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革命活动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革命活动遗址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15
页码:
141-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革命活动遗址的情况。其中包括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暴动旧址、战斗旧址、革命旧址、会议遗址、烈士陵园、党支部旧址、其他遗址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革命活动
遗址
内容
一、闽东苏维埃政府旧址
1.中共闽东特委旧址
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包括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工作团和红带会旧址。1934年2月在柏柱洋召开了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6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和连江县委召开联席会议,组成中共闽东临时特委,书记苏达。在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领导下,闽东各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共青团、妇女协会等革命群众组织得到很大发展,成立了共青团闽东特委(书记郭秀山)和闽东妇女工作团(妇女联合会,主任吴鸿琴)。
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闽东特委、闽东妇女联合会四处旧址为斗面村四幢民房,现旧址内尚存有当年的标语多幅。红带会旧址在狮峰寺内,红带会成立于1933年,是中共闽东特委建立的革命群众武装。
狮峰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坐西向东,由弥勒殿、大雄宝殿、磐若殿、斋堂、圆通堂等五座殿堂组成。其中大雄宝殿现存建筑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建,重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木结构,设天花、彩绘藻井,铺作层表层保留有大量的明代彩绘图案。198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2.中共闽东特委独立团旧址
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村的西胜寺,始建于宋淳化年间(990—994年),为霞浦六大寺之一。该址为土木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304平方米,主殿左右为钟鼓楼。
1934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团在该寺成立,团长任铁峰,政委叶飞,管辖三个连,三百多名战士英勇转战于柘荣、霞浦、宁德、福安、福鼎等县。1986年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福霞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松罗孟尾畲族村。1933年底,福霞县苏维埃政府在福安松罗孟尾畲族村成立。
4.瑞云苏维埃政府旧址
该址位于福鼎市瑞云畲族乡。1934年6月,福鼎县瑞云乡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畲族乡苏维埃政府。乡党支部、乡苏维埃政府、乡游击队干部均为畲族。
5.宁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该址位于周宁县苎园坪畲族村。1934年11月,宁寿县苏维埃政府在周墩(今周宁)苎园坪畲族村成立。次年八月又在这里成立中共宁寿县委。
6.安德县苏维埃政府办公地点
位于福安竹洲山畲族山区。1935年9月,安德县①苏维埃政府迁往福安竹洲山畲族山区,主席钟日住。县苏维埃政府辖13区、37乡、300余村,各级政府都配有畲族干部。
二、暴动旧址
1.甘棠暴动旧址
位于福安市甘棠镇北门村有一座刘氏宗祠,系清代后期的木构建筑。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坐北向南,由戏楼、大厅、后堂及两廊屋组成。双楼单檐歇山顶、大厅、后堂均为硬山顶。整个建筑五开间,共三进,为穿斗减柱式梁架。
1933年10月,甘棠的地主雇请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抓捕欠租群众。当时,闽东革命领导人曾志、任铁峰、施霖、陈红妹等发动甘棠村及附近村庄畲汉农民,于10月22日晚举行暴动,攻打驻扎在甘棠刘氏祠堂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消灭敌人一个排,俘敌二三十人,缴获枪支20余支、子弹1000多发。暴动后在此成立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五支队”,壮大了闽东革命武装力量。199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青皎暴动旧址
青皎地区,当时属小南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领导人施霖、詹建忠等到这里,开辟革命根据地。11月,包括海边、溪边里、七箩洋、墙围里、下青山、凤尾洋、吴家洋、蛇头坑、北山等47个畲汉自然村的红带会员700多人,群众千余人,同时举行武装暴动,先后镇压反动地主恶霸30多人,没收大批粮食和财产,分给贫苦农民,并烧毁大批地契、债据。这场威震闽东的“青皎暴动”,将全区的武装斗争推向高潮。
