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革命遗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革命遗物
分类号:
K871.7
页数:
12
页码:
155-1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革命遗物的情况。其中包括武器类遗物、文字类遗物、日用类遗物、其他遗物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革命遗物
内容
一、武器类遗物
1.花叉
花叉也称鎲,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畲族赤卫队员雷桂贤所用的武器之一。铁质,通长52厘米,头部如“山”字形,中间尖叉长28厘米,两边长18厘米内套有直径8.5厘米的圆铁片,以增加声威。柄由楮木所制,长105厘米、直径3厘米。
2.长矛
长矛也称戟。1933—1946年连江县龙山区畲族游击队员使用的武器。铁质,通长35厘米,头部如豆芽形,由刺刀与倒钩构成,内套有直径8厘米的圆铁片2片,以增加声威。柄楮木制,长134厘米,稍弯。
3.单面尖刀
铁制,通长21厘米、刀身长11厘米,背厚1厘米,刀尖锋利,刀柄长10厘米、宽3厘米、厚3厘米。1934—1936年,福安县下西区畲族游击队员所用的武器之一。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8年3月收集。
4.铁尺枪
铁制,通长45厘米。枪身呈圆形,长33厘米,直径2厘米,把手长10厘米。1934年,福鼎前岐半山村畲族赤卫队员使用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5.梭标刀
铁制,通长40厘米,刀身长27厘米,单面刃,刀柄圆形,空心,口径4厘米,可装上木棒,用以刺杀和投掷。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畲族游击队员用过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8年3月收集。
6.土枪
铁制,通长115厘米,褐色,呈“*”形,分为三节,把手处最宽,至枪眼处逐渐减小。1933—1946年,古田县凤都畲族游击队员用过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7.腰刀铁制,通长45厘米,刀身长33厘米,宽5厘米,手柄长12厘米。刀身与手柄结合处伸出一尖叉。刀鞘木制,鞘身长40厘米,宽10厘米,系由两块木片绑接而成。1934年,福鼎县章家山畲族农民在福鼎冷城猴圣宫成立武装队伍时所用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8.螺号
用一螺壳做成,通长15厘米,最宽处7厘米,呈黄褐色。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游击队用来集合队员作战的信号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9.梭标刀
铁制,通长38厘米。呈黄褐色。刀身长22厘米,宽3厘米,刀柄为圆筒状,直径3厘米,可以装备上木棒,用于投掷。1934年,霞浦县溪乾楼村畲族农民钟良弟参加“青皎暴动”时用过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8年3月收集。
10.牛角号
牛角制成,通长26厘米,最大直径5厘米,呈黑色,中空。1934年,宁德县上东岗村畲族赤卫队员打仗、步哨时,使用的信号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3月收集。
11.匕首
铁制,通长19厘米。呈黑色。剑首剑身长13厘米,最宽处2.5厘米为环形,直径2.5厘米。剑柄长3.5厘米,宽1厘米。1934年,霞浦县溪乾楼畲族农民钟良灼参加“青皎暴动”时使用过的武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9月收集。
12.铁尺
铁质,通长45厘米。刃长30厘米,宽2厘米,背厚1厘米。柄长13厘米,护手呈羚角形,十分锋利。1933年,霞浦县里马一带畲族农民参与西胜寺成立红军独立团时所持的武器之一。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二、文字类遗物
1.袖章
1934—1936年,福安上南区葛藤坪村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钟忠兴佩戴执行公务的证件。粗棉布制作,浅红,尺寸14×10厘米。上有黑字书写:上南区政府肃反委员。盖有福安上南区葛藤坪苏维埃政府印章,印泥黑色。
