紫花地丁,鲜芙蓉花各等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说明:(1)某畲医以鲜紫花地丁为主药治疗瘰疠,疗效显著,然不肯献方。(2)民间亦将戟叶堇菜当做紫花地丁使用。(3)同科属的开白色小花的白毛堇菜畲族称白花地丁,作用基本相同,不另立项。
十三、远志科
瓜子金
俗称:土远志、金锁匙、铁钓干。
科属学名:远志科远志属植物瓜子金
PolygalajapomicaHoutt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甘、辛、微温。祛痰宁神,消肿止痛。
主治:咽炎,扁桃体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急性咽炎:瓜子金30克、土牛膝30克,水煎服。
(2)扁桃体炎:瓜子金15克、一见喜9克,水煎,加白糖少许服。
(3)小儿疳积:瓜子金9克、勾儿茶6克、叶下珠9克,煎汤取汁炖动物肝脏服。
(4)跌打损伤:瓜子金根15克、南蛇藤根20克、铁苋菜15克,水酒各半炖服。
十四、虎耳草科
1.黄常山
俗称:甜柴、流痰柴、鸡骨常山。
科属学名:虎耳草科黄常山属植物黄常山
DichroafebrifugaLour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截疟,解热。
主治:疟疾,咳嗽。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敷手腕处。
采制:根常年可采,除杂根泥土,鲜用或切片晒干。叶夏秋采用,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慎用。
附方:
(1)疟疾:黄常山15克,草果、槟榔、贝母、知母各9克,红枣3枚,生姜3片,水煎,于发病前3~4时服用。另取黄常山鲜叶捣烂(干时研成末调茶油)敷内关穴。
(2)丹毒:黄常山15克、铺地黍30克、鸡矢柴30克,水煎服。
2.虎耳草
俗称:铜架杯、猪耳朵、耳朵草、老虎耳。
科属学名: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虎耳草
SaxifragaStoloniferaMeer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微苦,辛。清热解毒,祛风退肿。
主治:中耳炎,耳疔,小儿急惊风,咳嗽,痈肿疔疖,吐血。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滴耳。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中耳炎:①鲜虎耳草60克、鲜六角仙30克、冰糖30克,水煎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绞汁滴耳。②鲜品100克,加猪耳炖食。
(2)耳疔:取鲜虎耳草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绞汁滴耳,每日3~4次。
(3)吐血、咳血:鲜虎耳草适量,捣烂绞汁20毫升,温服,一日服2次。
(4)小儿急惊风:取虎耳草100克,捣烂绞汁,调冰糖服。
十五、景天科
1.景天
俗称:胶蹬草、胶稔草、美人草。
科属学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景天
SedumalboroseumBake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无毒。消肿解毒,清热凉血。
主治:小儿风痰,咽喉肿痛,乳蛾,痈肿。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加生姜一片,置瓷碗内炖服。或捣烂浸米泔水漱喉。
采制:全年可采,用竹刀挖取,洗净鲜用。
禁忌:忌铁器,虚寒便溏者忌用。
附方:
(1)小儿风痰抽搐:鲜景天30克、生姜皮3克、壁蟹壳2个,加水炖服。
(2)睾丸肿大坠痛:景天根茎9克,切成3片,将猪腰子切开洗净,将药夹在中间,用线扎紧,加白酒适量炖服。
(3)吐血、咯血:景天鲜叶40克、冰糖20克,加水炖服。
(4)痈肿疔疮:鲜景天草适量,捣烂,加白酒少许调匀敷患处。
说明:景天治小儿风痰抽搐,治疗20例,有18例治愈。
2.佛甲草(指甲草)
俗称:半枝莲、豆夹仔、仙人指甲。
科属学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佛甲草(指甲草)
Sedumlineare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寒微毒。能消咽喉口舌焮肿,理泄泻赤痢。
主治:疔疮焮肿,痈疽溃烂,牙痛,烫火伤。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炖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唇疔:指甲草、蟑螂(去头足)各等分,共捣烂敷患处;黑疔加五谷虫。
(2)咽喉肿痛:鲜指甲草60克,捣烂绞汁,加米醋少许,开水500克冲入,搅匀后漱喉。
(3)烫伤,刀伤出血:鲜指甲草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3.昨叶何草
俗称:瓦花、瓦莲、瓦松、向天草、石莲花、厝莲、爪莲华。
科属学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昨叶何草
SedumfimbriatumFranch(Cotylodonfimdri-ataTurig;OrostacbysfimbriatusBerg)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味酸性平。能退热解毒。
主治:热痢,疔疮痈疡,火伤。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用。
附方:
(1)疯狗咬伤:鲜昨叶何草90克、雄黄末30克,捣烂敷贴伤处。
(2)肺炎、高热、咳嗽:鲜昨叶何草150克,捣绞汁,隔水炖20分钟,调蜂蜜温服、日服2次。
(3)湿疹:干昨叶何草适量,烧灰研末,调菜油涂。
(4)牙龈肿痛:昨叶何草60克、白矾30克,水煎含漱。
(5)疮疖:鲜咋叶何草加少许食盐、酸饭粒,捣烂,敷患处,日换2次。
(6)疮毒:丝瓜子30克、昨叶何草60克,捣烂敷患处。加白糖可治唇疔。
说明:本品与同科异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瓦松属瓦松[Orostachysfimbria-tus(Turcz.)Berger]虽性味相同,然是两种药物,瓦松仅限于外用,如治皮肤顽固性溃疡,久不收口,先以淡盐水汤(1%)洗净患处,再用瓦松适量炒研末,搽患处,每天一次,特别是要注意山瓦松有毒,不可食用。
4.费菜
俗称:养心菜、七叶草、养心草。
科属学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费菜
SedumKamtschaticumFisc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淡微酸,无毒。能养阴退热,增液润燥。
主治:心悸不寐,血热虚烦,癔病,吐血。
用法用量:每次15~90克,水煎服。鲜用或蒸晒。
采制:春夏秋季采地上茎叶,置蒸笼内蒸到草软后,晒干备用。
禁忌:胃肠虚弱,大便溏薄者忌用。
附方:
(1)癔病、心悸:费菜90克、蜂蜜60克、猪心1个(去外部油脂,用洁布擦净猪心表面血液,保留心内血液,不加剖削),立置瓷罐内,加养心草团团塞住猪心周围,勿令倒置,加入蜂蜜(或冰糖),冲开水浸没猪心为度,放锅内炖至熟,去草,分两次食用。
(2)肺结核咯血不止:费菜7叶、冰糖30克,放在口内嚼,开水送服。
5.垂盆草
俗称:鼠牙半边莲,瓜子肉。
科属学名:景天科景天属植物垂盆草
SedumSarmentosumBung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酸、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水火烫伤,痈肿疮疡,毒蛇咬伤,鼻衄。
采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附方:
(1)水火烫伤:鲜草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2)毒蛇咬伤:伤口按常规处理后,用鲜草适量捣烂敷伤处;鲜草50~100克水煎服。
(3)痈疮:鲜草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4)鼻衄:鲜草适量,捣烂,用布包裹,置米泔水中浸泡10~15分钟,取出,绞汁内服;或鲜草30~60克,水煎服。
说明:畲族用垂盆草配合茵陈、金扁柏等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显著;还用于治疗癌症患者。
十六、茅膏菜科
茅膏菜
俗称:老虎尿、捕虫草、食虫草、一粒珠。
科属学名:茅膏菜科茅膏菜属植物茅膏菜
DroseraPeltataSmithvarlunata(Buch~Ham)Clark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温,有毒。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湿疹,神经性皮炎,淋巴结结核。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撒患处。
采制: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跌打损伤:①茅膏菜9克、地耳草20克、土牛膝20克,水煎服。②茅膏菜适量捣烂(干品研末水调)捏成黄豆大小,敷于患处,外用布(胶布)固定,1~2天揭除(药物刺激而致局部皮肤发生水泡,勿刺破,待其自愈后再贴)。
(2)风湿关节痛:①茅膏菜9克、桃金娘根30克,水煎服。②按跌打损伤外贴法贴在关节痛处或邻近穴位。
(3)湿疹、神经性皮炎:鲜茅膏菜适量,捣烂擦患处,以局部烧灼痛为度,每日一次。
说明:茅膏菜有毒,内服剂量一定要控制,防止中毒。误服中毒可按氢氰酸中毒解救办法,对症治疗。
十七、马齿苋科
1.马齿苋
俗称:五色草、五行草、猪母耳、猪母菜、豆爿菜、血瓦菜、火烧骨。
科属学名:马齿苋科马齿苋属植物马齿苋
Portulacaoleracea-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酸。能清热解毒,止痢杀虫。
主治:痢疾,淋病,腮腺炎,外治疔疮丹毒。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鲜草可用250克,单用或取汁饮,或捣烂外敷。
采制:夏至立秋采集,除杂质,洗净,略蒸后晒干,切碎。
禁忌:脾胃虚寒便泄者忌用。
附方:
(1)痢疾:①鲜马齿苋250克,取嫩叶与茎折成寸段,加少许食盐、味精炒食,另用余下根茎煎汤服用。②鲜马齿苋50克、鲜凤尾草30克,鲜车前草30克,水煎服,日服1剂。
(2)腮腺炎:鲜马齿苋250克,取嫩叶、茎折成寸段,加少许食盐、味精炒食,余下根茎水煎服;另取鲜马齿苋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3)淋病:鲜马齿苋100克,煎成2000毫升汤液,一天喝完,日服1剂,连服3天。
(4)白带:鲜马齿苋200克,捣烂绞汁,配鸡蛋白2枚,冰糖适量,调匀炖服。
(5)蜈蚣咬伤:取鲜马齿苋、积雪草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2.土高丽参
俗称:假东洋参、土红参、土东参、观音菜、紫人参。
科属学名: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土高丽参
TalinumcrassifoliumWilld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甘、平。根能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叶消肿解毒。
主治:根治劳倦无力,神经衰弱,咳嗽,腹泻,盗汗,遗精,多尿,白带,月经不调。叶治疗疮疖肿。
用法用量:根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挖,刮去外皮,蒸熟,晒干。叶夏秋采,鲜用。
附方:
(1)劳损:①土高丽参鲜根60克、冰糖20克,加水炖,饭后服。②土高丽参根30克、墨鱼干1只,水酒各半炖服。
(2)脾虚腹泻:土高丽参根20克、大枣12枚、干姜6克,水煎服。
(3)遗精、多尿:土高丽参根15克、苞蔷薇根15克,金樱子根30克,水煎服。
(4)盗汗、自汗:土高丽参根30克、炒荞麦15克,水煎服。
(5)带下:土高丽参鲜根60克,切碎,水煎服。
3.土人参
俗称:土参、假人参、栌兰
科属学名: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土人参
TalinumPaniculatum(Jacg)Gaertn。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镇咳,调经的功效。
主治:头晕腰酸、咳嗽、月经不调、小儿遗尿。
用法用量:6~30克,水煎服或配药用。
采制:秋冬季挖取根块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头晕腰酸:①干品30克(鲜品50克),冰糖30克,水煎服。②根片30克,猪腰子(猪肾)1副,剖开洗净,将根片包在腰子内,用线轻扎,加水文火炖一小时,吃肾喝汤。
(2)小儿遗尿:干品6~10克,猪尾巴1个(或猪小肚1个),加水炖服。
(3)月经不调:根片15克,益母草15克,鸡、鸭蛋各1个,煮熟去壳加入,水煎加红糖少许服。
(4)镇咳:根片15~20克,酢浆草15~20克,水煎服,日1剂。
说明:畲族地区多数用来滋补保健,加勾儿茶、盐肤木、山鸡椒根适量,炖兔子、五花肉等服用,以增强体质。
十八、蓼科
1.荭草(红蓼)
俗称:大蓼、大叶草蓼、大叶辣蓼、捣花。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荭草(红蓼)
Polygonumorientale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辛,无毒。能祛风去湿,温脾化滞,利尿消肿。
主治:痛风脚气,结块红肿,风疹湿痹。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配方或鲜用。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禁忌:体弱者忌用。
附方:
(1)风湿流注:干荭草60克,煎汤,黄酒2两冲服(破溃者不用酒)。
(2)关节炎:荭草根150克、猪蹄1个,炖服。
(3)脓肿:荭草30克,烧灰存性,研细末,青石粉30克,茶油适量调成糊状抹患处。
(4)荨麻疹、皮肤瘙痒:荭草250克(鲜草500克),切碎,煎汤洗。
2.金线草
俗称:大蓼、大叶蓼、一串红、九龙盘。
科属学名:蓼科金线草属植物金线草
Antenoronfiliforme(Thunb)RobertyetVautie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微凉。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主治:中暑发痧,痢疾,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
附方:
(1)中暑发痧:金线草30克、蕺菜30克,水煎服。
(2)痢疾:鲜金线草50克、龙芽草3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日服1剂。
(3)风湿痹痛:金线草块根30克、山枇杷根15克、猪蹄1个,炖服。
3.虎杖
俗称:甘露苋、土大黄、阴阳莲。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虎杖
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苦、酸、微寒。清热利湿,散淤解毒。
主治: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烫火伤,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虎杖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根磨研成末备用。
附方:
(1)烫火伤:虎杖根末调陈年浓茶水抹患处,每日数次。
(2)湿热黄疸:虎杖根30克、白毛藤30克,水煎服。
(3)风湿性关节炎:虎杖根60克、猪蹄1个,水炖服。
(4)带状疱疹:虎杖根磨醋成糊状,抹患处。
4.辣蓼
俗称:苦蓼、水蓼、红辣蓼、辣蓼草。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辣蓼
PolygonumflccidumMeis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祛风利湿,散淤止痛,解毒,杀虫。
主治: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5~5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全草切碎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弱者忌用。
附方:
(1)急性胃肠炎:辣蓼根50克、积雪草30克,水煎服(也有地方用此两味药捣烂绞汁温服)。
(2)痢疾:辣蓼20克、野麻草30克,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
(3)风湿流注:辣蓼50克、红酒100毫升,将辣蓼水煎冲红酒服(破溃者不用酒)。
(4)关节炎:辣蓼根125克、猪七寸1个,炖服。
(5)荨麻疹、皮肤瘙痒:取辣蓼草250克,煎汤洗。
说明:本品同属有水蓼(P.hydropiperl)、丛枝蓼(P.Cacspitosum)、假长尾叶蓼(P.1ongisetum)、柳叶蓼,又称锦毛大马蓼(P.1apathifolium.Lvarsalicifoliumsibth)、多穗蓼(P.polystachYumWall)、蚕茧蓼(P.japonicumMeisn)、蓼蓝(P.tinctoriumAit)、毛蓼(P.barbatum)等多以辣蓼入药,闽东畲族常用为辣蓼与水蓼。
5.贯叶蓼(杠板归)
俗称:拦路虎、河白草、梨头刺、有刺梨头标、梨头尖、猫爪刺、羊不食、犬脚迹。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
PolygonumPerfoliatum.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无毒。能行血散淤,消肿解毒。
主治:瘰疬结核,疔疮疖痈,湿毒瘙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20~5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7~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冲水血结肿痛:贯叶蓼鲜叶适量捣烂,调白糖少许敷患处。
(2)眼目生翳:贯叶蓼鲜叶20克,捣烂敷眼,一日一换。
(3)带状疱疹:鲜贯叶蓼适量,捣烂绞汁,雄黄少许拌匀涂患处,一日数次。
(4)跌打损伤:贯叶蓼根50克、黄酒200毫升,炖服。
(5)毒蛇咬伤:①贯叶蓼鲜叶100克,洗净捣汁,加红酒适量调服;另取鲜叶适量加红糖少许捣烂调匀,敷伤口周围及肿处。②贯叶蓼鲜品250克,捣烂,一半和米泔煎汤熏洗,另一半调少许食盐敷伤口。
(6)阴疽肿毒:初起者用贯叶蓼鲜叶100克、地瓜酒120克冲炖服;若已成脓者,取贯叶蓼100克、冰糖20克,开水冲炖服。另取贯叶蓼100克,捣烂加冬蜜少许调匀敷患处。
说明:在调查中一群众介绍某已故畲医教以杠板归洗净,在铁锅中炒后加白糖适量,每次50克水煎代茶,治愈其子百日咳,后其孙辈及邻居也用此法治愈多人,其本人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严重,也用此法治疗亦愈。
6.火炭母(赤地利)
俗称:白鸟饭藤、老鸦饭、鸪鹚饭、赤地利。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火炭母(赤地利)
PolygonumchinenseL.VarthunbergianumMeis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根苦、辛、平;茎叶微酸、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
主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扁桃体炎,咽喉炎,乳腺炎,肺脓疡,湿疹。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痢疾、肠炎:①鲜火炭母60克、辣蓼15克,水煎服。②鲜火炭母6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
(2)扁桃腺炎、咽炎、喉炎:鲜火炭母60克、鲜鱼腥草30克,水煎服。
(3)肺脓疡:鲜火炭母根60克、鲜鱼腥草30克、鲜鬼针草30克,青壳鸭蛋2枚,用针刺几个小孔,水煎,服汤食蛋,日服1剂。
(4)荨麻疹、全身瘙痒:鲜火炭母叶60克、醋30克,加水煎服(干品加醋无效)。另取全草适量,煎汤熏洗患处。
(5)中耳炎:鲜火炭母叶适量,捣烂绞汁滴耳,每日4~5次。
7.野荞麦
俗称:开金锁,金锁银开,金荞麦根,苦荞麦根,花麦,天花麦,山荞麦。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野荞麦
PolygonumCymosumTrev[FagopyvumCymosum(Trev)Meisn]
药用部分:根茎和根块。
性味功能:味辛、苦、性寒。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肝炎腹胀,关节酸痛,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15~5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去茎叶,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喉痹:根10克、筋骨草6克,水煎服或用醋浸鲜根含漱。
(2)小儿盗汗:①嫩顶7个,切细同鸡蛋炒食。②块根20克,炖猪瘦肉适量,喝汤食肉。
(3)手足关节不利、筋骨酸痛:全草50克,水煎,饭后服,每日1剂。
(4)肝炎腹胀:野荞麦20克,刘寄奴10克,连钱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流火、乳痛:鲜根50克,水煎服。
(6)无名肿毒:块根磨米泔水外涂患处。
8.羊蹄
俗称:牛嘴舌、犬嘴舌、牛舌菜、假大黄。
科属学名:蓼科酸模属植物羊蹄
RumexJaponicusHoutt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辛、寒,有小毒。能清热解毒,止血祛淤,杀虫止痒。
主治:癣、疔、疖。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挖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牛皮癣、顽癣、体癣:①鲜羊蹄适量,捣烂绞汁20毫升、米醋20毫升、枯矾末5克,混合调匀,以消毒棉花蘸擦患处,每日2~3次。②羊蹄根粉(晒干研粉)5克、枯矾末3克、凡士林适量调匀,以消毒棉签涂患处。③体癣用鲜羊蹄根切面磨擦刀锈后擦患处,擦至患处皮肤稍有破损且有血丝即可,一次可愈。
(2)紫癜症:鲜羊蹄根30克、水500毫升,煎服。
(3)疟疾:鲜羊蹄根30克,疟疾发作前2小时水炖服。
9.何首乌(夜交藤)
俗称:九贞藤、萁藤、野山芋、山首乌、赤首乌、赤葛。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
药用部分:根块及藤。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甘、涩。鲜、干何首乌能润肠通便,消痈肿;何首乌有补血、补肾、滋补强壮作用。何首乌藤(夜交藤)有安神、通络等功效。
主治:肝肾亏虚,血虚便秘,瘰疬肿毒等。
用法用量:10~30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采挖根块,洗净,削去头尾,晾去水汽,切厚片,晒干或微火烘干。何首乌:取切成块的首乌,加入黄酒及黑豆汁拌匀(每百斤首乌块用黄酒25斤,黑豆10斤),装入罐内,封严,隔水加热,蒸至酒及豆汁将尽时,取出,晾干。
夜交藤(首乌藤):秋季叶落时采藤,除去细枝及残存叶,捆把晒干,或切段后晒干。
附方:
(1)肝肾亏虚,头昏眼花,腰腿酸软:何首乌、当归、枸杞子、菟丝子各9克,熟地黄12克,水煎服。
(2)老年血管硬化,高血压,头晕眼花:何首乌、女贞子、桑寄生、青箱子各15克,水煎服。
(3)血虚便秘:生首乌、桑葚子各15克,水煎服。
(4)瘰疬、肿毒:生首乌、玄参各15克,水煎服。
(5)阴虚血少,头晕眼花耳鸣,烦躁不安:夜交藤、丹参、柏子仁、炒枣仁、地黄各15克,水煎服。
(6)脱发、须发早白:何首乌30~50克,黑豆120克、兔子1只或猪头骨1根,水炖,吃肉喝汤。
10.萹蓄
俗称:扁竹草、竹节草、旱蒿草、猪牙草、野落帚、紫苞草、地蓼。
科属学名:蓼科蓼属植物萹蓄
Po1ygonumaviculare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利尿,清热,驱虫。
主治:黄疸、痢疾、尿路感染、结石、滴虫性阴道炎、驱蛔虫。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或水煎外用。
采制:夏季开花前采集,割取地上茎叶,除杂质,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附方:
(1)湿热黄疸:萹蓄15克,绵茵陈15克,水煎服。
(2)小便不利,湿热淋症,血尿;①萹蓄30克,水煎代茶频服;②萹蓄15克,车前草、石韦各9克,甘草梢4.5克,水煎服。③萹蓄15克,车前草、海金沙各9克,水煎服。
(3)虫积腹痛(蛔虫性):萹蓄9~15克,水煎服。
(4)滴虫性阴道炎、妇女更年期外阴部瘙痒、肛门湿疹:萹蓄适量,煎汤洗患处。
说明:本品与同科同属植物腋花蓼(PolygonumPlebeiumRBr)的外形相似,但腋花蓼(也称习见蓼)的叶较狭小,果实褐色而光亮,没有细纹或小点,一般不作萹蓄草用。习见蓼有清热利尿的功效,治淋症、刀伤、小儿惊风。
十九、苋科
1.青葙
俗称:羊尾奶、犬尾鸡冠花、牛尾苋、狗尾苋、野鸡冠花、野苋菜。
科属学名:苋科青葙属植物青葙
CelosiaargenteaL.
药用部分:全草、子。
性味功能:微苦、凉、平肝明目,清热利湿。
主治:风热目赤肿痛,翳障,身痒。
用法用量:全草30~60克,种子9~15克,水煎服。
采制:种子于秋季成熟时,剪下花序,晒干,收下种子;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青光眼等瞳孔散大者忌用。
附方:
(1)夜盲症,目翳:①青葙子30克、乌枣30克,开水冲炖,饭前服;②青葙子30克、鸭肝或鸡肝1个(或用猪肝50克),水炖服。
(2)眼睛红肿多泪:青葙子30克、冰糖20克,开水炖服(亦有地方加鸭、鸡肝或猪肝炖服)。
(3)惊悸不宁:青葙子30克、冬蜜30克,开水冲炖服,体弱者加赤猪肉100克,饭前服。
(4)下消:青葙60克、田蛙1只(约50克),炖服。
(5)风湿性全身疼痛:取青葙根60克,猪七寸(猪蹄)或鸡鸭炖服。
2.鸡冠花
俗称:鸡髻花、鸡公花、白鸡公花、红鸡公花。
科属学名:苋科青葙属植物鸡冠花
CeloSiaCristataL.
药用部分:花、根。
性味功能:甘、凉。凉血止血,清热除湿。
主治:赤白痢疾,痔漏便血,妇女崩漏,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9~10月间种子成熟后,割取花轴,晒干打出种子存用,根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有积滞者忌用。
附方:
(1)带下:以白鸡冠花为主药,各地用法经验不同,或加龙芽草、大蓟各15克,水煎冲酒服;或白鸡冠花水煎去渣,泡鸡蛋服;或加红花、荷叶各10克,共研末,米汤送服;或加一枝香10克、金樱子20克,水煎服;或同猪肉炖服,或同猪小肚(膀胱)炖服;或用鲜花100克、白果14粒
(去壳),炖服等。
(2)咳血、吐血:①鲜白鸡冠花30克(干品15克),猪肺(不可灌水)冲开水炖一小时许分服之。②鲜白鸡冠花30克、冬蜜20克,将药炖后冲冬蜜分2次服。
(3)鼻衄:鲜白鸡冠花30克,赤猪肉125克,开水炖1~2小时服。
(4)关节炎、神经痛:鲜鸡冠花200克,猪脊骨500克,炖服。
(5)赤白痢,经前经后腹痛,产后淤血痛:鲜白鸡冠花60克、冰糖15克,开水冲炖服。
说明:(1)鸡冠花有红、白、淡黄三种花,白花、淡黄花称白鸡冠花,入药;少数用红花。(2)鸡冠花的种子也有作菁葙子入药。
3.刺苋
俗称:野苋菜、土苋菜、猪母刺、刺苋菜、田苋。
科属学名:苋科苋属植物刺苋
AmaranthusSpinosus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微苦。能消肿散结,去腐生肌,解毒消炎。
主治:痢疾,牙龈糜烂,臁疮出血,痈疽疖疔,赤白带。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鲜品可重用,内服或外治。
采制:秋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禁忌:经期、孕期禁服。
附方:
(1)痢疾:鲜刺苋50~100克、水2杯,煎至1杯,白痢调红糖适量服,赤痢调白糖服。
(2)胆囊炎、胆道结石:鲜刺苋茎200克、猪小肠2.1尺,匀切七段,去油脂,加水炖服,分3次服,早、午食小肠二段,晚食三段,药液三等分,连服10天为一疗程。
(3)牙龈糜烂出血:刺苋干品适量,烧灰研末涂擦患处,每日3~4次。
(4)臁疮:取刺苋加适量桐油捣烂敷贴患处,每日1剂。
(5)赤白带:刺苋鲜根100克、银杏14枚,水煎服。
说明:民间经验用量要控制。《闽东本草》用量定为干品9~15克,鲜品可重用。畲医用量大,若服量过多会产生头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则需减量或停服。
4.土牛膝
俗称:红牛膝、鸡骨草、粘身草、山苋菜、白牛膝、鸡胶骨、倒扣草。
科属学名:苋科牛膝属植物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
药用部分:根、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酸苦。活血化淤,补肝益肾,强筋骨,通经络。
主治:骨节疼痛,腰膝痹痛,痢疾,尿道炎,经闭白带,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或酒炖服;鲜叶适量外用,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生用或炙用。
禁忌:脾虚泄泻与孕妇忌用。服药中忌食牛肉、牛乳。
附方:
(1)少腹瘕聚:鲜土牛膝、山红花、香附子、一枝花、瓜子金、毛独活、两头粘各15~20克,水酒各半炖服。
(2)闭经:土牛膝15克、积雪草10克,同红糖炖服。
(3)白浊:土牛膝50克,红酒少许,加水炖汤,饭前服用。
说明:闽东牛膝有两种:一种是开白花,俗称白牛膝,即牛膝;另一种是红色花,干燥的根茎圆柱状、暗黄色、茎基处切断面灰白色,俗称红牛膝,即土牛膝。畲族用的是红牛膝。全草晒干称倒扣草。
二十、酢浆草科
酢浆草
俗称:酸芝草、咸酸草、何丕草、酸酸草、酸批草。
科属学名:酢浆草科酢浆草属植物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咸、酸、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白喉,咽喉炎,扁桃腺炎,口腔炎,齿龈炎,尿道感染,胆道蛔虫,小儿夜蹄,产褥热,产后腹痛,乳腺炎初起,痔疮,脱肛,湿疹,癣,带状疱疹,无名肿毒,烫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咽服。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或揉擦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及体虚者忌用。
附方:
(1)白喉、咽喉炎:鲜酢浆草60克、天胡荽30克、积雪草30克,捣烂绞汁咽服。
(2)口腔炎、齿龈炎:鲜酢浆草200克,捣烂绞汁频频涂抹口内,或含在口内。
(3)胆道蛔虫病:鲜酢浆草60克、鲜凤尾草30克、鲜鱼腥草30克,捣烂绞汁,冲蜂蜜少许服。
(4)尿道感染:鲜酢浆草60克、鲜海金沙30克、鲜车前草30克,水煎服。
(5)乳腺炎初起、产褥热:鲜酢浆草60克、鲜鱼腥草30克、鲜积雪草30克,水煎冲红糖适量服。另取上药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6)跌打损伤:鲜酢浆草60~150克,捣烂绞汁冲酒服。另取鲜酢浆草、马鞭草各适量,在铁锅中炒热,拌少许酒再炒,取出后趁温热揉擦伤处(太热防烫伤),反复揉擦至局部红紫,但用力要匀,防止将皮肤擦破。
说明:同属植物红花酢浆草(铜锤草、大号酸芝草、水酸芝)Oxalis corym-bosa DC花为紫红色,有些地方也作为酢浆草使用。
二十一、凤仙花科
凤仙花
俗称:指甲花、透骨草、急性子、凤仙花。
科属学名: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
lmpatiens balsamina L.