3.青皎暴动红带会总指挥部旧址
该址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海边畲族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十一月“青皎暴动”前夕,二十一坛“红带会”700余人集结海边畲族村训练。
4.澄洋暴动与闽浙赣游击纵队成立地点
1947年4月19日,闽浙赣区党委直接领导古田县澄洋暴动,畲汉人民摧毁了乡村反动政权,成立了闽浙赣游击纵队,共有枪支300余支。
三、战斗旧址
1。槟𣗬岔战斗旧址
该址位于霞浦县与福鼎市白琳交界的大山。1935年5月初,叶飞、陈挺同志带领独立师特务队来到霞浦。当时,浙江省伪保安旅自恃武器精良,妄图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消灭许旺同志所率领的红军游击队。由于我方掌握了敌情,叶飞同志决定在槟𣗬岔打伏击战,槟𣗬岔是两座毗邻的大山,中间一条较宽的路。战前在福鼎梅洋畲族村开会。梅洋、长久昌、章家岭等畲族赤卫队八十多人配合这次战斗。敌人在我三面夹击下,被打得晕头转向。整个战斗不到20分钟,就击毙敌人连长以下36人,俘敌30人,缴获步枪68支,轻机枪1挺,子弹2担,还有地图、望远镜等一批军用物资,获得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2.盐田战斗遗址
该遗址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1934年1月5日,青皎地区“红带会”首次出师攻打霞浦盐田,占领海关与伪镇公所,摧毁敌碉堡,打开地主粮仓,出谷400余担分给农民。
3.西竹岔战斗地点
此战斗地点位于柘荣县西竹岔。1935年1月15日拂晓,湾里、茶湾、郑家山、大路下四个畲族村和周围汉族村共组成赤卫队400余人,配合叶飞、赖金彪等指挥的闽东独立师在柘荣西竹岔伏击敌新十军三个团5000余人,致敌伤亡500余人。
4.枫岔头战斗地点
此战斗地点位于福鼎市枫岔头。1935年5月12日,闽东红军独立师在福鼎畲汉杂居的枫岔头地带设伏。福鼎后溪等4个畲族村游击队配合作战,是役歼灭敌新十师一个加强连。
5.苎园坪游击战斗地点
此战斗地点位于周宁县苎园坪。1935年12月和1936年3月,苎园坪党支部全体骨干20余人,配合凌福顺率领的游击队先后两次与敌保安独立旅黄苏部战斗,他们凭借有利地形,毙伤敌多人。
6.官岭战斗地点
该战斗地点位于蕉城区赤溪官岭。1935年2月,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攻打宁德赤溪官岭反动民团据点,小桥、八斗、赖头村畲族游击队员协同作战,是役缴获长短枪85支、子弹25箱。
7.含溪战斗地点
该战斗地点位于寿宁含溪。1936年2月,寿宁四家坵畲族赤卫队配合闽东独立师特务队歼灭驻寿宁含溪守敌新十师一个连,俘敌13人,缴获枪支20余支、子弹2箱及一批军用物资。
8.虎头岗战斗地点
该战斗地点位于福鼎季家山虎头岗。1936年8月17日,刘英率领红军游击队在福鼎李家山虎头岗伏击前来“围剿”的浙南地主民团一连。虎头岗下庵基、阶头、岭门后、马溪等畲族村群众参与战斗。是役全歼来敌,活捉敌连长。
9.八都战斗地点
该战斗地点位于蕉城区八都镇。1936年7月,宁德县(今蕉城区)高山、巫家山、半山、猴盾、南岗、八斗畲族游击队员58人、赤卫队90人配合红军独立师巧袭宁德县八都镇,摧毁敌炮台,击毙民团14人,缴获步枪63支及一批军用物资。
四、革命旧址
1.晒日山革命旧址
此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晒日山畲族村。1933年3月至1934年9月,闽东工农红军在村内设立红军军服处,军服处有30架缝纫机。今有军服处旧址。1934年初,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村内召开干部会议,决定成立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今有会议遗址。同时又办起《闽东红旗报》印刷厂。当时,《闽东红旗报》为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印刷厂克服重重困难,除及时完成出报任务以外,还翻印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统一战线的五大纲领》等党中央的有关文件,及时指导了当时闽东各地的武装斗争。1984年10月11日与斗面村、狮峰寺同属中共闽东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旧址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竹洲山革命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与周宁交界的穆云乡竹洲山畲族村。这里山丛林密,山背一条迂回曲折的小路,山前一道深溪,水流湍急,只有一个渡口,切断通往周宁的去路。悬崖峭壁,无可攀登。自古以来,畲民都是依靠藤条拖拽渡筏过涧。山里住着五十几户畲家,分布在苎园坪、上竹洲、下竹洲、十二泡、三湾等9个小山村,村村相距十里、八里,外人进山,就是转三天三夜也摸不着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后方医院、枪械修理厂、“土豪厂”(关押地主土豪的地方)等都设在这里。1984年7月,中共宁德地委批准设立竹洲山革命纪念碑。
3.上马山革命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潭镇东北部上马山畲族村。1932年9月闽东工农游击第一支队在这里成立,队长詹如柏、政委马立峰。此后,一支队频繁出击,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活跃于福安北区、西区、东区以及寿宁、周墩等边界地。1984年7月,中共宁德地委批准设立革命纪念碑。
