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钟氏治疗“风症”药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42
颗粒名称: 三、钟氏治疗“风症”药方
分类号: R272.3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钟氏治疗“风症”多采用中草药配合针灸,中药使用极少。对72种风的主症、处方难以尽述,现录下列8种,主要介绍了迷心风、急惊风、疳积风、慢胀风、脐风、赤游风、单卫风、慢脾风等。
关键词: 畲族 民族医学 “小儿风症”

内容

钟氏治疗“风症”多采用中草药配合针灸,中药使用极少。对72种风的主症、处方难以尽述,现录下列8种。
  (1)迷心风
  主症:痰迷心窍,不省人事,发热、抽搐。
  处方:地牯牛(蛟晴蛉科昆虫蛟晴蛉的幼虫)、土禾姆(复盆子)、鼠妇、蚂鹅壳(十全退衣)、龙芽草、岩香(莺歌窝),上药各20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银针:刺十宣、曲池、太渊、经渠、列缺(左右双穴)。
  (2)急惊风
  主症:发高热,四肢抽搐,指纹紫色直透气关。
  处方:白鸡颈柴(白花野鸦椿)、银对重、白毛柴(紫珠草)、双钩、回阳丹(黄草)、茯神各20克、加灯芯草三节、蝉衣一头,水煎服。
  银针:浅刺肾盂、中脘、曲池、人中、委中。
  回阳丹作为通窍药,钟氏喜用此药。
  (3)疳积风
  主症:腹胀如鼓,面色如蚕蚀斑,又叫蚕疳积风。
  处方:扑花、胜薇花(四金花)、辣干头(香干)、金橘、鸡内金各20克,水煎服。
  (4)慢胀风
  主症:腹痛、大小便不利。
  处方:正白桃根、白鸡颈柴、金线藤(海金沙)、银对重、金橘各20克,水煎服。
  (5)脐风(类似新生儿破伤风)
  主症:唇青、口撮、牙关紧闭、不食乳、啼哭不止、口眼颜面牵引、角弓反张、四肢抽搐、脐突腹紧、指纹色青。
  处方:
  ①桐柴、桑寄生、七层塔、马蹄香、龙牙珠各20克,加茶叶、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
  ②地牯牛七头、鼠妇七头、朱砂1克、冰片0.3克、麝香0.1克、生地12克,研末,外涂脐部。
  (6)赤游风(类似小儿丹毒)
  主症:皮肤上出现红肿,形如云片,赤如涂丹,焮热疼痛,游走全身,故名赤游风。伴有恶寒发热,烦躁多啼,抽搐等症。
  处方:白颈蚯蚓15头(小者要多几头),烤干研末,加陈茶油少许调成药膏,外涂。
  (7)单卫风
  处方:七层塔、老鼠屎(铁能仔)、白毛柴、石橄榄、风不动各20克,水煎服。
  (8)慢脾风
  处方:白鹅皂、土肉桂、白里桔(八楞桔)、白术、木香、金橘、梅子根各12克,水煎服。
  畲医认为风症中急(慢)惊风为最常见,急惊风发病急,病症凶,突然目睛窜视,口眼喎斜,面红耳赤,四肢抽搐,痰硬喉中,气闭吐沫,多因内伏热与外风寒相搏而致,或食积化热生风,或痰涎壅塞气机,或猛见外来生人,或禽畜受惊而发,多用银针挑治配合中草药内服。治疗得当,痊愈也快;若治疗不当,转变为慢惊风,出现搐掣时发时止,神气倦怠,面色痰黄,纳食差,脉迟缓,苔白,便溏等症。治疗以扶阳中草药为主,佐以温中理脾之品。若慢惊风失治就会转化为慢脾风,患儿神疲,睡眼闭不紧,似睡非睡,手与头时有摇摆,有时脚踢,指冷,有时欲吐,不肯进食,脉沉细迟,苔白,便溏气腥,属虚寒阴症。治宜培元固本,益气回阳,佐以补火生土,暖肝滋肾,若治不慎,后果严重。这些认识与中医相似。钟氏善用中草药治疗,配合银针刺穴,旨在疏通经络气血,用药多以纯甘味淡之品,小儿易于接受,有其特色。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