药用部分:全草、种子(急性子)。
性味功能:根茎叶味苦微温,有小毒。能去风湿,活血;花和种子性温,味甘无毒。能活血散淤,消肿解毒,透骨通窍,且有催生作用。
主治:闭经,难产,骨鲠咽喉,肿块积聚。
用法用量:全草9~15克,水煎服。种子3~9克,研末,开水送服。外用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种子在8~9月间果实近成熟时摘下晒干备用。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闭经:凤仙花6克,水煎服,或鲜全草20克,水煎服。
(2)骨鲠:①凤仙花子3克,研末冲开水,大口送下,但不要经齿,或研末吹之。②鲜凤仙花全草适量捣烂绞汁约10毫升服。
(3)难产:凤仙花子6克,研末,开水吞服,勿近牙齿。另取蓖麻子按年龄数,捣烂贴足心。
(4)指甲痛、甲沟炎:取鲜凤仙花与叶适量,加少许红糖捣烂敷患处。
(5)胎盘不下:凤仙花子9克、金瓜花50克,焙干研末,和酒一杯吞服。
(6)风湿性关节痛:凤仙花全草30克、商陆根15克、赤猪肉125克,水炖冲红酒适量服。
(7)毒蛇咬伤:鲜凤仙花全草30克,水煎服。药渣捣烂敷伤口周围。
说明:本品有红、白、黄等花色,功用相同,但以白花药用效佳。清《玉揪药解》:子性最急,能化骨骾,落牙齿,催生,清癖块,与玉簪性略同,而迅烈过之。作油以少许滴蟹壳上,壳即碎。
二十二、柳叶菜科
丁香蓼
俗称:水里根、冰丁香、白根草。
科属学名:柳叶菜科丁香蓼属植物丁香蓼
Ludwigia prostrata Rox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凉。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肠炎,痢疾,急性咽喉炎,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淋病、膀胱炎、白带,痈肿、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碎备用。
附方:
(1)狂犬咬伤:鲜丁香蓼500克,捣碎绞汁,加酒50毫克调匀,服至呕吐为止。不吐再加量,务必要吐。然后将药渣调红糖少许、豆腐30克敷伤处。
(2)急性肾炎:①丁香蓼60克、地胆草6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②丁香蓼干根20克、星宿草干叶20克,研末打入青壳鸭蛋一个,调匀,茶油炒食。
(3)痢疾:新鲜丁香蓼150克,水煎加糖服。
(4)淋病:①丁香蓼60克、车前草60克、一点红30克,水煎服。②丁香蓼150克、金丝草60克、嚼床30克,水煎频服。
(5)白带:鲜丁香蓼60克、鸡冠花20克、韩信草30克,水煎服。
二十三、瑞香科
南岭尧花(了哥王)
俗称:赤粟、红赤七、地棉根、赤滴叶、流罗带、山六麻、赤麻根。
科属学名:瑞香科尧花属植物南岭尧花(了哥王)
Wik stroemia indica(L.)C.A.Mey
药用部分:根、茎、叶、花。
性味功能:苦、微辛、寒,有毒。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淋巴结炎,肺炎,乳腺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6~15克,花3~6克水煎服。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茎、叶夏秋采,花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及体虚无淤滞者禁用。
附方:
(1)臌胀:①取鲜南岭尧花根30克、薏米根30克、青蛙1只(约100克)同炖服。②鲜南岭尧花根二层皮阴干研末,每两配大枣(去皮核)100粒捣和为丸,早晚各服6克,体虚酌减。③南岭尧花二层皮30克捣烂为丸,每次内服9克,开水送服。
(2)跌打损伤:①南岭尧花根15克,当归、白芍各15克,水酒各半炖服。②南岭尧花根60克、乌桕根120克、桑根100克,切碎,浸泡在白烧酒500毫升中3昼夜后,成人每次服10~15毫升,并用老姜切片蘸酒揉擦伤处。
(3)瘰疠:鲜南岭尧花根30克、山芝麻根3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另用鲜叶适量加红糖捣烂敷患处。
(4)痈疽(透骨疽、透掌疽、窜骨疽):鲜南岭尧花(去皮)50克,水煎加少许食盐内服,每日一剂,以愈为度。
说明:本品有毒,久煎可减低毒性。出现呕吐、腹泻、胸闷等中毒症状时,可用甘草9克,水煎服以解之。
二十四、紫茉莉科
紫茉莉
俗称:煮饭花、胭脂花、孩儿粉、胭脂豆、夜晚花、夜盲花。
科属学名: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L
药用部分:根、花。
性味功能:微甘、凉。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主治:根治扁桃体炎,月经不调,白带,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风湿关节酸痛,痈疽肿毒;叶治疔疮;花治咯血;果治脓疱疮。
用法用量:根30~60克,水煎服。根、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花捣汁调蜜服。果去外壳研粉撒患处。
采制:根秋后挖取,洗净、切片晒干。茎叶多鲜用,随采随用。果秋季采,晒干备用。
禁忌:取用忌铁器,孕妇及阳虚者忌用,服药时忌食蒜、韭等食物。
附方:
(1)胃痛:紫茉莉根30克,水煎去渣,入猪心一个,炖熟食。
(2)糖尿病:紫茉莉根60克,去皮切片,猪胰125克,银杏14粒(去壳),水炖1小时,饭前服。
(3)白带(黄带):紫茉莉根60克,去皮切片,茯苓15克,水煎饭前服,白带用红花,黄带用白花。
(4)咯血:鲜紫茉莉花120克,捣烂取汁调冬蜜服。
(5)血尿:鲜紫茉莉根60克、侧柏叶30克、龙芽草30克,水煎冲冰糖饭前服。
说明:本品花有红、白、黄、紫或三色相兼,多用白花,偶用红花。本品根有人伪充天麻,误服易中毒。
二十五、葫芦科
1.茅瓜
俗称:杜瓜、老鼠瓜。
科属学名:葫芦科马交儿属植物茅瓜
Melotnria heteropn ylla(Lonr) Cogn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辛、苦、寒。清热解毒,益气消肿。
主治:根治多发性脓疡,痈疽肿毒,胃痛,肺痈,子宫脱垂,咽喉肿痛,腮腺炎,烫火伤等;叶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夏秋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叶夏季采用,多为鲜用,经霜的茅瓜叶浸泡童便7天,漂露7天,阴干、研末备用。
附方:
(1)肺痈:茅瓜根60克、鱼腥草30克、玉叶金花15克、水煎冲白糖服。
(2)背痈:茅瓜根60克、一枝黄花30克,水酒各半炖服,另取鲜茅瓜叶浸泡米泔水软后贴患处,叶干变色即换。
(3)烫火伤:取茅瓜根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4)外伤出血:茅瓜叶粉末撒出血处。
2.栝楼
俗称:山金匏、天花粉、瓜蒌、天瓜、老虎阴囊。
科属学名:葫芦科栝楼属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li Maxim
药用部分:根(天花粉)、果实(瓜蒌)、果皮(瓜蒌衣)、种子(瓜蒌仁)。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润肺祛痰,滑肠散结。
主治:肺热咳嗽,黄疸,热病口渴,鼻衄喉痹,咽喉肿痛,大便秘结,肿毒发背,乳痈疮痔,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根15~30克,栝楼10~25克,栝楼仁、衣6~15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根磨水涂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以秋冬为佳,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鲜用或晒干;果秋末冬初采摘,鲜用或切片晒干;瓜蒌衣、仁于果实成熟烂瓜蒌中取出种子,洗净瓜瓤,分别晒干。
禁忌: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附方:
(1)产后催乳、肿硬疼痛:取栝楼根30克、乳香3克,合研为末,每次6克,温酒送服,每日2次。
(2)咳嗽痰喘:栝楼20克、半夏6克、陈皮6克、杏仁6克,水煎服。
(3)热病口渴:取栝楼根30克、淡竹叶15克,水煎服。
(4)咳嗽:鲜栝楼30克、枇杷叶(去毛)15克,捣碎,水煎服。
(5)乳腺炎:栝楼30克、蒲公英30克、橘叶15克,水煎服。
(6)便秘:栝楼、火麻仁各15克,捣碎,水煎服。
3.王瓜
俗称:土花粉、山冬瓜、杜瓜、水瓜、土瓜。
科属学名:葫芦科栝楼属植物王瓜
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Maxim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平微寒,味甘淡微酸苦。能解热毒,利尿,退黄疸,生津止渴,润肺清痰,消肿痛,疗疝气。
主治:消渴内痹,淤血经闭,邪气热结,湿热溺黄,小便不利,疝气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鲜根捣烂绞汁内服;外用鲜根磨米泔或捣烂外敷外涂。
采制:夏秋采挖,除须根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脾胃虚寒无燥热者勿用。
附方:
(1)上腹痛、外伤痛:王瓜根切片,每次0.5克嚼烂吞服,次数根据病情而定。
(2)睾丸肿大、疼痛:王瓜根60克、猪赤肉125克,黄酒适量炖服。
(3)乳汁不通:王瓜根块晒干研末,每次6克,热黄酒送服,每日2次。
(4)无名肿毒:取鲜王瓜根块捣烂外敷或磨米泔涂抹。
(5)多发性脓肿:鲜王瓜根120克,地瓜酒适量炖服,渣捣烂外敷。
4.南瓜
俗称:金瓜
科属学名: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
Cucnrbita moschata Duch
药用部分:瓜果、种子、根、藤液、叶、蒂。
性味功能:甘温无毒。能和中,益气,杀虫。
主治:胃痛、痢疾、蛲虫。
用法用量:子、根每次30~60克,蒂2~3个,叶、藤液适量,单用或配方。
采制;果实成熟时采收,多为鲜用。
禁忌:凡脚气、黄疸病均禁用。
附方:
(1)蛔虫、蛲虫:①南瓜子(去壳留仁)30~60克,研碎加开水、蜜、糖成为糊状,睡前空腹服。②南瓜子晒干、炒熟,早晚各服30克。
(2)胃痛:南瓜藤汁适量冲红酒服。
(3)烧、汤伤:①南瓜藤汁涂患处。②鲜南瓜瓤适量,外敷患处。
(4)风火痢:南瓜叶(去叶柄)7~8片,水煎加食盐少许服。
(5)咽喉肿痛:南瓜蒂2~3个,白糖少许,水煎代茶。
(6)背痛:南瓜叶、猴已姜、荆芥叶各适量,捣烂,烧酒少许敷患处。
说明:《本草求真》载,体润质滑,多食令人气胀湿生,凡时病、疳症、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
5.绞股蓝
俗称:苦草、野苦瓜、苦瓜藤仔。
科属学名: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微甘,清热解毒。
主治:实热心烦、咽喉疼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季采集,洗净,晒干或鲜用。
禁忌:虚寒者忌用。
附方:
(1)实热心烦:干品20~30克,水煎代茶。
(2)咽喉疼痛:干品10~20克,水煎服。
(3)带状疱疹:鲜品30克,水煎服。鲜品适量,水煎,温热熏洗患处,日3~4次。
(4)疔疮疖痈:鲜品(去头、根)适量,捣烂外敷。
说明:在夏暑期间,用10克绞股蓝干品开水冲泡,代茶可防暑热,体质燥热者(素体内热)用全草适量水煎代茶可以“降火”。
二十六、仙人掌科
仙人掌
俗称:天仙掌、凤尾笏、凤尾勒、仙人手掌。
科属学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植物仙人掌
Opuntia Odillenii(ker-Gawl)Haw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散淤消肿。
主治:头痛,胃痛,吐血,腮腺炎,烫火伤,脚底深部脓肿,鹅掌风,实热肠痈下血等。
用法用量:每次鲜品30~9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去刺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涂擦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以竹刀采挖,切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禁忌: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
附方:
(1)头痛:仙人掌除刺剖成两半,切面撒适量食盐后合拢,湿草纸包后加小铁线捆牢,火煨八成熟,取出将切面贴太阳穴处,胶布固定,每次贴4小时,可连续使用。
(2)胃痛:仙人掌根60克、金橘根30克、南五味子根30克、猪肚500克,炖熟、食时加少许老酒。
(3)腮腺炎:取鲜仙人掌除刺捣烂绞汁涂患处,每日3~4次,或捣烂加少许食盐敷患处。
(4)乳腺炎:鲜仙人掌茎叶除刺捣烂绞汁,去渣,汁拌面粉调成糊状,涂在患处,一日一剂。
(5)鹅掌风:仙人掌除刺捣烂绞汁,取汁擦手掌手背至发烫为度,每日4~5次。
(6)烫火伤:取鲜仙人掌除刺剖成两半,敷贴在烫火伤处;或捣烂敷伤处,日换药一次。
(7)脚底深部脓肿:取鲜仙人掌除刺剖成两半,切面撒上食盐,置炉上焙软至食盐溶解为度,将剖面敷贴患处。
(8)小儿吐泻:取仙人掌根60克,一半炒熟,加入另一半生的,再加鸡蛋清一粒共捣烂敷于脐周。
二十七、猕猴桃科
猕猴桃
俗称:胡毛党、白毛桃、犬蛋袋、猴子梨、山冬瓜、胡毛猪仔。
科属学名: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药用部分:根、叶、果。
性味功能:果,酸、甘、寒,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根皮苦、涩、寒,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
主治:偏坠,脱肛,遗精,白浊,黄疸,痢疾。
用法用量:根25~50克,水煎服。根叶适量外用,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除须,鲜用或切片晒干。叶夏秋采,鲜用或晒干,果成熟时采摘。
禁忌:根,孕妇慎用。
附方:
(1)偏坠:猕猴桃根50克、金橘根20克,水煎去渣,冲入烧酒100毫升,分2次服。
(2)脱肛:猕猴桃根50克、猪肠125克,炖服。
(3)乳痈:猕猴桃鲜叶50克,酒糟20克、红糖20克,捣烂加热外敷,每日早晚各换1次。
(4)湿热带下、淋浊:猕猴桃根60克、凤仙花根15克,水煎服。
说明: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载:①猕猴桃根120克,水杨梅根90克,蛇葡萄、并头草各30克,白茅根、凤尾草、半边莲各15克,水煎服治胃癌。②猕猴桃根、野葡萄根各30克,八角金盘、生南星各3克,水煎服,日服1剂,可治乳腺癌。
二十八、桃金娘科
1.大叶桉
俗称:桉树、蚊仔树。
科属学名:桃金娘科桉属植物大叶按
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药用部分:叶。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能祛风解毒,去腐生肌。
主治:感冒,菌痢,疟疾,化脓性中耳炎,沙眼,角膜炎,结膜炎,皮炎,湿疹,烫火伤等。
用法用量:每次30~5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取汁或煎汤外洗。采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干叶研末调敷。
附方:
(1)感冒:大叶桉鲜叶50克,水煎服。
(2)沙眼、角膜炎、结膜炎:大叶桉鲜叶100克,水煎沸半小时,温热时洗眼睛,每日3~4次。
(3)化脓性中耳炎:大叶桉鲜叶适量捣烂绞汁滴耳,每日2~3次。
(4)湿疹、皮炎:大叶桉鲜叶适量,水煎洗患处;另取干叶研末,调茶油,少许冰片涂患处,每日一次。
(5)烫火伤:鲜大叶桉叶捣烂敷伤处。
2.桃金娘
俗称:党莲、山多奶、烟筒、多奶。
科属学名:桃金娘科桃金娘属植物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Ait)Hassk
药用部分:根、叶、果。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甘淡无毒。能健脾胃,补血虚,止血痢。
主治:根治疝气,疟后结痞,寒喘,风湿关节痛,胃气痛,糖尿病等;叶治断肠草中毒,血崩;果治胃肠炎,烫伤,痢疾等。
用法用量:每次30~120克,水煎服,果叶外用适量。
采制:叶、根全年可采,去杂质,鲜用或切片晒干。果实于8~9月间采摘后洗净晒干切片备用。
附方:
(1)疝气:鲜桃金娘根120克、猪肉125克,(或猪小肠100克),加水适量炖熟,饭前服用。
(2)寒喘:羊肉500克、鲜桃金娘根120克,洗净切片,屋檐下滴水小瓦片7块,洗净,黄酒7汤匙,铁锅烧红热后倒入根片、小瓦片,连炒7次,加一汤匙黄酒,再炒7次后加一汤匙黄酒,连续加7汤匙黄酒后加开水2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将药液倒入切碎的羊肉炖熟,食肉喝
汤,每周一服,连服4剂为一疗程。
(3)肾虚腰痛:桃金娘全株120克、金樱子根120克,水酒各半炖服。
(4)便血:桃金娘果实50克(鲜品100克),加水适量,水煎沸半小时,去渣后加入蜂蜜一匙温服。
(5)疟后结痞(疟母):桃金娘鲜根120克、红糖50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6)胃气痛:桃金娘鲜根100克、羊肉250克,加黄酒炒,冲入适量清水煎服。
(7)解断肠草毒:取桃金娘鲜叶绞汁,调冰糖少许炖服。
(8)头风头痛:桃金娘鲜叶、茎50克,水煎服,连服3天。
(9)糖尿病、劳伤出血:桃金娘鲜根120克、猪赤肉120克,炖服,每日1剂,连服7日后间隔炖服。
二十九、野牡丹科
1.地菍
俗称:地椒、地茄、路茄、细号狗虑、土地榆。
科属学名: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地菍
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
药用部分:全草或根。
性味功能:甘、涩、平。能止血活血,解毒消疝。
主治:风湿痛,疝气,痛经,崩带,血痢,痔瘘,风疹。
用法用量:每次50~10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挖根或全草,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孕妇忌用,恶麦冬、硫黄、雄黄。
附方:
(1)妇女寒热骨蒸:鲜地菍全草100克,水煎服。
(2)滞产:鲜地菍根150克,红酒适量炖服。
(3)血崩:地菍根30克,金腰带15克,煎汤去渣,冲红酒服。
(4)胃出血、大便下血:地菍100克,煎汤分4次服,隔4小时一次。大便下血加雉鸡尾(乌韭又称乌蕨)、粗糠柴(紫珠草)各50克炖白酒服。
(5)小儿脱肛:鲜地菍根100克,煎汤加鸡蛋2个冲服。
(6)小儿惊风:取鲜地菍50克,捣烂绞汁调冬蜜半盏服。
(7)痔疮:地菍400克、明矾150克、五倍子25克、醋500克,炖醋熏洗;另取白芷、蛇退、地椒叶、五倍子各等量,研细末调麻油抹。
(8)风湿痛:地菍根100克,加猪赤肉500克(或猪七寸),黄酒炖服。
2.肖野牡丹
俗称:毕炸、野石榴、金石榴、金鸡腿、大号金石榴。
科属学名: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肖野牡丹
Melastomanor male D.Do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根微酸,微温,温经活血;叶微苦,消肿解毒。
主治:骨节风湿疼痛,血虚经闭,脾虚泄泻,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根30~100克,果20~3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叶全年可采,果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痹痛:肖野牡丹根250克、夏枯草50克、酒250克、炖后去渣,分数次服。
(2)偏头痛:肖野牡丹鲜根100克、猪赤肉125克,水炖服。
(3)产后缺乳:肖野牡丹根20克、山甲10克、通草6克,炖猪脚节1个或黄花鱼煮服。
(4)乳中结节疼痛、睾丸炎:肖野牡丹鲜根60克、青壳鸭蛋1枚,打裂痕酌加水酒各半炖熟,去蛋壳,以汤送服。
(5)跌打损伤:肖野牡丹鲜根100克、金樱子鲜根50克、猪赤肉125克、红糖30克,酒适量炖服。
3.金锦香
俗称:金石榴、石榴草、金牛草、葫芦草、细架金石榴。
科属学名: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
Osbeckia chinensis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甘、涩、平。能调脾胃,理寒热,止泄泻,去湿滞。
主治:泄泻,痢疾,寒热口渴,脱肛便血。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
采制:7~9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备用。
禁忌:胃肠燥实者禁用。
附方:
(1)痢疾、肠炎:金锦香全草100克,水煎服。
(2)脱肛:①金锦香全草15克,水煎服;②金锦香干果50克、桂圆干(龙眼干)14粒、开水适量冲炖,饭前服。
(3)小儿惊风:金锦香30克、地龙干9克,水煎服。
(4)便血、下痢:①金锦香50克、木槿花15克,炖服。②金锦香50克、冰糖30克,开水适量冲炖饭前服。
4.朝天罐
俗称:土山楂、大叶毕炸、猫耳朵。
科属学名: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朝天罐
Osbeckia crinita Benthex C.B.clarke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甘、微涩、平。活血通乳,祛风除湿。
主治:腰痛,肠炎,月经不调,乳汁稀少,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挖根,切片鲜用或晒干,果成熟时采摘。
附方:
(1)肠炎:朝天罐果30克,水煎服。
(2)痢疾:朝天罐根12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至400毫升,分2次服。
5.野牡丹
俗称:金鸡腿、山石榴、野石榴、大号地茄、金石榴、王不留行。
科属学名: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野牡丹
Melastoma Candidum D.Do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能除湿祛风,温经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风湿痹痛,头痛,乳腺炎,产后风,疮疡肿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或外用,每次20~50克,外用鲜品捣烂敷贴。
采制:根、叶全年可采,洗净泥土,除杂质,晒干切碎;秋季采收果实,晒干切片。
附方:
(1)风湿痹痛:野牡丹根250克、夏枯草50克、黄酒250毫升、水500毫升,炖后去渣,分3~4次服用。
(2)跌打损伤:野牡丹根50克、金樱子根30克、赤猪肉200克、红糖30克、黄酒500毫升,炖半小时,食肉喝汤。
(3)乳腺炎:野牡丹鲜根100克、葱头3个,水煎服;另取鲜野牡丹叶适量,葱头7个,捣烂敷患处。
(4)经滞与产后腹痛:野牡丹根150克、水酒各半炖服。
(5)头痛:野牡丹根150克,赤猪肉125克,加水炖服。
三十、山茶科
油茶
俗称:茶子树,茶油树。
科属学名:山茶科茶属植物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
药用部分:茎皮、花,种子榨油后的“茶饼”。
性味功能:苦、微温。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主治:烫烧伤,毛囊炎,带状疱疹,皮肤痒。
用法用量:茎皮100~200克,花10~30克,茶饼适量。
采制:茎皮全年可采;花秋季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烫烧伤:取干品茎二重皮适量,研成粉末,再取陈年老茶油适量,调匀成糊状,粘敷患处。1~2天换药1次。
(2)毛囊炎:干花适量研成粉末,调老茶油适量,调匀,外涂。每日1-2次。
(3)带状疱疹:茎二重皮适量,文火烤脆,研成粉末,调老茶油成糊状,涂患处,日2~3次。
(4)皮肤瘙痒:茶饼适量,捣碎水煎洗,日1~2次。
说明:民间用油治便秘,蛔虫腹痛,据介绍效果好;因根皮有散淤消肿的功效,民间用作治骨折、扭挫折伤等,因资料不全,仅作说明。
三十一、金丝桃科
1.地耳草
俗称:田基黄、黄花仔、黄花草、对叶草、七寸金、七层塔、乞食耙。
科属学名: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地耳草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散淤止痛。
主治:肝炎,急性肾炎,阑尾炎,眼结膜炎,扁桃体炎、小儿惊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鲜品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春夏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肝炎:鲜地耳草90克、鲜马兰30克、红枣7个,水煎服,每日一剂。
(2)急性肾炎:①地耳草干品30克,研末,炒鸡蛋一枚食用。②鲜地耳草60克、鲜车前草30克、红枣7个,水煎服。
(3)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鲜地耳草30克、鬼针草30克、半边莲15克,水煎服。
(4)急性结膜炎:鲜地耳草150克,水煎熏洗患眼,每日3次。
(5)毒蛇咬伤:鲜地耳草150克,捣烂取汁加醋10克,温开水送服,将药渣加少许黄酒敷伤口周围。
2.元宝草
俗称:茶米香、穿心草、叶抱枝、大叶对口莲、合掌草。
科属学名: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元宝草
Hypericum sampsoni Hanc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平。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凉血止血。
主治:吐血,衄血,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月经不调,牙痛,疔疮痈肿,指头炎,跌打损伤,乳腺炎。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痛:元宝草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坐骨神经痛:元宝草60克、薜荔根30克,水煎服。
(3)风火牙痛:元宝草30克、龙芽草15克,水煎服。
(4)吐血、衄血:元宝草30克、养心草(土三七)60克,水煎服。
(5)指头炎:元宝草鲜品适量,田螺肉3个,同捣烂,敷患处。
说明:乳腺炎,疔疮疖肿,未破溃时,用茶米香鲜叶加田螺肉,少量食盐捣烂敷患处。
3.红旱莲
俗称:才虫草、黄海棠。
科属学名:金丝桃科金丝桃属植物红旱莲
Hypericum ascyron L.