1934年冬国民党向闽东苏区大举进攻时闽东党组织开始肃反,打击的对象是叛徒、内奸与潜入苏区的蓝衣社特务,对纯洁革命队伍,巩固红色根据地有重要作用。可在1936年上半年,肃反工作出现重大错误,当时成立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自觉不自觉地执行了王明路线,决定闽东特委成立保卫局,自1936年初开始进行“内部肃反”。结果从部队肃到地方,杀掉了一些地方负责干部和队伍中的指战员。平时讲一些怪话,发一点牢骚的都被杀掉了,仅仅1936年上半年统计,错杀的干部战士达三四百人。“内部肃反”断送了闽东党与红军的一批好干部,使党和军队的元气受到很大损伤,动摇军心,是闽东党与闽东红军走过的一段曲折的路程。同年秋天,特委领导人叶飞、范式人等发现这样搞下去不行,非把自己搞垮不可,便研究停止“肃反”工作,遂使党心、军心稳定下来。
2.《红旗报》印刷厂旧址
《红旗报》创刊于1934年春,原为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机关报。1934年6月改名为《闽东红旗报》,成为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旗报》纸质为毛边纸,尺寸38×35厘米,为单面二版,刻版油印。其内容为揭露敌人的反动本质,号召劳动者起来反抗剥削阶级的统治,讴歌苏区军民的战斗业绩。《红旗报》印刷厂在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晒日山畲族村。
3.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旗
旗长98厘米、宽67厘米,为红粗棉布制成,旗头布宽72厘米、长25厘米,白色,上书黑字“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旗中部贴添白布制作的五角星,尺寸39×36厘米,五星上绘镰刀、铁锤图案,旗制作年代为1934年9月。
1934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威逼福州,经过一昼夜的强攻,占领了敌军一些阵地和城西关的主要街道,但未能攻克福州,遂向闽东转移。抗日先遣队进入闽东地区后,留下许多枪支,动员一千多翻身农民参加红军,成立闽东主力部队的条件具备了。1934年9月,叶飞亲自到连江带领独立十三团到达宁德桃花溪地区,随后福安的独立二团、寿宁独立营也到桃花溪集中。于是在支提寺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辖三个团,以福安独立团为第一团,以连江独立团为第二团,以寿宁独立营为第三团。师长冯品泰,政委叶飞。此后,闽东独立师经历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并走上抗日前线,其中有畲族士兵300余人。
4.闽东红带会用的陶砚
闽东红带会是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遣任铁峰、江平、赖金彪、曾志等同志来到闽东,针对闽东地区到处存在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群众自卫队武装的特点组织创建的,经过改造使之成为革命队伍。1932年底,中共寿宁特支宣传委员范竣在家乡大安村组织了第一个“红带会”农民地方自卫武装。1933年2月,寿宁西区、东区和南区一些乡村的红带会组织如雨后春笋。4月,红带会在寿宁西区、东区举行了上万人的暴动,进而队伍发展到福安、霞浦、宁德等地。该陶砚是红带会在1932年至1935年写告示及文件时用,砚直径18厘米、高6厘米、口沿1.5厘米,束腰。两侧有长方小孔,便于携拿。施黄釉,表面十分粗糙。
5.“闽东苏维埃政府月 日封”长戳
1934年2月,闽东建立红色政权的条件已经成熟了。在福安溪柄柏柱洋召开了全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副主席叶秀藩、秘书长张少霖;苏维埃政府设在柏柱洋斗面村。闽东苏区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长戳长51.5厘米、宽18厘米、厚2.5厘米,桃木制作,刻正楷繁体字:闽东苏维埃政府×月×日封。字尺寸18×15厘米。“月、日”二字占半格,字面留有红印泥。
6.砚盒
陶制,呈正方形,边长12厘米,厚3厘米。内呈圆形,直径9厘米。
1932年,闽东革命领导人邓子恢与马立峰在福安县溪柄发动畲汉人民开展“平粜”斗争时用过的文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7.墨砚
陶制,呈正方形,边长6厘米,厚1厘米。内呈方形,边长5厘米。马立峰同志用它磨墨书写文件印信。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三、日用类遗物
1.公章
1934年,福安上南柏柱区苏维埃政府的布告专用章。长46厘米、宽2.8厘米、厚4厘米,用柚木刻制。上刻楷体繁体字“福安上南柏柱区苏维埃政府布告第号”,每字3×2.5厘米,保留红印泥。革命低潮后,福安仙人迹村畲族村民钟迪波冒着生命危险把它珍藏下来。
2.钵子
青釉瓷器,口径15厘米,底径7厘米,通高7厘米,敞口,曲腹,平底。1934年,柘荣县九锭红军洞战士用过的碗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7年11月收集。
3.皮包
