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拜堂成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058
颗粒名称:
三、拜堂成婚
分类号:
K892.3
页数:
3
页码:
147-14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人民新娘上厅堂、请新郎官、进入洞房、闹洞房等习俗。
关键词:
畲族
习俗
洞房
内容
1.新娘上厅堂
新娘下轿前坐在花轿内,由好命的前辈,用秤钩,钩起戴在新娘子凤凰冠上的红布盖头说:“何重、毛重?”旁边人答道:“何重”,意为新娘子全身都是银,日后财源广进。老人接着说:“何冲、毛冲?”旁人答道:“毛冲。”因畲语“重”与“冲”是同音,后面的“毛冲”,意为新郎官与新娘间没有邪气、不相冲。新娘下轿必须由伴娘牵着,新娘子用红手帕遮住脸,脸朝厅堂内,站在右边的草席上,由伴娘用手扶在新娘子的腰间,等待拜堂。
2.请新郎官
这时新郎官由母舅亲手为其穿上祭拜过祖宗的结婚礼服,再用一条红布条,从左肩斜扎至右腰。经二位“子弟官”各人手提一盏贴有“百子千孙、五代全堂”的灯笼,一前一后,从后厅的左边请新郎官来到厅堂,站在左边的草席上,脸朝着厅堂外而立。
3.男拜女不拜
这时大厅人很多,由一位老前辈走到厅堂,提醒观众说:“今天天气暖,在厅堂的所有人,有‘烤火笼’的人,请马上把‘火笼’拿到外面去,有戴帽子的人也请马上到外面脱掉。”烤火笼比喻怀孕,带帽子指戴孝,意即在场观看者中如有怀孕和戴孝的人请自动离开,拜堂要开始了。这时新娘子也转过身子,脸朝厅堂外,与新郎官并立站着。新郎先向天拜三下,再跪地拜三下(意为先拜天、后拜地),连续三次,叫做向天地行三拜九叩礼,畲族称“向天地许愿”。随后,新郎官与新娘子同时转过身,脸朝大厅供着祖宗神位的方向,新郎官双手合拢先向祖宗行三跪九叩礼。新娘子只是陪同站立着,对天地、祖宗都不行跪拜礼,传说新娘是高辛帝女儿,不行跪拜礼。这就是畲族婚礼中男拜女不拜习俗。
4.进入洞房拜过天地祖宗后,一个子弟官手拿灯笼与一根花烛走在最前面,随后是新郎官、新娘子(伴娘牵着),第四个是全福老人双手捧着“斗灯”跟随,最后是另一位子弟官,他双手也提着灯笼和另一根花烛,一起慢步进入洞房。各人进入洞房后,斗灯摆放在桌子正中间,两根花烛放在斗灯两边,两灯笼分别摆在花烛的前面。新郎官解下扎在身上的红布条,横挂在蚊帐上,衣服帽子也挂在蚊帐上。当新郎与新娘拜完堂,进入洞房后,由一人把“米波”(爆米花)放在米筛内,拿到后堂,分发给前来观看新郎拜堂的小孩品尝。小孩们为了首先能取到吉祥物,争先恐后地去抢,结果拿着“米波”的一个人招架不住,撒了满地都是。这个仪式,意为“大大发”,
象征新郎新娘早生贵子,田园五谷丰登。其余观看拜堂的人,先品尝桌上的糖茶,祝愿新郎新娘夫妻两人日后生活甜如蜜,白头到老。
5.闹洞房
闹洞房(畲族民间叫“拿茶包”)。观看拜堂的人,进入洞房说:“凤凰巢穴内真暖,生漂女头戴金贵、身穿龙袍、腰缚罗带两边垂,脚穿雅鞋,真作佳。”这时为新娘专门司仪者就会分给说吉利话的人“茶包”(即花生、芝麻、高粱、玉米、炒米花,民间叫做“开花结子”,寓意新娘早生贵子,开花结果)品尝,拿到“茶包”的人必须说:“凤凰府内真真宝”。如果你到洞房说不出吉利话,就拿不到“茶包”。
畲族忌同一座房子内两个人同一年内拜堂;拜堂忌戴孝或怀孕的人在场观看;新娘不吃晚饭,为夫家“剩粮”。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