药用部分:果实、花。
性味功能:苦、寒、平肝凉血、清热解毒。
主治:胃痛,疟疾,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5~9克,水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切段晒干。
附方:(1)胃痛:红旱莲果实9克,水酒各半煎服。
(2)疟疾:红旱莲嫩芽7个或14个,发作前一时辰水煎服。
(3)外伤出血:红旱莲嫩芽叶适量捣烂敷创口。
三十二、梧桐科
梧桐
俗称:白梧桐。
科属学名:梧桐科梧桐属植物梧桐
Firmiana Simplex W.F.Wight
药用部分:叶、子、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无毒。能清热解毒,祛湿利水,通大肠。
主治:肠痔,湿热,黄疸,风湿痹痛,小儿疳积等。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配伍。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叶春夏采;果秋冬采。均鲜用或晒干。
禁忌:种子多食则发热。
附方:
(1)风湿痹痛:梧桐根120克、猪蹄(猪七寸)1个,先将鲜根切成薄片,加入猪蹄,水酒各半煎1小时,食肉服汤,每周2次。
(2)背痈:鲜梧桐叶洗净,用针密刺细孔后,泡浸在醋里,2小时后整叶敷贴患处,每日3~4次。或干叶焙焦,研末敷患处。
(3)臁疮:鲜梧桐叶洗净,针密刺细孔,用米汤(或开水)冲泡后,全叶敷患处,每日两换。
(4)小儿疳积:鲜梧桐叶包赤猪肉125克,放在热火灰中,煨至肉熟,取出去叶吃肉。
三十三、锦葵科
1.木芙蓉
俗称:芙蓉。
科属学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L
药用部分:花、叶、根。
性味功能:性凉、味微苦、辛。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
主治:肺痈咯血,月经过多,白带,痈疽肿毒,为外科消肿解毒良药。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叶、花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茎全年可采;花10月采摘;叶春末至冬初采,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肺痈:木芙蓉花30克(鲜品60克),每天2次,每次以冰糖15克煎服。
(2)痈疽疔、乳腺炎、无名肿毒:鲜木芙蓉叶或花适量,用冷开水洗净,酌加冬蜜或红糖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2次。
(3)妊娠子宫下坠:木芙蓉花3朵、红蓖麻子10粒(去壳取仁),同捣烂加白米饭适量做成药饼,缚贴囟门穴。
(4)肾盂肾炎:鲜木芙蓉根100克、荔枝核30克、猪腰子1对,水煎服。
(5)月经过多:木芙蓉花、莲房各等量,焙干研末成粉,每次6克,每日3次,米汤送服。
(6)烫火伤、带状疱疹、脓疱疹:木芙蓉叶或花,晒干研末,调茶油为糊状涂抹。
2.黄蜀葵
俗称:野芙蓉、三胶破、土黄芪、胡毛核、夜合、野甲花、秋葵。
科属学名: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
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
药用部分:根、叶、花、果。
性味功能:甘、寒。消肿解毒,清热凉血。
主治:肺热咳嗽,痈疽恶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根、叶30~60克、花15克,水煎服。花、叶及鲜皮,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叶、花;秋季挖根,除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有表邪及阴虚者忌用。
附方:
(1)肺热咳嗽:黄蜀葵根15~30克,加水适量,煎后加冰糖30克,饭后温服。
(2)肺痈(肺脓疡):黄蜀葵根60克、母鸡1只,同炖分几次服。
(3)泌尿系结石:黄蜀葵花适量,炒至焦黄色,研末,每次3克,米汤送服,每日2~3次(干花粉末亦可治小儿口疮)。
(4)急性阑尾炎:黄蜀葵根60克、三叶鬼针草3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另取鲜根皮和酒糟适量,捣烂敷回盲部。
3.木槿
俗称:白木桑、白布篱、姑婆花、白和尚花、白锦葵花。
科属学名: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槿
Hibiscus syriacus L
药用部分:花、根。
性味功能:甘、平、无毒,能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花治咳血,燥嗽,赤白痢;根治肠风,血痢,赤白带下,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次花3~15克,根30~60克,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常年可采,花7~8月间采摘,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便溏者忌用。
附方:
(1)痢疾:木槿花50克、冰糖50克,开水炖服,每日1剂。
(2)产后周身浮肿、气喘:鲜木槿花100克、鲜灯芯草30克、红糖30克,开水炖服。
(3)咳血:木槿花40克、冰糖40克,开水炖服。
(4)血崩:木槿根(去表皮)30克,水酒各半炖服。
(5)白带:木槿根50克、鸭肉300~500克,炖食。
说明:畲族群众因白带、小便淋沥灼痛,斑疹,下血等都采用木槿花100~150克,炖冰糖服用。
附:黄木槿(H.tiliacus Linn),又称海麻,与木槿同科同属,花为黄色。药用叶、花、树皮。味甘、淡,性微寒。有消肿毒、清热的功效。治痈疮肿痛、木薯中毒。
4.梵天花
俗称:五龙会、犬脚迹、拦路虎、粘花衣、锥爪草。
科属学名: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梵天花
Urena Procumbens L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苦,有小毒。能祛风除湿,行气活血。
主治:风湿疼痛,胃寒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根30~9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禁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疼痛:鲜梵天花根90克、猪蹄250克、黄酒250克,加水适量,炖服。
(2)跌打损伤:胃脘部跌打损伤而致呕吐不能进食或食后即吐者,取鲜根90克、红糖20克,开水冲炖服(有些地方用鲜根90克,水酒各半炖服治胃脘跌打痛和胃寒腹痛者)。
(3)风毒流注:取鲜梵天花全草120~150克、羊肉250克,水酒各半炖服。
(4)毒蛇咬伤:取鲜梵天花鲜叶捣烂浸米泔水取汁洗伤口,用渣敷伤口。
说明:本品同科属的肖梵天花叶片大,畲族群众称为土棉花、大号五龙会、大号犬脚迹。两品有时混用,效果亦同。
肖梵天花(Urena sinuate Linn),与梵天花同科同属不同种。药用根,全年可采。每次15~30克,
水炖服;治风湿关节痛可酌加猪蹄、黄酒炖服。能逐痹祛风,活血健脾。主治筋骨不利,风湿痹痛,阳虚自汗,水肿泄泻。尚治产后风、疔疮痈疽、妇人带下、睾丸炎、胃痛等,多数畲区有混用现象。
5.黄花稔
俗称:黄花仔、黄花母,山麻。
科属学名: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黄花稔
Sida acuta Burm F.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淡。能补虚损,益肝胃,舒经络,清头目,除寒湿,解疮毒。
主治:头昏目眩,手足酸重,精神疲乏,黄疸,湿疹。
用法用量:每次20~5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收集,洗净除杂质,切碎,阴干备用。
附方:
(1)黄疸:①鲜黄花稔根300~500克,雌鸡1只,将鸡除毛洗净切碎,加上内脏放入锅内,将药散在鸡肉上面,加水及少许食盐,炖服,分3~5次,一日服完,隔2天再服1次,至愈。③黄花稔50克、水丁香20克,水煎一次服,每日1剂,连续服用。
(2)头晕目眩:黄花稔全草200克煎汤,调鸡蛋,冰糖服。
(3)泌尿系感染、结石:黄花稔200克、车前草100克,加清水2000毫升,煎成1000毫升,去渣,加猪肉100克,煮熟为度,食肉喝汤,分2次服。
(4)风湿痹痛:黄花稔200克、黄酒250克,清水适量,炖服。
(5)疔疮肿毒:鲜黄花稔叶适量,加蜜少许,捣烂敷患处。
三十四、大戟科
1.地锦草
俗称:奶草、莲子草、过时日、满天星草、铺地锦。
科属学名: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地锦草
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辛。能散血,止血,通乳,利尿,消疳。
主治:女子阴疝血结,崩中漏下,乳汁不通,赤白痢疾,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10~15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间采集,洗净晒干,切碎。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乳汁不通:地锦草全草60克、猪赤肉300克,酌加红酒或开水炖2小时服。
(2)赤白痢疾:鲜地锦草全草100克,捣烂布包绞汁,赤痢加白糖30克,白痢加红糖30克,水炖,饭前服。
(3)小儿疳积:地锦草30克,水煎汤后炖鸡肝(或鸭肝)服。
2.油桐
俗称:油桐根、油桐树、桐子树、桐树。
科属学名: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
Aleurites fordii Hemsl
药用部分:根、树皮、叶、油。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微辛、有毒。能拔脓生肌,消肿解毒。
主治:根治风湿痹痛,黄疸;皮、叶治疗疮疖肿;油治烫伤等。
用法用量:根、皮每次10~15克,水煎服;叶、油适量外敷。
采制:根、皮常年可采,叶夏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痹痛:鲜油桐根3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黄疸:鲜油桐根30克、鲜柘树根20克,水炖;另取鸡蛋2枚用针刺7个小洞,入沸药中,再炖15分钟,食蛋喝汤。
(3)烫伤:①生桐油适量涂抹伤处。②干桐树叶研末调茶油涂抹患处。
(4)疔疮疖肿:取鲜油桐树皮适量加红糖少许(或蛋清1个)共捣烂外敷。
说明:误食桐油或种子会引起剧吐和泄泻,用糯米加红糖煮粥食用可解。
3.白背叶
俗称:木梗、天青地白、白桐柴根、狗屎团。
科属学名: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
Mallotus apelta(Lour) Muell~Arg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味苦、性平。根能清热平肝,叶能解毒消炎。
主治:根治肝炎,胃痛,关节痹痛,跌打损伤。叶治疖肿,外伤止血。
用法用量:根每次30~60克,水煎服;叶适量捣烂外敷或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切碎、晒干。叶夏秋采,鲜用或晒干研末备用。
附方:
(1)急慢性肝炎:白背叶鲜根60克、猪肝60克,同炖服。或用鲜根60克,水煎代茶。
(2)胃痛:白背叶鲜根60克、小母鸡1只,除毛去肠杂,将鲜根切成薄片放入鸡腹后线捆,加水过面,隔水文火炖熟服用。
(3)化脓性中耳炎:白背叶鲜叶适量,捣烂绞汁,先用醋洗耳,拭干后滴入白背叶汁。
4.叶下珠
俗称:叶下真珠、老鸦珠、叶后珠、夜合草。
科属学名:大戟科油柑属植物叶下珠
Phyllanthus urinari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甘、凉。清热平肝,解毒消肿。
主治:赤眼,目翳、雀目,肝炎,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肝炎:鲜叶下珠100克、鲜黄胆草60克、田螺7粒、白糖60克,水炖服。
(2)小儿疳积:叶下珠鲜根30克,猪肝(或猪赤肉)适量,水炖服。
(3)夜盲症:鲜叶下珠100克、猪肝(鸡或鸭肝)125克,水炖服。
(4)肠炎、膀胱炎:鲜叶下珠100克,加水2000克煎,代茶频服。
5.乌桕
俗称:柏柴、昆柴、虹〓臭。
科属学名: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
Sapium sebiferum(L) Roxb
药用部分:根、皮、种子。
性味功能:根、皮苦、辛、微温,有小毒。能攻下逐水,破结消肿;种子苦、微辛、甘、有小毒。能杀虫止痒,拔毒散肿。
主治:根治水肿,腹胀,大小便不通。种子治疖肿疮毒。
用法用量:根皮每次15~30克,水煎服。种子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水煎熏洗。
采制:根常年可挖,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种子冬初采摘,鲜用或晒干。根皮要刮去粗皮,枝干皮亦刮去粗皮,取二重皮药用。
禁忌:脾虚者禁用。
附方:
(1)肝炎:取乌桕鲜根二重皮90克、红糖30克,水炖服,每日1剂,连服15天,体虚弱与小儿酌减。
(2)水肿、腹胀:乌桕鲜根二重皮30克、冰糖30克,开水炖服。
(3)腹水:鲜乌桕根二重皮50克、五龙会根30克、雷打柿30克,炖母鸡或猪蹄服。
(4)跌打损伤:乌桕根二重皮30克、积雪草20克、野牡丹根15克,酒炖服。药渣捣烂敷伤处。
(5)砒霜中毒:乌桕根(去粗皮)300克,切碎,水煎,分次灌服。
说明:〔明〕纲目:根性沉而降,阴中之阴,利水通肠,功胜大戟。叶治食牛马六畜肉,生疔肿欲死者,捣自然汁一至二碗,顿服得大利,去毒即愈,未利再服,冬用根。
6.铁苋菜
俗称:玉碗捧真珠、野麻草、野麻仔、野六麻、逢真珠、野弄麻、海蚌含珠。
科属学名:大戟科铁苋菜属植物铁苋菜
Acalypha australi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微苦、涩。清热解毒,消积,止痢,止血。
主治:赤白痢疾,伤寒痰嗽。
用法用量:每次25~50克,单味或配方服用。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草,晒干切碎,或鲜用。
禁忌:体质虚弱,头眩者忌用。服药期间忌荤腥油腻。
附方:
(1)菌痢:①鲜铁苋菜60克、鲜马齿苋60克、白糖30克,水煎服。②鲜铁苋菜、龙芽草、凤尾草、马齿苋各30克,水煎服。
(2)急性胃肠炎:鲜铁苋菜60克、鲜马齿苋60克、飞杨30克,水煎服。
(3)小儿疳积:鲜铁苋菜30~60克,猪肝适量,炖服。
(4)疟疾:鲜铁苋菜150克,发作前2~3小时服,连服1~4次。
(5)小便淋沥:鲜铁苋菜60克、冰糖30克,炖服。
7.算盘子
俗称:雷打柿、八瓣橘、算盘珠、八楞桔、万豆子、寿脾子、老妈橘。
科属学名: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算盘子
Glochidion Pu-berum(L.) Hutc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涩、凉、有小毒。能散淤活血,益气涩肠,健脾化积。
主治:赤白痢疾,腰痛闪挫,疝气偏坠,食积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全草15~3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叶多鲜用,花、果6~10月采摘,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禁忌:大便燥结者禁用。
附方:
(1)赤白痢:①算盘子鲜根50克,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少许,水煎服。②鲜叶30克,捣烂绞汁调蜜服。③鲜叶30克或干品10克,水煎代茶饮。
(2)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算盘子鲜叶30克,水煎服。
(3)腰痛、闪挫:算盘子干根二重皮20克研末,加鸡蛋2枚炖服。
(4)乳腺炎、口腔炎、齿龈炎、咽喉炎:鲜算盘子60克,鸡蛋3枚(密刺小孔)加水煮15分钟,食蛋服汤。
(5)漆疮:鲜算盘子叶、梧桐叶、桃仁各酌量。水煎熏洗;另取鲜根30克,水煎服。
8.毛果算盘子
俗称:八楞橘、八棱橘、万豆子、八瓣橘。
科属学名:大戟科算盘子属植物毛果算盘子
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温、味涩,有小毒。活血散淤,益气涩肠。
主治:挫闪腰痛,食积腹痛,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内服;叶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敷患处。
采制:随时可采,秋季为佳,洗净切碎。
禁忌:大便燥结者忌用。
附方:
(1)腰痛、腰闪:毛果算盘子根二重皮晒干研末15克,加入鸡蛋二枚炖熟,冲酒125毫升服。
(2)水泻不止:毛果算盘子根、红梧桐根、金石榴根各30克,开水炖服。
(3)蜈蚣、蛇咬伤:取毛果算盘子叶嚼碎敷患处。
9.飞杨草
俗称:大飞杨、神仙对坐草、大号奶草、奶草、节节花。
科属学名: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杨草
Euphorbia hirt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酸苦微寒。能滋阴,清膀胱湿热,助乳汁,止血。
主治:痢疾,肠炎,小儿疳积,肾盂肾炎,支气管炎,乳汁短绌,湿疹皮炎。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赤白痢:①取飞杨草30~60克炖服,白痢加红糖,红痢加白糖。②飞杨草、铁苋菜各30~60克,水煎服。
(2)血尿:①飞杨草30~60克,冰糖15~30克,水煎服。②鲜飞杨草、鲜金丝草各60克,红糖15克,水煎服。
(3)乳汁短绌:飞杨草30~60克、河蚌(或海蚌)250克,炖服,每日一剂。
(4)乳痈、疔疮:①飞杨草60克、一点红30克、红糖15克,炖服。②鲜飞杨草适量,加少许红糖(盐)捣烂敷患处。
(5)麦粒肿:鲜飞杨草折断,用草汁涂患处。
说明:有资料记载,本品可解断肠草中毒。三十五、蔷薇科
1.月季花
俗称:铜槌子、长春花、月月红、七姐妹。
科属学名:蔷薇科蔷薇属植物月季花
Rosa chinensis jacq
药用部分:花、根、叶。
性味功能:花性平、味淡,无毒,活血调经,散毒消肿;根性温、味微涩、能塞精、止带、敛肠。
主治:月经不调、小腹胀痛,瘰疬遗精,带下。
用法用量:花3~6克,根9~15克,煎汤服;鲜花或叶适量外用。
采制:花在含苞未放时采集晒干收贮,根挖取后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孕妇及虚劳咳血者忌用。
附方:
(1)竹木刺入肉:取月季花叶适量捣烂敷之。
(2)瘰疬未破:月季花头6克、沉香15克、芫花(炒)9克,捣碎纳入大鲫鱼腹中,就以鱼肠封固,酒水各一盏煮熟食之。鱼须放粪水中游死后方效(淡野翁家传验方)。
(3)产后阴挺:月季花(或根)30~50克,炖红酒服。
2.金樱子
俗称:蜜壅、草鞋剃、七姐妹、黄茶瓶、糖罐子。
科属学名:蔷薇科蔷薇属植物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药用部分:果实、根、叶。
性味功能:味酸涩,微甘,性平。能涩精,止泻。
主治:遗精,泄泻,小便频数,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果9~30克、根30~60克,单味或配方。外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
采制:根随时可挖用,果实秋季采收,去除杂质,晒干。
禁忌:火邪实热者禁用。
附方:
(1)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带:取金樱子果实(去内毛核)30克、猪膀胱1个、水500毫升,炖服。
(2)腰膝酸痛、风湿关节痛:取金樱子50克、猪蹄1个,炖服。
(3)久痢脱肛:金樱子果实30克、鸡蛋1枚,炖服。
(4)烫伤:取金樱子叶适量焙干研末,调陈年茶油涂抹。
3.草本水杨梅
俗称:野荆菜、野芹菜。
科属学名:蔷薇科水杨梅属植物草本水杨梅
Geum aleppicum jacq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甘、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肠炎,痢疾,外用治疗疮、痈肿。
用法用量:单用或配方,一般10~15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挖,洗净除杂质,切碎晒干。
附方:
(1)肠炎、痢疾:草本水杨梅15克、野麻草3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
(2)疔疮疖痈:草本水杨梅鲜品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4.龙芽草(仙鹤草)
俗称:杜碧凑、泻痢草、脱力草、黄花仔草。
科属学名: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芽草(仙鹤草)
Agrimoniapilosa Ledeb Var Viscidula(Miq)Nakai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苦、涩。收敛止血,消炎止痢,退黄,驱虫。
主治: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肺痈,乳痈,胃肠炎,痢疾,阴道滴虫,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咯血、衄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鲜龙芽草50克、鲜旱莲草20克、侧柏叶25克,水煎服。
(2)痢疾:鲜龙芽草100克,煎汤冲冬蜜服。
(3)支气管哮喘:龙芽草60克、红枣15枚,水煎服。
(4)对口疽:鲜龙芽草适量,捣烂,未溃调烧酒,已溃调桐油,敷患处。另取鲜全草90克、地瓜酒200克,冲开水炖服。
(5)过劳乏力,里急后重:鲜花芽草60克(干品30克),煎汤冲鸡蛋服。
5.茅莓
俗称:播田酒、播田花、播田波、陈刺波、两头粘、刺冒、三月泡、五月红、播田莓、薅田藨。
科属学名: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茅莓
Rubus Parvifolius L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微涩,无毒。能发表散寒,止泻涩精,活血调经,祛风湿,消肿胀。
主治:伤寒头痛,骨节酸痛,泄泻,遗精,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每次30~100克,单味煎或配伍应用。
采制:常年可采,取茅莓根茎,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关节疼痛:鲜茅莓根250克,煎汤去渣,老母鸡一只,除毛去肠杂,文火炖熟,食肉喝汁。
(2)产后腹痛:茅莓根、土牛膝根、马鞭草根、苞蔷薇根各30克、红枣7枚,炖汤,酌加红酒冲服。
(3)目翳、目痛:取鲜茅莓叶适量,嚼匀敷患眼。
(4)喉蛾:取茅莓鲜根100克,捣烂浸米泔,含漱。
说明:一畲医介绍治膀胱结石(患者经医院检查诊为膀胱结石,无力做手术,求治),用鲜茅莓根125克,加水煎至2000毫升,早晚空腹各服一剂,连服三天后第四天排尿时,尿道数阵刺痛,排出小石,以后小便都感尿道刺痛,后经复查已愈。
6.桃
俗称:山桃、白桃根。
科属学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桃
Prunus Persica(L) Batsch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苦、平。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截疟,杀虫。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丝虫病,间日疟。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鲜叶适量,捣烂绞汁服。
采制:根常年可采,刮去粗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鲜用,夏秋采。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风湿关节痛、腰痛:桃根50克,炖猪蹄,加适量黄酒,食肉喝汤。
(2)跌打损伤:桃根50克,炖猪蹄,加适量黄酒,食肉喝汤。
(3)间日疟:鲜桃叶、红糖各适量,捣烂敷内关穴一夜。
(4)胆道蛔虫:鲜桃叶100克,食盐少许,捣烂绞汁,每2~3小时喝一点,一日内喝完。
说明:畲族认为开白花的桃树根方可入药,故名白桃根。
7.蛇莓
俗称:蛇波、蛇莓草、老蛇果、老蛇料、蛇蓉草。
科属学名: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
Duchesnea indica(Andr) Fock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酸、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淤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白喉,痢疾,月经过多,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晒干备用。
禁忌:体虚者慎用。
附方:
(1)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鲜蛇莓100克、鲜火炭母60克,水煎服。
(2)产后淤血腹痛,产后发热:鲜蛇莓地下珠茎10粒,洗净,取鸡蛋1个,挖一小孔,将药纳入蛋内,加酒300毫升,炖熟服。另取全草50克,水煎服。
(3)咽喉肿痛:鲜蛇莓200克,水煎,一半分三次服,一半漱口。
(4)痢疾:鲜蛇莓200克、野麻草100克,水煎服。
(5)白喉:鲜蛇莓20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每次5毫升频繁服。
(6)蛇头疔、乳腺炎、背疮、疔疮:鲜蛇莓200克、鲜蒲公英10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服,渣调蜜外敷。
8.石楠
俗称:山枇杷、凿仔杵、假思桃。
科属学名: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辛、苦、平,有小毒。祛风除湿,舒筋通络。
主治:头风头痛,腰膝无力,风湿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忌用。
附方:
(1)头风头痛、风湿筋骨疼痛:石楠根15克、葶本根15克、猪脊椎骨500克,炖服。
(2)乳腺炎初期:石楠叶(花更佳)适量,加盐15克、猪脊椎骨500克,炖服。9.苞蔷薇俗称:猴局根、猴柿刺、全棉根、七姐妹、铁门闩、坤嫩。科属学名:蔷薇科蔷薇属植物苞蔷薇(硕苞蔷薇)
Rosa bracteata Wendland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根苦温,果酸温。能消疝涩精,补气血,壮筋骨。
主治:腰脊无力,四肢酸软,遗精疝气。
用法用量:每次40~10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秋季为佳。除杂质,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阳盛火旺和便秘者不宜,孕妇慎用。
附方:
(1)虚性的风湿性腰痛:苞蔷薇根100克、猪脚1只、黄酒酌量,炖服。
(2)痢疾:鲜苞蔷薇100克、野麻草60克,水煎服,日服1剂。
(3)疝气:鲜苞蔷薇根100克、荔枝核20克、黄酒100克,酌加水煎,睡前服。
(4)遗精:鲜苞蔷薇根90克、金樱子根60克、猪小肚1个,水酒各半炖服。
附:野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
(1)野蔷薇花(白残花、蔷薇花):苦涩寒,清暑热,顺气和胃,解渴止血。主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用野蔷薇花4.5~9克,水煎服。
(2)野蔷薇根,有活血、通络、收敛之功,用于:①关节炎、半身瘫痪、月经不调。②小便失禁、白带、口腔腐烂,用干根15~30克,水煎服。
(3)野蔷薇叶,用于外伤感染,将鲜叶适量,与少许米泔水共捣烂,敷患处。
10.悬钩子
俗称:馒头菠、刺红菠。
科属学名: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悬钩子
Rubus Palmatus Thunb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酸平无毒。能醒酒,解毒,祛痰,涩精。
主治:感冒,遗精,血崩。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果实4~5月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重感冒:悬钩子鲜根50克,水煎服。
(2)腰痛遗精:悬钩子果实30克,水煎服,日服1剂,连服1周。
(3)血崩:悬钩子根120克,黄酒400毫升,煎汤空腹服。
11.蓬蘽
俗称:空腹莲(三月泡)、饭包菠、空腹妙、刺菠、空心泡、雅旱。
科属学名: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蓬蘽
Rubus thunbergii Sicbet Zucc
药用部分:叶、根、果。
性味功能:酸平无毒。能清热解毒,补阴,退黄疸。
主治:伤暑吐泻,风火头痛,感冒,黄疸。
用法用量:根每次15~30克、果9~15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挖,鲜用或晒干;果夏秋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喉痛、牙痛、头痛、衄血:蓬蘽叶15克,加食盐少许,水煎服。
(2)扁桃腺炎:蓬蘽鲜根100克、粳米30克,水煎加蜂蜜60克调服。
(3)遗精:蓬蘽果15克、猪小肚1个,炖服。
12.蛇含
俗称:五爪龙、五叶莲、金线藤。
科属学名: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蛇含
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r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消肿化痰。
主治:伤风感冒,咽喉疼痛,痢疾,疟疾,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核,疔疮痈肿,跌打损伤,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痢疾:蛇含60克,水煎加蜂蜜调服。
(2)带状疱疹(缠身龙):鲜蛇含60~90克,加食盐少许,捣烂绞汁频涂患处。要从头涂到尾。
(3)淋巴结核:①蛇含50克、星宿菜15克、葫芦茶15克,水煎汤炖豆腐125克服,每日1剂。②取鲜五爪龙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4)毒蛇咬伤:鲜蛇含100克、鲜仙茅根100克、鲜马兜铃根40克,将上药一半水煎服,一半捣烂敷伤口。
13.木瓜
俗称:木桃、宣木瓜。
科属学名: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
Cydonia lagenaria Lois(chaenomeles lagenaria Koidz.)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功能:味酸、涩、温。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主治:风湿疼痛,腹胀腹泻。
用法用量:10~50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采成熟(青黄色)果实,切成两半,放开水中煮5~10分钟后捞出,晒干。
附方:
(1)关节酸痛、麻木:①木瓜30克、防己、威灵仙、当归各9克,水煎服。②木瓜50~100克,高果酒500毫升,浸泡半个月后,每晚服30~50毫升。
(2)腹痛腹泻、腓肠肌痉挛:木瓜30克、藿香、紫苏叶各9克、吴茱萸3克,水煎服。
说明:木瓜尚可治小儿疳积、脚气、湿痹等。
14.枇杷
科属学名: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
药用部分:果实、叶、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主治:痰多咳嗽,呕哕吐。
用法用量:每次5~15克,鲜品加倍。单味煎服或配伍使用。
采制:叶、根全年可采,生用或制用。叶刷去叶绒毛,切成条状,晒干或阴干。制剂是每500克叶丝用冬蜜60~100克,水调均匀喷上,热锅炒至不粘手为度。果实成熟时采摘,生食。
禁忌:虚寒呕吐和寒痰咳嗽者不宜。
附方:
(1)咳逆呕吐:取叶、土麦冬、半夏各9克,水煎服。
(2)咳嗽:①鲜嫩尾叶适量,水煎服。②鲜叶30克,猪肺1具,红糖少许,将猪肺管伸出锅吐泡沫,文火炖熟,吃肺喝汤。③肺热咳嗽用鲜叶60~90克,冰糖30~45克,水炖服。
(3)气管炎:鲜叶30克,猪肺1具、冰糖少许,文火炖熟,食肺喝汤。
(4)感冒、咳嗽、音哑、咽喉痛:鲜叶30克、鲜菖蒲根15克,冰糖少许,水炖服。
(5)无名肿毒:鲜根120~150克,冰糖30~50克,水炖服。
(6)关节疼痛:鲜根120~150克,猪蹄1个,黄酒250毫升,炖服。
说明:枇杷叶使用时必须刷去绒毛。
三十六、豆科
1.苦参
俗称:牛参、苦骨、大号蜈蚣草。
科属学名:豆科槐属植物苦参
Sophora flavescens Ait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清热利湿,祛风杀虫。
主治:痢疾,肠热下血,胃肠炎,黄疸,阴道滴虫,湿疹,耳道炎。
用法用量:每次10~2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痢疾:苦参30克,水煎,分2次服,日服1剂。
(2)急性胃肠炎:苦参15克、鲜马齿苋60克,水煎服。
(3)肠热下血:苦参30克,水煎代茶。
(4)湿热黄疸:鲜苦参根50克、鲜积雪草50克,水煎服,日服1剂。
(5)耳道炎:鲜苦参切成薄片(去表皮),塞入耳道,半天换一次。
(6)阴道滴虫病、阴道瘙痒症:鲜苦参150克,水煎,熏洗局部。
(7)皮癣:鲜苦参切成薄片,绑贴患处。
说明:误食苦参种子会中毒死亡,应急灌浓茶催吐,反复灌洗,吐到干净后再灌鸡蛋清一小碗,不及时抢救易死亡,有条件地方应急送医院救治。
2.小槐花
俗称:三叶青、野豆仔、野豆荚,树尾花。
科属学名:豆科山蚂蟥属植物小槐花
Desmodium caudatum(Thunb)DC.
药用部分:全株。
性味功能:微苦、辛、微温。祛风除湿,破积消肿。
主治:风湿关节痛,胃痛,肾炎,淋巴结炎,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25~5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风湿关节痛:小槐花根50克,水酒各半炖服。
(2)急性肾炎:小槐花鲜叶50克,鲜车前草50克,水煎服。
(3)小儿疳积:小槐花根30克、赤猪肉125克,炖熟,喝汤食肉。
(4)淋巴结炎、乳腺炎(未溃):鲜小槐花根二重皮150克,加适量酒糟捣烂如泥,放瓦片上文火煎热后,温热贴敷患处,每日3次。
3.补骨脂
俗称:破故纸、黑故纸、故子。
科属学名:豆科补骨脂属植物补骨脂
Psoralca Corylifolia Linn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功能:性大温,味辛苦。补肾固精,强壮止泻。
主治:脾肾虚寒,腰膝冷痛,遗精阳痿,五更泻。
用法用量:3~9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果枝,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
盐炒补骨脂:取补骨脂5000克,食盐125克(2.5%)加适量开水化开,拌匀,微润,用微火炒至微鼓起时取出,晾干。
附方:
(1)肾虚阳痿,早泄,遗精:本品配菟丝子、胡桃肉等量研末,每次一汤匙,用温黄酒或淡盐开水调服,早晚各一次。
(2)脾肾虚寒,五更泄泻:补骨脂120克、五味子、肉豆蔻各60克,吴茱萸30克,做水丸,每服6克,每天2次,开水送服。
(3)体弱,怕冷,腰腿疼痛,小便次数多:补骨脂60克,研末,胡桃仁120克,捣烂,加蜂蜜适量,拌匀,每天早晨一汤匙,开水送服。
(4)肾虚腰膝冷痛:补骨脂9克,肉桂1.5克,淮牛膝6克,水煎服。
说明:补骨脂本省有栽培,系一年生草本,适于向阳肥沃的黑黄质土。已故全国名医俞慎初(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在其遗著《中草药作物学》一书的65页有介绍栽培方法可参阅。
4.锦鸡儿
俗称:金鸟仔、金不换、金吊仔。
科属学名:豆科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
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
药用部分:根、花。
性味功能:根微甘、辛、平,能补气活血,祛风利湿;花,甘温,能祛风活血,止咳化痰。
主治:根治劳倦乏力,高血压,头昏耳鸣,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花治头痛头晕。
用法用量:根30~90克、花15~30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采;花春夏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高血压:鲜锦鸡儿根50克,洗净除外皮,切片,水煎冲白糖适量,分早、中、晚3次服,日服1剂。
(2)劳倦乏力:①锦鸡儿根50克(鲜品80克)、鸡1只,水酒各半炖服。②锦鸡儿鲜根80克、黄豆125克,水煮,食豆喝汤。
(3)风湿关节痛:锦鸡儿干根50克,水酒各半炖服。
(4)跌打损伤:锦鸡儿干根50克,酒炖服或水酒各半炖服。说明:有些畲族地区用根治疗白带、乳汁不足、口腔糜烂等疾病。
5.龙须藤
俗称:梅花入骨丹、羊蹄藤、羊角藤、燕子尾。
科属学名: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
Bauhinia championi(Benth)Bench
药用部分:藤、根。
性味功能:苦、涩、温。祛风除湿,疏经活络。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痢疾,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20~30克,水炖服。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也有切片蒸后晒干。
附方:
(1)关节风湿痛:①龙须藤30克、鸡血藤2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②本品30克、骨碎补30克、松节木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痢疾:龙须藤30克、山芝麻50克、算盘子15克,水煎冲鸭蛋1枚服。
说明:(1)本品未加酒炖服易有恶心感。(2)有些资料将本品列为苏木科。(3)与本品同科属的有马鞍叶羊蹄甲(B-faberi oliv),用叶嫩枝(味苦、涩,性凉)治百日咳、天泡疮、皮肤湿毒等;用根治筋骨疼痛、盗汗、尿频等疾。
6.合欢
俗称:芙蓉树、夜合树、夜合花。
科属学名:豆科合欢属植物合欢
Albizzia julibrssin Durazz
药用部分:树皮。
性味功能:甘、平。安神解郁,和血止痛。
主治:心神不安,失眠,肺脓疡,咯脓痰,筋骨损伤,痈疖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树皮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夏秋为佳,剥取树皮,切段晒干。
附方:
(1)失眠、心神不宁:合欢皮20克、柏子仁、白芍、龙齿各12克,水煎服。
(2)肺脓疡、咯脓痰:合欢皮50克、冰糖20克,先将合欢皮文火炖半小时,加冰糖再炖10分钟,煎成200毫升频服,每日1剂。
说明:少数畲医在5月开花时采花蕾晒干泡饮,能达到养心、开胃、解郁之效。
7.含羞草决明
俗称:头梳齿、鸡毛箭、山扁豆。
科属学名:豆科决明属植物含羞草决明
Cassia mimosoide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清热解毒,利尿、通便。
主治:黄疸、热淋,习惯性便秘,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9~18克,水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慎用,多服会引起腹泻。
附方:
(1)习惯性便秘:含羞草决明15克,水煎服,日服1剂。
(2)毒蛇咬伤:①含羞草决明18克,水煎服。②伤口按蛇伤处理后,将鲜全草捣烂,敷在伤口周围。
(3)热淋:含羞草决明10克,代茶。
8.截叶铁扫帚
