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外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12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外科
分类号: R26
页数: 3
页码: 14-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医的外科与现代医学的外科含义不同,仅指疔、疖、痈、疮、疱疹以及蛇、蝎、蜈蚣等动物咬伤和刀枪利器等损伤在人体表皮上的疾病。
关键词: 畲族 民族医学 外科

内容

畲医的外科与现代医学的外科含义不同,仅指疔、疖、痈、疮、疱疹以及蛇、蝎、蜈蚣等动物咬伤和刀枪利器等损伤在人体表皮上的疾病。
  畲医认为疔、疖、痈、疮是体内毒素发生体表上,故称为“襮毒”或“发毒”、“长毒”等。命名是根据发生部位而命名,如长在百会穴的疔疮称“天疮”;长在百会大小不一数个疔称“七圹疔”;长在风府亚门处称“对口疮”或“项虎”;长在发际处称“发虎”;长在面部称“面疔”;长在口唇称“唇疔”;长在下颌称“虎须”或“羊须”;背部脓肿称“背痈”;长在下腹称“肚疔”;长在会阴部称“疧”;长在屁股处称“骑马痈”;长在肛门口的称“老鼠偷食”;长在腹股沟处称“横闩”;膕窝脓肿称“犁架弯”(其意思是脓肿导致肌腱破坏而使下肢不能伸直,像牛犁田套在牛脖子上的犁架);长在虎口处称“探岔”;长在脚面上称“脚面蟹”;长在手背上的称“手面蟹”;长在手指脚趾的称“天蛇”;全身都长的脓疮称“天罗疮”等,不同地方对疔、疮、痈的命名也有所差异。
  畲医认为“项虎”、“发虎”、“唇疔”是诸疔中最毒的,治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项虎”在延脑部位,“发虎”多指在太阳穴处,“唇疔”是在危险三角,这些地方病菌很容易随着血循环到达颅脑。这些观点也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
  畲医治疗疔、疮、疖、痈多采用草药治疗,一般采用内服清凉解毒草药与外敷相结合,少数仅用外敷治疗。在治疗上也有特色,多采用特殊药物治疗。如“七圹疔”用芦竹笋适量捣烂加烧酒少许外敷;“虎须”要剪猫须或羊须焙灰调茶油涂抹,有些地方用野苎麻叶捣红糖包敷,有些地方用土虾捣红糖包敷;小儿长头疮用绿豆粉、松香末各等量调麻油或茶油涂;小儿头生疠(恶疮),用松香50克、铜录5克、明矾50克、桐油半斤,煎熬成膏药贴之;小儿头上长“软壳蟹”(脓肿)用生目鱼骨(海螵蛸)研末调麻油涂抹;小儿头上多发性毛囊炎引起的“烂头”,用蚯蚓焙灰为末调茶油涂抹(部分地区畲族调煤油涂抹);小儿胎毒头烂用鳖壳烧灰研末调茶油涂抹;有些地方小儿胎毒头烂流脓血用蚯蚓焙干加少量冰片、轻粉共研成细末调鸡蛋清外涂;小儿眼肿如桃,用人乳加梨汁各半蒸热后用鸭羽涂抹眼肿周围消肿;“发虎”用老虎蜂房焙干研末调茶油外抹;“背痈”用埕头土调老酒贴敷,或用金刚刺叶捣烂取汁涂敷,或用猴木追根磨米泔涂抹;“缠身蛇”(带状疱疹)或用穿山龙磨醋涂抹,或用猪姆菜头(马齿苋)磨醋抹,或用金线藤磨醋抹,或用铁棱角根磨泔水频频外涂;生疔用少花龙葵叶,捣烂调冬蜜敷之;“乳痈”用鲜芙蓉根、鸟耀头、江南香皮共捣烂炒醋糟贴敷;生“天蛇”(手指、脚趾瘭疽)用黄花草炖白酒服,渣加雄黄、豆腐少许共捣烂贴敷,日一剂,3~4剂可愈,或用