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畲族食物疗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4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畲族食物疗法
分类号: R247.1
页数: 4
页码: 6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食物疗法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强调以脏补脏、注重冷(寒或凉)热(温)属性、用药剂量大、强调药物的新鲜度、重视药引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慢性病、以防为主观念强、绝大多数采用禽畜等陆地上的动植物等。
关键词: 畲族 民族医学 食物疗法

内容

食物疗法历史悠久,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流传广泛。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说:“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之。”宋代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说:“人若能知其食性,调而用之则倍胜于药也。”食物疗法源远流长,深得民众喜爱,成为保健养生、治疴疗疾的良方佳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疗法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医治疾患、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方法。畲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也总结出许多应用食物配合药物来治疗疾病的经验,为畲族人民的繁衍、保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畲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畲族食物疗法始于何时?无从稽查,以世代相承而流传下来。有些资料也作过介绍,如霞浦县畲医用三七黄、白木桑根、羊圈藤、金橘根、白鸡朎、胡毛党草药炖母鸡治疗胎动腹痛;用白毛桃250克、瓜蒌根120克炖猪大肠头一节治疗子宫脱垂。又如福鼎市畲族用山间水沟没尾螺适量炖1~2两白酒内服治黄疸性疾病;用土牛膝鲜根一两煎二枚鸡蛋冲入适量红酒食用治痛经;青箱子一两煎二枚鸡蛋食用治白带过多;莲子草炖田鸡(田青蛙)治疳积;红跳墙鱼熬油调米饭食用治小儿疳积等。畲族食物疗法既有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也有用于治疗急慢性疾病的,使用面广,涉及内、儿、外、妇、眼、五官、肛肠、骨伤等诸科疾患,且普及率极高,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应用。平时食用家禽家畜配用中草药,逢年过节炖鸡煮鸭也加入中草药,故在畲村有“九药不如一补”(一补即食补)的说法。根据调查分析,畲族食物疗法有如下特点。
  一、强调以脏补脏
  畲医认为禽畜的内脏或肌肉与人体相应的内脏或组织有特殊的补益关系,所以治疗四肢关节病痛的药物多配用猪蹄(猪七寸)。如用干品榛寄生(山毛榉类桦木科榛)100克配猪蹄一个、红酒适量炖食治关节风湿病。白粱茛鲜根(菊科蒿属青蒿)100克加猪蹄一个文火炖食治关节炎。大号牛奶仔鲜根(桑科榕属天仙果)90克加猪蹄一个、红酒适量炖食治关节风湿痛。铁门闩根(蔷薇科苞蔷薇)干品100克加猪蹄一个,红酒适量炖服治关节酸痛。
  治头风痛配用猪(羊)脑炖药食用,如用白埔姜鲜根(马鞭草科牡荆属黄荆)80克煎汤取汁加羊(猪)脑一个、冰糖适量炖服;也可用八楞风根(菊科四棱锋属六棱菊)干品100克煎汤取汁炖羊(猪)脑一个,红酒适量炖服。
  治疗胃脘痛则加猪肚,如用铁色草(唇形科夏枯草)25克、马蹄金(旋花科黄疸草)20克、羊仔耳(茄科白毛藤)15克、猫毛草(石松科铺地蜈蚣)10克、棕树根(棕榈科棕榈)3~5条(约20克),煎汤取药液炖猪肚治胃脘痛。
  治咳嗽、哮喘配用猪肺连心,如胸部受伤咳嗽用老鸦碗(伞形科积雪草)50克、猪母耳根(商陆科商陆)9克,煎汤取汁约1000毫升放入猪肺心,肺管垂锅外吐涎沫,文火炖90分钟食用。用干品四季开根块(毛茛科铁线莲属雪里开)9克、八角金盘(小蘖科八角莲属八角莲)12克,煎汤取汁1000毫升加入猪肺、肺管垂锅外吐涎沫,炖2小时食用,治虚寒型哮喘。