俗称:关门草、光门竹、夜含草、白关门草。
科属学名:豆科胡枝子属植物截叶铁扫帚
Lespedeza cuneata(Dum.Cours)G.Don
药用部分:根或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淡。能润肺养阴,益肝滋肾。
主治:夜盲,盗汗,黄疸,遗精,腰痛,赤白带。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大蒜和酸辣食物。
附方:
(1)糖尿病:取鲜截叶铁扫帚根150克、公鸡1只,除毛剖腹去肠杂,不落水,温水炖熟,饭前空腹服,分为2天食完。每周2剂,连服8周,症状改善后,改服野麻草(铁苋莱),每日25克代茶。
(2)雀目:鲜截叶铁扫帚150克、苦地胆草75克,煎汤去渣,入羊肝(猪肝)125克,同炖食。
(3)久疟:截叶铁扫帚根、木本胡枝子、一枝黄花、龙芽草各10克,水酒各半炖服。
(4)风火目痛:鲜截叶铁扫帚80克,水煎服。
9.绿叶胡枝子
俗称:木本胡枝子、金漂带、金腰带、土附子、粘衣草。
科属学名:豆科胡枝子属植物绿叶胡枝子(女金丹)
Lespedeza buergeri Miq
药用部分:根、花。
性味功能:辛、微苦、温。能达表宣热,化痰止咳,除湿行气。
主治: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浮肿发黄,小儿惊风,蛔虫腹痛,妇人淤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或配方使用。
采制:常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孕妇及虚劳咳嗽者忌服。
附方:
(1)心绞痛:绿叶胡枝子花3朵,晒干,猪心1个,炖服。
(2)胃气痛:绿叶胡枝子根30克,母鸡1只,加酒适量炖服。
(3)腰脊痛:绿叶胡枝子根30克、花3朵,水炖服。
(4)肺痈:绿叶胡枝子鲜根60克、苦锦(臭娘子)60克,焙焦研末,拌煮熟猪肝服。
(5)小儿痰喘:绿叶胡枝子干根30克,水煎冲蜜服。
(6)血崩:绿叶胡枝子鲜根30克、算盘子根30克,水煎冲适量红糖服。
(7)浮肿发黄:绿叶胡枝子鲜根50克、豆腐250克,炖服,日服1剂,连续服用。
10.胡枝子
俗称:野花生、假花生、夜合草。
科属学名:豆科胡枝子属植物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Turcz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微苦。能强筋益肾,健脾祛湿。
主治:头晕、脱力、血淋、蛇伤、风湿痛。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内服或外用。
采制:夏秋挖根,洗净切碎,晒干备用。果实除去荚壳,取种子晒干备用。
附方:
(1)腰腿疼痛、风湿痹痛:鲜胡枝子根300克(干品100克)、猪赤肉125克、黄酒250毫升、开水500毫升,炖服,日服1剂。
(2)脱力:鲜胡枝子根200克、黄酒200毫升、开水300毫升,炖服。
(3)肺热咳嗽、百日咳、鼻衄:鲜胡枝子全草100~150克、冰糖50~75克,水炖服。
(4)便血:鲜胡枝子根200克、猪五花肉(三层肉)125克,加水炖服。
(5)淋病:鲜胡枝子100克、鲜车前草30克,水煎、冲冰糖服。
(6)蛇咬伤:鲜胡枝子、鱼腥草各等量,加盐少许捣烂敷创口。
说明:本品与福建中医研究所1983年编印的《福建药物志》第二册中的假地豆(Alysiearpus vaginalis(L)DC)197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的猪屎豆(Crotalaria mucronata Desv)系同科不同属植物,闽东群众亦常混用。
11.刀豆
俗称:马刀豆、挟剑豆、刀豆角、大刀豆。
科属学名:豆科刀豆属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药用部分:壳、根、种子。
性味功能:味甘、性平。补中下气,舒筋活络。
主治:遍身筋痛,四肢无力,呃逆,胁痛,鼻渊,腰痛。
用法用量:每次种子9~15克,根、壳30~60克,水煎服或生用。
采制:9~10月间采收,分别晒干收存备用。壳、根烧灰内服。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鼻渊、腰痛:刀豆壳60克,烧灰调酒服。
(2)胁痛:刀豆壳用一爿,左痛用右,右痛用左,每次60克烧灰,黄酒送服。
(3)挫闪胁痛:刀豆壳10~15克,烧灰炖服。
(4)关节痛:刀豆根、金樱子根各15克,水煎服。
(5)虚寒呃逆:刀豆壳或种子烧灰存性,研末,每次15克,开水送服。
(6)头风头痛:刀豆根15克,水煎冲酒服。另取刀豆根100克煎汤洗头部。
12.葫芦茶
俗称:麻草、金剑草、犬嘴舌、倒藤老抱、鲮鲤舌。
科属学名:豆科山蚂蝗属植物葫芦茶
Desmodium triquetrwnm(L.)DC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凉。清热解毒,消积利湿,杀虫防腐。
主治:预防中暑,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肾炎,肝炎,肠炎,乳腺炎,齿龈炎,腮腺炎,小儿疳积,角膜溃疡。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除杂质,阴干或鲜用。
附方:
(1)肾炎:①葫芦茶60克,水煎服,每日1剂。②葫芦茶45克、乌豆125克、鸡蛋2枚,黄酒少许,水炖服。
(2)小儿疳积:葫芦茶20克、金丝草20克、动物肝脏100克,水炖服,日服1剂。
(3)预防中暑:葫芦茶的叶、藤各30克煮汤代茶常饮。
(4)脱力(过度疲劳)发生里急后重:葫芦茶根30克,桂圆15枚,煎服。
(5)肺痈:葫芦茶根30克、冰糖30克,水炖服,日服1剂。
(6)产后淤血痛:葫芦茶根30克,捣烂酌加米酒炖服。若将根50克捣烂清水炖服治痛经。
说明:据清代《本草求原》载:“性平味涩,能消食,杀虫,治五疳,黄疸。”近代的《岭南采药录》载:“疮久有虫,敷之即愈,有解热毒,去疳积,辟蛊去蛀虫的作用。”
三十七、金缕梅科
1.枫香树
俗称:边柴树、扁树、槟柴、燕叶、枫树。
科属学名:金缕梅科枫香属植物枫香树
LiquidambartaiwanianaHanceepithmut
药用部分:根、叶、果实、树脂。
性味功能:根苦、温,祛风止痛;叶苦、平,祛风去湿,行气止痛;果(路路通)苦、平,祛风通络,利水,下乳;树脂(枫香脂)苦、辛、平,解毒生肌,止血止痛。
主治:根治风湿性关节痛,牙痛;叶治肠炎,痢疾,胃痛;外用治毒蜂蜇伤,皮肤湿疹;果治乳汁不通,月经不调,风湿关节痛,腰腿痛,小便不利,荨麻疹;枫香脂治头晕头痛,外伤出血,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根、叶每次30~60克,水煎服。叶捣烂绞汁服或外敷。果每次3~9克,研末调酒或调茶油外敷或水煎洗患处。枫香脂每次1.5~3克,研末开水送服或外用。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枫香脂选大树,于7~8月间自根部以上每隔15厘米交错凿洞,使之分泌树脂,到11月至次年3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风湿关节痛:枫香树根、薜荔、毛花杨桃根各5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2)痢疾、胃肠炎、腹泻:①鲜枫香树叶50克、鲜辣蓼叶30克,共捣烂绞汁服;②枫香树根30克、野麻草20克,水煎服。
(3)中暑腹痛:枫香树叶30克,水煎服。
(4)消化不良:干枫香树叶10克,研末,鱼腥草30克,煎汤送服。
(5)小儿腹泻:枫香树嫩叶、菝葜嫩叶各等量,捣烂绞汁50~80毫升,炖服。
(6)痈、乳腺炎:枫香鲜根50克、紫花地丁10克,加水和少许酒煎服,药渣捣烂趁温热敷患处。
(7)急性胃肠炎:枫香树鲜根60克,水煎服。
(8)感冒:枫香树嫩叶15克、茶叶5克,开水冲泡代茶服。
(9)头晕头痛:鲜枫香树脂适量,涂太阳穴。
说明:闽东畲族在端午节采摘枫树嫩芯及仙人对坐、艾叶等,切碎阴干,置锅中略炒,拌入少许食盐再炒片刻取出晾后,装瓮密封作为常年保健药材,感冒、中暑、消化不良等疾取些煎服,效果佳,流传面广。
2.檵木
俗称:碎米柴、清明花、铁柴、石丁花、细细丁、满山白。
科属学名:金缕梅科檵木属植物檵木
Loropetalum chinense(R.Brown) olir
药用部分:根、叶、花。
性味功能:叶微苦、平,止血,止泻;花甘、平,清热,止血;根微苦、温,行血去淤。
主治:叶:子宫出血,腹泻;花:鼻出血,外伤出血;根:血淤经闭,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30~40克,花、叶15~50克,单用或配方。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碎硒干;花清明前后采集,晒干备用;叶夏秋采集,切碎晒干;果实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附方:
(1)子宫出血:檵木叶、大血藤、龙芽草各50克,水煎分3次服,日服1剂。
(2)痢疾、腹泻:檵木根或叶50克、石榴根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
(3)鼻衄:檵木花、白鸡冠花各15克,水煎服。
(4)风湿性关节炎:檵木根50克、清水藤根6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5)外伤出血:檵木花适量(干品),研末撒创口或调茶油涂患处。
三十八、杨梅科
杨梅
俗称:刺红、珠红、树梅。
科属学名: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
Myrica rubra(Lour) Siebet. Zucc
药用部分:根、树皮、果实。
性味功能:根、树皮:苦、温,散淤止血,止痛;果:酸、甘、平、生津止渴。
主治:根、树皮: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果治口干,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根、皮15~50克,水煎服;果10~30粒鲜食或绞汁服。
采制:根、皮常年可采,鲜用或晒干。果5~6月成熟时采,鲜用或用食盐腌置瓮中密封备用。
附方:
(1)跌打损伤:鲜杨梅根500克、南五味子根30克,浸泡在童尿中7天7夜,取出清水冲后切片,置瓦片上焙烘,加大小茴香各3克,共研成细末,早饭前米酒冲服3~4克。
(2)骨折:先整复后加夹板固定,取杨梅根皮适量,切碎,加童尿少许,炒干研末,调鸡蛋清成糊状,擦敷在夹板间,每日换药一次。
(3)发痧:杨梅根皮研末吹鼻刺激喷嚏。
(4)牙疳:杨梅核烧灰存性,研末涂患处。
说明:雷公藤中毒用杨梅鲜果1500克,捣汁,每隔1小时服100毫升,或用鲜根250克,水煎2次共1000毫升,每隔1小时服200毫升,也可交替服用。
三十九、桑科
1.薜荔
俗称:墙壁藤、风不动、有蜂藤、佬孟、红墙套。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薜荔(王不留行)
Ficus Pumila L
药用部分:茎、根、果。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涩、微甘。能祛风湿,暖腰膝,通乳汁,健脾气。
主治:风湿腰膝筋酸痛,劳倦伤脾,带下、少乳,黄疸,感染。
用法用量:根茎30~60克,炖服;果2~6粒,炖服。
采制:根、茎常年可采;果夏季采收,除杂质,鲜用或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阴虚遗精者忌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痛:①薜荔根60克,炖猪脚节服或水酒各半炖服。②根、茎60克、金樱子根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腰闪:薜荔根(茎)60克、黄酒250克,先煎药液,后冲酒服。
(3)坐骨神经痛:薜荔茎或根60克、柘树根30克、南蛇藤15克,水煎服。
(4)发背肿痛:鲜薜荔藤叶适量,饭粒少许,杵擦患处。
(5)跌打损伤:薜荔根、茎60克,水酒各半炖服。另取茎、根、叶适量,铁锅炒焦研末调酒敷患处。
(6)乳汁不足:①薜荔果3~6粒、通草9克、猪肉125克,煮服。②薜荔果3~6粒、萱草根30克,炖猪肉或鲜鱼、鲜虾服。
说明:①不结果的枝叶俗称小薜荔,治风湿关节痛等。②资料载:果实味甘,性凉,有壮阳固精、利湿通乳功效。治久痢脱肛、月经不调、乳汁不通、睾丸炎、风湿、白疱疮、漆疮、痈肿。茎味微苦,性平。有祛风活络、凉血解毒的功效。叶味微酸、涩,性凉,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治风湿关节炎、跌打。
2.桑叶(桑枝、桑葚、桑白皮)
俗称:桑树。
科属学名:桑科桑属植物桑
Morus alba. Linn
药用部分:叶、嫩枝、根皮、果。
性味功能:叶,性寒,味苦、甘。清热,祛风,明目。嫩枝(桑枝、嫩桑枝),性平,味苦。祛风湿,通筋活络,止痛。根皮(桑皮、桑白皮、桑根白皮),性寒,味辛,甘。清肺热,止咳,利尿,降血压。果(桑果、桑葚、桑棋子):微温,甘酸,补血,滋养。
主治:叶,感冒发热、头痛、咳嗽痰浓、风火赤眼等。嫩枝,风湿痛、筋骨酸痛等。根皮,肺热咳嗽,小便不利,高血压,糖尿病。果,贫血、头晕眼花、失眠、口渴、便秘。
用法用量:桑叶9~15克,水煎服。桑枝,9~15克,水煎服(大剂量可用30克)。桑白皮,9~12克(大剂量可用30克)水煎服。桑葚,9~15克,水煎服。
采制:叶,霜降前后采摘,晒干。枝,春夏之后或夏秋之后采集,切片晒干。根皮,秋冬时节采挖,刮去外皮,除去木质部,切断,晒干。桑葚,5~7月果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烘干。
附方:
(1)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渴:桑叶、菊花、连翘、苦杏仁各9克,薄荷(后下)、桔梗各6克,生甘草3克,鲜芦根12克,水煎服。
(2)急性结膜炎:桑叶、菊花各9克,决明子6克,水煎服。
(3)体虚下午低烧,夜眠多汗:桑叶、干地黄、麦门冬各9克,水煎服。
(4)头目眩晕:①桑叶、菊花、枸杞子、决明子各9克,水煎服。②桑叶、黑芝麻各等量,蒸熟,晒干,共研细末,每服一汤匙,白糖适量,开水冲服。
(5)肺热咳嗽:桑白皮12克,地骨皮9克,甘草6克,水煎服。
(6)水肿尿少:桑白皮12克、大腹皮、茯苓皮各9克,冬瓜皮30克,生姜皮3克,水煎服。
(7)风湿臂痛,筋骨酸痛,手指发麻:桑枝30克,豨莶草15克,水煎服。
(8)神经衰弱、失眠、贫血、便秘:桑葚15克,何首乌12克,枸杞子、女贞子各9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或桑葚熬膏,每服1匙,每天3次。
(9)老年便秘:桑葚、黑芝麻等量研末,每服1匙,每天3次,开水调服。
(10)高血压:桑白皮15~30克,枸杞根15~30克,水煎代茶。
(11)糖尿病:桑白皮配合土枸杞子,适量服用。
3.佛掌榕
俗称:鸡脚掌、猴小便、牛奶仔、毛桃树。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佛掌榕
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hirta(Vahl)Migo
药用部分:根、茎、果。
性味功能:甘、微温、微苦。健脾化湿,行气化痰,舒筋活络。
主治: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睾丸炎,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根、茎30~100克、果30~50克,水煎服。
采制:根、茎全年可采,果实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肺结核:佛掌榕叶50克、虎杖根30克,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佛掌榕根100克、猪蹄1个,黄酒适量,水炖服。
(3)慢性气管炎:佛掌榕果50克、鱼腥草20克,水煎代茶饮。
(4)睾丸炎:佛掌榕果50克、盐肤木根50克,水煎服。
说明:粗叶榕与五指毛桃同科同属,功效相同,畲族通用。
4.榕树
俗称:避暑树、榕树须。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榕树
Ficus microcarpa LF.
药用部分:叶、气根、根、果。
性味功能:叶:微甘、淡、平,能镇痛消肿;根、气根(榕树须):微苦、平,祛风除湿;果:活血散淤、清热解毒。
主治:叶治夜啼,慢性气管炎,细菌性痢疾;根、气根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果治疖肿。
用法用量:根、气根30~60克,水煎服。果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叶、根、气根常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果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小儿夜啼:榕树叶7叶、蝉蜕3个,水煎,调冰糖睡前服。
(2)慢性气管炎:鲜榕树叶50克、陈皮20克,水煎服。
(3)细菌性痢疾:鲜榕树叶400克,加水煎成600毫升,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连服至愈。
(4)风湿关节痛:榕树根60克、土牛膝根30克、猪骨头适量,水酒各半炖服。另取榕树气根适量,水煎趁热洗患处。
(5)跌打损伤:榕树根60克、马尾松根60克、酒适量,水煎冲酒服。另取鲜根二层皮适量,加少量韭菜根、酒糟捣烂敷患处。
5.构树
俗称:楮树、棉藤、谷浆树。
科属学名:桑科楮属植物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rent
药用部分:叶、果实。
性味功能:叶:甘、凉,凉血杀虫;果:甘、寒,补肾壮腰。
主治:腰膝酸痛,鼻衄,痈肿,瘘管。
用法用量:子:6~12克,配方或单用;叶适量,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腰膝酸痛:构树果12克、金樱子15克、土牛膝12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
(2)鼻衄:鲜构树叶100~150克,捣烂,调开水1杯,绞汁内服。
(3)痈:鲜构树叶适量,加冷饭少许,捣烂敷贴患处。
(4)瘘管:构树叶一片,洗净,卷成细条,徐徐插入瘘管内,每日1次。
6.柘树
俗称:九重皮、山荔枝、黄金刺、老鼠刺。
科属学名:桑科柘属植物柘树
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 Burean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利湿。
主治:腰痛,关节痛,脾虚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内服或外敷,外用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硒干。
禁忌:外感风寒及孕妇忌服。
附方:
(1)补养体质:柘树根30克,炖鸡(兔)服。
(2)腰痛、关节痛:柘树根60克,炖猪蹄服。
7.葎草
俗称:五爪龙、割人藤、有刺叶五爪片、大叶五爪龙。
科属学名:桑科葎草属植物葎草
Humulus scandens(Lour) Merr
药用部分:全株。
性味功能:性凉、微甘。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肺结核,瘰疬,胃肠炎,小儿疳积,小便不利,肾盂肾炎。
用法用量:每次20~5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晒干切碎备用或鲜用。
附方:
(1)急慢性胃肠炎:①葎草30克、凤尾草30克、辣蓼15克,水煎服。②葎草60克、红糖30克,水煎服。
(2)小儿疳积:葎草50~60克(按年龄每周岁5克,12岁按成人服)、鸡蛋1~2个(7岁以下1个),水煎服,每5天1剂至愈。
(3)菌痢:葎草60克,野麻草60克,马齿苋60克,糖50克(红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煎汤冲糖服。
说明:福鼎市中医院汪济美主任中医师,以葎草为主药,并研制成“消核丸”,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纤维瘤,纤维腺瘤,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瘤等,收到良好疗效,《医林一介》一书82页有《草药“葎草”对瘿瘤、结核的效用探讨》作了较详细介绍。
8.天仙果
俗称:牛奶柴、大号牛奶仔、牛奶仔、鬼馒头。
科属学名:桑科榕属植物天仙果
Ficus crecta Thunb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淡、无毒。能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月经不调,白带,脱肛,骨结核,皮肤瘙痒,跌打损伤,劳倦乏力。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或加酒炖服。
采制:根常年可采,秋季为佳,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禁忌:有外邪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花。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天仙果鲜根120克、猪蹄1个,水酒各250克炖服。
(2)跌打损伤:天仙果鲜根120克、红酒500克,炖服。
(3)脱肛:天仙果鲜根60克、地菍根30克,水煎服。
说明:民间将竹叶榕、全缘榕等也称“牛奶仔”,认为功用相似,常混用。
9.构棘(葨芝)
俗称:山荔枝、假荔枝、黄金刺、老鼠刺、鸟不踏、九百一、千层皮、九重皮、穿破石。
科属学名:桑科柘属植物构棘(葨芝)
Cudrania cochinchinensis (Lour)kudoet Masam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微苦、平。祛风利湿,散淤止痛,止咳化痰。
主治: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骨折、疔疮疖痈。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皮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附方:
(1)风湿关节痛:构棘根30克,天仙果根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构棘鲜根60克,水煎服。
(3)急性黄疸型肝炎:构棘根30克、葫芦茶根30克,水煎2次分服,日服1剂。
(4)急性淋巴管炎:构棘30克、威灵仙30克,水煎服。
(5)骨折:构棘120克(干品研末)加冷饭适量,细辛15克,捣烂敷患处。
(6)补养体质:构棘60克,炖鸡或兔食。
四十、荨麻科
1.糯米团(蔓苎麻)
俗称:石薯、糯米藤、金鸡舌、康菜藤、猪仔草。
科属学名:荨麻科蔓苎麻属植物糯米团(蔓苎麻)
Memorialis hirta(Blume)wedd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主治:咳血,吐血,白带,结膜炎,乳腺炎,蜂窝组织炎,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除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咳血:糯米团60克、鲜橄榄12枚、猪赤肉125克,水炖服。
(2)血管神经性水肿:糯米团鲜根适量,加食盐少许,同捣烂,敷患处,每日换药3~4次。
(3)乳腺炎:鲜糯米团全草60克、一点红30克,水煎服;另取鲜糯米藤根,一点红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2剂。
(4)蜂窝组织炎、背痈:糯米团鲜品120克、鸡尿藤120克、米醋1碗,置陶罐内,放炉上煮开,罐口朝患处熏之;另取银针挑开疮口,排净浓液,再取鲜糯米藤全草100克、菸叶丝30克、红糖适量,加少许桐油,同捣烂成药膏敷患处,每日换1次。
2.苎麻
俗称:野苎、野麻、白苎、般苎、山苎。
科属学名:荨麻科苎麻属植物苎麻
Bochmeria nivea(L.)Gaud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寒、味甘、无毒。能活血止血,清热解毒,安胎。
主治:小儿丹毒,火丹疖毒,蛊胀,哮喘,疝气,白浊滑精,痢疾,血淋,疔疮肿毒,胎动不安,蜂蛇咬伤。
用法用量:鲜根60~120克,水煎服。外用鲜根、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叶夏秋采收。根洗净,去外层黑皮,切片晒干。根、叶晒干烧灰存性备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附方:
(1)胎动不安:①苎麻根15~30克、葡萄干60克,水煎至6份,渣同。如见血加砂仁15克、艾叶15克。②苎麻根15克、糯米125克、莲子5粒,煮服。
(2)缠身疹(带状疱疹):苎麻鲜叶适量捣烂,陈旧麦秆适量烧灰,米醋调成糊状敷患处。
(3)痢疾:苎麻鲜根60克、野麻草60克,白痢加红糖、红痢加白糖15~20克,水煎服。
(4)血淋:苎麻鲜根120克,水煎服。
(5)痈疖:苎麻鲜根捣烂外敷。
四十一、冬青科
1.铁冬青
俗称:年年青、四季青。
科属学名:冬青科冬青属植物铁冬青
Ilex rotunda Thunb
药用部分:树皮。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急性胃肠炎,中暑腹痛,胃痛,关节扭伤肿痛,感冒发热,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二重皮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取二重皮浸泡童便中7天后,洗净晒干。
附方:
(1)急性胃肠炎:铁冬青茎二重皮30克、马齿苋3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日服1剂。
(2)中暑腹痛、热性胃痛:铁冬青二重皮20克、葱头7条,水煎服。
(3)感冒发热:铁冬青二重皮12克、生姜、茶叶各20克,水煎服。
(4)关节扭伤肿痛:铁冬青二重皮12克,研末,白糖50克,开水冲服;另取鲜二重皮适量,加冷饭少许,捣烂敷患处。
(5)跌打损伤:将铁冬青二重皮浸泡童便7天后,洗挣晒干,研末,开水或黄酒送服,每服15克,日服1剂。
2.梅叶冬青(岗梅)
俗称:假荔枝、土白芍。
科属学名: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梅叶冬青(岗梅)
Ilex asprella(Hooket Arn)champex Benth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甘、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
主治:扁桃体炎,咽喉炎。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单味或配方。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附方:
(1)扁桃体炎、咽喉炎:梅叶冬青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2)高热烦渴:梅叶冬青15克、一见喜15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
(3)肺炎:梅叶冬青、豆爿草、清水藤、白搡、白桃根、蜈蚣草、构树根、白花风不动各15克,开水炖服。
四十二、卫茅科
1.哥兰叶(大芽南蛇藤)
俗称:穿山龙、白穿山龙。
科属学名: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哥兰叶(大芽南蛇藤)
Celastrus Gemmatus Loss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祛风湿,行气血,强筋壮骨,消痈毒。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骨髓炎,胃痛,带状疱疹,湿疹,跌打损伤,疔疮疖痈等。
用法用量:根、藤20~50克、叶10~30克,水煎服,根二重皮或鲜叶捣烂或调茶油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除杂质切片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哥兰叶根100克、盐肤木根5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腰腿痛:哥兰叶根50克、金樱子根30克、菝葜根30克、猪骨头适量,水酒各半炖服。
(3)胃痛:哥兰叶根100克、两面针根30克、猪肚1个,加水炖服。
(4)骨髓炎:哥兰叶根100克、天仙果150克、当归60克、威灵仙60克、山葡萄根70克、骨碎补60克,加酒过药面,浸15天,过滤,早服20毫升,临睡前服30毫升。
(5)带状疱疹:哥兰叶根磨陈醋成乳状,频频涂抹患处至愈。
(6)湿疹、荨麻疹:哥兰叶根100克、苍耳子全草50克,加水500毫升,煎汤外洗。另取哥兰叶根40克、苍耳子30克,水煎服。
说明:本品与南蛇藤同科属,性能作用相同。有些地方亦称蛇藤(Celastrnrns hook-eri Prain)作穿山龙用。蛇藤有小毒,使用需注意。
2.雷公藤
俗称:黄藤、水草根、菜早药、山砒霜、闹羊花。
科属学名: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 Hook F.
药用部分:根心(根的木质部分)。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大毒。祛风解毒,杀虫。
主治: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麻风神经痛,手指瘭疽等。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剥尽根皮后,将根心浸泡在水中,反复更换清水,直到浸泡水无原汁后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孕妇及患有心、肝、肾病者忌用。叶、茎有剧毒,误服可取杨梅根或果300~500克,水煎服以急救。
附方:
(1)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心15克、猪蹄1个,加清水炖熟,分早、晚各服一半,连服一周为一疗程。
(2)麻风神经痛:雷公藤根心5~8克,水炖服,日服1剂。一周为一疗程,痛甚者可加1~2克,每日极量为15克。
(3)蛇头疔(手指瘭疽):雷公藤根心切碎研成末,装在小瓶内,加酒浸泡,将患指伸入浸泡。
说明:雷公藤根心超过15克的量就可能引起中毒,出现胃肠刺激症状,中枢神经的损害及肝、心出血及坏死,严重者死亡。所以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出现中毒症状时,急取杨梅根或果300~500克,水煎服急救。
四十三、鼠李科
1.多花勾儿茶(黄鳝藤)
俗称:清水藤、老鼠屎藤、大号铁包金、铳子藤。
科属学名: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多花勾儿茶(黄鳝藤)
Berchemia flfloribunda(Wall)Brongn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甘、微温。补脾益气,活络舒筋。
主治:风湿关节痛,慢性骨髓炎,肝硬化。
用法用量:单用或配方,每次60~150克,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切碎晒干备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痛:鲜多花勾儿茶150克、鲜大血藤15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慢性骨髓炎:鲜多花勾儿茶根120克、鲜三加皮(白花)根80克、羊肉250克,水酒各半炖服。
(3)肝硬化:多花勾儿茶根80克、柘树根60克,水煎代茶久服。
2.熊柳
俗称:铁包金、花眉跳架、鼻朴子、老鼠塔、厝箕藤、老鼠耳。
科属学名: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熊柳
Berchemia Racemosa Set Z.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涩。能舒筋强骨,健脾益气,通经活络,祛寒利尿,除湿止痛。
主治:内伤寒热,胃痛,头痛,腰膝无力,淋浊带下,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秋季为佳,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胃脘痛、湿热黄疸、小儿脾积风:熊柳根30~60克,水煎服。
(2)肺结核:熊柳鲜根30克、白芨15克,水煎服。
(3)风毒流注:熊柳鲜根125克、羊肉125克,水酒各半炖服。
(4)糖尿病:熊柳鲜根60克、地耳草30克、冰糖30克,炖服。
说明:畲医将细叶勾儿茶(B.1ineatacl DC)也称“铁包金”,性味功能、药用相同。
四十四、胡颓子科
胡颓子
俗称:牛奶子、威匏、柿糊、补阴丹。
科属学名: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胡颓子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药用部分:根、叶及果实。
性味功能:性温、味酸涩、无毒。能润肺补肾,壮筋骨,开脾健胃,利湿,通经活血。
主治:久年风湿,腰膝酸疼,肺虚咳喘,小便失禁,水肿,泻痢。
用法用量:根50~100克,叶、果9~15克,配方或单味煎服。
采制:根四季可采,叶夏季采集,果立夏成熟时采摘,分别除杂质,洗净晒干备用。
禁忌:肺脾有实热者忌用,种子寒热病禁用。
附方:
(1)四脚酸软无力:胡颓子根100克、盐肤木根100克,水煎去渣后调入生鸡蛋2枚,红酒适量,分2次服。
(2)肺结核咳血:胡颓子鲜叶30克(干叶20克)、冰糖30克,开水冲炖,饭后服,日服2次,连续服1周。
(3)风寒肺喘:胡颓子根50克、红糖30克,水煎饭后服。
(4)腹痛下痢:胡颓子根100克、冰糖50克,水煎分早晚服。
(5)泻痢:胡颓子果实15克,水煎服。
四十五、葡萄科
1.白蔹
俗称:白蒲姜、五爪藤、五爪龙、野山薯。
科属学名: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白蔹
Ampe lopsis japonical(Thunb) Makino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苦、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赤白带下,痔疮肛漏,跌打损伤,烧烫伤等。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研末调酒或鲜块根捣烂敷患处。
采制:春秋挖取块根,洗净剥除外皮,鲜用或纵剖两瓣晒干备用。
附方:
(1)湿热白带:白蔹、苍术各10克,研末,早晚二次分服,用糖水送服。
(2)烧烫伤:白蔹适量研末,调茶油或鸡蛋清涂患处。
(3)痔疮肛漏:鲜白蔹去外皮100克,切成片水煎调红糖服,渣捣烂敷患处。
(4)扭挫伤:鲜白蔹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伤处。
2.扁担藤
俗称:扁藤、腰带藤、铁带藤。
科属学名: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扁担藤
Tetrastigma Planicaule(Hook F.)Gagnep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主治:风湿骨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次50~10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附方:
(1)风湿关节痛:扁担藤根60克、鸡蛋1枚,水煎服,日服1剂。
(2)中风偏瘫、乙脑后遗症的手足畸形:扁担藤根60~80克、猪蹄1个,炖服。
(3)腰肌劳损:扁担藤根片100克、酒1斤,浸泡一周,早晚服20毫升。
3.蛇葡萄
俗称:野葡萄、山葡萄、假葡萄、绿葡萄。
科属学名: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蛇葡萄
Ampelopsis brevipedunculata(Maxim)Trautv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祛风活络,止痛,止血。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或研末冲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集,去木心,取皮,洗净,切片晒干备用;干品研成粉末,加蜜制成药丸或装胶囊备用。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蛇葡萄5克、穿山龙10克、龙须藤3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跌打损伤:蛇葡萄10克、驳骨丹30克,黄酒炖服。
(3)风湿痹痛:蛇葡萄360克,研成细粉末,加冬蜜适量调匀,制成120粒药丸,每日3次,每次2粒,20日为一疗程。
(4)子宫脱垂:蛇葡萄根20克、腹水草25克、猪小肚(猪膀胱)1个,黄酒炖服。
4.乌蔹莓
俗称:五瓜龙、五叶藤。
科属学名:葡萄科乌敛莓属植物乌蔹莓
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
药用部分:全株。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酸。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疔毒,尿血,乳腺炎,痢疾,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煎服或配方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物后,阴干或晒干,或鲜用。
附方:
(1)乳痈、疖子、肿毒:乌蔹莓鲜品适量合蜂蜜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取鲜叶加酸饭粒少许,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2)血尿:取鲜乌敛莓全草60克,加水600毫升,煎成300毫升,蜂蜜调服。
5.三叶崖爬藤
俗称:千金径、三叶青、金线吊蛤蟆、金线吊葫芦、一粒珠。
科属学名: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崖爬藤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微甘、凉。清热解毒。
主治:毒蛇咬伤,疮疡肿毒,黄疸,急慢性肾炎。
用法用量:每次6~30克,水煎服;外用鲜块根适量。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晒干,或浸入酒中浸泡5~7天后取出阴干。
附方:
(1)毒蛇咬伤:①浸酒的三叶崖爬藤块根6~10克,立即嚼服。②鲜三叶崖爬藤块根适量,捣烂绞汁内服。渣调醋敷创口。
(2)疮疡肿毒:鲜三叶崖爬藤块根(干品亦可),磨醋(或酒)成糊状抹患处。
(3)湿热黄疸:三叶崖爬藤块根15克(鲜根30克),水煎调白糖30克服。
(4)急慢性肾炎:三叶崖爬藤块根30克、青皮鸭蛋2枚(打裂痕),水煮熟服。
四十六、芸香科
1.山橘
俗称:金豆、甘橘、金柑、金橘根、金橘、猴子柑、山橘子。
科属学名:芸香科金柑属植物山橘
Fortunella hindsii(champ)Swingle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辛,无毒。能调气降逆,健脾开胃,舒筋活络,利下焦湿,暖丹田,祛寒疝。
主治:水肿,胃痛,疝气,子宫下垂,睾丸肿大,产后小腹痛,下消,血淋。
用法用量:根40~60克、果10~20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果10~12月采收,切片晒干。或鲜果切片,加盐腌制装瓷器密封备用。
禁忌:气虚火旺者忌用。
附方:
(1)水肿:山橘果30克、过冬柚子皮150克、大号辣蓼40克,水煎服。
(2)胃痛:①山橘鲜根200克、猪肚1个、红酒500克,先将金橘根加水1000克,煎至500克,去渣,把猪肚切成小块加入,并加入红酒,炖服。一周一次,忌食韭菜。②盐腌山橘6克,开水冲服。
(3)下消:山橘鲜根50克、猪赤肉150克、开水500克,冲炖服。
(4)血淋:山橘鲜根50克、冰糖25克,开水冲炖服,日服1剂。
(5)子宫下垂:山橘根100克、小茴根60克、生黄精30克,猪小肚一个,水酒各半炖,分2次服。
(6)睾丸肿大:山橘果9克、碧扑草15克、白酒300克(不会饮酒者可用水酒各半)炖,日服2次。
(7)产后小腹痛:山橘根15克,炖红酒服。
(8)疝气:①山橘根20克、小樟根40克、猪小肠150克、醋100克。先将上药放在无油锅内炒热,加30克醋再炒,炒至药变色。再加醋炒,连炒3次后,加水炖服。②山橘根20克、蕺菜根10根、小樟根10克、白酒250克,炖服,或水酒各半炖服。
2.光叶花椒两面针
俗称:鸟不宿、鸟不踏、双面针、叶下穿针。
科属学名: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光叶花椒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 DC.
