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入殓与出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07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入殓与出殡
分类号: K892.22
页数: 5
页码: 256-260
摘要: 本文记述宁德市畲族丧葬习俗中,入殓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畲族称“落柴”。入殓前要给死者换穿青衣。先得由孝男用柴秤把七重或五重的衣裤都称过,记清重量,并点燃香火,在衣襟边烧个洞为记,然后由孝男向天地哭叫:“阿父啊!您的衣服共口重计口斤重,衣襟做了记,莫穿错。
关键词: 宁德市 丧礼 入殓

内容

一、入殓
  畲族称“落柴”。入殓前要给死者换穿青衣。先得由孝男用柴秤把七重或五重的衣裤都称过,记清重量,并点燃香火,在衣襟边烧个洞为记,然后由孝男向天地哭叫:“阿父啊!您的衣服共口重计口斤重,衣襟做了记,莫穿错。”而后给亡人穿衣。老年人逝世的穿着:女性仍头戴“凤凰冠”,挂银耳环,穿青蓝色踏轿衫和裙,捆玉白腰带,扎脚布,穿单鼻布鞋入棺;男性则多穿蓝色半长衫、长裤,双鼻布鞋,头戴青色帽环入棺。若死者有上辈人或父母健在,死者还得披麻戴孝,在鞋帽处缝一块白布。若父母早年亡故,又墓葬了,则死者可头戴红顶帽,否则只戴帽环入棺。
  对生前有“奏名”的人逝世时,先不准子孙悲哭,应先请本民族法师来行“报终”礼。先立一个香炉,点上三炷香二支烛,由法师念咒,意为帮助死者收去生前所带的阴兵,给死者布好“罗城”保护。这才把尸体停入后厅床上,方准开声哭泣。入棺时,死者要头戴卍字宫帽,身穿青色或蓝色道袍。道袍的前胸后背有太极八卦。入棺时还得把死者生前用过的“法印”、“牒身”用袋装挂在脖子上,同马鞭、笏等一起放入棺内。这时,还由法师念“立三界鸿楼”经,请神来为亡人超度,摘去奏名才可盖棺。死者盖棺后,孝男孝女孝孙等还得双膝跪地,跪行巡棺,从左到右,不得越过棺材头,反复巡跪三轮后,才可出棺,抬到山上埋葬。富家墓葬;穷家土葬,待三四年拾骸骨放在陶瓮内,再择吉重新墓葬。
  死者入殓(又称上棺)时棺木内先要摆放上寿被、寿席,以便好安放死者。随后用粗纸把火炭包成一节(数量按棺材内的空间大小来决定),等死者入棺后,在棺木内各处塞着。主要作用是以防在路上抬时尸体左右摆动,另一方面,火炭能吸收尸体蒸发的水分,起防潮作用。
  上棺时,死者所有子女们一定要在棺木前,亲眼观看自己的亲人最后一面。如果死者是女性,一定要等她娘家人到场后,通过他们再次检验死者穿衣层数,棺木质量等,一切经过死者的娘家人许可满意后,方可上棺。死者入棺时,忌带入农作物果子,忌衣服有口袋,忌带入有文字的纸条。死者上棺时,一定要在潮水涨时上棺。上棺时子女所哭唱的歌词内容为:“阿父罗!杉树起寮(木做棺)圆了圆,今晡(天)又分(给)阿父眠(睡)。
  阿父眠分柴寮(睡在棺材)内,
  透(永)世套(不)见阿父面。”
  “阿父罗!
  阿父又眠柴寮(睡棺材)来,
  柴(棺)盖又(爱莫能助)落下来,
  阿父扛(抬)去山内将(住),
  年年阿父毛转(无回)来。”
  二、出殡
  当死者上棺入殓一切准备妥当后,棺木要从后厅的右边抬出,到大门口外时,家人即时把死者停放在后厅用的孝床(木板、草席、凳子)搬到野外,并随即把大门关上。死者的子女必须披麻戴孝,亲戚们戴白布帽,送棺木至山上。当棺材抬到山上土埋时,在墓穴前左边地上,摆放茶水3杯、酒3杯、果子5件、猪肉1小块、鱼1条、鸡蛋2个、豆腐干数块、饭团一个,然后点上香与2根白蜡烛,祭拜土地公公,使亡者土葬于此山此穴后,请土地公公日后不要为难死者,以便入土为安。
  出殡时棺木只能从后厅的右边抬出,忌从左边抬出,因左边是抬媳妇进入之门。从后厅右边抬出时,禁忌棺木碰到任何柱子与板壁。到大门时,禁忌棺木碰到大门的任何处。棺木推入土穴时,忌碰到穴里的左右两侧和上方的土。
  附录一
  子女送棺木上山歌词(一)
  阿父罗!
  子孙送父上山林,今晡(天)好日好时辰。
  阿父一世(生)功劳大,今晡(天)子孙扛(抬)你身。
  阿父罗!
  子孙送父出厅堂,今晡(天)送父上墓堂,
  子孙齐人都随后,阴魂归土保家堂。
  阿父罗!
  子孙送父出门头(口),阿父阴府会出头,
  保护家堂好孙仔,寮里子孙出人头。
  阿父罗!
  子孙送父大路中,人马来(群好)多闹纷纷,
  子孙齐人都随后,送父阴魂上墓园。
  阿父罗!
  子孙送父透(到)路边,寮里事情讲父听,
  父转(回)家堂收香火,保护子孙出人前。
  附录二
  子女送棺木上山歌词(二)
  阿父罗!
  阿父走去全身冷,子孙就去叫先生,
  去叫先生来寻地,地坪又寻好穴山。
  阿父罗!
  大轿扛(抬)父出门堂,生漂(妯娌)男女泪茫茫,
  今年新米父未食,大细(小)男女愁肚肠。
  阿父罗!
  大轿扛(抬)你出门边,凶煞避开你过山,
  一心再太(看)父面水(脸孔),红布遮身太套(看不)见。
  阿父罗!
  父坐大轿红了红,红轿扛(抬)起齐人(大家)送,
  齐人(大家)送父山中内,透(永)世毛(不)见日头红。
  阿父罗!
  大轿扛(抬)父出门边,子孙送父去上山,
  送父上山将(住)好地,年年未(不)见父转(回)来。
  阿父罗!
  拣(选)的好时上山头,男女愁闷在心头,
  时辰来透(到)父坐轿,进了红轿子转(就回)头。
  阿父罗!
  旧年过了新年来,做年人客(客人)都过来,
  亲戚齐人(大家)都来将(玩),就是未(不)见父转(回)来。
  附录三
  子女在山上封穴门时所唱歌词
  阿父罗!
  父将寮(住地)基是扬州,弹琴唱曲好声音,
  个位(这里)风水真真好,后出子孙是清秀。
  阿父罗!
  阿父又将(住)好穴山,二边龙手生来平,
  三年风水会朝转(回),后出子孙好名声。
  阿父罗!
  阿父又将(住)好地头,两边龙手生来凑,
  个位(这里)地坪生的好,三年风水朝转(回)头。
  阿父罗!
  阿父又将(住)好地坝,两边龙手生来对,
  两边龙手生的好,芙蓉牡丹成双(结成)对。
  阿父罗!
  石牯何(头有)大又何细(有小),今晡(天)掏(拿)来碟(垒)墓界,
  碟(垒)出墓界千年在,后出子孙受(比)人坪(过)
  阿父罗!
  石牯何(头有)大又何长,掏(拿)来帮父碟(垒)墓堂,
  碟(垒)出墓堂千年在,后出子孙做财主。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