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回门与送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061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回门与送节
分类号:
K892.3
页数:
3
页码:
179-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婚礼完婚后的做女婿、新郎官、新娘子吃“鸡肉蛋”、做头次客、送节、卅日行亲等习俗。
关键词:
回门
送节
畲族
内容
畲族完婚的第二日,新郎务必备猪腿、“早(枣)”、“圆(桂圆)”、线面等礼品,敬送岳父。另备猪肉,随送岳叔。去时,请一位机警灵活的男子,俗称“伴衬”,应付礼仪之用,新郎陪伴新娘回门,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做女婿”。也有人因经济困难,礼物买不上,婚后另择日子回门。畲族女儿出嫁后的第一个端阳节之前,女婿务必给岳父家送黄瓜鱼或猪肉。岳父家在端阳节的前一日,要
给女儿女婿送衣衫、纸扇、菅粽、节饼、五色花线若干束,供新娘为村里小孩“记节”之用。女婿要以红包答谢岳父家。
一、做女婿
新郎官成亲的第二天酒宴结束后,第一次到岳父家做客叫“做女婿”。
新郎官成亲后的头一次到岳父家,比较隆重,必须挑着一担红布袋,内有礼盒,装上猪腿1个、线面12捆。并有伴郎随行。20世纪50年代后,基本上已取消“伴郎”随行习俗。
到岳父家门口时,待鞭炮响后,由家人接入厅堂。这时,有人故意把凳子放在左边让女婿坐。女婿必须即时把凳子移到靠厅堂右边尾处坐下。原因是按畲语所说的女婿是女方村中的“门下婿”(辈分最小),不能坐在厅堂的左边,或右边上方。
当晚岳父要为女婿设宴接风洗尘,酒宴摆在厅堂正中,入席作陪的都是岳父亲房叔伯等长辈。虽然女婿辈分是最小,却是主宾,酒桌上的“大位”还是由他来坐,其余内亲按辈分的大小入座,这叫女婿坐大位。开宴后的斟酒、食菜、饮酒、食双杯等均与结婚正酒同。
因岳父岳母把自己的女儿抚养成人嫁给女婿为妻,为女婿家传宗接代,岳父岳母功不可没,所以女婿在第二天早上要找准机会跪拜岳父岳母以表感谢。女婿回去前除给岳父岳母弟妹的红包外,还要分发给女方村中老人、小孩零钱,叫做“女婿分花钱”,意为祝岳父家日后财源广进,人丁兴旺。
二、新郎官、新娘子吃“鸡肉蛋”
鸡肉蛋,是指男方事先备好的两个鸡腿,加上新娘子在出嫁当天藏在兜肚里从娘家带过来的两粒鸡蛋,俗称“凤凰蛋”,经过在食“佳期酒”时做一番礼仪后由其中的“奶奶”放在碗里,盛以茶盘,茶盘上摆放着两杯酒、两双筷子在送房时,送入洞房,摆放在桌子上。在新郎官去岳父家做完女婿回家后的当天晚上,夫妻俩共同吃下盘中的双杯酒(交杯酒)和两个鸡腿,两个凤凰蛋。其意为夫妻两人日后生活甜蜜所生的男孩像“龙”,女孩像“凤”。这两杯酒、两个鸡腿和两个凤凰蛋,忌分给他人品尝。
三、做头次客
新娘子嫁到夫家一段时间后,由夫家的姑姑或妯娌,陪她一起回娘家,并带上“手信”(“手信”畲族土语意指到亲朋好友家做客所带的礼品),一般带鱼几斤或线面几斤。回娘家日子必须是选好的吉日。当新娘子回到娘家已住了一段时间后要回到夫家时,要由其母亲或嫂嫂也带上“手信”送她回夫家。其回娘家住的天数加来回路上时间要为偶数。女婿必须做糍粑,作为赠送给岳母或嫂嫂回去的礼品,不能空手让岳母回去。
四、送节
指的是女方父母在女儿成亲的头一年内,为自己女儿送去过端午节的礼物。到了第二年就没有送节这个习俗了。送节时间为过端午节的前两天,提前把礼物送到女婿家。
所送的礼物有:女婿与女儿衣服各1套,纸扇20把,毛巾20条,节饼40块,粽子40根,长条猪肉6斤,鱼2条,放在礼盒内,再用红纻布布袋盛装着,由岳父挑送到女婿家。除两套衣服、猪肉由女婿家全收外,其中的粽子18根,鱼一头,饼6块,毛巾2条,纸扇2把,还给岳父压红布袋。同时回赠一定数额的钱和糯米作为收取上述礼物的补偿。
五、卅日行亲
霞浦畲族流行的一种婚俗。新郎在大年三十日,到新娘家带新娘“走嫁”,接回新娘,同吃过年饭后,举行简朴的婚礼。此时,家主鸣铳三响,表示既迎新年又迎新人,邻里乡亲前来庆贺。行过“拜堂”大礼后,新娘沏茶,新郎敬烟,并以“果子豆”之类招待宾客,大家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宾客通常都即兴歌唱,祝福新郎新娘婚姻美满幸福。在新年期间,至亲戚友轮请新婚夫妇吃一餐“新客饭”。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