  治疗小儿淋浊(尿道炎),用金耳坠根皮(茄科枸杞根皮)干品50克炖猪小肚(膀胱)一个煮食;治夜盲症用八楞风(六棱菊)20克、猪肝125克(或鸡、鸭的肝一个)、冰糖60克煮食。
  二、注重冷(寒或凉)热(温)属性
  畲族群众对自身“体质”冷热属性普遍都较注意,有些群众会自诉我是“热体”,多食一根油条脸上就长小“痘痘”;或说我是“冷体”,食用“冷”的食物胃肠就难过,不能吃凉的。畲医也认为体质冷者要配用热性食物,体质热者要用冷性食物。如胃脘冷(寒)痛要用羊肉炖药,热痛要用猪肚或猪五花肉炖药(畲医认为羊肉性热,猪肚、五花肉性平);白糖、冰糖性冷,红糖性热(红糖制作时要加石灰,石灰能把生蛋煨熟);白酒性冷,红酒(米黄酒,土黄酒)性热;绿豆、萝卜性冷,葱、姜、蒜性热等。畲医认为冷热掌握不好,有害无益,重者会招来祸端,因此强调选用食物要注意冷热属性,用药注意药性,还要注意季节性,夏天多用冷性,冬天常用热性,这可能与畲族居住南方高山峻岭有一定关系。
  三、用药剂量大
  畲族中草药的用量都比较大,如用白关门草根(豆科胡枝子属狭叶铁扫帚)干品150克炖公鸡一只治疗糖尿病(常用量为9~15克),犬尾鸡冠花(苋科青葙属青葙子)干全草100克(常用量9~15克)炖水鸡(蛙科无尾目动物青蛙)200克治男子下消,用金腰带鲜根(豆科胡枝子属木本胡枝子)100克(常用量6~9克)、母鸡1只、红酒适量炖食治胃脘痛,播田刺塍鲜根(蔷薇科悬钩子属薅田藨)5斤(常用量6~15克),煎汤取汁2500毫升炖老母鸡一只治疗冷痹(风湿关节痛)等,用药量都超过常用量10倍以上,薅田藨还超过160多倍。也许这些中草药无毒,用量大,效果也好,也值得深入探讨。对于有“毒”性的青草药剂量一定要严格控制,绝对不能乱加剂量,且应从最小剂量起用,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用,避免发生使用不当而致中毒。
  四、强调药物的新鲜度
  畲族用药讲究新鲜,最好是现采现用,陈年药物不用。药物存放时间长不仅易霉变,药物有效成分也散失,特别带挥发性药物更甚,因而用药强调新鲜度是有一定道理的。
  五、重视药引的作用
  畲医认为食疗药引极为重要,可促进药物作用。多用酒类、糖类,少用童尿。认为酒能通血脉,行药势,增疗效;糖能补虚调和,行血化淤,不作为调味使用;童尿能走血去火(要用10岁以下健康男孩斩头去尾中间的尿,最好是清晨第一次小便),对于跌打损伤或出血性疾患强调要加童尿。根据现代医学研究,尿的成分复杂,含有激素,可治多种疾病,畲医用童尿作药引治病也是有其道理的。
  六、多用于治疗慢性病
  畲族群众认为慢性病或老、弱、妇、婴,尤其是孕妇治病,食物疗法应为首选之法,不仅可改变口感,还有滋补、防治疾病的双重作用。畲医认为食物疗法起到食借药威,药助食性,药物食物相配合,疗效可以提高,且多无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也有一些食疗方法用于治疗急性病,亦可收到好效果,如因食用煮鲜蚕豆而引起的“蚕豆黄”,用鲜竹下卵叶(禾本科刚竹属淡竹叶)500克,捣烂如泥,加开水1000毫升,再加冰糖125克同炖,频频饮服,日一剂,三剂可愈;又如小肠痈(阑尾炎)用鲜粘身草(菊科鬼针草属三叶鬼针草)150克,洗净切碎,加水500毫升煎汤,冬蜂蜜100克先放在碗内,药汁倒入搅匀口服,疗效亦佳,说明畲族食疗应用面也是很广的。
  七、以防为主观念强
  强调未病应先防,食补是防病的有效方法,故在春天挖积雪草炖猪肚食用预防夏季暑气,过路蜈蚣(茜草科耳草)煎汤煮黄豆食用防止劳力症(过度疲劳)。毒碧凑(蔷薇科龙芽草属仙鹤草)50克煎汤取滚药汁冲入打散的鸡蛋食用防劳力症等,几乎成为当地畲族群众家喻户晓的疗法。
  八、绝大多数采用禽畜等陆地上的动植物
  畲族食物疗法多数采用陆地的药物和食物,极少使用海产品,即使数代居住在海边的畲族群众也不常用海产品,这可能与畲族祖先居住在内陆山地有关,也说明是世代相传的,对研究畲族来源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畲族食物疗法之中也存有迷信色彩,如认为孩童小便被人用作药物对孩童生长发育有影响,家长不肯将孩童的尿给人作药用;又如替人采药不能蹲着采挖,认为蹲着采药治不好病,必须弯腰采挖;治疗小儿夜尿症炖煎药物时不能被外人知道,外人知道后就会失灵等,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然而畲医认为是祖上传下来的,要严遵祖训。相信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也会自然解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