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做客(做表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044
颗粒名称: 二、做客(做表姐)
分类号: K892.3
页数: 3
页码: 101-1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姑娘在出嫁前的一段时间里,要到所有亲戚家中轮流做客人,意味着将告别姑娘时代要向亲戚辞行问好。
关键词: 做客 畲族 习俗

内容

“做客”指的是:姑娘在出嫁前的一段时间里,要到所有亲戚家中轮流做客
  人,意味着将告别姑娘时代要向亲戚辞行问好。因为做客是去舅、姨、姑家,后辈的都是表亲,所以又称“做表姐”。“做表姐”一定要从舅舅家开始,如舅舅家没请过,所有的其他亲戚都无权先请。
  当男家把举办婚礼的日子帖送到女家后,女家就把这日期写到红纸条上,用红帖一封套着,带上线面或鱼做“手信”送到舅舅家,让舅舅知道外甥女成亲的具体日期,舅舅安排在外甥女出嫁前,请她去做客。舅舅请外甥女做客也要选好日子,并由舅母带上手信(线面或带鱼之类做礼物)亲自到外甥女家(路途远的提前一天,路途近的当天),把外甥女接到家里住。“做表姐”必须穿上绣花衣裙和佩戴手镯、戒指等金银饰品。
  “做表姐”者出行,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一路上都必须撑伞而行(以防邪气相侵,或遇上出殡等),令路人一眼就能看出她准是“做表姐”的待嫁姑娘。外甥女在母舅家“做客”的时间少则十来天,多则三个月不等,但所住和来回天数要偶数,忌奇数。
  在舅舅家做客期间,左邻右舍有门头往来的堂亲,都要请外甥女去吃一餐饭。当外甥女吃完饭离开时,必须亲手装满一碗饭,放在自己坐过的位置上,再摆好餐具,致谢后离开,这种习俗叫做“剩粮”。外甥女驻足一段时间后,必须由舅母亲自送她回娘家,并在送其回去的前一天晚上,必须“响雷公”(做糍粑),这是畲族客人来往中,最大的礼节,这次做糍粑的全过程,均由村里的表哥表弟来完成。舅母送外甥女回去时,带上糍粑40粒,毛巾若干条(这毛巾中有舅舅送的,也有舅家亲邻赠送的),赠送毛巾正好作为姑娘婚礼第二天酒宴时用。姑娘回家后,就把舅家赠送的糍粑分赠给自己的堂叔、堂哥等。
  到姨、姑等其他亲戚家做客的习俗、过程与上述相同。出嫁前,到所有亲戚家轮流“做客”结束后,自家堂叔、堂哥左邻右舍请一餐饭,这个习俗叫做“接饭顿”,借以表达对待嫁姑娘的祝贺。到此为止,做客的整个过程才算结束。
  “做表姐”对畲族姑娘来说,也是对其姑娘时代学歌成绩的一次锻炼、演练和检阅。对歌每每通宵达旦,且有严格程序。在霞浦畲村,开头唱《路经》之类邀请歌,然后便是对唱,对唱内容多是正统的小说歌,亦穿插一些杂歌,结束时还得唱《送神》之类歌。唱歌本事大的姑娘,“观音对罗汉”,一“娘”对众“郎”,有时一连唱几夜。如果姑娘善唱,而舅舅村里又没有好对手,还可以由母舅介绍到有亲戚的另一村落唱对。畲族以能唱为荣,姑娘尤须善歌,不善歌是一种耻辱。善唱的姑娘人人夸奖;不善唱的姑娘,则会遭到不客气的奚落讥讽。“做表姐”,实际是敦促姑娘在出嫁前学歌、练对,以便婚后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赛歌社交活动,此俗经久不衰。
  畲族歌规:凡有亲戚关系的,一般男女双方不能对唱歌言,唯有这次做客例外。对歌时“表姐”自己觉得能唱上一个晚上,就与表哥表弟唱;如果不能唱一个晚上,一般不与对方盘唱,以防下不了台。有歌的“表姐”连唱三天三夜不重复,无歌的“表姐”夜晚只好躲在卧房里,假病或装睡,被表弟嘲笑为“哑蛤蟆”,并唱歌奚落她:
  有许大,有许高,缘何肚中歌都无?
  你娘做人不学歌,合似郎村四脚牛。
  并扛出犁来,要罚她扛犁做牛。要不,就燃起松枝叶子放到她的床铺底下熏,意为要把“哑蛤蟆”熏得“哈”出声来。要是真的“哑蛤蟆”,就只好忍受着这个窝囊气。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