皮制,长17厘米,宽15厘米,厚4厘米,黑色。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苏维埃政府使用过的公文包。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8年3月收集。
4.火篾插座
陶制,灰色。呈梯形,底宽13厘米,上宽8厘米,高15厘米。上有一通孔,穿有麻绳以便挂壁,正面有横竖扁形及各种不规则眼空,便于插各式火篾或松柴。1934年,福鼎县章家岭村畲族红军在开会时,用竹篾照明的火篾插座。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于1987年9月收集。
5.桐油灯盏(1)
竹制,通高36厘米。方形底座,边长12厘米,厚1.5厘米。上置一铁碟装灯芯和桐油,下有一竹筒接灯芯燃时下滴之油。1934年,宁德县天峰院红军后方医院伤病员用过的照明灯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3月收集。
6.桐油灯盏(2)
竹制,通高36厘米。长方形底座,长14厘米,宽12厘米,厚1.5厘米。上置一铁碟装灯芯和桐油,下有一竹筒接灯芯燃时下滴之油。1934年,闽东革命领导人曾志在福安、霞浦交界的畲族山村治病、开农民座谈会和写文件时用过的照明灯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7月收集。
那时煤油尚未进入畲村,畲族人民借灯盏那豆大的火光为曾志治病,用一只红毛公鸡和两剂青草药挽救了她的生命。且畲族大嫂蓝金妹为背体弱的曾志进深山藏匿,丢下三岁的儿子。
7.碟子
青花瓷器。通高3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5厘米。敞口,浅腹,平底,饰花草纹,为民国早期民窑产品。1934年,柘荣县尖峰顶秘密寮红军战士用过的碗具。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5月收集。
8.沙锅
夹砂灰陶。通高20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7厘米。直口,折肩,鼓腹,平底。口部残,腹部饰弦纹,肩部带一耳。1934年,柘荣县尖峰顶秘密寮红军战士用它煎药、煮饭。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5月收集。
9.风不动(马灯)
铁制,锈迹较多呈黑色。通高30厘米,宽为15厘米。上有提梁,原有玻璃罩。1932年,福安县凤洋村畲族革命先驱钟阿𣗬走村串户发展贫农团会员时使用。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9年10月收集。
10.风不动
风不动铁架,玻璃罩风雨灯,通高30厘米,宽为15厘米。1934年,福鼎县瑞云乡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夜间用它来往于瑞云乡各村联络公务。当年,畲族交通员李信郡提着它,在那黑咕隆咚的大山里发出红、绿信号,指示红军安全进出。一日,中共桐霞县委书记林辉山和桐北区委书记陈希简等四人在山里议事,突然被敌人包围。大家都突围出走了,唯独陈希简有病走不动。李信郡不顾自己安危,护送陈希简而被敌人拘捕。敌人要他讲出干部名单,他佯装不知。敌兵拿梭镖刺他,他把胸膛一挺,梭柄断了,镖刀却插进他的肚里,壮烈牺牲了。李信郡虽然被敌人杀害了,但是他提的那具风雨灯的革命火花永远映在人们心底。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11.算盘
木制,黑色,长35厘米,宽25厘米,中间梁上由左至右写有“十,百,千”等字样,右数第三列下方失一算珠。1933—1934年,福安县下西区畲族农民开展“减租反霸”时用过的算盘。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12.手电筒
铁制,表面长满黄绿锈,呈黄色,筒状,通长18厘米,直径4厘米。1935年,福鼎县长久昌村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用过的手电。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1987年10月收集。
四、其他遗物
1.雷七妹烈士遗留的银耳坠
雷七妹,女游击队员,福鼎长久昌畲族村人,生于1920年。1936年4月参加革命,任霞鼎四区工作人员。1937年7月,在霞浦金竹坪一带活动时被捕,受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临刑前高呼口号,壮烈牺牲。其一对银耳坠是烈士雷七妹生前用过的装饰品,由其兄保藏下来,全国解放后其兄将它献给政府。耳坠通长6厘米,一对。上部造型如问号,下部造型似鱼形,内刻划云纹、兰花纹。
2.借据
借据共有2份。一份为1934年福安下西区苏维埃政府向池垢村畲族雷进兴筹措革命资金银元10块的凭据。质地毛边纸,尺寸25×17厘米,盖有福安下西区苏维埃政府的红印章。
另一份为1935年闽东特委詹如柏向雷进兴筹措银元20块的借据。质地宣纸,尺寸25×10.5厘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