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畲族对痧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31
颗粒名称:
二、畲族对痧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分类号:
R244.4
页数:
2
页码:
36-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医认为痧症具有特有的症状,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痧症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特别挟痧之疾,如分辨不清,轻易下手,可能造成误治而致害。所以,要认真了解病史,进行体检,分析症状,结合试验,加以诊断。
关键词:
畲族
民族医学
痧症
内容
畲医认为痧症具有特有的症状,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痧症也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特别挟痧之疾,如分辨不清,轻易下手,可能造成误治而致害。所以,要认真了解病史,进行体检,分析症状,结合试验,加以诊断。
区别痧症与非痧症的试验有5种。
1.划痕试验
(1)胸肋划痕法:施术者用右食指屈曲的第二关节顶端,在患者第2~5胁肋之间由上而下,稍微用力,快速地划5厘米左右的一道痕,如见皮下一道痕明显隆起,且很快呈现紫红色或暗红色者,称为痧筋。痧筋是痧症的特征,可以诊断为痧症。
(2)前臂划痕法:施术者用右手食指尖在手三里处向内稍微用力划痕(施术者左手抓患者手腕,让患者手掌向上),如出现痧筋隆起,即为痧症。划前臂试验比较常用,特别女同志一般都选划前臂试验。
2.试撮天突
施术者在患者天突穴处撮两下,若患者感到舒适,不痛,且很快出现皮下紫红斑,即可断为痧症。
3.验痧筋
施术者先在患者臂弯、腿弯处查验有否痧筋,即浅表静脉有无红紫色或深青色,畲医认为也属痧筋的一种。然后再用四指并拢轻拍臂、腿弯处,使之出现红紫斑块,用针刺静脉(大静脉禁刺),放出血液为紫黑色,且血流较慢,即可诊为痧症。畲医认为痧筋浅现者说明痧在气分;痧筋乍隐乍现者痧在血分;痧筋伏而不现者痧毒已攻入脏腑,说明症重。
笔者让畲医试撮天突,只撮一下就感到疼痛;让畲医拍臂弯,也出现红斑块,但不成紫色,未见小静脉充血,针刺小静脉时血色红,流速也快些,需要压迫止血,说明畲医是经验之谈,并非故弄玄虚。
4.切脉
个别畲医认为痧症有独特脉象,切脉可辨别痧与非痧。如头痛状热者为实症,脉应洪实,但痧症者脉反而迟微;又如厥冷不语者脉应沉细,而痧症者脉反而滑数。畲医认为伤食之痧脉多紧实,伤血之痧脉芤且滑,伤暑之痧脉多洪滑且数,伤风之痧脉多沉微,伤气之痧脉多沉伏,伤寒湿之痧脉多沉细等,但多数畲医不切脉辨痧。
5.查痧点
施术者用榛油、菜子油、豆油或花生油点灯,灯芯要用灯芯草或粗纸捻成小条,右手持灯,用左手掌遮住火花,在额头、耳前后、颈部、胸前、肚皮两侧、臂弯、腿弯等处照看,寻找痧点,若见到皮内有乍隐乍现的蚊迹状红点,即痧点,可以诊为痧症。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