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祭祀礼器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5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祭祀礼器类
分类号: K875.9
页数: 7
页码: 190-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祭祀礼器类文物的情况。其中包括祖杖、香火龛、开道旗、香亭、神舆轿、巫师担、法事图、猴盾雷氏神主牌等。
关键词: 宁德市 文物 祭祀礼器类

内容

一、祖杖
  用树根或树木雕刻修饰而成,头部似龙,亦称龙头杖。通长1.4米,首长0.2米,身部则由弯曲条木修制。头部也有雕成人物状,有盘瓠(忠勇王)或陈靖姑,平时置于宗祠内所设的祭橱里。在宗教活动时由车道法师把持,置于正堂香炉旁。福安康厝红坪村、蕉城八都新楼村、霞浦溪南白露坑村及闽东畲族博物馆皆存有清代祖杖。
  二、香火龛
  在宫庙或住宅的左厅壁上贴红纸,也有在壁上挖一方形口,红纸长45厘米、宽30厘米,写上各神之名,左有招财童子,右有进宝童郎,中间有观音菩萨、长生大帝、灵感大帝等。前摆一香炉,每月初一、十五或节日时供香火。
  三、开道旗
  开道旗质地为白绢,长40厘米,宽30厘米,边上镶有5厘米的红色棉麻布。旗面上染印有黑色的凤凰和盘龙,栩栩如生。开道旗是畲民迎祖时走在前面的旗子,也是始祖的标志。现存于闽东畲族博物馆,为民国时制作。
  四、香亭
  存于霞浦县牙城镇枣岭村临水宫内的香亭(亦称神轿),为清乾隆年间制。通高190厘米、长82厘米,呈方形为双层攒尖顶式,四方圭脚踩球。香亭为宫庙祭祀烧香火所用,是迄今霞浦县保存较完整的神轿,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五、神舆轿
  存于霞浦县牙城镇枣岭村临水宫内的神舆轿,为清乾隆年间制。高132厘米,边长112厘米,呈方形,四角为镂雕龙柱,其雕刻题材多种多样,除有牡丹、桃、荷、菊、兰、松、竹、石榴、佛手等外,还有龙凤、喜鹊、蝙蝠、麒麟、狮以及“八仙过海”、“孟宗哭竹”、“双鹤翔云”等。最小人物雕刻只有6厘米,鎏金五彩、造型生动、技法精湛、纹理清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六、巫师担
  法事道具,畲族山村皆有保存,最早为清乾隆年间。有绣太极图案的祭帽、绣龙或麒麟图案的祭服,还有香炉、大钹、铁剑、斧头、木号、皮鼓、令牌等法器。法器置于两个扁桶或竹箱中,需要时由主祭巫师挑去雇主家,故称“巫师担”。法事分为生和为死,“为生”即为阳间的人驱魔和治病,“为死”即为死者超度,也就是为阴间的人“做功德”。畲族法事多为前者,即为生者驱魔和治病。做法事时主祭巫师穿戴祭服、祭帽,整个仪式过程充满神秘的道教色彩。
  七、法事图
  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凤洋畲族村的法事图保存完好。清嘉庆年间绘制,共16幅,宣纸,已装裱,高120厘米,宽60厘米。采用工笔渲染手法描绘,色彩鲜艳。画上内容为道教人物,数量众多,神态各异,有“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以及神仙老君、玉帝、道士等形象。该图做法事时张挂现场。部分画上有文字,内容有:
  福安县十六都龙洋境信士林家盛同弟林家谟敬题
  无边皇佛一尊祈求诸缘遂意财源广进子孙昌盛吉祥如意者
  嘉庆七年正月日本坛郑法璘立
  福安县十五都蓬山境信士宋廷棋宋世焕宋世灼宋世焰宋世爆宋显墉喜敬
  欢喜光佛一尊各求福寿绵长者
  嘉庆七年正月 日本坛郑法璘立
  福安县十八都楼下境信女王嫩蓉敬题
  焰王星佛一尊祈求麟儿早送玉燕投怀星辰光显福寿绵长
  嘉庆七年正月日 本坛郑法璘立
  八、猴盾雷氏神主牌
  该主牌存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神主牌通高1.19米,通宽0.48米,厚0.15米。中书“清处士十二世祖讳志蒲雷公同神主”,做工精细,顶部和左右两侧均雕刻镂空人物、花鸟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祖杖
相关作品
香火龛
相关作品
开道旗
相关作品
香亭
相关作品
神舆轿
相关作品
巫师担
相关作品
法事图
相关作品
猴盾雷氏神主牌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