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四、革命旧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25
颗粒名称:
四、革命旧址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革命旧址的情况。其中包括晒日山革命旧址、竹洲山革命旧址、上马山革命旧址、桥亭惨案遗址、钟阿仁烈士遇害地点、中共霞鼎县委驻地旧址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革命活动
革命旧址
内容
1.晒日山革命旧址
此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晒日山畲族村。1933年3月至1934年9月,闽东工农红军在村内设立红军军服处,军服处有30架缝纫机。今有军服处旧址。1934年初,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村内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今有会议遗址。同时又办起《闽东红旗报》印刷厂。当时,《闽东红旗报》为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印刷厂克服重重困难,除及时完成出报任务以外,还翻印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五大纲领》等党中央的有关文件,及时指导了当时闽东各地的武装斗争。1984年10月11日与斗面村、狮峰寺同属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旧址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竹洲山革命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与周宁交界的穆云乡竹洲山畲族村。这里山丛林密,山背一条迂回曲折的小路,山前一道深溪,水流湍急,只有一个渡口,切断通往周宁的去路。悬崖峭壁,无可攀登。自古以来,畲民都是依靠藤条拖拽渡筏过涧。山里住着五十几户畲家,分布在苎园坪、上竹洲、下竹洲、十二泡、三湾等9个小山村,村村相距十里、八里,外人进山,就是转三天三夜也摸不着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后方医院、枪械修理厂、“土豪厂”(关押地主土豪的地方)等都设在这里。1984年7月,中共宁德地委批准设立竹洲山革命纪念碑。
3.上马山革命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潭镇东北部上马山畲族村。1932年9月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在这里成立,队长詹如柏、政委马立峰。此后,一支队频繁出击,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活跃于福安北区、西区、东区以及寿宁、周墩等边界地。1984年7月,中共宁德地委批准设立革命纪念碑。
4.桥亭惨案遗址
该址位于福鼎桥亭。自1936年冬始,福鼎桥亭31个畲族村惨遭敌八十师轮番“围剿”长达数年,畲族党员干部、群众被杀害370多人,房屋被烧毁390余间。
5.钟阿仁烈士遇害地点
位于霞浦县棕𣗬垅村。1936年5月,霞浦县棕𣗬垅村畲族儿童团员钟阿仁在潮头战斗中为游击队引路时被捕。敌人叱骂他“土匪”,他言词以答:“我是红军,你们才是土匪。”牺牲时,年仅13岁。
6.中共霞鼎县委驻地旧址
该址位于柘荣县官溪镇草籽坪畲族村。1933年秋,中共霞鼎县委在草籽坪畲族村成立。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