药用部分:根、根皮。
性叶功能:苦、辛、平,有小毒。祛风活血,散结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腰肌劳损,牙痛,胃脘痛,咽喉肿痛,毒蛇咬伤,无名肿毒等。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禁忌:孕妇忌用。
附方:
(1)胃脘痛:①光叶花椒两面针根50克、山鸡椒40克、米酒1000毫升,浸泡7天,早晚各服酒20毫升。②光叶花椒两面针30克、山橘根30克、石仙桃30克、猪肚1个,炖服。
(2)风湿关节痛:光叶花椒两面针根30克、扁豆藤根30克,水煎服。
(3)蛀牙痛:鲜光叶花椒两面针根皮2克,捣烂塞龋齿洞中。
(4)跌打损伤、腰肌劳损:光叶花椒两面针根30克,积雪草15克、猪脚1个,水酒各半炖服。
(5)咽喉肿痛:光叶花椒两面针根15克、石仙桃30克,水煎服。
(6)无名肿痛:鲜光叶花椒两面针根皮适量,捣烂,调少许冬蜜敷患处。
说明: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十七、楝科
楝树
俗称:苦楝、楝柴、楝枣。
科属学名:楝科楝属植物楝树
Melia azedarach Linn
药用部分:根、茎二层皮、果。
性叶功能:苦,寒,有小毒,泻火,止痛,杀虫。
主治:根、茎二层皮治蛔虫、蛲虫、钩虫、湿疹;果治腹痛,痢疾等。
用法用量:根、茎二层皮15~30克,果3~9克,水煎,内服或外洗。
采制:根、茎全年可采,夏秋为佳,除去粗皮,取二层皮切片晒干或鲜用;果秋冬成熟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禁忌:孕妇、小儿慎用,虚寒,便溏者不宜。
附方:
(1)蛔虫病:楝树根二层皮15克、猪小肠2尺,炖服。
(2)腹胀腹痛:楝树果15克、山鸡椒果15克,食盐少许,水煎,服用时加黄酒一匙。
(3)湿疹:干楝树根、茎二层皮适量,烧成炭后研成末,调茶油敷患处,换药时须洗净再敷之。
说明:本品有小毒,中毒可用绿豆、甘草加水煎服以解救。
四十八、省沽油科
野鸦椿
俗称:白鸡朎、鸡朎花、鸡眼睛。
科属学名:省沽油科野鸦椿属植物野鸦椿
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
药用部分:根、果(鸡朎花)。
性味功能:根:微苦、甘、平,祛风利湿;果:辛、温,解毒止痛。
主治:头痛头晕,风湿腰痛,漆树过敏等。
用法用量:根30~60克,果15~30克,水煎服,或适量外用。采制:根秋季采集,果秋冬采摘,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头痛头晕:野鸦椿果20克、鸡蛋3个,炖服。
(2)风湿腰痛:野鸦椿根60克、山橘根30克,水酒各半煎服。
(3)荨麻疹:野鸦椿根30克,红枣30枚,水煎服。
(4)漆树过敏:先用韭菜适量水煎洗患处,再将野鸦椿花果研末撒敷患处。
四十九、漆树科
1.野漆树
俗称:漆柴、山漆、野漆树。
科属学名:漆树科漆树属植物野漆树
Rhus sylvestris siebet Zucc
药用部分:根、花、子、叶。
性叶功能:苦、微涩、温,有小毒。能去淤,止血,活血,强筋。
主治:咳血,吐血,腰痛,胸部受伤。
用法用量:根9~15克,水煎服;花、叶多外用;子3~9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及燥热体质不宜。
附方:
(1)胸肺内部裂伤吐血:野漆树根50~60克,猪夹心肉125克,炖服。
(2)胸部跌打损伤:野漆树鲜根30~60克,洗净切片,鸡1只(男用雄,女用雌),去内脏尾足,水酒各半炖服。
(3)皮肤破伤出血:野漆树鲜叶嚼碎敷之即效。
说明: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569页记载,本品与同属植物木蜡树(R.succedancar)功效相似。本品易引起过敏。
2.盐肤木
俗称:猴盐树、猴盐柴、铺地盐、五倍子树、铺连盐。
科属学名:漆树科漆树属植物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药用部分:根、叶、皮。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咸微苦。能健脾化湿,强筋补肾。
主治:风湿痹痛,四肢酸软,腹胀腰痛,痰饮咳嗽,水肿血崩。
用法用量:根30~60克、根皮20~30克、花果10~15克,水煎服或研末开水送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或水煎洗患处。
采制:根、皮全年可采,洗净除杂质,切片晒干或以醋炒制备用。果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禁忌:阴虚火旺及外感风寒忌用。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痛、腰骨酸痛:盐肤木鲜根100克、猪脊椎骨500克(或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盗汗:五倍子5克研末,温开水少许调和制成铜钱大的药饼,临睡前对准脐窝贴上,再用布固定(胶布固定),连贴一周为一疗程。
(3)痰饮咳嗽:盐肤木根或茎皮30克、枇杷叶30克,水煎服。
(4)小儿疳积:盐肤木根皮15克、叶下珠10克,水煎服。
说明:盐肤木的小叶上蚜虫所形成的干燥虫瘿即五倍子。据本草纲目载:五倍子气味酸平无毒。
主治: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等。
五十、八角枫科
瓜木(八角枫)
俗称:一杯醉、八角将军、八角梧桐、八角豆、白金条。
科属学名:八角枫科八角枫属植物瓜木(八角枫)
Alangium platahifolium(siebetzucc)Harms
药用部分:叶、根。
性味功能:辛、微温,有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淤止痛。
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精神分裂症。
用法用量:侧根3~9克,浸白酒7天后,早晚各饮服15克。
采制:挖取侧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禁忌:该药毒性较大,小儿和体弱者慎用,孕妇禁服。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瓜木侧根10克切碎,浸泡在1000毫升白酒内,一周后每日早晚饭后各饮15毫升(一小杯),饮完为一疗程,第二疗程起逐渐加量,但勿超过50毫升。
(2)跌打损伤:瓜木侧根10克、白酒1杯(20毫升),隔水炖服,或如上方制备。
(3)精神分裂症:瓜木侧根磨粉,每次2克,每日3次。
五十一、五加科
1.楤木
俗称:白刺椿、白刺通、白刺党、老虎刺、鸟不宿、鸟不落、刺杖。
科属学名:五加科楤木属植物楤木
Aralia chinensis L
药用部分:根、茎、皮。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咸。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淤止痛。
主治:腰痛,骨蒸,遗精,水肿,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采制:全年可采,以秋冬为佳。剥去外皮,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血虚肺痨咯血者忌用。
附方:
(1)腰骨酸痛、风湿关节痛:楤木根60克、金樱树根6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腰脊挫伤疼痛:楤木根10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另用根皮适量煎汤洗患处。
(3)遗精:楤木根30克、鸡内金1个,水煎,临睡前服用,连服10天为一疗程。
(4)产后风:楤木根60克、勾儿茶根60克,水煎服。
(5)胃痛:楤木根皮60克,红糖15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说明:福安市某畲医用祖传秘方治疗急性肾炎,急性胆囊炎在当地颇有名气,仍以楤木根为主方,配以野甘草、白英或车前草,总重量每剂在250克左右,楤木根为60~100克,效果颇佳。
2.鹅掌藤
俗称:七叶莲、七叶藤、鸭脚木。
科属学名:五加科鹅掌柴属植物鹅掌藤
Scheffiera arboricola Hayata
药用部分:茎、叶。
性味功能:甘、温。止痛散淤,祛风。
主治: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痛。叶,外用治小面积烫伤。
用法用量:茎:6~30克,水煎服。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胃痛:鹅掌藤根15克、山鸡椒10克,水煎服。
(2)风湿关节痛、坐骨神经痛:鹅掌藤根30克、八挂藤根20克、猪蹄1个,炖服。
(3)跌打损伤:鲜鹅掌藤根30克、鲜酢浆草30克,捣烂加米酒适量调敷患处。
(4)烫伤:鲜鹅掌藤叶适量,加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3.五加
俗称:五加皮、五花眉、白芦刺、水面油、五加〓。
科属学名:五加科五加属植物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
药用部分:根、根皮、茎皮(五加皮)。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辛。能祛风湿,壮筋骨,强腰膝。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跌打损伤,脚气,阳痿、阴囊湿疹等。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春、秋两季剥取根皮或茎树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或酒洗炒用。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用。
附方:
(1)风湿痛:五加根125克,煎汤去渣,加入鲈鱼(去肠杂)1条(125~250克),半酒半药汤炖食。
(2)久年痛风:五加根60克,黄酒炖服。
(3)劳伤乏力、虚损、四肢酸软:五加500克、米酒1000克,冰糖30~60克,浸半月,睡前温服一盏。
(4)小儿行迟(3岁不能行者):五加18克、牛膝9克、木瓜9克,研为末,每服1.5克,未饮入酒2~3滴调服。
(5)水肿:五加、鸡血藤各9克,水煎服。
说明:同科属的白花(A.tritoliatus(L)Merr),又称白、三加皮、三加、拦路虎、三叶五加、红芦刺、三花眉、苦刺,仅形态与五加不同,性味功能相似。但三加畏天仙果,孕妇忌服。
五十二、伞形科
1.天胡荽
俗称:披地锦、铺地锦、满天星、花边灯盏。
科属学名:伞形科天胡荽属植物天胡荽
Hvdrocotvle sibthorpioides La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微辛、凉。清热利湿,祛痰止咳。
主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去除杂质,以鲜用为主。
附方:
(1)百日咳:天胡荽鲜品60克,捣烂绞汁调蜂蜜分服。
(2)黄疸型传染性肝炎:①鲜天胡荽60克、金扁柏30克,水煎冲少许冰糖服,日服1剂。②天胡荽鲜品60克,水煎冲冰糖代茶。③鲜天胡荽60克、鲜连线草50克、鲜海金沙50克、鲜车前草50克,加水1500毫升煎,频服,日服1剂。
(3)目翳:鲜天胡荽60克,去根,青壳鸭蛋2枚,不用油在铁锅炒熟服,连服1周。
(4)衄血:鲜天胡荽适量,揉成团塞鼻。
2.柴胡
俗称:硬柴胡、南柴胡。
科属学名: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
Bupleurum marginatum Wallex DC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微寒。和解表里,舒肝解郁。
主治:感冒,疟疾,胁痛,月经不调等。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
采制:春至秋采挖根块,除去茎叶及杂质,切开晒干。或加12%~15%比例的米醋拌匀,吸干后,置铁锅文火炒至微黄,晾干备用。
附方:
(1)感冒:柴胡根12克、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服。
(2)疟疾:柴胡根15克、墨鱼干1头(或猪五花肉125克),水煎,发作前2~3小时服。
(3)月经不调:柴胡根15克、益母草30克、生姜3片,水煎服。
(4)胁痛:柴胡根15克,水酒各半炖服。
3.芫荽
俗称:香荽、香菜。
科属学名: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
Coriandrum sativum L.
药用部分:全草、果实。
性味功能:辛温。疏解风寒,透疹,健胃。
主治:感冒,麻疹不透,胃痛,腹泻。
用法用量:鲜品10~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擦洗患处。
采制:春夏采收,除杂质,一般为鲜用。夏季采收果实,除杂质,晒干。
附方:
(1)麻疹不透:①鲜芫荽15克、蝉蜕6克,水煎服。②鲜芫荽15克,水煎服。③鲜芫荽60克,水煎,擦浴。
(2)感冒:鲜芫荽仔(果实)15克、陈皮10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胸膈满闷:芫荽仔研末,每次3~5克,开水送服。
4.异叶茴芹
俗称:白花仔、八月白、苦爹菜。
科属学名: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异叶茴芹
Pimpinella diversifolia DC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甘、微温。化浊消积,利咽健胃。
主治:咽喉肿痛,腹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20~5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咽喉炎、扁桃体炎:异叶茴芹30克,水煎服。
(2)小儿疳积:异叶茴芹30克,鸡肝或猪赤肉炖服。
(3)蕲蛇咬伤:异叶茴芹30克,水煎服。渣捣烂敷伤口。
5.毛独活
俗称:土当归、香独活、土芹菜。
科属学名:伞形科当归属植物毛独活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辛、苦、温。祛风利湿,散寒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感冒头痛,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方。
采制:秋季挖取根,除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禁忌:阴虚内热忌用。
附方:
(1)小腹瘕聚:毛独活、土木香、山红花、香附子、一枝花、红牛夕、铁钓竿、两头粘各10克,水酒各半炖服。
(2)风湿痹痛、腰膝酸痛:毛独活15克、土木香15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6.积雪草
俗称:乞食碗、老鸦碗、黄排碗。
科属学名: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
Centella asiatica(L)Ur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辛。祛暑气,清湿热,消胀利水。
主治:暑热痧气,腹痛腹胀,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30~150克,水煎服,或鲜草捣烂取汁炖服。
采制:夏季采集,去杂草洗净,晒干。
附方:
(1)湿热黄疸:鲜积雪草60克(干品30克),水煎服。
(2)中暑(痧气腹痛):鲜积雪草100克,水煎,调盐少许,连渣服。
(3)血淋、小便不利:积雪草头30克、山鸡椒根30克,捣烂绞汁,加冰糖30克,炖服,每日1剂。
(4)跌打损伤:鲜积雪草150克,水酒各半炖服;渣擦敷伤处。
7.藁本
俗称:香藁本、土鸦片。
科属学名: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
Ligustieu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辛、温。疏风,散寒,燥湿。
主治:头顶痛,偏头痛,风寒感冒头痛。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附方:
(1)头痛:藁本15克、猪脑1个,炖服。
(2)风寒感冒头痛:藁本9克、菊花9克,水煎服。
8.蛇床子
俗称:秃子花、野胡萝卜子、野萝卜碗子。
科属学名:伞形科蛇床属植物蛇床
Cnidium monnieri(L.) cuss
药用部分:果实。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苦,有小毒。杀虫、止痒。
主治:阴道滴虫、湿疹、肾亏阳痿。
用法用量:3~9克,多为外用,补肾时加水煎服。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花果,晒干,打落果实,簸净杂质,取黄褐色成品备用。
附方:
(1)妇女更年期阴道瘙痒或外阴部湿疹:本品15克,白矶3克,煎汤熏洗患部,每日1次。
(2)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本品、苦参各15克,煎汤熏洗阴道,每天1次。
(3)婴儿湿疹、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汗疱疹糜烂期:本品15~20克,研成细末,加凡士林80~100克,调匀,涂抹患处。
(4)肾亏阳痿:3~9克,水煎服。
五十三、杜鹃花科
1.羊踯躅(黄杜鹃)
俗称:闹羊花、黄杜鹃花、黄蛇豹花、一杯倒。
科属学名: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羊踯躅(黄杜鹃)
Rhododendron molle G.Don
药用部分:根、花。
性味功能:辛、苦、有大毒。能祛风疗痹,止咳平喘,杀虫。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气管炎,跌打损伤,顽癣,疟母,蛊毒。
用法用量:根3~9克,花0.3~0.9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4~5月采花,晒干;根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孕妇、脾胃实热者禁用。
附方:
(1)皮肤顽癣、瘙痒:取鲜羊踯躅15克,捣烂擦患处。
(2)疟母:羊踯躅干花每次0.3克,研末,炼蜜为丸,早晚分服。
(3)类风湿关节痛:羊踯躅根6克、毛果杜鹃根30克,水煎服。
2.红杜鹃花(杜鹃花)
俗称:满山红、映山红、清明花、柞篱花。
科属学名: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红杜鹃花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根酸、涩、温;祛风止痛。叶甘酸,清热解毒,止血。
主治:腰腿酸痛,风火牙痛,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鲜根30~100克,水煎服;鲜叶捣烂外用。
采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亦有将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附方:
(1)腰腿酸痛、关节疼痛:鲜根50~100克,猪蹄1个或猪骨头500克,米酒少许,水炖服。
(2)风火牙痛:鲜根50~100克,猪头骨1付,水炖服。
(3)风寒感冒:鲜根30~50克,水煎服。
(4)刀伤出血:鲜叶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五十四、紫金牛科
1.斑叶紫金牛(腺点紫金牛)
俗称:真珠凉伞、百两金、雨伞仔、头痛子。
科属学名: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斑叶紫金牛(腺点紫金牛)
Ardisia Punctata Lindl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辛、温。能清咽祛痰,解毒止痛。
主治;喉蛾,喉风,风火齿痛,跌打损伤,痈疽结块。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秋后挖取根,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脾虚便溏不宜。
附方:
(1)喉蛾、喉风、咽喉肿痛、喉涎壅塞:①斑叶紫金牛根30~60克,开水适量炖服。②剥取斑叶紫金牛鲜根二重皮,置瓦上焙干研末,吹入喉内,每日2~3次,每次2~3克。
(2)关节风湿痛:①斑叶紫金牛60克、黄酒250克,炖服。②斑叶紫金牛根30~60克、黄酒125克、母鸡1只,炖服。
(3)赤眼肿痛:斑叶紫金牛鲜叶芽适量,用人乳浸90分钟,敷眼部。
(4)跌打损伤:斑叶紫金牛干根60克、黄酒125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说明:(1)有关资料记载剂量为9~15克,但畲族地区用量很大,有些畲医治伤时用量达100克。临床使用应多观察,避免发生其他问题。(2)有些
畲医认为本品有活血通经功效,用来治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产后风瘫等疾。
2.沿海紫金牛
俗称:大罗伞、大凉伞、铁凉伞、珍珠龙伞。
科属学名: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沿海紫金牛
Ardisia Crispa(Thunb)A.DC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苦、辛、温。行血祛风,解毒消肿。
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等。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除杂质,切片晒干。
附方:
(1)咽喉肿痛、扁桃体炎:①沿海紫金牛根15克,水煎服。②沿海紫金牛根15克,磨米醋徐徐含咽。
(2)风湿关节痛、腰腿酸痛、跌打损伤:沿海紫金牛根30克,猪蹄1个(或母鸡),水酒各半炖服。
(3)支气管炎:鲜沿海紫金牛根60克,切碎,猪肺1副,将根片装入猪肺的气管内,用线扎紧气管口,加水炖熟,食肺配汤,日服1剂,连服10天。
五十五、山矾科
山矾
俗称:黄仔叶柴、土白芷、粽硷叶。
科属学名:山矾科山矾属植物山矾
Symplocos Caudata Wallex A.DC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辛、苦、平。能凉血退热,止咳下气,清火明目,散热除湿,解郁祛寒。
主治:风火头痛,心烦发热,黄疸,口渴,血崩,舌疮,心痛,久痢。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挖,秋季为佳,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虚寒者忌用。
附方:
(1)黄疸病:山矾根30~60克,纳猪肚中,炖服。
(2)狂犬咬伤:山矾鲜根二层皮20克,捣烂绞汁冲黄酒服,咬后当天服1次,后每隔10天服一次,连服9次。
(3)烂风眼:山矾叶30片、老姜3片,煎汤熏洗。
五十六、马钱科
1.胡蔓藤(断肠草)
俗称:梭葛、钩吻、断肠草。
科属学名:马钱科胡蔓藤属植物胡蔓藤
Gelsemium elegans(Gardn et champ)Benth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有大毒。破血,行淤,杀虫止痒。
主治:臌胀(胃癌),麻风,外治骨结核。
用法用量:干品烧灰存性1~2克,外用鲜品适量,水煎熏洗或捣烂外敷。
采制:全年可采。晒干烧灰存性,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禁忌:本品极毒,未经炮制及医师指导切勿使用。
附方:
(1)膨胀(胃癌):取胡蔓藤干全草1000克,烧灰存性1~1.5克,每日2~3次,10天后无不适反应,可增加0.5克。若有不适反应,即减量或停服。
(2)骨结核:胡蔓藤鲜根皮10~15克、松针20~30克,葱头适量,捣烂敷患处。
说明:钩吻中毒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瞳孔散大,呼吸麻痹,肌肉松弛,剧烈腹痛,口吐白沫,胃肠出血等症状,严重致死,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现场抢救应及时,采取综合措施,早期洗胃,保温,人工呼吸,重用兴奋剂等,同时用新鲜羊血或鹅血500毫升灌服,也可用积雪草捣烂取汁拌茶油灌服等。周宁县医院曾经使用小剂量胡蔓藤烧灰存性治疗晚期胃癌,有些患者临床症状暂时有所缓解,最终仍不治而亡。
2.醉鱼草
俗称:红鹅蒿、红鱼波、红鱼皂、毒鱼藤、波折越。
科属学名: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
Buddleja lindleyana Forat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辛、苦、温,有毒。祛风除湿,止咳化痰、散淤,杀虫。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哮喘,风湿性关节炎,蛔虫病、跌打损伤;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并作杀蛆灭孑孓用。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或研粉敷患处。
采制:全草常年可采集,花夏秋采集,除杂质,晒干。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风湿凝结:鲜醉鱼草60克、地瓜酒250毫升,冲炖服。
(2)跌打损伤:鲜醉鱼草60克、红糖30克、黄酒100毫升,开水一杯,冲炖服。
(3)钩虫病、蛔虫病:鲜醉鱼草叶30克、鸡蛋2粒,炒服。
(4)疟疾:鲜醉鱼草叶、花适量,捣烂,于疟疾发作前3小时敷内关穴。
说明:①(明)纲目载:主治诸鱼骨鲠,久痈成癖。②该药有毒,用量要控制,严防中毒。
3.狭叶醉鱼草
俗称:驳骨丹、白背枫、白鱼尾、溪桃、野桃。
科属学名: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狭叶醉鱼草
Buddleja asiatica Lour
药用部分:根、茎、叶、果。
性味功能:性温、涩、苦、辛,有小毒。能驱风寒,去湿热,止疼痛,健脾胃,杀虫,解毒。
主治:风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腹虫痛,头晕眩呕,蛔虫疳积。
用法用量:根15~30克、叶15~20克、果6~12克,均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茎全年可挖,叶春至秋可采,8~9月采收为佳;花、果9~10月采收,除杂质洗净,鲜用或阴干(部分地方用晒干)。
禁忌:体质虚弱、孕妇不宜多用。
附方:
(1)痢疾:狭叶醉鱼草30克、凤尾草30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
(2)风湿性心脏病:狭叶醉鱼草根60克,炖母水鸭(田鸭)服。
(3)小儿蛔疳:狭叶醉鱼草根30克,水煎去渣,加米煮稀饭食,连食3~4次。
(4)丹毒:狭叶醉鱼草全草15-20克,水煎服。
(5)外感风邪全身疼痛:狭叶醉鱼草全草15~20克,水煎服。
(6)跌打损伤:狭叶醉鱼草根15~30克,水酒各半炖服:另取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五十七、夹竹桃科
1.络石藤
俗称:合掌藤、双合草、剃头草、风不动、钳壁藤。
科属学名:夹竹桃科络石藤属植物络石藤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寒。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干品研末调蜜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以秋末冬初叶未落时割取茎藤为佳,除杂质,切碎晒干。
禁忌:虚寒者不宜。
附方:
(1)风湿关节痛、腰腿痛:络石藤50克,水酒各半同炖,调红糖服,日服1剂。
(2)小儿脾虚:络石藤15克、白头蚯蚓15~30克,水煎服。
说明:本品与桑科薜荔不同,薜荔叶互生,圆而短,果实梨形;络石藤叶对生,较狭长而尖,果实细长,两者易混,应用时应当区别。
2.链珠藤
俗称:过山香、瓜子金、瓜子藤、香藤、阿利藤。
科属学名:夹竹桃科念珠藤属植物链珠藤
Alyxia sinensis champex Bcnth
药用部分:根或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辛,有小毒。能醒脾理气,舒筋通络,祛风活血。
主治:胸膈胀闷,骨节酸痛,腹中冷痛,泄泻,周身浮肿,妇人经闭,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根30~60克,全草15~30克,水煎或加鸡、羊、猪肉等炖服。
采制:根全年可采,全草在夏季花期后采集,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禁忌:阴虚发热,胃肠伏热,孕妇忌用;忌与牛奶仔、穿山龙同用。
附方:
(1)腰闪痛:链珠藤全草15克、黄酒125克,冲适量开水炖服。
(2)经闭:链珠藤全草90克,水煎去渣,调红糖30~60克服。
(3)风湿关节痛:链珠藤全草30克,黄酒或水酒各半炖服。
(4)泄泻:链珠藤根、鼠曲草、萱草各15克,水煎服。
(5)跌打损伤:链珠藤根、鸡血藤各125克、白酒1500克,浸泡一周,早晚各温服100克。
3.萝芙木
俗称:野辣椒(假辣椒)、羊屎木(羊屎子)、矮青木、血胆木。
科属学名: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萝芙木
Rauv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有小毒。清热凉血,降血压,解毒。
主治:高血压头痛、跌打损伤、蛇伤等。
用法用量:每次9~2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挖根块。除杂质后洗净,根块切片晒干或鲜用。
禁忌:虚寒体质忌用。
附方:
(1)高血压(高血压头痛):本品9~15克,水煎服。
(2)跌打,刀伤: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3)关节酸痛:干根15~20克,猪蹄1个,水炖,食肉喝汤。
(4)蛇伤:按蛇伤处理挤出毒血后,取鲜根25克,水煎服;另取鲜根适量,捣烂敷伤处。
说明:萝芙木品种多,有阔叶萝芙木(Rauvolfia latifrons Tsiang),用根治风湿、骨折;四叶萝芙木(R.tetraphylla Linn)和红果萝芙木[R.verticillata(Lour)Baill]用根治高血压;催叶萝芙木(R.vom itoria Afzel)用根治高血压、高热、消化不良、疥癣;云南萝芙木(R.yunnanensis Tsiang)用根治高血压、癣疥。闽东畲医主要用根治高血压头痛与风湿性关节痛。
五十八、萝摩科
1.球兰
俗称:白骨花、铁伽环、爬岩板、大叶石仙桃。
科属学名:萝摩科球兰属植物球兰
Hoya carnrnosa(L F.)R. Brow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寒。清热解毒,祛痰止咳。
主治:麻疹并发肺炎,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鼻衄,睾丸炎,乳腺炎,疔疮疖痈。
用法用量:鲜全草50~120克,水煎服或鲜叶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流行性乙型脑炎:将球兰鲜叶捣烂绞汁,加入食糖服。2岁以内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每增加1岁加5毫升,10岁以上每次服30毫升。
(2)风湿关节痛:鲜球兰全草120克、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3)麻疹并发肺炎、气管炎、睾丸炎:鲜球兰全草90克、鱼腥草20克,水煎服。
(4)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①鲜球兰全草120克捣烂绞汁调蜜服。②鲜球兰全草120克、鱼腥草30克,水煎服。
2.柳叶白前
俗称:白前、水柳、溪柳。
科属学名:萝摩科牛皮消属植物柳叶白前
Cynanchum stauntoni i(Decn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微苦。能解热,利水导湿,解毒。
主治:阴虚发热,风湿灼热,温疟,湿疹。
采制:夏秋采集,除去杂质,洗净,晒干,切下根部,茎叶切段后以米泔水浸一宿晒干用;或茎叶段加入25%的炼熟蜂蜜及少许开水,拌匀稍润,放锅内炒至不粘手,取出晾凉用。
禁忌:血分无热,中寒便滑,阳气外越者禁用。
附方:
(1)湿热黄疸:柳叶白前、茵陈、车前草各20克,山栀子12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2)肺热咳嗽:鲜柳叶白前60~90克,开水适量,冲炖分2次。
(3)小儿肝热、热淋:鲜柳叶白前30~60克、冰糖15~30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4)便秘:鲜柳叶白前30~60克,捣烂绞汁服。
(5)麻疹:柳叶白前、葛根各15克,水煎服。
说明:柳叶白前的异物同名较多,易混用或错用,畲族地区常与同科属的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unge)混用,功用近似。
3.老君须
俗称:百条根、老人须、马尾须、棱子藤。
科属学名:萝摩科牛皮消属植物老君须
Cynanchum Japon-icum Morr et Decn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能除寒去湿,逐风舒筋,去淤生新。
主治:腹胀疼痛,风湿痹痛,挫闪跌打,吐血衄血,小儿风痉,痈疽斑疹,鼠狗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集,除杂质洗净,晒干。
附方:
(1)久年痞块:鲫鱼1对(250克)、老君须15克,加酒炖,食鱼喝汁,药渣捣烂敷患处。继用老君须15克、黄酒125克,酌加开水炖服。
(2)肺部受伤咳嗽、咳血:老君须30克、猪夹心肉125克,水酒各半炖服。
(3)麻风病:老君须60克,水酒各半炖服,日服1剂。
(4)漏管:老君须125克、穿山龙20克、猪蹄1个、黄酒500克,加开水炖服。
(5)痈疽:鲜老君须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4.徐长卿
俗称:天竹根、观音竹、天竹香、了刁竹。
科属学名:萝摩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
Cynanchum panicnlatum(Bunge)Kitagawa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微苦,有小毒。能镇痛疗伤,理气祛风,化痰辟秽,去淤生新。
