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用类遗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33
颗粒名称: 三、日用类遗物
分类号: K871.7
页数: 4
页码: 162-1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日用类遗物的情况。其中包括公章、钵子、皮包、火篾插座、桐油灯盏、碟子、沙锅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革命遗物 日用类

内容

1.公章
  1934年,福安上南柏柱区苏维埃政府的布告专用章。长46厘米、宽2.8厘米、厚4厘米,用柚木刻制。上刻楷体繁体字“福安上南柏柱区苏维埃政府布告第号”,每字3×2.5厘米,保留红印泥。革命低潮后,福安仙人迹村畲族村民钟迪波冒着生命危险把它珍藏下来。
  2.钵子
  青釉瓷器,口径15厘米,底径7厘米,通高7厘米,敞口,曲腹,平底。1934年,柘荣县九锭红军洞战士用过的碗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7年11月收集。
  3.皮包
  皮制,长17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黑色。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苏维埃政府使用过的公文包。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8年3月收集。
  4.火篾插座
  陶制,灰色。呈梯形,底宽13厘米,上宽8厘米,高15厘米。上有一通孔,穿有麻绳以便挂壁,正面有横竖扁形及各种不规则眼空,便于插各式火篾或松柴。1934年,福鼎县章家岭村畲族红军在开会时,用竹篾照明的火篾插座。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7年9月收集。
  5.桐油灯盏(1)
  竹制,通高36厘米。方形底座,边长12厘米,厚1.5厘米。上置一铁碟装灯芯和桐油,下有一竹筒接灯芯燃时下滴之油。1934年,宁德县天峰院红军后方医院伤病员用过的照明灯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3月收集。
  6.桐油灯盏(2)
  竹制,通高36厘米。长方形底座,长14厘米,宽12厘米,厚1.5厘米。上置一铁碟装灯芯和桐油,下有一竹筒接灯芯燃时下滴之油。1934年,闽东革命领导人曾志在福安、霞浦交界的畲族山村治病、开农民座谈会和写文件时用过的照明灯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7月收集。
  那时煤油尚未进入畲村,畲族人民借灯盏那豆大的火光为曾志治病,用一只红毛公鸡和两剂青草药挽救了她的生命。且畲族大嫂蓝金妹为背体弱的曾志进深山藏匿,丢下三岁的儿子。
  7.碟子
  青花瓷器。通高3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5厘米。敞口,浅腹,平底,饰花草纹,为民国早期民窑产品。1934年,柘荣县尖峰顶秘密寮红军战士用过的碗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5月收集。
  8.沙锅
  夹砂灰陶。通高20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直口,折肩,鼓腹,平底。口部残,腹部饰弦纹,肩部带一耳。1934年,柘荣县尖峰顶秘密寮红军战士用它煎药、煮饭。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5月收集。
  9.风不动(马灯)
  铁制,锈迹较多呈黑色。通高30厘米,宽为15厘米。上有提梁,原有玻璃罩。1932年,福安县凤洋村畲族革命先驱钟阿〓走村串户发展贫农团会员时使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9年10月收集。
  10.风不动
  风不动铁架,玻璃罩风雨灯,通高30厘米,宽为15厘米。1934年,福鼎县瑞云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夜间用它来往于瑞云乡各村联络公务。当年,畲族交通员李信郡提着它,在那黑咕隆咚的大山里发出红、绿信号,指示红军安全进出。一日,中共桐霞县委书记林辉山和桐北区委书记陈希简等四人在山里议事,突然被敌人包围。大家都突围出走了,唯独陈希简有病走不动。李信郡不顾自己安危,护送陈希简而被敌人拘捕。敌人要他讲出干部名单,他佯装不知。敌兵拿梭镖刺他,他把胸膛一挺,梭柄断了,镖刀却插进他的肚里,壮烈牺牲了。李信郡虽然被敌人杀害了,但是他提的那具风雨灯的革命火花永远映在人们心底。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11.算盘
  木制,黑色,长35厘米,宽25厘米,中间梁上由左至右写有“十,百,千”等字样,右数第三列下方失一算珠。1933—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畲族农民开展“减租反霸”时用过的算盘。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12.手电筒
  铁制,表面长满黄绿锈,呈黄色,筒状,通长18厘米,直径4厘米。1935年,福鼎县长久昌村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用过的手电。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