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其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29
颗粒名称: 八、其他遗址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153-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其他遗址的情况。其中包括畲家秘密楼、天峰院后方医院旧址、龙潭后方医院旧址、苎园坪红军枪械所遗址、东山分田斗争旧址、畲族武装成立旧址、畲族妇女会旧址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革命 遗址

内容

1.畲家秘密楼
  1934—193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苏区的“围剿”,实行“五光”(烧光、杀光、抢光、移光、捉光)政策,残酷摧残苏区干部,畲族山村几乎成了当时苏区游击队退却的掩蔽点,也因此畲家住地经常遭劫。为了安全,畲族人民在畲家山楼附近的山头密林深处又盖起革命秘密楼。秘密楼的搭造很简便,仅需带锄头柴刀上山,找个有利地形,砍下几根木棍,几把藤条捆绑起来,再砍几捆茅草盖成一个“人”字形的草楼,即可遮风避雨。为了让革命同志长住下来,有的盖上晒谷簟不漏雨,地上架起床铺,铺稻草,睡起来也很暖和。畲家秘密楼不但掩护了革命同志,还曾做过县、区苏维埃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红军枪械修理厂和后方临时医院。秘密楼保护了革命同志,革命同志忘不了畲家秘密楼。
  2.天峰院后方医院旧址
  该址位于蕉城区虎贝乡天峰院畲族村。1933年,天峰院畲族村建立了红军服装制造厂和医院。为了防止敌人袭击,又在梅坑的白岩头建立红军伤病员疗养所。一旦天峰院吃紧,畲族担架队就把红军伤病员送往白岩头;要是白岩头吃紧,他们把伤病员往天峰院转移,千方百计保卫红军伤病员的安全。当年,这里的担架组由畲族钟神全负责,常备担架五六副。组员有畲民钟陈坤、钟神灼、钟伏灼、钟崇品、钟伏时、钟伏清、雷木清、雷全木、雷陈顺、雷陈安等人。
  3.龙潭后方医院旧址
  该址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龙潭畲族村。1934年7月,龙潭畲族村建立红军后方卫生所(红军医院)和红军枪械修理厂。由畲族群众帮助用木头、竹篷盖起三大座(包括步竹一座)简易房给伤病员住。1935年2月,接受红军七军团抗日先遣队伤病员200人住院治疗,平时也为当地畲族群众治疗急病、重病。
  4.苎园坪红军枪械所遗址
  该址位于周宁县与福安市竹洲山交界的苎园坪畲村。1934年,闽东红军在苎园坪暗垄岩洞设立枪械所。洞口略呈三角形,口径达2米,上覆一巨大花岗岩石。洞内遗留制造修理器械现存闽东革命纪念馆。同时,在苎园坪下清水壑创办后方医院。1936年10月11日,首洋地主带敌教导团200余人,配合龙亭反动民团,两路合围苎园坪。放哨的畲族妇女高喊:“山猪来了!”村里十多位红军战士全部转移,但村里畲民雷银弟等11位老人和妇女被敌人逮捕。敌军逼他们供出红军枪械所和医院,他们只说:“不知道。”敌军无奈,只好将苎园坪仅有的四座房屋烧毁,然后押11位畲民到陈家垅。被捕的11人全被敌人施以酷刑,但是敌军仍然得不到口供,又扬言要把雷银弟押往别处杀死,以此威胁其他妇女。敌军除“不知道”三个字外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放走他们。
  5.东山分田斗争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东山畲族村。1934年3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委托中共闽东特委委员曾志同志参照中央苏区分田的方法、经验,主持制定分田政策,颁布分田大纲,并在福安柏柱洋开展分田试验。曾志亲自在东山畲族村从事分田试点工作,东山村是闽东最早的土地改革试点村之一。闽东苏区分田大纲中有关畲族分田的具体规定是:“……红军家属每人分产量五百斤的水田;全劳力每人分产量四百斤的水田;妇女、儿童每人分产量三百五十斤的水田;畲族妇女则与男劳力同等看待——每人分产量四百斤的水田……”①分田运动呈梅花形波及闽东全境,全区分田人口达60余万人,畲族农民中70%以上的人分到田地。1934年秋,畲族农民首次领略“耕者有其田”的喜悦。1934年冬,国民党军队围攻苏区,畲族农民又丧失土地。
  6.畲族武装成立旧址
  该址位于福鼎市冷城猴圣宫。1934年3月19日,福鼎章家山、内才、西门外、坑头等畲族村民一百余人,在福鼎市冷城猴圣宫成立畲族武装。之后,这支队伍加入霞鼎独立营。
  7.畲族妇女会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苎园坪畲族村。1933年1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苎园坪畲族村组织畲族妇女会。妇女会负责放哨、撑排、送粮食等后勤工作。

附注

①钟大湖:《闽东畲族革命斗争史丛书》。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