金鸡舌鲜草捣烂敷之,或用雄黄、鸡蛋壳、龙舌、朱砂共捣烂调白酒敷之;若是长“七星蛇”(脓头有七孔左右)则用苦草、石薯、一粒雪鲜草加人乳捣烂敷之;“骑马痈”用鲜紫荆柴(野鸦椿)取皮捣烂,一半生用,先敷患部,一半用醋糟炒热盖在上面;“老鼠偷吃”用鲜葱1~3株,食盐一撮捣烂敷之;大腿边生痈(大腿深部脓肿)用红枝田麻(红田蓼)、鼠筋草(鼠曲草)、香附草鲜品各1两左右,炖白酒服,渣捣烂加醋炒热敷贴;“手面蟹”或“脚面蟹”用一点红、五爪龙、野菊叶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如泥外敷;生“横闩”(腹股沟淋巴结炎)用鲜玉竹15克、五加皮50克、名兰香15克、红枝田麻150克,共捣烂,铁锅上炒热贴敷;“天罗疮”用田螺壳烧灰调茶油抹之;长无名肿毒用金刚刺根磨米泔水抹之。这些疗法在畲族群众中广为流传,也都有一定效果。畲医认为早期采用炒热贴敷达到活血去毒,实际上是起到热敷作用,也说明畲医治疗疔、疮、疖、痈有其特色。
  对于外伤而致伤口感染糜烂,畲医用柿丸7粒,去核捣烂,加冰片1.5克、粉儿茶15克,调匀敷伤口,每日一剂,据了解疗效显著。
  对于毒蛇咬伤,在畲族中治法各异,方药众多。普遍认为应立即解下腰带在蛇伤口上方结扎,速用7根(或5根)火柴抓在一起点燃,趁火大旺时插在蛇伤口烧灼解毒,再用中草药外敷,常用有鲜木芙蓉叶、蕺菜、三叶鬼刺草(菊科刺针草)各适量,雄黄、食盐各少许,捣烂外敷,日一剂,同时用鲜木芙蓉叶、蕺菜、刺针草各250克,煎汤内服。柘荣县楮平乡湾里村雷新祖用祖传秘方治疗蛇伤闻名全县;不少畲民用大剂量鲜品半边莲或白花蛇舌草煎汤服,并用鲜品加少量食盐捣烂敷贴创口,也有一定效果。据说,畲族服饰中有一条腰带,其中一种作用就是毒蛇咬伤后用来包扎以防蛇毒扩散。
  蜈蚣咬伤在畲村中也是多见。畲族群众认为鸡敢食蜈蚣,最常用的方法是被咬伤后,立即抓公鸡(母鸡也可)捣出鸡唾液涂伤口。有些地方用半边莲,或石胡荽,或红辣蓼,或大青叶捣烂外敷,只要处理及时,都能收到好效果。
  黄蜂蜇伤,畲族群众普遍采用米醋涂抹,而被蜜蜂蜇伤则用鸡唾液涂抹,两者都可用土甘草(玉叶金花)鲜叶捣烂敷之,或用一点红叶捣烂敷之。
  被狗或猫鼠咬伤采用风不动,加少许雄黄捣烂敷伤口。疯狗咬伤,伤口除用上述药敷贴外,用番木鳖10枚、西锦文15克、蜂蜜30克,在铁锅中炒片刻后加陈年老酒(红酒)500毫升,隔水炖服,据说可以防狂犬病。
  水蛭(蚂蟥)钻到皮内,流血不止,不能强拉,用旱烟管中烟油涂或撒上食盐,水蛭就会脱落下来。
  被人咬伤用龟板烧灰调茶油涂抹。
  烫伤用虎杖根磨陈茶水成糊状频频刷之,效果佳,现已广泛使用。虎杖根(蓼科属,别称甘露苋、土大黄)治疗烧伤经研究认为有显著疗效,该研究课题获省科技成果奖。小面积烫伤用仙人掌去刺劈成两半,刀面贴烫伤处,有些地方将仙人掌去刺捣烂敷伤处,疗效显著。
  冻疮溃疡用络石藤煎汤熏洗患处,再用干络石藤磨成粉末调茶油外涂;也用仙人掌捣烂搅拌成糊状涂抹患处,厚度2毫米左右,包扎一周可愈。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医药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医药的特点、历史和现状;畲族临床简介;畲族特殊疗法;畲族的疾病预防与保健;畲族单验方选辑;畲族常用青草药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