主治:腹胀满痛,绞肠痧痛,咳嗽痰多,瘟疫瘟疟,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取全草或根,洗净除杂质,切碎,鲜用或晒干。
禁忌:气虚者忌用。
附方:
(1)风湿关节痛:徐长卿根200克、60°白酒1500克,将根切碎,泡入酒中,加盖密封,一周后每晚睡前服100毫升。
(2)痧症腹痛、胃气痛、食积:徐长卿根30克,水煎加少许红糖服。
(3)湿疹、荨麻疹、皮炎:鲜徐长卿全草切碎500克,加水2500克,煎汤洗患处,早晚各1次。翌日药液加热再用,1剂洗2天,至愈。
(4)跌打损伤、腰痛:①徐长卿根150克、茜草60克、60°白酒1000克,浸泡一周,临睡前服30~60毫升。②徐长卿根15克、连钱草60克,水煎加兑黄酒服;另取天竹根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5)毒蛇咬伤:鲜徐长卿根、鲜马兜铃根各30克,鲜金(银)线莲3株,鲜山梗菜15克,捣烂绞汁,药渣再加少许开水拌搅后再绞汁,两种汁调和,加蜜60克调匀服。
说明:有些地方用徐长卿全草治疗冠心病或镇痛,效亦佳。
五十九、茜草科
1.栀子
俗称:黄基、黄金染、水鸡花、黄荑子、黄栀子、山枝。
科属学名: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药用部分:果实、根。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清热泻火,止血退黄。
主治:热病心烦,目赤热痛,吐血衄血,血痢下血,黄疸,淋病,消渴。
用法用量:单味或配方,果实每次3~15克、根30~150克,炖服;种子捣末外敷。
采制:根常年挖取,鲜用或洗净切片晒干;果实秋季采收,除去果柄等杂质,加入甑中微蒸或沸水中加些明矾微煮,取出后晒干。将原药碾碎,放锅内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为焦栀子;炒至黑棕色,存性,晾凉为栀子炭;炒至深黄色,晾凉为炒栀子。
禁忌:脾胃虚寒,无湿热与火郁者忌用。
附方:
(1)肝炎:挖取长在水边的栀子鲜根200克,洗净捣碎,清水2500毫升煎成2000毫升,加白糖100克,调匀后频服,日服1剂,至黄疸退后再服3天。
(2)外伤(跌伤、扭伤、挫伤等未破皮的伤):生栀子末100克、鲜松针末100克、淡豆豉100克、芋头(或米饭)少许,加少许酒或米醋,捣成泥,置铁锅上加热,趁温热敷患处,日用1剂。
(3)痢疾:鲜栀子根100克、冰糖100克,炖服。可治赤白痢。
(4)腰痛:鲜栀子根200克,老酒250毫升,炖服。
(5)牙痛:鲜栀子根200克,炖鸡服。
(6)鼻衄、吐血、便血:栀子根60克、炒栀子15克、地榆30克,水煎服。
(7)血淋:鲜栀子150克、冰糖100克,水煎服。
(8)关节风湿痛:鲜栀子根200克、猪蹄1个,酒水各半炖服。
(9)蚕豆黄:栀子根30克、土茵陈30克、阴石蕨、车前草、茅瓜根各15克,苏薄荷9克,冰糖适量,开水炖服,日服1剂。
说明:少数畲医用栀子100克水煎代茶治疗高血压头痛,少数病例效果甚佳。
2.白花蛇舌草
俗称:鸡舌草、蛇舌草、伯劳舌、蛇针草、白花半边莲。
科属学名: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
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淡、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扁桃腺炎,喉炎,尿道炎,急性肾盂肾炎,痢疾,痈疔疖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用量15~90克,水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恶性肿瘤:白花蛇舌草90克、白茅根90克、薏米仁30克、红糖90克,水煎分3次服,日服1剂。
(2)阑尾炎:白花蛇舌草60克、鬼针草30克、海金沙30克、败酱草15克,水煎服,第一天服2剂,以后每日1剂。
(3)咽喉炎、扁桃腺炎:鲜白花蛇舌草150克、龙葵60克,捣烂绞汁分一半调蜜内服,一半调醋含漱。
(4)痢疾:鲜白花蛇舌草60克、鲜飞杨30克,鲜马齿苋30克,水煎服。
(5)急性肾盂肾炎:鲜白花蛇舌草60克、鲜金银花30克、鲜野菊花30克,水煎服,日服1剂。
(6)痈疖:鲜白花蛇舌草60克、半边莲30克、一点红30克,水煎服。另取三种药鲜品适量,加少许食盐或蜜捣烂敷患处。
3.虎刺(伏牛花)
俗称:老鼠刺、鸟不踏、绣花针、倒翻针、黄鸡脚。
科属学名:茜草科虎刺属植物虎刺(伏牛花)
Damnacanthus indicus Gaertn F.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祛风利湿,活血止痛。
主治:肝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龋齿痛。
用法用量:每次25~50克,水煎服。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黄疸型肝炎:虎刺鲜根50克、车前草30克、茵陈30克,水煎服。
(2)腰痛、风湿筋骨痛:虎刺鲜根50克、薜苈藤3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3)肺痈:虎刺鲜根120克、翻白草根50克、冰糖50克,水煎服。
(4)龋齿:①虎刺鲜根50克、鲜栀子根30克,水煎服。②虎刺鲜根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填塞痛处。
4.猪殃殃
俗称:鸡肠草、芽糖草、软藤六角英。
科属学名: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
Galium aparine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阑尾炎,乳腺癌溃疡,痈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绞汁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痢疾:猪殃殃草30克,水煎服,日服2次。
(2)化脓性指头炎(瘭疽):猪殃殃鲜品适量,加少许冷饭捣烂敷患处。
(3)股阴疽:猪殃殃鲜品60克,加地瓜酒同炖服。
(4)乳腺癌溃疡:猪殃殃鲜品60克,水煎冲适量红糖服(鲜品300克,捣烂绞汁加红糖服,渣敷局部)。
(5)跌打损伤:鲜猪殃殃60克,水煎,冲酒服,渣捣烂敷伤处。
5.四叶葎
俗称:四对开、四棱香草、四角金、蛇舌癀。
科属学名: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四叶葎
Galium bungei steud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辛、凉。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食。
主治:痢疾,食道炎,尿路感染,小儿疳积,白带,咳血;外治蛇头疔。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小儿疳积:鲜四叶葎草30克、猪肝30克,煮服。
(2)食道炎:四叶葎30克、积雪草30克,水煎服。
(3)跌打损伤:鲜四叶葎250克,捣烂绞汁,冲酒服。
6.黄毛耳草(金毛耳草)
俗称:蜈蚣草、过路蜈蚣、行路蜈蚣、仙人对坐草、上山旗。
科属学名:茜草科耳草属植物黄毛耳草(金毛耳草)
Oldenlandia chrysotricha(palib)chu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甘淡、微苦、无毒。清热利湿,凉血祛淤,解毒消肿。
主治: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血崩,便血,疔疮疖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10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以夏秋为佳,鲜用或晒干。
禁忌:虚寒无热毒者忌用。
附方:
(1)痢疾:黄毛耳草60克、凤尾草60克、鱼腥草60克,水煎服。
(2)小儿急性肾炎:鲜黄毛耳草60克、车前草60克、一点红30克,水煎服。
(3)急性黄疸型肝炎:鲜黄毛耳草50克、金扁柏30克、白茅根20克,水煎冲少量冰糖服。
(4)血崩:黄毛耳草100克,水煎冲酒适量服。
说明:砒霜、有矶磷农药中毒临时急救:鲜黄毛耳草200克、地下鲜湿黄土100克,捣烂绞汁服,并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7.鸡矢藤
别称:鸡屎藤、臭皮藤、牛皮冻。
科属学名:茜草科鸡矢藤属植物鸡矢藤
Paederia scandens(Lour) Mer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温、微苦、平。祛风利湿,消食化积,解毒,止痛。
主治:风湿筋骨痛,肠炎,痢疾,小儿疳积,支气管炎,湿疹,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涂用。
采制:6~9月采收。茎叶鲜用或晒干,根洗净切片,用湿布盖紧,使其变成红色,有咸萝卜味后晒干。
禁忌:外感风邪和暑热下痢者忌用。
附方:
(1)风湿筋骨痛:鸡矢藤60克、络石藤60克,水煎冲少量酒服。
(2)腰痛:鸡矢藤50克,水煎去渣,加酒125克,白糖60克,再炖服。
(3)小儿疳积:鸡矢藤30克、叶下珠根15克,水煎服。
(4)闭经:鸡矢藤60克、益母草30克,水煎服。
(5)疮疡肿毒:鸡矢藤60克,地瓜烧250克,加水炖服;外用乌蔹莓鲜根适量捣烂,初起加酒糟、红糖适量,化脓加蜜调匀敷患处。
8.茜草
俗称:红草根、染蛋藤、红线草、止血草。
科属学名:茜草科茜草属植物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凉血,止血,活血去淤。
主治: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痛。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或研末冲酒服。
采制:夏秋采收,秋季挖根,洗净切片;干品洗净闷透后切片,忌浸泡。
附方:
(1)吐血、咳血、呕血、便血、衄血:①茜草根研末,每次5~10克,开水冲服;②茜草10
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生地黄10克、川芎6克,水煎服。
(2)肠炎:茜草50克,水煎,早、午、晚洗脚各一次。茜草根15克,水煎服。
(3)跌打损伤:茜草根60克,水酒各半炖服;药渣捣烂敷患处。
(4)风湿痹痛:茜草6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9.白马骨
俗称:六角英、六月雪、日日有、满天星、白荜蒲花。
科属学名:茜草科六月雪属植物白马骨
Serissa foetida Ccm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淡。能祛风除湿,补脾调气。
主治:虚劳咳血,风寒湿痹,湿热黄疸,瘰疬、痈肿、白癜风。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方。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除杂质,晒干切碎,或浸泡白酒备用。
附方:
(1)急性肝炎:白马骨30克、金丝草30克、土牛膝20克,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白马骨根60克、猪蹄(七寸)1只、黄酒250毫升,开水炖服。
(3)腹泻、久痢:白马骨60克、凤尾草30克、马齿苋30克、冰糖30克,开水炖药,药汁冲冰糖早晚服。
(4)跌打损伤:①白马骨根60克、黄酒500毫升,炖服。②白马骨500克,60°白酒浸渍过药面为度,48小时后过滤取汁液,每次睡前服60毫升,可随酒量酌情增减。
(5)小儿疳积:白马骨20克、老鼠耳20克、冰糖、红枣各30克,水煎服。
说明:本品与同属六月雪Serissa Serissoides(DC.)Druce形态相似,功效相同。
10.钩藤
俗称:双钩藤、钓藤钩、吊钩子、双钓钩。
科属学名: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s
药用部分:钩藤、根。
性味功能:甘、寒。清热,平肝息风,止痉。
主治:小儿寒热,惊厥,抽搐,小儿夜蹄,风热头痛,头晕目眩,高血压病,神经性头痛。
用法用量:根15~50克,水煎,或鲜根100克,捣烂绞汁服;钩藤9~25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取下带钩的藤,剪去枝梗,晒干,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附方:
(1)风湿关节痛:钩藤根50克、鸡蛋2枚(或豆腐适量),水炖服。
(2)斑疹不透:钩藤、紫草茸各等分为末,每次1.5克,温酒送服。
(3)头晕、头痛、偏头痛:钩藤根30克、臭牡丹根30克,水煎服。
(4)骨折:手法整复后固定,取鲜钩藤根100克,捣烂绞汁加少许酒,开水冲服;另取鲜根加蛋清,红糖,米饭适量,捣烂外敷。
11.玉叶金花
俗称:土甘草、山甘草。
科属学名:茜草科玉叶金花属植物玉叶金花
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清热除湿,消食和胃,解毒消肿。
主治:中暑,感冒,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子宫出血,痈肿疔疖等。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切碎备用。
附方:
(1)中暑:玉叶金花60克,水煎当茶饮服。
(2)感冒、发热、咳嗽:玉叶金花60克、马鞭草30克,水煎服。
(3)支气管炎、急性扁桃腺炎:玉叶金花30克、马兰车60克,水煎服。
(4)子宫出血:鲜玉叶金花30克,嚼汁食或干品60克,水煎服。
12.穿根藤(蔓九节)
俗称:白墙托、爬墙虎、白花风不动、匍匐九节。
科属学名:茜草科九节属植物穿根藤(蔓九节)
Psychotria serpen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平。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外用治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附方:
(1)风湿关节痛:穿根藤60克、栀子根30克,水酒各半炖服。
(2)腰肌劳损:穿根藤60克、淡水鳗200克(或猪龙骨500克),水酒各半炖服。
(3)多发性脓肿:穿根藤60克、杠板归60克、地瓜酒250克,炖服。
六十、忍冬科
1.忍冬(金银花)
俗称:双花、忍冬藤、金钗股、金银藤、通灵草。
科属学名: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药用部分:花蕾(金银花)、根、茎藤(忍冬藤)、叶。
性味功能:花、叶甘寒,清热解毒;根、茎藤微苦、寒,舒筋通络。
主治:花、叶治感冒,中暑,肺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阑尾炎,痢疾,丹毒,疔疮疖肿。根、茎藤治风湿性关节痛,肺脓疡,肾炎等。
用法用量:花、叶9~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根、茎藤30~60克,水煎服。
采制:根、茎、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花于4~6月清晨日出前含苞待放之蕾摘取,微火烘干(或晒干)或炒炭备用。
附方:
(1)感冒:忍冬花12克、菊花9克、薄荷6克,水煎服。
(2)痢疾:忍冬藤60克,炒炭,水煎服。
(3)肾炎、肾盂肾炎:忍冬花20克、金丝草30克、海金沙20克、车前草20克,水煎服,日服1剂。
(4)乳腺炎:①忍冬花30克、王不留行15克,水煎服。②忍冬藤30克、蒲公英30克,水酒各半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5)疗疮疖肿:忍冬花5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荚迷
俗称:和尚头、酒仔柴。
科属学名:忍冬科荚迷属植物荚迷
Viburnum dilatatum Thunb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叶:酸、微寒,清热解毒,疏风解表;根:辛、涩、微寒,祛淤消肿。
主治:叶治疔疮发热,风热感冒。根治淋巴结炎(丝虫病引起),跌打损伤,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风热感冒:荚迷叶30克,水煎服。
(2)跌打损伤:荚迷根50克,水酒各半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3.陆英
俗称:接骨草、大血草、猪麻草、通甘草、蒴藿
科属学名:忍冬科接骨草属植物陆英
Sambucus javanica Reinw ex.B1.
ssp Chinensis(Ridl)Fukuoka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根能活血散淤,祛风活络;茎叶能发汗利尿。
主治: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肾炎水肿、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根10~60克,茎叶15~3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药用。
采制:根全年可采,茎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跌打损伤:①根10~30克,水煎服;②鲜叶适量捣烂,先搽后敷患处。
(2)风湿关节痛、关节炎:根30~60克,猪脚1只,水炖,吃肉喝汤。
(3)肾炎水肿、脚气水肿:茎叶15~25克,水煎服。
(4)风疹瘙痒:茎叶适量,煎汤洗浴。
说明:有些地方还用陆英、鸡眼草根、大青叶各10克,炖田鸭治小儿疳积;有些地方治关节疼痛用根时加酒炒黄后再炖猪蹄,或炖时加黄酒适量,供参考。
六十一、败酱科
1.白花败酱
俗称:白花苦菜、苦苴、苦菜、苦荬。
科属学名:败酱科败酱属植物白花败酱
Patrinia Villosa(Thunb)Jus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
主治:阑尾炎,痢疾,肠炎,咽喉炎,眼结膜炎,便秘,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阑尾炎:苦苴60克、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日服1剂。
(2)肺炎、咽喉炎、痢疾:鲜白花败酱60克、鲜马齿苋60克、鲜蒲公英60克,水煎服,日服1剂。
(3)痈肿疔疮:鲜白花败酱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另取鲜白花败酱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2.败酱(黄花败酱)
俗称:观音菜、白苦爹、苦菜。
科属学名:败酱科败酱属植物败酱(黄花败酱)
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凉苦。能活血破淤,消痈排脓。
主治:无名肿毒,赤白痢疾,痔漏肠痈,蛇咬伤等。
用法用量:每次6~10克,配伍使用,鲜药单味,水煎服或外敷。
采制:秋末采收,洗净晒干。
禁忌:无实热者禁用。
附方:
(1)肠痈:败酱草120~150克,水煎每3~4小时服一次。
(2)赤白痢疾:鲜败酱草60~80克,冰糖15~20克,开水炖服。
(3)肠血:鲜败酱草200克,冬蜜30~50克,酌加童便炖,空腹服。
(4)痈疽肿痛:鲜败酱草120~150克,30度白酒120~150毫升,开水适量冲炖服;将渣捣烂调冬蜜少许敷患处。
(5)蛇咬伤:鲜败酱草250克煎汤顿服,另用鲜败酱草适量捣烂外敷伤口。
说明:本品与白花败酱同科属,不同种,但性更寒凉,无毒,仅适用于实热体质。临床用量比常用剂量大,使用时应多观察。
3.缬草
俗称:鹿子草、拔地麻、甘松、穿心排草。
科属学名:败酱科缬草属植物缬草
Valeriana stubendorfi Kreyer et Kom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微辛;安神镇痉。
主治: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等。
用法用量:4.5~9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挖取根部,洗净晒干。
附方:
(1)癔病:①缬草30~50克,研末,每次3克,每天2次,开水送服;②缬草9克,陈皮4.5克,水煎服;③缬草6克,甘草15克,小麦30克,大枣10个,水煎服。
(2)神经衰弱、失眠:①缬草6克,水煎服。②缬草60克,白酒500毫升,浸泡5天后,每晚睡前服20~30毫升。③缬草、炒枣仁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天2次,开水送服。
六十二、菊科
1.羊耳菊
俗称:白牛胆、羊仔耳、白背风、山白芷、胡毛将军。
科属学名:菊科旋覆花属植物羊耳菊
Lnula Cappa(Buch Ham)DC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微苦、温。散寒解表,祛风消肿,行气止痛。
主治:风寒感冒,肺结核,头痛,胃痛,肝炎,风湿关节炎,跌打肿痛,月经不调,白带。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根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秋季挖根,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附方:
(1)肺结核:羊耳菊根60克、猪排骨250克(或青壳鸭蛋3~4枚),同炖服。
(2)风湿关节痛:羊耳菊根60克,切片,放锅上炒微黄,加一匙黄酒,再炒,连加7次,配猪七寸(猪蹄)1个,水炖服。
(3)胃痛:羊耳菊60克、猪赤肉250克(或青壳鸭蛋2~3枚),豆腐适量,水炖服。
(4)肝炎:羊耳菊60克、鸡蛋1枚,水煎服。
2.抱茎苦荬菜
俗称:兔仔草、牛舌草、土蒲公英、苦麻菜、苦丁菜。
科属学名:菊科野苦荬属植物抱茎苦荬菜
Ixeris denticulata(Houtt) Steb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
主治:乳痈,淋巴腺炎,咽喉肿痛,赤眼,血尿,疔疖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开花时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乳痈、淋巴腺炎:抱茎苦荬菜30克、青壳鸭蛋1个,用针刺若干小孔,水煎,食蛋配药液。另取鲜叶适量,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2)咽喉肿痛:抱茎苦荬菜30克、石仙桃30克,水煎服。
(3)跌打损伤:鲜抱茎苦荬菜30克,水煎加适量黄酒服,渣捣烂敷患处。
3.羽叶马兰
俗称:马兰车、田边菊、兰花仔、马兰菜。
科属学名:菊科紫菀属植物羽叶马兰
Asterpinnatifidus MaKino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辛、甘、无毒。化淤生新,消肿解毒,祛风清暑。
主治:胃痛,吐血,扁桃腺炎,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单用或配方;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禁忌:阴虚者忌用。
附方:
(1)胃痛:羽叶马兰60克,水煎服,口服1剂,连服至痛止。
(2)吐血:羽叶马兰30克、鸡蛋1枚,煎服。
(3)扁桃腺炎:羽叶马兰30克、三尖刀30克,水煎服。
(4)疮疖肿毒:鲜羽叶马兰适量捣烂,加少许冬蜜调匀外敷。
4.艾蒿
俗称:艾棉、山艾、野艾、艾草、艾叶。
科属学名:菊科艾属植物艾蒿
Artemisia Vulgaris L
药用部分:全草或叶。
性味功能:苦、辛、温。散寒除湿,温经止血。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痛经,月经不调,湿疹,皮肤瘙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3~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未开花前采叶片,晒干后放入石臼捣或放在竹箕中揉搓成艾绒,除去杂滓。取叶在锅内炒至大部分成黑色,喷洒米醋(10斤叶用1.5斤醋),拌匀后取出稍筛,晾干,防止复燃,制成艾叶炭。
附方:
(1)功能性子宫出血:鲜艾蒿根120克,切碎炒焦,醋、水各1碗,煎取大半碗服。
(2)久痢或久泻:艾蒿9克、陈皮9克、生姜6克,水煎服。
(3)先兆流产:艾蒿6克、菟丝子15克、桑寄生15克、当归10克,水煎服。
(4)虚寒头痛:艾蒿、苍耳子各15克,鸡蛋1个,水煎服。
5.石胡荽
俗称:鹅不食草、杜网草、地胡椒、猪屎草。
科属学名:菊科石胡荽属植物石胡荽
Centipeda minima(L)A. Br.et Ascher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味辛、性温。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淤消肿。
主治:息肉鼻塞,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赤眼目翳,感冒头痛,百日咳,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涂。
采制:夏秋季采收,除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气血两虚者不宜大剂量服用。
附方:
(1)鼻息肉、鼻窦炎、鼻炎:石胡萎适量揉烂,塞患鼻孔内,每日换药4~5次。
(2)百日咳:石胡荽9克,水煎调蜜分3~4次服,周岁以上量酌加。
(3)目翳:①石胡妥15克、蛇莓30克、猪龙脊骨250克,炖服。②石胡荽揉软(干品研末),塞鼻孔(干粉吹鼻),左病塞(吹)右,右病塞(吹)左。
(4)伤风感冒:鲜石胡荽30克、葱白3枚,水煎服。
(5)小便不通:鲜石胡荽60克,捣烂敷脐。
(6)跌打损伤:石胡荽15克(鲜品3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渣敷伤处。
6.青蒿
俗称:香蒿、白染艮、香青蒿。
科属学名:菊科艾属植物青蒿
Artemisia apiacea Hanc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微辛。清暑热,疗骨蒸,辟秽,除阴分伏热。
主治:骨蒸劳热,疟疾寒热,风毒恶疮。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4~5月采茎叶,8~9月采收种子,全草夏秋采收,除杂质,切碎晒干。
禁忌:凡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及无热者禁用。
附方:
(1)骨蒸劳热:青蒿9克、土地骨10克、土人参12克、土麦冬15克、薏米仁15克、红枣5枚,水煎服。
(2)风湿性关节炎:青蒿根30克、猪脚(七寸)1个,水、酒各半炖2时许,饭前服。
(3)痛经、产后淤血痛:青蒿30克,黄酒炖,冲红糖15克服。
(4)疟疾:青蒿30克、冰糖15克,开水炖服。
7.向日葵
俗称:向阳花、日头花、头晕花、瓜子花。
科属学名: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L.
药用部分:叶、花、花盘、种子。
性味功能:性温、味甘。能利小便,清湿热,通窍祛风,滑胎,健脾。
主治:头晕,头痛,难产,斑疹。
用法用量:每次花盘30~60克、花9~15克、种子15~30克、叶30~60克,水煎服。
采制:于果实成熟时连根拔起,分别采用,花期采花。
禁忌:妊妇慎用。
附方:
(1)头痛:向日葵花盘1个,水煎去渣留汁冲鸡蛋服(有些地方冲红糖服用)。
(2)难产:向日葵花盘1个,水煎服。
(3)晕疹:向日葵花盘1个、白鸡冠花10克、冰糖30克,水煎服。
(4)乳糜尿:向日葵茎髓2尺、芹菜根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为一疗程。
(5)白带:向日葵根45克、苍耳子根45克、黄酒125克,炒上药后,加水炖服,日服1剂。
8.野菊
俗称:黄菊、野菊花、金蕊、土菊花、野黄菊。
科属学名:菊科菊属植物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药用部分:花、叶。
性味功能:味辛、微苦、凉。能疏风解热,清头目,消肿,解毒。
主治:伤风咳嗽,头目疼痛,痈疮疔毒,蜂蜇蛇咬。
用法用量:叶15~30克、花6~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叶全年可采,花秋季采收,鲜用或烘干(晒干)备用。
禁忌:虚寒症及胃气虚弱者忌之。
附方:
(1)风热感冒:野菊15克、枇杷叶9克、积雪草15克、桑叶15克,水煎服。
(2)高血压:野菊、马兰、星宿菜各30克,水煎代茶。
(3)疯狗咬伤:鲜野菊全草500克,用250克洗净捣烂绞汁内服,250克捣烂敷伤口。
(4)痈疮疔毒:鲜野菊全草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9.奇蒿
俗称:刘寄奴、六月雪、九里光、苦连婆、南刘寄奴。
科属学名:菊科艾属植物奇蒿
Artemisia anomala S.Moor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能破血通经,除痰消胀,止痛,敛金疮。
主治:胸腹胀痛,月经不通,产后淤血,金疮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花期间采收,晒干,切段。
禁忌:气血虚弱,无淤滞者忌用。
附方:
(1)伤暑腹胀痛、小便赤热:奇蒿全草30克,加水800克煎服。
(2)疟疾:奇蒿全草30克,水煎,疟疾发作前3小时温服。
(3)痢疾:奇蒿全草30克,赤痢加乌梅3枚,白痢加生姜3片,水煎服。服药期间忌食荤腥物。
(4)痛经、产后淤血痛:奇蒿45克,黄酒炖服。
(5)跌打损伤、人事不省:鲜奇蒿全草100克,捣烂绞汁灌服。
10.六棱菊
俗称:八愣风、八面风、土防风、鹿肚草、六盘金。
科属学名:菊科臭灵丹属植物六棱菊
Laggenra alata(Roxb)Sch-Bip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苦、微辛。能发表祛风,宣肺理脾,通经祛淤。
主治:外感头痛,骨节疼痛,腹胀腹痛,积滞泄泻,闭经等。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阴虚头痛者不宜。
附方:
(1)头风头痛:①鲜六棱菊全草125克,老鸭母1只,合炖服,连服2剂;②取干根60克,煎汤去渣,入羊脑1个(或鸡1只)同煨熟,加酒少许服。
(2)风湿性关节炎:六棱菊全草60克,猪蹄(七寸)1个,水酒各半炖服。
(3)瘰疬:六棱菊全草500克,水1000克煎汤去渣,母鸡1只(去毛及肠杂),黄酒少许炖服。
(4)夜盲:六棱菊全草30克,冰糖60克,猪肝125克,炖食。
(5)劳伤吐血:鲜六棱菊全草125克,洗净捣烂绞汁,调少许冰糖,童便,炖熟冷服。
(6)闭经:鲜六棱菊全草30克(干品20克),母鸡1只,水酒各半炖服。
11.细叶鼠曲草
俗称:天青地白、叶下白、锦鸡舌、白草仔、父子草。
科属学名:菊科鼠曲草属植物细叶鼠曲草
C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祛风解表,退热利尿,化痰止咳,益肝明目。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尿闭,烦躁失眠,小儿伤风。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体虚者不宜。
附方:
(1)风火赤眼:①细叶鼠曲草全草3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②全草35克、白马骨25克,水煎服。
(2)小儿急惊风:鲜细叶鼠曲草30克,水煎,鸡蛋1枚,朱砂少许,热药汤冲调服。
(3)乳痈:鲜细叶鼠曲草60克,捣烂后入锅内加菜油少许,微炒后加入鸡蛋2枚,微炒,冲入黄酒250克后服。
(4)神经衰弱、五心烦热、心悸失眠:①鲜细叶鼠曲草60克、橘饼1块,酒适量炖服;②鲜全草60克、猪心1个,炖服。
(5)痈肿等无名肿毒:鲜细叶鼠曲草适量,加食盐少许,冷饭数粒捣烂敷患处,每日2剂。
12.苍耳
俗称:苍耳草、羊带来、苍耳子、粘肉葵、道人头、野茄子。
科属学名:菊科苍耳属植物苍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
药用部分:全草、果实。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淡、微苦、辛,有小毒。能发表解毒,祛风化热,清头目,镇痉挛。
主治:风寒头痛,四肢酸麻,遍身发疹,手足拘挛,瘰疬,疥疮。
用法用量:全草12~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熏洗患处;果实9~15克、根15~30克,水煎服。
采制:全草在4~5月间采收,洗净切碎晒干,果实9~10月成熟时采收,晒干备用,或收干果放锅内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挖去刺,过筛,碾碎用。
禁忌:妊娠及气血两虚者忌用;并忌猪肉、马肉、米酒。
附方:
(1)性病:苍耳50克、土茯苓30克、金银花30克,水煎服,日服1次,连服一周为一疗程。
(2)腮腺炎:苍耳50克(儿童酌减),水煎成1200毫升,每次300毫升,每日4次。另取鲜叶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1剂。
(3)过敏性皮炎、神经麻痹、疥疮:苍耳125克,加水1000毫升煎汤频服;另取全草250克,加水煎汤熏洗患处,早晚各1次。
(4)风湿关节炎、头痛:苍耳60克,开水炖服(若加猪蹄或猪骨头,效果更佳)。
(5)风疹、遍身瘙痒:苍耳250克煎汤洗。
说明:采用鲜全草内服外洗治疗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效果佳,有五例经中西药物屡治罔效,而采用苍耳治愈。
13.牡蒿
俗称:齐头蒿、碗头青、臭艾、油艾、假柴胡。
科属学名:菊科艾属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微甘温、味苦无毒。能清热,凉血,解暑。
主治:风火头痛,骨蒸劳热,风疹瘙痒,疟疾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骨蒸潮热:牡蒿30克、地骨皮15克,水煎服。
(2)血崩:牡蒿60克、母鸡1只,炖熟食鸡肉与汁。
(3)劳倦乏力:牡蒿根60克、蚕豆60克,水酒各半炖服,食豆配汁。
(4)急性丹毒:先用韭菜60克,水煎洗患处,再取鲜牡蒿60克、鲜地龙60克,捣烂敷患处。
14.茵陈
俗称:绵茵陈、茵陈蒿、西茵陈、小白蒿、白头蒿、香蒿、蒲蒿。
科属学名:菊科艾属植物茵陈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辛。利湿清黄。
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小便不利、伤暑发热。
用法用量:9~30克,水煎服。
