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畲族的正骨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37
颗粒名称:
一、畲族的正骨技术
分类号:
R274.19
页数:
3
页码:
47-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的正骨技术的发展历史和治疗方法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畲族
民族医学
正骨技术
内容
畲族正骨技术源远流长,医源无法稽考。但传说有三:一是畲族祖先从事狩猎和刀耕火种,常因野兽伤害或劳作不慎而致跌伤骨折,得到“高人”传授正骨技术,世代承传;二是畲族祖先在山上种植农作物屡遭猴子糟蹋,忍无可忍之下打断猴子的脚。过些时日这群猴子又活蹦乱跳再来糟蹋作物,又把猴子腿打断,尾随其后观察,识别了猴子所采的草药,以后用到人体上,收到满意效果,于是代代相传;三是清雍正年间火烧泉州少林寺,寺僧铁珠逃难到畲村,传授拳术与正骨治伤技术而流传至今。
闽东畲族正骨技术最负盛名的以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燕坑村畲医雷晋金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畲医雷春宝,两处治法颇为相似。但雷春宝早已辞世而技术失传;雷晋金的传人雷伏伦(第五代传人)也年过花甲,以半农半医为业,医疗辐射面覆盖周宁、柘荣、寿宁、霞浦、蕉城等县(区)。畲医对人体筋骨命名颇具形象化,如脊柱称梁骨(脊梁骨),锁骨称花眉垅骨,肋骨称六条骨,肩胛骨称饭匙骨,尺桡骨称手担骨,胫腓骨称脚担骨,内外踝骨称脚目骨等;斜方肌称大板肌,腓肠肌称后担筋,骶脊肌称腰板筋等。
畲医施行正骨时有时采用针刺解痛,而多数仅在局部喷洒清水或酸醋、酒,继之拔伸牵引,捏搓推拿,提按端挤,旋转屈伸,因势利导,资以整复,强调早期一次性整复,认为早期局部肿胀疼痛较轻,容易整复,时间延误而肿胀、疼痛加剧,增加操作困难,患者也备受痛苦。畲医手法复位后外用小竹片或杉树皮固定。竹片自行加工,削去竹子白皮后做成厚薄、宽窄、长短各异的小竹片烘干备用。有些畲医认为用竹片不易吸水与变形,有一定的弹性和较强的韧性,易于操作。所用竹片数量多寡,视病情而定,如前臂骨折用主夹片6~8片,大腿骨则用8~10片,根据病情酌用加压片,安置竹片夹板须固定牢靠,绑缚的松紧度酌情而定,适中为宜,过紧会造成血脉不通,过松容易脱落,扎带以能上下略为移动为度。固定后一般经3~7天解开,调整夹板一次。绑好夹板后在夹板间上药,然后用宽2~3寸的青布包扎。外敷药采用新鲜草药,有的用单方,有的用复方,如用鲜杉木二重皮捣烂,或九节茶(肿节风)捣烂外敷等;有的配用鸡蛋清或茶油、酒调敷;有的用干蒸糯米饭,或用去核黑枣或鸡汁,甚至用活小鸡捣烂外敷;也选用土木香(南五味子)、毛花杨桃(毛冬瓜)等黏性大的草药捣烂外敷。有的配合内服药,如用蟑螂、水蛭、蜈蚣、坑蟹、鹰爪、山羊血,狗骨等配药;也用麝香、熊胆子、乳香、没药、红花等中药配方,处方不尽一致。畲医认为治疗骨折开始不能用酒调药敷,要过一段时间(一般4~6周)后才能用酒调药。刚接骨时强调要“静”,使局部固定,骨折断端不移位,3~5天后发现皮肤痒,表示气血已运行,可适当作周围关节轻微活动,以不影响伤处为准;14~20天后可以作小幅度活动;这就是动静结合的特点,与单纯石膏固定,强调“静”是不同的。
畲医正骨注重肢体功能恢复,因而在整复固定时主要从功能恢复的角度考虑,维持一定的体位,如锁骨骨折在复位固定时要求外观平整,使用竹片时要斜放加压,腋下置半球垫、挺胸、肩外后展、屈肘悬吊固定。又如肱骨踝上骨折(伸直型)时,复位时要注意功能特点,采用屈肘位固定,以利生理功能的恢复。畲医主张在关节部位骨折复位后应早期活动,对于股骨、胫骨的骨折复位后不能过早活动,说明畲医对练功活动也是辨证的。由于畲医在治疗骨折时重视静(固定)与动(活动)的关系,强调动静结合,认为静对近期疗效有保证,过于静对舒筋活络、气血流布、经络疏通等均无好处,适当活动可促进气血豁达,从而调节机体的抗病能力,一张一弛,筋骨兼顾,比石膏固定优越。所以尽管有些骨折病例经畲医治疗后复位不甚理想,有些关节还出现明显的畸形,但其功能恢复却比较好,甚至接近正常。这也反映了畲医正骨的特色。
畲医在正骨时也根据病情采用内服药配合治疗,多用中草药,也用中药。多数是煎剂,也有用草药根块磨水后配酒服用。使用中药多为活血通络、散淤止痛类药物,剂量相对比较大,又根据季节不同,用药也有所不同,旨在促进早日康复。
福安市卫生局干部庄某,男性,45岁,1978年6月中旬不慎从1米高处跌下,右肘痛甚,即求治于地区一院外科,注射杜冷丁50毫克以镇痛,翌日经X光摄片确诊为“右侧鹰嘴骨折”,决定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因气候炎热,患者不愿接受,遂请畲医雷晋金诊治,经检查后认定右侧鹰嘴骨折,令患者平躺竹床上,立即采用手法复位。医者立在患者右手侧位,复位前用中药麻醉(药物不详),以防整复时疼痛,一边安慰,一边施术,先用左手握住前臂上段逐渐伸肘,右手按鹰嘴骨折向尺骨靠拢,整复时搓拉结合,逐步使骨折复位。整复后患者感到浑身发热,痛不厉害,随后用6条竹片夹住,固定于伸肘位,每条竹片有指头宽,片间保持1寸距离,再用糯米饭半斤加上药末捣匀,涂敷在竹片间,外用布条包紧,两天后药物干了,进行换药。治疗10天换药三次,10日后到县医院X光摄片复查,报告“骨痂形成,对位良好”。20天后开始肘关节小幅度活动,从不会拿烟吸,到烟放在嘴上,屈肘时手与头部距离逐步缩短,直至痊愈。至今已15年,其两肘活动及用力持物均正常,无后遗症,未发现肌肉萎缩,双上肢对比外观接近正常。
畲医正骨因时因地制宜,借助床、椅、梯等物作为力的支点杠杆,因势利导以资整复,正骨手法有其特色,用药皆用验方,以中草药居多。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