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029
颗粒名称: 三、十六岁
分类号: K892.3
页数: 1
页码: 9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人民16岁生日在霞浦有一些传统习俗。
关键词: 十六岁 畲族 少年

内容

孩子长到16岁,意味“上丁”成人,能独立应付有关场面并代表家庭。所以16岁生日那天,亲友要送礼祝贺,孩子家也设宴请亲朋。席上由做16岁者给长辈敬酒,答谢其关心照顾。旧时,霞浦还有女子用两条交叉的花线绞额、面部汗毛,把眉毛修细的例俗。有的家长、亲友,往往利用“做十六岁”的聚会,为其议定亲事。此外,富足之家还要为孩子举行“奏名”仪式,即是“度身”或“入录”,俗称“祭过祖”。祭过祖后成为“盘护忠勇王”的正式传人。旧俗凡祭过祖者,可把本名改为法名,男可穿红衫,女可穿绿衣红裙,得尊名为“西王母”。要是其子也“祭过祖”,就可着青衫,社会地位又升高一级。每祭过一次祖,其法名就可再一次的同龙头杖挂在一起,放到神龛上供奉,由子孙膜拜。如祭过三次祖,则称为“进士”,俨然如族长,族人皆听其吩咐,并可为他人主持丧事,替死人“开路”等。因“奏名”手续烦琐,花费巨大,一般人财力难胜,故自清代以来,渐不再举行,有的则规定每家兄弟只许一人蘸名,且父亲做过蘸的,儿子才能再做。因此,举行蘸明祭,已非每个男子成年时所必需的成丁礼仪,而逐渐成为少数巫师、族长等人物,获得某些特权或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途径。1949年以后“奏名”者更为少见。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俗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畲族的民间风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诞育成长、婚礼、丧礼、民俗调查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