采制:春季茎高2~3寸时,由茎部铲下(不散株),除去泥土,杂质,晾干或晒干。
附方:
(1)黄疸型或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便不利,尿色深黄:茵陈15~20克,栀子9克,大黄6克,水煎服。
(2)慢性传染性肝炎,黄疸,尿少,肚胀腿肿:茵陈12克,白术、泽泻、猪苓、茯苓各9克,桂枝6克,水煎服。
(3)黄疸色黯滞,手足冷:茵陈12~15克,附子6克,干姜4.5克,水煎服。
(4)疥疮身痒:茵陈适量,煎汤外洗。
15.佩兰
俗称:兰草、野佩兰、鸡骨香、水香、佩兰叶、草佩兰。
科属学名:菊科泽兰属植物佩兰
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辛。清暑解热,化湿健胃。
主治:暑湿胸闷,纳差口苦等。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药。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暑湿胸闷,食减口甜腻:鲜叶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或配苍术、藿香、陈皮各5克、荷叶10克,水煎服。
(2)暑热引起的发热、头痛、胸闷等症:鲜叶10克,藿香10克,水煎服。
(3)胃痛:全草10~30克,田鸭1只,水炖,吃肉喝汤。
(4)夏暑急性胃肠炎、腹痛腹泻:佩兰10克,茯苓10克,藿香10克,水煎服。
16.小蓟
俗称:刺参、白刺仲、白鸡母刺、六月霜、小叶猪母菜、刺儿菜、山红花、小叶猪母刺。
科属学名: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小蓟
Cephalanoplos segetum(Bunge)Kita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凉。凉血,行淤,止血。
主治:呕血,咯血,衄血,尿血,传染性肝炎,咽喉炎,扁桃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或鲜全草捣烂绞汁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根放在锅内炒至棕黑色,取出晾干,存性备用。
附方:
(1)呕血、咯血、衄血:鲜小蓟100克,捣烂绞汁调冬蜜服。
(2)传染性肝炎:小蓟鲜根90克,水煎调少许白糖服。
(3)功能性子宫出血:①鲜小蓟90克,水煎分服。②小蓟炭15克、野艾叶15克,水煎冲小蓟炭服。
(4)流产或流产出血不止:①鲜小蓟根15克、益母草15克,水煎冲小蓟炭10克,分2次服。②小蓟30克、野艾叶15克、金樱子30克,水煎服。
(5)血尿、尿急、尿痛:小蓟30克、车前草30克、淡竹叶15克,水煎服。
(6)青竹蛇咬伤:小蓟根30克、徐长卿15克,水煎服。另取小蓟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
说明:本品与同种不同属的蓟属华蓟(Cirxiun chinense Gardn Et champ)、蓟属刺蓟(C.sogeturn Bge),形状有所差异,畲医都作小蓟入药。
17.蒲公英
俗称:奶汁草、黄花地丁、婆婆丁、兔奶草。
科属学名:菊科蒲公英属植物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甘、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症、疔疮疖痈、急性肝炎、腮腺炎等。
用法用量:9~5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伍用药,鲜品多外用。
采制: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出,洗净晒干。
附方:
(1)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也可配合板蓝根、大青叶适量。
(2)疖疔疮痈、乳腺炎、淋巴腺炎:全草30~60克,水煎服;再用鲜品捣烂外敷。
(3)肝炎急性期:全草30克、茵陈30克、秦皮、制大黄各9克,水煎服。
(4)阑尾炎:全草30~50克,马齿苋30克,针刺草30克,水煎服。
(5)流行性腮腺炎:全草15~30克,水煎服;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说明:蒲公英与同科的苦苣菜、苣荬菜、黄鹌菜等茎、叶都含有白色乳汁,然这些都有生叶的地上茎,而蒲公英叶是根生的,没有地上茎,应加以区别。
18.鳢肠
俗称:节节乌、墨汁草、旱莲草、墨菜、火炭母、火炭草、扭莲乌、墨旱莲。
科属学名:菊科鳢肠属植物鳢肠
Eclipta prostrat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酸、凉。凉血止血,养阴清热。
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肾虚耳鸣,须发早白,神经衰弱;外用治脚癣,湿疹,疮疡,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寒泻者禁用。
附方:
(1)白喉:①鲜鳢肠120克,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②鲜节节乌适量,捣烂取汁30毫升,蜂蜜30克,调匀饭后服。
(2)咽喉炎、扁桃腺炎:鲜鳢肠120克,捣烂绞汁,调少许蜂蜜内服,每日2~3次。
(3)吐血、咯血、便血:鲜鳢肠120克、鲜侧柏叶60克,捣烂绞汁调童便服。
(4)衄血:鳢肠60克,水煎冲鸭蛋1枚服。
(5)尿血:鳢肠60克、车前草30克,水煎,冰糖少许调服。
(6)肾虚耳鸣、梦泄遗精:鲜鳢肠120克、白果(去壳)14枚、冰糖30克,开水炖服。
19.狼把草
俗称:田边菊、野菊、苦薏。
科属学名:菊科鬼针草属植物狼把草
Bidens tripartit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甘,无毒。能养阴益肺,清热解毒。
主治:咳嗽喘急,咽喉肿痛,赤白痢,盗汗,出血。
用法用量:每次6~20克,开水炖服。
采制:秋末采收全草,洗净晒干备用。
附方:
(1)咽喉肿痛:取鲜狼把草20~50克,加冰糖适量,开水炖服。
(2)肺热咳嗽:鲜草30克(干品15克)、鲜枇杷叶30克,冰糖适量,开水炖服。
(3)赤白痢疾:鲜狼把草50克,鲜马齿苋50克,鲜凤尾草50克,鲜车前草50克,水煎频服。
(4)盗汗:干品狼把草50克,三角麦30克,红枣7枚,水煎服。
(5)全身瘙痒:鲜狼把草100克,鲜苍耳草100克,食盐少许,水煎擦洗,每日二次。
说明:据有关报道,俄罗斯、日本等地民间用作治肺结核。
20.地胆草
俗称:牛托鼻、地枇杷、披地挂、铁柱台、铁箬杯、铁扫帚、铁丁镜。
科属学名:菊科地胆草属植物地胆草
Elephantopus scaber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辛,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水肿,腹胀,咳嗽,疳积,疝气等。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洗。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禁忌:肺燥咳嗽及脾胃伏热者忌用。
附方:
(1)小儿疳积续发营养不良性全身水肿:地胆草30克,碾末,鸡蛋3枚,打散调药末,油锅煎食,每日一剂,连服一周。
(2)肝炎、黄疸:鲜地胆草100克,水煎调少量红糖,代茶服。
(3)小儿浮肿(急性肾炎):鲜地胆草90克、嚼床30克、车前草30克、生姜3片,水煎服。另取鲜叶30克,捣烂,调鸡蛋1枚打散,煎成饼敷脐部。
(4)消化不良、腹泻:地胆草30克、叶下珠20克、大米20克,炒焦,水煎服。
(5)腹水:地胆草根60克、香附根15克,捣烂,鸡蛋1枚打散,平锅(不用油),煎成饼敷脐。
说明:有些畲医认为本品性温,故热病不用。
21.稀莶
俗称:黄花仔、粘蝴蝶、粘不扎。
科属学名:菊科豨莶属植物豨莶
Siegesbeckia orientali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有小毒。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
主治:风湿关节痛,腰膝无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急慢性黄疸型肝炎,疟疾,疖。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末花苞未开时采收,除杂质,切段,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湿性关节炎:豨莶30克、猪七寸(猪蹄)1个,水酒各半炖服。
(2)急性黄疸型肝炎:豨莶30克、车前草30克、山栀子15克,水煎服。
(3)高血压、神经衰弱:豨莶30克,水煎2000毫升,代茶服。
(4)疟疾:豨莶30克,水煎2次混匀,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天。
说明:本品有披灰白色长柔毛者为毛豨莶,同样入药。
22.一枝黄花
俗称:土柴胡、溪边黄、黄花仔、千金黄。
科属学名:菊科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
Solidago decurens Lou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辛。能发汗解表,消肿解毒。
主治:寒热往来,外感风寒,头身疼痛,毒蛇咬伤,刀伤。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浓汁外搽。
采制:秋冬季采收,洗净晒干,切碎备用。
禁忌:气血两虚,无外感风邪及热性病末期忌用,孕妇忌服。
附方:
(1)小儿急惊风:鲜一枝黄花10克、生姜1片,同捣烂取汁,开水冲服。
(2)毒蛇咬伤:取—枝黄花叶捣烂敷伤口周围,加入石胡荽,疗效更佳。
(3)刀伤(或其他外伤)出血:一枝黄花鲜叶捣烂敷患处。
(4)黄疸:一枝黄花全草50克、水丁香15克,水煎1次服,每日1剂。
(5)风火牙痛:一枝黄花根、地骨根各15~20克,煎汤冲鸡蛋服。
23.大蓟
俗称:猪母刺、牛不嗅、刺菜、鸡母刺、白刺仲。
科属学名:菊科蓟属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DC
药用部分:全草及根。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无毒。能凉血止血,散淤消肿。
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崩,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单味煎服或配方使用,每次15-30克,内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端午节前后采收,洗净,切片,阴干,或酒洗炒用。
禁忌:脾胃虚冷者禁用,治鼻窦炎禁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附方:
(1)咯血:鲜大蓟全草适量,绞汁150毫升,蜂蜜150毫升调匀,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2)肺热咯血、吐血:鲜大蓟200克,洗净,捣碎,加水适量,煎后去渣,冲冰糖50克,温服。
(3)血淋:鲜大蓟根200克,洗净捣碎,加水煎成600毫升,每日3次饭前服,每次200毫升。
(4)白带:鲜大蓟根100克,洗净切碎,配鸡(或猪蹄1只),炖服。
(5)血崩:大蓟、小蓟、茜草各50克,旱莲草100克,水煎服。
(6)鼻窦炎:鲜大蓟根200克,洗净捣碎,鸡蛋3枚,水煎,食蛋服汤,忌食刺激性食物,连服7天。
说明:小蓟,同科不同属植物,形态特征有别于大蓟,比大蓟矮小,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5厘米,先端钝,有刺尖,基部钝圆,全缘或有波状疏齿,齿端钝而有刺,两面被蛛丝状毛,叶无柄,花外观与大蓟相似,开花、结果季节与大蓟一致。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一致,也与大蓟相似。
24.菊叶三七
俗称:土三七、香三七、艾叶三七、红番苋。
科属学名:菊科土三七属植物菊叶三七
Gynura segetum(Lour.) Merr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味微苦、甘,性温。散淤止血,消肿。
主治:跌打损伤,疮痈肿痛。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方,鲜叶做止血剂。
采制:秋冬挖根,除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晒干。夏秋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不宜。
附方:
(1)吐血:菊叶三七根15克,捣烂绞汁调童便服。
(2)血崩:菊叶三七5克、鸡冠花6克、棕皮炭5克,开水炖服。(三)跌打损伤:菊叶三七45克、红糖20克、黄酒30毫升,开水适量炖服。
25.千里光
俗称:黄花草、山黄花、黄花母、千里及。
科属学名: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 Ha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凉。清热解毒。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眼结膜炎,痢疾,肠炎,阑尾炎,丹毒,疖肿,湿疹,过敏性皮炎,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外用水煎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除杂质,洗净晒干切碎,或鲜用,亦可制成酊剂,或制成眼药水治眼结膜炎。
附方:
(1)上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炎症:鲜千里光60克、嚼床30克、野菊花30克,水煎服。
(2)阑尾炎:鲜千里光60克,鬼针草60克,水煎服。
(3)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千里光60克,水煎服,另取200~500克水煎洗。
(4)疔疖:鲜千里光60克,水煎服;另取鲜全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26.蟛蜞菊
俗称:三尖刀、卤地菊、黄花草。
科属学名:菊科蟛蜞菊属植物蟛蜞菊
Wedelia chinensis(osb) Mer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甘、凉、微苦。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咳血。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服。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扁桃腺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蟛蜞菊30克、三叶鬼针草30克,水煎服。
(2)咳血:鲜蟛蜞菊60克、积雪草30克,捣烂绞汁冲蜜服。
(3)白喉:鲜蟛蜞菊60克、一枝黄花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7.毛大丁草
俗称:铜箬杯、一枝香、一枝花、叶下红、天灯芯。
科属学名:菊科毛大丁草属植物毛大丁草
Gerbera piloselloides(L.) Cass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能去湿,行气,通经破淤。
主治:感冒,水肿,痢疾,胃痛,疔疖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单味或配方使用,水煎服或加酒炖服,每次15~5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除杂质,切碎晒干,或鲜用,也可全草泡酒,制成药酒,500克全草浸500毫升酒,密封5天后酌服。
禁忌:孕妇、肺热者禁用。
附方:
(1)感冒:毛大丁草30克、龙芽草30克、棕树根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跌打损伤:①服备制毛大丁草药酒,每次20毫升,每日3次。②毛大丁草60克、黄酒125毫升,炖服。
(3)胃痛:①毛大丁草60克、阿利藤30克,水煎服;②毛大丁草50克、黄酒125克、鸡蛋1粒,同炖,食蛋喝药汁。
(4)肺结核咳血:毛大丁草30克、龙芽草60克、童便1杯,水煎服。
(5)疔疖痈肿:鲜毛大丁草适量,捣烂调蜂蜜适量,敷患处。
28.刺针草
俗称:咸丰草、鬼针草、盲肠草、鬼菊、粘身草、一包针、跟人走、擂钻草。
科属学名:菊科刺针草属植物刺针草
Bidens bipinnat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无毒。能活血散淤,解毒消肿,舒筋活络,清热镇痛。
主治:肠痈,淋浊,疟疾,黄疸,小便不利,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跌打损伤酌加黄酒。外用鲜全草捣烂敷患处,或绞汁涂,或水煎洗。
采制: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碎,晒干。
禁忌:服药期间忌食鱼类腥品。
附方:
(1)急慢性阑尾炎:①刺针草90克,水煎加冰糖(蜂蜜)服。②全草60克、败酱草60克,水煎服。
(2)急性肾炎:刺针草鲜叶60克,切碎,加鸡蛋1枚,茶油少许,锅内煮熟食之,禁食咸及生冷食物。
(3)痢疾、肠炎:①取刺针草嫩芽60克,水煎,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每日1剂。②全草60克、马齿苋60克,水煎服,每日1剂。
(4)急性黄疸型肝炎:刺针草90克,连钱草60克,水煎服。
(5)跌打损伤:刺针草90克,黄酒适量,水酒炖服。
说明:(1)明纲目载:治蜘蛛蛇咬,杵汁服,并缚涂蝎蜇伤。(2)霞浦县某畲医用刺针草治小肠痈,每次鲜品250~400克,干品150~250克,有些病人一天用2剂,用量很大,群众反应效果好,有待探研。(3)霞浦县另一畲医用鲜鬼针草250~400克煎汤,加入鸡蛋1个煮汤服治疟疾。昔日在当地治好不少病人。
六十三、龙胆科
簇花龙胆(五岭龙胆)
俗称:九头牛、九头青。
科属学名: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簇花龙胆(五岭龙胆)
Gentianada Scabra Bg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燥湿。
主治:产后癫狂,疝气。
用法用量:每次6~30克,单用或配伍,鲜用或干品。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附方:
(1)产后癫狂:簇花龙胆6克、红梧桐根20克、灯芯草根10克、白鸡朎12克、马蹄金6克,开水炖服。
(2)疝气:簇花龙胆30克、猪尾尻(大肠头)1段,炖服。
六十四、报春花科
红根排草(星宿草)
俗称:杜二娘、张二娘、红根仔、星宿菜、红筋仔。
科属学名:报春花科红根排草属植物红根排草(星宿草)
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苦、涩、平。能清热止痛,活血调经。
主治:月经不调,血虚寒热,阴囊肿大,跌打损伤,身骨疼痛,痔疮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切碎晒干,鲜用或酒炒备用。
禁忌:孕妇慎用。
附方:
(1)闭经、痛经:红根排草60克、炒香附9克,水炖服。
(2)产后血晕:红根排草、天钓杆各30克,夏枯草20克,水煎服。如出血多,加星宿菜15克、腹水草15克、鹿衔草12克、商陆9克,水酒各半煎后加童尿1杯,白糖30克,炖温服。
(3)风湿关节痛:红根排草90克、南风藤60克,水酒各半炖服。
(4)翻肚痧(中暑腹痛):红根排草叶24片,食盐少许,稍揉,放口中咬嚼吞下,或水煎服。
(5)痔疮:红根排草250克,煎汤熏洗患处。
(6)毒蛇咬伤:鲜红根排草250克,捣烂绞汁,酌加米酒服;渣敷创口。
说明:闽东有一品种叶三生,称“张一娘”,有剧毒,不可误食。
六十五、车前科
车前
俗称:蛤蟆草、黄排龟、蛤蟆衣、车前草、黄排管。
科属学名:车前科车前属植物车前
Plantago asia tica L.
药用部分:种子或全草。
性味功能:甘、寒。利尿通淋,清热止血。
主治: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小便不利,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鲜全草30~60克、种子6~15克,水煎服,或研末外用。
采制:夏季种子成熟后采收,洗净,晒干切碎。
禁忌:肾虚滑精者慎用。
附方:
(1)泌尿系感染:鲜车前60克、积雪草15克、马鞭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嚼床30克,水煎成1000毫升,频频服用,1日1剂。
(2)黄疸:①鲜车前100克、金扁柏60克、萱草根60克,水煎成800~1000毫升,趁热加入冰糖100克,频频服用,每日1剂。②白车前草(干品)15克、观音螺50克,加酒1杯炖服。
(3)小儿腹胀:取鲜车前100克、田螺5粒、茶叶10克,捣烂敷脐中。
(4)目生翳:鲜车前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目,纱布包之。
说明:本品的同科属植物狭叶车前(Plantago lanceolata Linn)大叶车前(P.major Linn Var sinuata(Lam)Decne)效用相同,可以通用。
六十六、桔梗科
1.桔梗
俗称:苦菜根、打碗花、梗草、苦桔梗、包袱花、白桔梗。
科属学名:桔梗科桔梗属植物桔梗
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 A.DC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辛。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支气管炎、感冒咳嗽、痰多、咳痰不爽、急性咽喉炎、肺痈。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挖根,除杂质,刮去粗皮,洗净,晒干,或切片晒干。
附方:
(1)感冒咳嗽多痰:本品配荆芥、白前各9克,甘草5克,水煎服。
(2)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本品配金银花、连翘各9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
(3)肺痈、疮毒:本品配蒲公英、地丁草、连翘各12克,水煎服。
(4)咳痰不爽:本品12克,甘草25克,水600~800毫升,煎至200~250毫升,分三次服。
2.蓝花参
俗称:寒草、金线草、葫芦草、金线吊葫芦。
科属学名: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
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微苦。祛风解毒,宣肺化痰。
主治:病后体虚,风寒感冒,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痢疾,百日咳,颈淋巴结核。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风寒感冒:蓝花参30克、龙芽草30克,水煎服。
(2)小儿疳积:蓝花参15~30克、猪赤肉125克,炖服。
(3)百日咳:蓝花参30克、石胡荽10克、百合20克,水煎服。
(4)颈淋巴结核:蓝花参30克、忍冬藤20克,山芝麻20克、猪赤肉250克,同煮食肉喝汁,每周2次。
(5)虚劳咳嗽:鲜蓝花参500克,水煎去渣,加猪蹄一个,冰糖125克,炖熟分服。
说明:闽东畲医认为该药性平、味甘微温,用来治“寒病”,通常称为“寒草”,也用来治疗小儿惊风,每次12~15克全草开水炖服;虚火牙痛用全草15~18克,鸡蛋一粒,冰糖15~18克加水炖服;小儿呛咳,用全草30~35克,冰糖适量炖服。
3.铜锤玉带草
俗称: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白肚梨、铜线跳龙门、扣子草、珍珠草。
科属学名: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
Pratia nummularia A.Brown et Aschers Tpratia begonifolia (Wall)
Lindl.J.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涩,平。清火滋肾。
主治:腰腿疼痛,小儿肝火旺、跌伤。
用法用量:每次10~3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药。
采制: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昏厥:用本草10克,泽兰15克,水煎服。
(2)腰痛:全草30克,切碎,鸡蛋1个,水煎,吃蛋喝汁。
(3)小儿肝火旺:鲜全草10~15克,水煎,兑白糖少许服。
(4)内伤淤血:全草25~30克,黑豆30克,水煎服。
(5)刀伤出血:鲜草适量捣烂外敷。
4.半边莲
俗称:蛇舌草、半边花、半爿花、蛇舌仔、半枝莲。
科属学名:桔梗科山梗菜属植物半边莲
Lobelia chinensis Lou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甘、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小儿高烧,乳腺炎,扁桃体炎,阑尾炎等炎症。外用治跌打损伤,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春至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毒蛇咬伤:鲜半边莲、狭叶韩信草各300克,捣烂绞汁100~150毫升,蜂蜜50克,酒适量炖服;创口及时扩创,用清水冲洗,以渣敷贴之。
(2)小儿高烧:半边莲、天胡荽、黄胆草鲜品各15~30克,捣烂绞取汁,调蜂蜜或白糖少许,再加少许冷开水,频频服用。
(3)乳腺炎:鲜半边莲、鸭跖草各50克,水煎服,渣加少许米饭、食盐,捣烂敷贴患处。
(4)扁桃体炎、阑尾炎:鲜半边莲60克、黄胆草30克、野菊花30克、鸭跖草30克,水煎服。
注:有些资料认为铜锤玉带草、半边莲属于半边莲科。
5.线萼山梗菜
俗称:大号半边莲、野烟根、野烟叶。
科属学名:桔梗科山梗菜属植物线萼山梗菜(东南山梗菜)
Lobelia melliana Wimm
药用部分:根、叶、花、全草。
性味功能:辛、微甘、温,有毒。解毒消肿,镇咳祛痛,杀虫止痒。
主治:血栓性脉管炎,支气管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5~10克,单用或配方。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洗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切碎备用,或研末加蜜制成药丸。
附方:
(1)血栓性脉管炎:线萼山梗菜干品300克研成粉末,加冬蜜适量调匀制成150粒药丸,每次2粒,每日3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外用野烟根100克,水煎洗。
(2)支气管炎:线萼山梗菜10克、白花曼陀罗花0.5克,水煎服,每日1剂。
(3)毒蛇咬伤:线萼山梗菜30克、鲜三叶鬼针草80克、鲜白花蛇舌草90克,捣烂绞汁或水煎服。伤口清创后将药渣捣烂敷贴。
说明:本品有毒,服用时要注意剂量。闽东群众皮肤痒用野烟根煎汤擦洗,止痒功效佳。
6.土党参
俗称:土人参、奶参、百丈光。
科属学名:桔梗科金钱豹属植物土党参
Campanumoea javanica Blume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甘平无毒。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
主治:肺虚咳嗽,肢倦无力。
用法用量:15~50克,水煎服。
采制:秋末冬初结果后采挖根块,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禁忌:孕妇和梦遗滑精者不宜。
附方:
(1)肺热喘嗽:鲜根50~100克,加冰糖适量,开水炖服。
(2)气血虚弱,咳嗽盗汗:土人参根15克,岩豆根15克,茯苓9克,生姜3片,大枣5枚,开水炖服。
(3)肺痿声哑:鲜根100克,猪肺1付炖服。
(4)产后缺乏乳汁:鲜根60克,猪蹄1只(约1000克)炖服。
(5)小儿肝热,咬牙夜蹄:鲜根30~50克,冰糖15~30克,开水炖服(早晚各服一半量)。
说明:据清朝《纲目拾遗》载:土人参甘微寒,须蒸之极透则寒去,气香味淡,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嗽喘逆,痰涌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
六十七、茄科
1.苦枳
俗称:碧朴草、灯笼草、叶下灯、天炮草、朴子草。
科属学名:茄科酸浆属植物苦枳
Physalis pubescen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寒。清热解毒,祛痰利尿。
主治:咽喉肿痛,腮腺炎,急慢性气管炎,肺脓疡,痢疾,睾丸炎,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
采制:夏秋采收,除杂质,鲜用或晒干。
禁忌:痰湿及脾虚泄泻者忌用。
附方:
(1)急性睾丸炎:苦枳鲜根60克、山豆根10克、青壳鸭蛋1粒(轻打裂痕),水酒各半炖至蛋熟,食蛋汤送服。
(2)咽喉炎、扁桃腺炎:①苦枳鲜根50克,水煎服。②鲜苦枳60克、鲜地锦草25克,捣烂绞汁,调蜜少许服。
(3)急性气管炎、咳嗽喉痛声哑:苦枳果实15克、牛蒡子15克,水煎代茶服。
(4)菌痢:苦枳60克、马齿苋6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
(5)杨梅疮:苦枳200克以上,水煎1小时,洗患处,每日2次。
说明:苦枳与酸浆(P.alkekengi L.)、苦葳系同一种属植物,畲族地区常混用。
2.白英(苦茄)
俗称:羊仔耳、胡毛藤、白毛藤、金线缘毛龟、生毛梢。
科属学名:茄科茄属植物白英(苦茄)
Solanum dulcamara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微苦。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祛风活血。
主治:湿热黄疸,风火头痛,小儿惊风,症瘕,恶疮,疖肿。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春至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切成小段。
禁忌:体虚无实热者忌用。
附方:
(1)黄疸型肝炎:①鲜白英120克,水煎去渣,加白糖30~60克,调服。②鲜白英草60克、凤尾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③鲜全草60克,郁金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上方小儿酌减。
(2)牙痛:鲜白英30克、菜油60克、鸡蛋黄1个,先将菜油在锅内熬沸后投入白英,盖3分钟后投入鸡蛋黄,在锅中炒煎并搅拌均匀,包在纱布内擦患处,冷却后回锅再炒,每日一剂。
(3)产后伤风:鲜白英60克(干30克),水煎,加黄酒125克温服。
(4)疔疮肿毒:鲜白英125克,水煎服;另取鲜叶茎捣烂敷患处。
说明:羊仔耳(白毛藤)单味90克,水煎代茶频服治慢性肝炎在畲村广为流传,另有些畲医用白毛藤90~150克,桂花寄生30~50克,水煎每日一剂,治疗肺癌,有的强调要煎泡糖服。
3.龙葵
俗称:天茄子、黑茄、野海椒、天泡草、苦葵、凉凉茄、老鸦酸浆草。
科属学名:茄科茄属植物龙葵
Solanum nigrum L.
药用部分:全草及果实。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微甘。清热解毒,散淤,利尿。
主治:急性肾炎,白带,痢疾,咽喉肿痛,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10~20克,水煎服。疔疮鲜品捣烂外敷。
采制:夏秋采集全草,洗净,切断,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急性肾炎,浮肿,小便少:鲜品(干品减半)、鲜芫荽各15~20克,
木通6~9克,水煎服。
(2)白带:龙葵15~20克,水煎服。
(3)咽喉肿痛(急性扁桃体炎):龙葵子9~15克,水煎含漱;全草10~20克,水煎服。
(4)痈肿疔毒、跌打损伤:干品15~20克,水煎服,并用鲜草捣烂和蜂蜜调敷或煎汤外洗。
(5)实热型高血压:15~20克,水煎服。
说明:《上海常用中草药》载可治牙痛、癌肿等。
4.烟草
俗称:野烟草、土烟叶。
科属学名: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
Nicotiana tabacum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能消肿散淤,杀虫解毒。
主治:妇女胞寒,月经不调,疔疮痈毒,狂犬咬伤,火伤,漏管。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阴干备用。
禁忌:孕妇忌服。
附方:
(1)妇女胞寒、月经不调:烟草叶15克,水炖服。
(2)狂犬咬伤:鲜烟草叶60克,洗净,捣烂绞汁1小杯,加黄酒60克炖服;药渣敷伤口。
(3)横痃:取鲜烟草叶适量,加冷饭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1剂。
(4)项虎、背痈、无名肿毒:鲜烟草适量,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说明:烟叶多有野生的,以此为佳,也可用栽培的烟叶。
5.枸杞
俗称:金耳坠、土枸杞、仙人杖、地骨皮。
科属学名:茄科枸杞属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药用部分:根、皮、果实。
性味功能:性平味甘。能补肝肾,坚筋骨,益精明目。
主治:肾虚腰痛,痨热,惊悸,失眠,多泪,消渴。
用法用量:每次9~20克,单味可用30~60克,加糖炖服。
采制: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时薄摊在竹匾上晾干或晒干(不宜暴晒),不时用手翻动,以免变黑,阴天可烘干。
禁忌:表症未除者忌用。方剂配伍忌五加皮、白簕花。
附方:
(1)肾虚腰痛:枸杞根100~120克、鸡1只,炖服。
(2)肺燥咳嗽:枸杞叶、桑叶、枇杷叶各10克,炖服。
(3)骨蒸劳热:枸杞皮30克、老母鸡1只,炖服,每周1剂。
(4)头晕眼花、视物不清:取枸杞鲜嫩叶125克,鸡肝1个(或鸭肝1个、猪肝100克)炖服。
(5)肾虚眼瞀、头眩:枸杞30~50克,鳖1只(约250克)炖服,隔日1剂,连服3剂。
(6)脱肛:干枸杞、清水藤各35克,狗脊、地菍根各10克,水煎服。
6.酸浆
俗称:灯笼草、扑扑草、叶下灯、铃儿草、天扑草、泡泡草。
科属学名:茄科酸浆属植物酸浆
Physalis alkekengi L.
药用部分:全草,果实。
性味功能:酸,苦,寒。能清热利咽,化痰利尿。
主治:痰热咳嗽,咽痛喉痹,虚劳骨蒸,急性黄疸。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在春季发苗初期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茎、叶夏秋采收,果实秋季成熟时采摘,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脾虚泄泻,痰湿者忌用。果实有堕胎作用,孕妇忌用。
附方:
(1)色风(小腹部挛急疼痛):鲜酸浆根40克(干根15克),水煎服。
(2)急性睾丸炎:鲜酸浆根40克、山豆根10克、青壳鸭蛋一枚(打裂痕),水酒各半炖至蛋熟,蛋去壳食,以药汤送服,每日一剂。
(3)急性气管炎、热咳咽痛、喉炎:酸浆果实9克、银花9克、牛蒡子9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杨梅疮:鲜酸浆全草250克,水煎出味洗患处。
(5)血尿:鲜酸浆全草125克、大蓟根30克,水煎代茶频服。
说明:时珍云:酸浆(本经)以子之名也;苦葴:(嘉祐)以苗之味名;灯笼:(唐本)以角之形名也……此皆一物也。
六十八、旋花科
1.马蹄金(黄疸草)
俗称:螺丕草、小金钱草、螺仔丕、圆钱仔、圆草仔。
科属学名:旋花科马蹄金属植物马蹄金(黄疸草)
Dichondra evolvulacea(L F.) britto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微辛。能祛风活血,行气利水,清热解毒。
主治:黄疸,痢疾,水肿,咳血,小儿惊风,妇人乳吹。
用法用量:每次30~60克,水煎服或捣烂绞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去净杂草泥土,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小儿乳蛾:鲜马蹄金适量,捣烂浸米泔水中约1小时,取浓汁频频含漱。
(2)小儿腹胀:鲜马蹄金全草30克、冰糖10克,开水适量冲炖服,渣捣烂敷脐。
(3)黄疸、痢疾、肺出血:鲜马蹄金全草60克(干品40克)、猪赤肉125克,开水适量炖服。
(4)跌打损伤:鲜马蹄金全草60克、黄酒、开水各125克,炖服;另取鲜全草30克、生姜3片,捣烂擦伤处。
(5)疔疖:鲜马蹄金全草30克,冬蜜少许,捣烂敷患处。
2.菟丝子(附菟丝子苗)
俗称:无根草、黄丝、黄蜡须、黄蜡草、菟儿丝。
科属学名: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药用部分:种子及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辛、甘。能强壮。全草有活血散淤功效。
主治:阳痿、遗精、肝肾虚亏、体虚腰酸。
用法用量:6~9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同被缠绕的植物一齐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
菟丝子苗:夏季茎枝幼嫩时采收,晒干。
附方:
(1)体虚无力,腰酸腿软,大便稀,胃口不好:菟丝子、枸杞子、莲子、山药、茯苓各30克,做成蜜丸,每服9克,每天2次,开水送服。
(2)遗精,体虚,腰腿疼痛,酸麻无力,小便次数多:菟丝子、牛膝各9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
(3)体虚,腰腿酸软,视力减退,眼冒黑花:菟丝子、熟地黄各60克,车前子30克,做成蜜丸,每服9克,每天2次,开水送服。
(4)儿童头面疖疮或痱子:菟丝子苗适量,煎汤外洗。
3.牵牛
俗称: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
科属学名:旋花科牵牛属植物牵牛
Pharbitis nil(L.) Choisy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有小毒。能泻下,逐水。
主治:水肿胀满、痰饮。
用法用量:3~6克,水煎服。
禁忌:孕妇忌服。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根据种子颜色分别采集(黑色者为黑丑,黄白色者为白丑)晒干,打下种子,除净杂质。取净牵牛子炒至微鼓起,稍有香气,放凉,用时打碎。
附方:肝硬化并发腹水(水臌),慢性肾炎并发腹水:黑白丑120克,茴香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空腹开水送服,每日1次,连服2~3天;或用黑白丑120克,研末,每服6克,大枣10个,红糖适量,煎汤吞服,每日1次,连服2~3天。
说明:①据传统记载,牵牛子不宜与巴豆同用。②同科植物毛牵牛(lpomoea Sinensis Choisy),药用种子,治实热便秘。
六十九、玄参科
1.阴行草
俗称:土茵藤、山洋麻、金花屏、山茵藤、草茵藤。
科属学名:玄参科阴行草属植物阴行草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微苦。利尿,除湿热,治黄疸。
主治:黄疸发热,瘴疟头痛,水肿,风湿,疮疖。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煎汤内服或配方。
采制:秋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禁忌:无湿热而发黄者不宜。
附方:
(1)湿热黄疸:①阴行草、牛膝各30克,黄花仔、江南盐各60克,水煎加白酒一杯冲服。②阴行草60克,水煎,日服2次。
(2)血淋、小腹胀满:阴行草15克,开水炖,加冬蜜冲服。
(3)疮疖肿毒疼痛:阴行草叶60克,捣蜜敷患处。
2.腹水草
俗称:双头粘、叶下红、爬岩红、散血丹、两头柴。
科属学名:玄参科腹水草属植物腹水草
Botyopleuron axillare Hems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微温,辛、苦。通经活血,舒筋消肿,破淤生新。
主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久年痛风、水肿膨胀。
用法用量:每次6~10克,水煎服,伤科加酒。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禁忌:孕妇、体虚者不宜。
附方:
(1)产后出血过多:腹水草、星宿草各15克,鹿衔草12克,商陆9克,汤水各半,童便一杯,白糖30克,炖温服。
(2)月经不调:腹水草15克,益母草15克,红糖少许,水煎服。
(3)跌打损伤:腹水草适量炖酒服。
(4)久年痛风:腹水草10克,延胡索10克,水酒各半炖服。
(5)膨胀水肿:腹水草、山高药、江南盐根、老片刺根、木莲藤各9克,炖服。
3.玄参
俗称:元参、黑参、浙玄参、野脂麻、馥草。
科属学名:玄参科玄参属植物玄参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苦、咸。清热降火,生津止渴。
主治:急性热病、瘰疬、咽炎等。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单用或配药用。
采制:立冬前后采挖,除去枯茎、子芽,晒至半干,堆积2~3天,晒至全干,或用文火烤干。防火烤、日晒而急干。用前润透后切片、干燥。
附方:
(1)急性热病、口干喉痛,烦躁不安:玄参、金银花、连翘各9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水煎服。
(2)热病吐血、鼻衄:玄参、生地黄、牡丹皮各9克,水煎服。
(3)瘰疬:玄参15克、夏枯草9克、牡蛎15克,水煎服。
(4)慢性咽炎:玄参9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七十、爵床科
爵床
俗称:六角仙、小青、麦穗红、屈胶仔。
科属学名:爵床科爵床属植物爵床
Justicia Procumbens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主治: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肝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痈疽疔疮。
用法用量:每次15~5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集,洗净除杂质,晒干或鲜用。
禁忌: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者不宜。
附方:
(1)感冒:爵床、蒲公英、一枝黄花、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2)疟疾:鲜爵床120~150克,加水浓煎,于疟疾发作前3~4小时服,效灵。
(3)乳糜尿:爵床120克、金丝草60克、狗肝菜60克、铺地锦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转阴后改为隔日一剂,续服3个月。
(4)咽喉肿痛:鲜爵床100克,捣烂后绞汁服,药渣捏成丸含在口中,流出毒涎。
(5)背痈:爵床60克、羊肉25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加开水炖2小时,分两次食肉服汁,渣捣烂敷患处。
七十一、马鞭草科
1.大叶紫珠
俗称:粗康柴、白毛柴、白叶柴、紫珠花、白乳蕨、止血草。科属学名: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大叶紫珠
Callicarpa macrophylla vahl
药用部分:枝叶。
性味功能:辛、苦、平。散淤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伤食出血,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单味或配方使用。
采制:随时可采,夏秋较佳。晒干切片或研末用。
附方:
(1)消化道出血:干大叶紫珠100克,水煎成1000毫升,代茶频服。
(2)鼻衄:大叶紫珠研成粉末,1次3克,1日3次;并用棉花球蘸粉末填塞鼻孔,3日为一疗程。
(3)崩漏:鲜大叶紫珠20克(干品10克)水煎冲鸡蛋白服,每日3次。
(4)外伤出血:鲜大叶紫珠适量捣烂敷患处,或用紫珠末按压患处。
(5)跌打损伤:大叶紫珠、入骨箭、真乌仔、赤粟各9克,假死柴、九里火各8克,白鸡朎12克,用酒炖服或酒水各半炖服。
(6)吊眉风:大叶紫珠250克,去外皮,煎汤服。
说明:吊眉风的症状为眼上睑突然上翻,不能闭合。
2.马鞭草
俗称:土荆芥、蜻蜓草、亲家饭。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马鞭草属植物马鞭草
Verbena officinalis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寒。清热解毒,杀虫消肿,通经散淤。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痛经,疟疾,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6~30克,煎汤服或配方。
采制: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禁忌:孕妇及久病虚弱者忌用。
附方:
(1)疟疾:马鞭草干品120克,加水4000毫升,熬成1000毫升,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2)痢疾:马鞭草30克、龙芽草30克,水煎服。
(3)产后外感:马鞭草12克,炖服。
(4)麻疹未透:马鞭草6克、薄荷6克、紫苏9克、胡毛藤9克、车前草9克、兰花参9克,开水炖服。
3.牡荆
俗称:土木姜、土木香、白步香、铺香柴、午时草、白埔姜。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黄荆属植物牡荆
Vir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Sieb et Zucc) Hand-Mazz
药用部分:叶、子、根。
性味功能:性温、味微苦、辛,无毒。能祛风寒,发汗镇痛,解暑化气,除哕呕,清头风。
主治:伤风感冒,头晕发热,呃逆咳嗽,胃腹冷痛,久痢等。
用法用量:根每次10~15克,子每次3~9克,叶适量外用。
采制:根随时可采用,切片晒干。种子10~11月采收,除去杂质生用。叶夏秋收摘晒干或生用。
禁忌:气血两亏者忌服。
附方:
(1)伤风感冒:鲜牡荆60克、鲜一点红30克、鲜兰花参15克,水煎服。
(2)头晕眩久不愈:牡荆根100~150克、鸡1只(1000克左右),剖腹去肠杂,将药装入后用线捆住,加水适量,文火炖2小时食肉喝汁(随访2例,1例食1只鸡后就好转,另1例连服3只鸡,治愈12年头晕目眩症)。
(3)中暑:牡荆叶15克、枫树嫩叶20克,水煎服。
(4)胃气冷痛:牡荆根50克、猪肚1个,炖服。
(5)关节痛:牡荆根50克、脚蹄(七寸)1个,炖服。
说明:本品同科属黄荆(Vitex negundo L),畲族称为红步香、黄荆子、铺香柴等,其性味功能与牡荆相似,仅形态上略有差别。黄荆叶背灰白色,密被短柔毛,夏季开淡紫色小花,果球形褐色,基部有宿萼;牡荆叶两面绿色,仅脉上有短细毛,花淡黄紫色,果黑褐色。畲族按其色泽区分为红、白步香,有些地方也混为使用。
4.豆腐柴(腐婢)
俗称:臭茶叶、野木槿花、山膏药、木鸟仔、蚊钱树、山肉花。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豆腐木属植物豆腐柴(腐婢)
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性凉、味苦、涩。清热解毒、收敛止血。
主治:暑热、痢疾、肝炎、外伤等。
用法用量:根30~50克,茎叶10~30克,水煎服。单用或配药用。鲜品多外敷。
采制:根全年可挖,茎、叶夏秋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附方:
(1)痢疾:①鲜叶30~50克,水煎服。②鲜叶30克,鲜马齿苋30克,鲜凤尾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暑、中暑后腹痛、腹泻:鲜叶30~50克,水煎代茶。
(3)肝炎:根30~50克,瘦猪肉250克,炖服,服药期间忌饮酒。
(4)荨麻疹:根30克、苍耳子、地肤子各9克,水煎服。
(5)烧、烫伤:鲜品适量,捣烂绞汁外涂。
(6)刀伤: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伤处。
5.大青
俗称:山皇后、土地骨、鸡角柴、臭树青、大参柴、臭烟筒、柴头菜、假青根、大只根、三冬青。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海州常山属植物大青
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
药用部分:叶、根、根茎皮。
性味功能:性平、味淡、微苦,无毒。能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祛风除湿,利小便,解烦渴。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虚劳骨蒸,偏头痛,烦渴,多汗,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全草20~50克,水煎服,单味或配方使用。
采制:常年采集,取根茎皮或全草,洗净切片晒干。外敷用鲜品。
禁忌:脾胃虚寒,大便泻利者勿服。
附方:
(1)胀皮风(水肿):大青20克、大红蓼、南风藤叶各15克,白鸡朎12克、淡竹叶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2)偏头痛:鲜大青根100克,水煎饭后服,每日一剂,连服7天为一疗程。
(3)妇女劳热消瘦:鲜大青根500克,加黄酒炒后,配鸡1只炖,食鸡喝汁。
(4)鹤膝风、跌打损伤:鲜大青根50克、鲜松根50克,土木香、竹节、千里橘各15克,黄酒炖服。
(5)四肢酸软无力:鲜大青根100克,水炖服。
说明:畲医认为本药与红梧桐相反。
6.臭牡丹
俗称:臭梧桐、臭茉莉、龙船花、野梧桐、梧桐仔、臭赪桐、野珠桐。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
Clerodendron bungei stend
药用部分:根、叶。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有小毒。能活血散淤,消肿解毒。
主治:湿痹疼痛,关节风痛,劳倦伤脾,四肢酸软,寒凝经闭,瘰疬,痈肿。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鲜叶捣烂外敷。
采制:春夏采叶,秋季采根,除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体虚头晕者及孕妇忌用。
附方:
(1)关节风湿痛:鲜臭牡丹根90克、猪脚(或鸡)1只,黄酒适量炖服。
(2)瘰疬:臭牡丹根125克,天花粉、白蛇泡、夏枯草各10克,加少许黄酒炖后去渣,再入少许白酒服。
(3)跌打损伤:臭牡丹鲜根60克、水500克、酒90克,煎服;连服3~5天。
(4)痔漏脱肛:臭牡丹鲜根30克、猪大肠1尺,炖服;另取鲜根250克,捣烂,煎汤熏洗。
(5)痈疽溃烂:臭牡丹鲜根适量,洗净加酸饭粒、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6)拔脓生肌:臭牡丹鲜叶适量,用银针密刺细孔,泡米泔水中,变色软后贴患处,干了就换。
说明:本品与臭梧桐(C.trichotomum Thuhb)、臭茉莉(C.fragrans Vent)同科属,形态相似,功能也相似,容易混用,实为三种植物。
7.赪桐
俗称:真珠梧桐、真珠花、朱桐。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赪桐
Clerodendron japonicum(Thunb)Sweet
药用部分:花、叶、根。
性味功能:性微温、味微甘、酸。能除寒去湿,通经活络,去淤生新,排脓解毒。
主治:经闭劳热,带下白浊,四肢厥冷,痛风湿痹,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根全年可采,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禁忌:孕妇、云丹、风疹、血枯火动心烦等禁用。
附方:
(1)下痢:赪桐根15克、圆头橘根10克、车前草15克、金石榴根3克,炖服。
(2)水泻:赪桐根、雷打柿根、金石榴根各10克,炖服。
(3)偏头痛:赪桐叶60克、花椒15克,用酒炒热,摊在纱布上,外敷痛处。
(4)腋痛:鲜赪桐叶适量,蜜少许,捣烂敷患处,每日1剂。
(5)疔疮痈疖溃疡:鲜赪桐叶适量,用银针密刺细孔,泡米泔水或开水冲泡,贴患处,每日换3~4次。
说明:有些畲族民众用赪桐鲜根60~90克切碎,炖猪骨头1000克(或猪赤肉250克)加黄酒适量服用治腰肌劳损。
8.单叶蔓荆
俗称:晕草、午时草、布荆。
科属学名: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rotundifolia Linn
药用部分:根、果。
性味功能:苦、辛、微寒。能散风热,疗湿痹,舒拘挛。
主治:头晕,头痛,目痛,湿痹,拘挛,风热。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
采制:根全年可挖,果在秋季成熟时采收,除杂质,鲜用或晒干,或将果实放锅内清炒至焦黄,取出擦去外衣,簸净,或加盐水、酒炒备用。
附方:
(1)颜面神经麻痹:单叶蔓荆10克、黄耆12克、炙草15克,共捣为泥,嘴眼左斜敷贴右侧,右斜贴左侧,12小时见效。
(2)脱力:单叶蔓荆9克、香附9克、盐肤木根30克,黄酒炖服。
(3)头晕头痛:①单叶蔓荆15克、鸡蛋1枚,炖服。②单叶蔓荆鲜根90克、猪赤肉125克、黄酒90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4)目翳红肿:单叶蔓荆鲜根125克、荸荠3粒(捣碎)、冰糖30克,开水适量冲炖服。
七十二、唇形科
1.山藿香
俗称:血见愁、犬屎苏、肺形草、土红苏。
科属学名:唇形科石蚕属植物山藿香
Teucrium viscidum Blume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微辛、凉。凉血止血,散淤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吐血,衄血,便血,痛经,产后淤血,腹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疔疮,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外用水煎熏洗患处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小腹瘕聚:山藿香根15克,老酒炖服。
(2)睾丸肿痛:鲜山藿香叶适量烤干,研末,每次6克,冲热黄酒服,早晚各一次。
(3)会阴瘙痒:山藿香40克、千里光30克,水煎服。另取鲜血见愁适量,食盐少许,捣烂绞汁,涂抹患处,每日数次。
(4)咯血、吐血、衄血:山蕾香50克、紫茉莉根25克,水煎加冬蜜适量服。
2.紫苏(鸡冠紫苏、红紫苏)
俗称:赤苏、苏叶、鸡苏、香苏、红苏。
科属学名: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Var crispa(Thunb.) Dene
药用部分:叶、梗、种子。
性昧功能:辛、温。散寒解表,理气宽中,解郁安胎,解鱼蟹毒。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痰喘,胸腹胀满,鱼蟹中毒,胎动不安,麻疹不透,漆过敏,药物过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服。
采制:6~8月割取全草,阴干或晒干。秋季果实成熟时割下果穗,打下种子,晒干贮存。
禁忌:阴虚、气虚、表虚、火升头痛作呕者忌用。
附方:
(1)感冒:紫苏15克、荆芥15克,水煎,上下午各服一半,每日1剂。
(2)呕哕:紫苏3克、黄莲3克,水煎服。
(3)安胎:紫苏、砂仁、陈皮各5克,水煎服。
(4)药物过敏性皮炎、漆过敏:紫苏全草100克,水煎熏洗患处。
3.连钱草
俗称:入骨烧、肉骨梢、入骨箭、金钱草、肺风草、金不换、活血丹。
科属学名:唇形科连钱草属植物连钱草
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辛、微酸,无毒。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活血消肿。
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感冒,咳嗽,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每次9~30克,配方或单味使用,鲜品效果佳。
采制: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备用。
禁忌:脾虚便溏和劳损久嗽者不宜。
附方:
(1)尿路结石、肝胆结石:连钱草200~250克,煎汤频服。
(2)感冒、寒热身痛:连钱草20克、鸡蛋1枚,炖服。
(3)感冒咳嗽:连钱草、枇杷叶各15克,加红糖适量炖服。
(4)跌打损伤:鲜连钱草30~5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服,每日1~2剂。
(5)黄疸:鲜连钱草100克,煎汤频服。
4.夏枯草
俗称:猪屎草、六月干、铁色草、棒头柱。
科属学名:唇形科夏枯草属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辛。清肝明目,清热散结。
主治:淋巴结结核,甲状腺肿,高血压病,头痛,耳鸣,目赤肿痛,肺结核,急性乳腺炎,腮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每次15~60克,水煎服。
采制:端午节前后采收,洗净去须根及杂质,切碎晒干,或制成夏枯草膏。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附方:
(1)颈淋巴结核:夏枯草50克、山慈菇15克,水煎服;另取鲜夏枯草100克,放在容器内,压实加醋过面,浸泡24小时,取浸出液频频涂抹患处。
(2)肺结核:夏枯草1000克、红糖100克,加水煎至500毫升的夏枯草膏,早晚各服10毫升,服完再煎,连续服用。
(3)高血压:夏枯草60克、龙葵60克,水煎服。
(4)甲状腺肿: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昆布6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天,停5天后续服。
(5)乳腺炎、腮腺炎:夏枯草的花50克、木芙蓉花50克、板兰根30克,水煎服;渣加少许食盐捣烂敷患处。
5.地笋
俗称:土泽兰、地笋子、地瓜儿苗、斑竹。
科属学名:唇形科地笋属植物地笋
Lycopus lucidus Turcz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苦、微温。活血通经。
主治:闭经,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等。
用法用量:每次15~30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间刈取地上全草,除杂草洗净切段晒干。
附方:
(1)产后子宫复旧日不良:地笋全草30克,水煎汤加红糖服,每日一剂至复原。
(2)经闭、产后瘀血腹痛:①地笋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冲黄酒适量服;②泽兰9克、当归9克、益母草15克、红花5克,水煎服;③泽兰9克、当归9克、白芍9克、干地黄9克,水煎服。早晚各服15克。
(3)产后小便淋漓,浮肿:泽兰、防己各等量,研为末,开水送服。
(4)损伤瘀肿、痈疮肿毒:鲜茎、叶捣烂外敷患处。
6.香茶菜
俗称:铁菱角、小叶蛇总管、苦菜。
科属学名: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
Rabdosia amethys toides(bentn) Hara
药用部分:根、茎、叶。
性味功能:辛、苦、凉。清热解毒,散淤消肿。
主治:关节痛,乳腺炎,扁桃腺炎,淋巴腺炎,胃痛,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筋骨酸痛,疮疡。
用法用量:每次20~60克,水煎服,外用鲜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秋季采收,根茎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毒蛇咬伤:香茶菜根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千里光30克,水煎服。另取香茶菜根100克,煎汤频洗创口。
(2)乳腺炎:香茶菜30克,水酒各半炖服。渣趁温热捣烂敷患处。
(3)横闩(腹股沟淋巴结炎):香茶菜叶适量,捣烂加少量米酒拌匀敷患处。
(4)关节痛:香茶菜根30克、南蛇藤30克、猪蹄1只,水酒各半炖服。
(5)烫火伤:香茶菜根磨浓陈茶叶水涂抹患处。
7.土香薷
俗称:香茹草、香薷草、香茹仔、野香薷、土岩茹、香茸、香菜。
科属学名:唇形科香薷属植物土香薷
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微苦。能发汗,清暑,理气利湿,利水止痛。
主治:中暑呕吐,夏日感冒,全身浮肿,水积腹痛。
用法用量:每次3~9克,水煎,单味或配方。
采制:8~9月间割收平地上的茎株,去除杂质,扎成小把,润湿后切段晒干备用。
禁忌:气血两虚者忌服。
附方:
(1)伤暑发热头痛吐泻:土香薷全草5克、半夏9克、芦根15克,水煎服。
(2)水积腹痛:土香薷全草15~30克,水煎服。
(3)消肿止痒:鲜土香薷全草60~90克,水煎熏洗患处。
说明:畲医将香薷E.patrini(Lepech)Garcke和“铜草”E.splendens Nakai统称为土香薷,均入药,功用相似。
8.野薄荷
俗称:薄荷、番荷叶。
科属学名:唇形科薄荷属植物野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辛。能发汗散风热。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皮肤痒疹。
用法用量:每次6~15克,水煎服;外用水煎熏洗或鲜叶捣烂煨热敷患处。
采制:夏秋花前采收,鲜用或阴干。
附方:
(1)感冒、头痛鼻塞:薄荷、荆芥、蝉退各9克,共研为末炖黄酒服。
(2)耳痛、小虫入耳:鲜薄荷绞汁滴入。
(3)瘰疬:薄荷根40克、猪赤肉200克、黄酒60~90克,酌加水炖服,每日1剂,连服5剂;另取鲜全草125克,猪赤肉60克,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连敷5天为1疗程,未愈再继续。
说明:①畲医对家薄荷、龙脑薄荷、欧薄荷等统称野薄荷,均药用。②薄荷(Mentha arvensis Lian),又称龙脑薄荷、香薄荷、薄荷叶,中药店有出售。
9.益母草
俗称:茺蔚、野天麻、红花艾、益母蒿。
科属学名:唇形科茺蔚属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Sibiricus auct Fl.orient non L.
药用部分:全草(根、茎、叶、子)。
性味功能:性微寒、味辛、苦。能去淤生新,调经活血,利水消肿,舒筋通络。
主治:月经不调,产后血晕,崩漏淋沥,下痢痔血,乳痈风热,水肿疔毒。
用法用量:全草15~30克、根15~60克、子5~9克,水煎服。
采制:6~8月间,花未开时,全株采收,除杂质,洗净,根切下来,茎叶切段晒干;种子在秋季成熟时采收,晒干。
禁忌:孕妇和血崩脉虚大者不宜。
附方:
(1)产后高血压:益母草60克、当归9克、杜仲12克,水煎服,至愈。
(2)白喉:鲜益母草叶捣烂绞汁,过滤,加20%酸醋调匀,用长棉签蘸药液涂抹咽喉;每1~2小时1次。如分泌物阻塞,呼吸困难时,急用长棉签蘸药深入喉部涂搅,使其吐出积液。多数一次见效,继用至愈。(编者按:白喉应急送有条件救治的医院救治!)
(3)月经不调、产后淤血腹痛:益母草125克、鸡血藤60克,水煎加红糖30克服,每日1剂。
(4)痛经:益母草20克、元胡索10克,水煎服。
(5)闭经:益母草、乌豆、红糖、老酒各50克,酌加水炖服。
(6)痈疽疔疮及无名肿毒:益母草鲜叶60克,洗净捣烂,加酸饭粒、食盐少许,捣匀敷患处。鲜全草125克,水煎调蜜服。
(7)跌打损伤:益母草根125克、母鸡1只,用黄酒炖服。
附注:本区还有白花益母草(L.heteropbyllussweet)、小益母草(假茺蔚Marrubiam iacisum Benth)均可入药。
10.白苏
俗称:犬屎苏、臭苏仔、犬屎薄、臭苏、野苏叶。
科属学名: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
Perilla frutescens(L.) Britt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温、味辛。能发散风寒,理气宽胸,降气定喘。
主治:伤风感冒,头痛胸闷,发热无汗,腹部胀痛,风湿痹痛,鱼蟹中毒。子能治痰逆喘息。
用法用量:根15~30克、叶3~9克、种子6~15克,水煎服。
采制: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下根,打落种子(白苏子)分开晒干,用时切段。
禁忌:表虚者忌用。
附方:
(1)冷痢:白苏干品茎叶15克,红糖少许,加开水炖服,每日一剂。
(2)痰饮咳嗽:白苏子15克、橘皮20克,水煎服。
(3)蛔虫:白苏叶阴干研末,3克睡前空腹吞服(小儿酌减),每日1次,连服三日。
(4)背痈:白苏鲜根30克,水煎服;另取鲜叶适量,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
11.筋骨草
俗称:散血丹、白调羹、苦草、金疮小草、和胶毒草、四季春。
科属学名: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
Ajuga decumbens Thunb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寒、味苦。能解毒消肿,止血、活血,去淤生新,疗伤止痛。
主治:痈肿疼痛,咽喉肿痛,吐血咯血,跌打损伤,蛇虫咬伤,脚底垫伤肿痛,手掌等处刺伤。
用法用量:每次30~90克,水煎服。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禁忌:无淤热而虚寒体质者及孕妇忌用。
附方:
(1)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筋骨草鲜品12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30克搅匀分2次服。
(2)喉炎、扁桃腺炎:筋骨草鲜品125克,捣烂绞汁调醋250克,每2~3小时含漱1次,亦可咽下。
(3)脚底垫伤、硬块肿痛:鲜筋骨草同桃叶、蒜头各适量捣烂敷之。
(4)急性单纯性阑尾炎:鲜筋骨草60克、鲜鬼针草60克,水煎服(干品30克)。
12.活血丹
俗称:入骨箭、遍地香、金钱薄荷、肺风草、金不换、肉骨梢、连钱草。
科属学名:唇形科金钱草属植物活血丹
Glechoma brevituba Kuprian(G.hederacea Lin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性平,味苦辛微酸甘,无毒。有祛风,解热,利水,消肿,活血、止血,除骨痛,疗跌打损伤。
主治:伤风咳嗽,砂淋、石淋,跌打损伤、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次3~10克,配方:单味或鲜用剂量可以大些。
采制:秋季采收,鲜用或洗净晒干。
禁忌:劳损久咳、脾虚便溏者不宜。
附方:
(1)感冒咳嗽:活血丹、枇杷叶各15克,红糖适量,水炖服。
(2)砂淋、血淋、血尿:活血丹30~50克,鲜草加冰糖炖服。
(3)小儿疳积:活血丹3~5克,鸡肝或鸭肝1付或少许猪肝炖服。
(4)跌打损伤:每次鲜草30~50克,捣烂绞汁,调白糖内服;局部血肿用鲜草适量,加饭粒少许捣烂敷患处。
(5)石淋:活血丹15克、生地15克、木通9克,水煎服,连续服用至石排出。
说明:活血丹与积雪草(伞形科积雪草属)、黄疸草(旋花科马蹄金属)、天胡萎(伞形科天胡萎属)在一些地方都叫“连钱草”,有些地方混用,应分辨科属,分别采用为宜。
七十三、谷精草科
谷精珠草
俗称:谷精珠、珍珠草、戴星草。
科属学名:谷精草科谷精草属植物谷精珠草
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rn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辛、甘、平。能清凉消炎,益肝明目,散风热,除翳膜。
主治:风热目眩,头痛齿痛,翳膜盲眼,感冒喉头痛。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水煎服。
采制:夏秋开花结果实时采收带花全草,洗净除杂质,鲜用或晒干;立冬以后采剪花萼部分晒干备用。
附方:
(1)风热眼翳夜盲:谷精草60克、猪肝125克,(或鸡鸭肝,羊肝),加水炖服,食肝喝汤。
(2)小儿中暑吐泻:谷精草60克、鱼首石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小儿乳糜尿:谷精草10~15克、冰糖15~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4)角膜云翳:谷精草花萼210克、伤风草210克,共研成粉末,调匀,每次20克,米汤送服,每日3次,一周为一疗程。
说明:据畲医介绍,夜盲症谷精草炖羊肝效果佳。风热眼翳夜盲症不宜炖羊肝,羊肝太热,以猪肝为佳。
小谷精草(E.Iuznlaefolinm Mart)亦入药。
七十四、里白科
芒萁
俗称:芒草、芒仔、茅草、郎萁。
科属学名:里白科芒萁属植物芒萁
Dicranopteris dichotoma(Thunb)Bernh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功能:苦、涩、平。清热止血。
主治:鼻衄,肺热咳血,小便不利,水肿,月经过多,血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损伤,烧伤,骨折,蜈蚣咬伤。
用法用量:根状茎25~50克,叶柄随心,嫩叶10~30克,水煎服。或取叶柄随心,嫩叶研末,每次10~15克,开水冲服。外用鲜全草适量,水煎熏洗患处,或取鲜嫩叶适量,捣烂敷患处。
采制: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皮肤瘙痒:芒萁全草25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取200毫升服,余下汤液趁温反复擦洗身体,连续3天。
(2)白带:鲜芒萁嫩叶或鲜叶柄随心30克、桂圆肉30克,炖服。
(3)眼外伤出血、目赤:鲜芒萁嫩叶、鲜杜鹃花各适量,捣烂如泥加入少许人乳拌匀,敷眼部。
(4)烧伤:芒萁嫩叶或叶柄随心焙干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5)鼻衄:芒萁嫩叶60克、冰糖120克、猪尺(猪的脾)1条,开水炖服。
七十五、仙茅科
仙茅
俗称:山棕、地棕、独脚仙茅。
科属学名:仙茅科仙茅属植物仙茅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药用部分:根状茎。
性味功能:辛、温、有小毒。补肾壮阳,散寒除湿。
主治:肾虚,阳痿,遗精,遗尿,慢性肾炎,腰膝酸痛,风湿性关节炎,痢疾。
用法用量:每次9~15克。单味或配方,水煎服。
采制: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附方:
(1)各种痢疾:仙茅6克、凤尾草9克、铁苋菜12克、香附5克(腹痛加土木香3克),水炖服。
(2)肾虚、阳痿、遗精、遗尿:仙茅9克、金樱子15克,水煎服。
七十六、安石榴科
安石榴
俗称:石榴皮、番石榴、西榴皮、酸榴皮。
科属学名:安石榴科石榴属植物安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药用部分:果皮、根皮。
性味功能:性温,味酸涩,无毒。能止下痢,涩大肠,收敛,杀虫。
主治:腹泻、下痢、脱肛、遗精、带下、驱蛔虫、蛲虫。
用法用量:每次3~9克,单用或配药。
采制:果皮在秋末果熟时采收,晒干;根皮全年可采。
禁忌:实火实邪禁用。
附方:
(1)咳血下血:取花24朵,冰糖15克,开水冲炖服。
(2)久痢:果壳30~50克,红糖15克,清水炖服。
(3)杀蛔虫、蛲虫:①石榴根皮9~12克,水煎,临睡前空腹服。②根二重皮9~12克,冰糖15克,开水冲炖服。③果壳15克,冰糖15克,开水冲炖服。
(4)驱除绦虫:鲜石榴根皮30~50克(小儿酌减)洗净,清水炖服,每日1次,至愈。
(5)创伤出血:叶晒干,研细末,敷伤处。
七十七、商陆科
商陆
俗称:当陆、章柳、山萝卜、花商陆、土参、猪母耳。
科属学名:陆商科商陆属植物商陆
Phytolacca Csculenta Van Houtt
药用部分:根。
性味功能:味苦,性寒,有毒。通便行水,消肿生肌。
主治:水肿,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3~10克,水煎服。外治鲜品捣烂敷贴。
采制:夏秋季挖根块,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备用。
附方:
(1)水肿(浮肿)腹胀实证,大小便不利:商陆9克,红大戟3克,槟榔4.5克,茯苓12克,泽泻9克,水煎服。
(2)痈肿疮毒:鲜品加食盐同捣敷患处。
(3)刀伤或其他外伤:鲜根适量、糯米酒糟少许,捣烂敷患处。
说明:新鲜根汁有剧毒,误食可引起中毒或致死。用量不宜过大,且宜久煎。轻度中毒可用生甘草、生绿豆50~100克,捣烂,开水泡服或煎服。
七十八、石竹科
太子参
俗称:孩儿参、童参、棒棒草。
科属学名: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太子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药用部分:块根。
性味功能:性平(微寒),味甘(微苦)。补气生津。
主治:病后体虚,倦怠自汗,饮食减少,口干少津,咳嗽痰少。
用法用量:6~15克,水煎服。
采制:夏季采挖,洗净泥土,放开水中烫透,稍晾,去须根,晒干,用时打碎。
附方:
(1)病后或慢性病体虚弱,胃口不好,大便稀:太子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陈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
(2)肺虚咳嗽,咳嗽痰少:太子参、麦门冬、北沙参各9克,水煎服。
(3)自汗口渴,尿多:太子参、石斛、麦门冬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说明:本品是补气药中的一味清补之品,补气作用不如人参、党参,用于病后气阴两亏等较适宜;本品还有生津作用,可代替西洋参,对于热病后气阴两亏的病人,在邪未祛尽但有气虚不足、津少口渴的情况下,也可应用。本市柘荣县盛产太子参。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