4.桥亭惨案遗址
该址位于福鼎桥亭。自1936年冬始,福鼎桥亭31个畲族村惨遭敌八十师轮番“围剿”长达数年,畲族党员干部、群众被杀害370多人,房屋被烧毁390余间。
5.钟阿仁烈士遇害地点
位于霞浦县棕𣗬垅村。1936年5月,霞浦县棕𣗬垅村畲族儿童团员钟阿仁在潮头战斗中为游击队引路时被捕。敌人叱骂他“土匪”,他言词以答:“我是红军,你们才是土匪。”牺牲时,年仅13岁。
6.中共霞鼎县委驻地旧址
该址位于柘荣县官溪镇草籽坪畲族村。1933年秋,中共霞鼎县委在草籽坪畲族村成立。
五、会议遗址
1.采花桥会议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采花桥畲族村。1934年5月,福安、连江两县中心县委在此召开联席会议。会议提出,闽东地区的革命斗争需要统一领导,几个县连成一片,决定建立中共闽东特委,产生了特委委员,选举苏达为特委书记,将原来的边委改为县委,统一了党的领导。
2.楮坪会议旧址
该址位于柘荣县楮坪龙井庵。1935年8月,中共闽东特委在柘荣楮坪龙井庵召开会议,决定再次调整充实闽东特委。确定以叶飞、阮英平、范式人、许旺为核心的特委领导,并下设四个特委办事处,改红军团队建制为纵队建制。楮坪附近的八埞畲族群众为会议端水送饭,做了大量的后勤工作。
六、烈士陵园
1.闽东革命烈士陵园
该陵园位于福安市城北官埔北面卧儿山上,1956年奠基,1957年落成,整个陵园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有“闽东革命烈士碑”、“福安革命烈士墓”等建筑。陵园正门朝南,闽东革命纪念碑巍峨矗立在大门进去的几十级台阶上,碑为钢筋混凝土构筑,四方形向上收分至圆尖顶,碑身四面镌刻“闽东革命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基座三层为方形台基,碑座四面雕刻有邓子恢、张鼎丞、陶铸、叶飞、粟裕、曾志、范式人以及福安地委、专署的题词。1991年公布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2.新四军三支队六团北上抗日集结地
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和双溪镇双溪村。1938年闽东红军奉命集结棠口,李子芳、叶飞等同志从南昌回棠口,召开闽东特委会议,传达党中央东南分局有关闽东独立师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和重新组织以范式人为书记的新的闽东特委的决定。1938年2月4日叶飞、阮英平率团部及部队三四百人,进驻双溪,团部设在陆氏宗祠,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抗日团体,整编部队。2月14日闽东健儿1300人从棠口、双溪出发,开赴抗日前线。
1984年纪念闽东苏区建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屏南县委、县人民政府在棠口双溪立碑纪念,碑首为五星,高2.7米、宽0.80米,上刻“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1988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七、党支部旧址
1.凤洋党支部旧址
此址位于福安市康厝乡凤洋畲族村。中共凤洋党支部是民主革命时期福安畲族村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福安最早成立的六个党支部之一,成立于1929年9月。闽东党组织在整个民主革命中,一向重视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早在1929年,闽东革命领导人马立峰就亲自到凤洋畲族村去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畲族群众起来闹革命,并派郭贵兴同志帮助畲族积极分子钟阿伱开展工作,并于1929年9月成立了党支部。1931年秋,钟阿𣗬由詹如柏、郭怀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闽东畲族第一个党员,后来担任过中共下西区常委和宁寿县常委。
2.双华党支部成立地点
该地点位于福鼎市佳阳乡双华畲族村。1934年5、6月间,中共福鼎县委在福鼎双华畲族乡成立党支部,这是福鼎县最早建立的畲族乡党支部。
3.中共葛藤坪支部成立地点
该地点位于蕉城区八都镇葛藤坪畲族村。1934年6月下旬,中共安德县委在宁德八都大坪一带发展了二十多位畲族党员,建立了宁德最早的畲族村党支部——中共葛藤坪支部。
4.中共桐霞县委与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地点
该地点位于福鼎白石畲族村。1936年6月,中共桐霞县委与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于福鼎白石畲族村,辖桐北、西北二区。
5.中共宁德华镜中心支部旧址
该地点位于蕉城区九都镇华镜村。1935年8月中共宁德二区委员会在宁德华镜村建立中心支部,下设16个分支部,其中畲族村支部占一半,分别为九仙、半山、天峰亭、巫家山、乌坑、八斗、东岗、半岭畲族村支部。
八、其他遗址
1.畲家秘密楼
1934—1936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对苏区的“围剿”,实行“五光”(烧光、杀光、抢光、移光、捉光)政策,残酷摧残苏区干部,畲族山村几乎成了当时苏区游击队退却的掩蔽点,也因此畲家住地经常遭劫。为了安全,畲族人民在畲家山楼附近的山头密林深处又盖起革命秘密楼。秘密楼的搭造很简便,仅需带锄头柴刀上山,找个有利地形,砍下几根木棍,几把藤条捆绑起来,再砍几捆茅草盖成一个“人”字形的草楼,即可遮风避雨。为了让革命同志长住下来,有的盖上晒谷簟不漏雨,地上架起床铺,铺稻草,睡起来也很暖和。畲家秘密楼不但掩护了革命同志,还曾做过县、区苏维埃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红军枪械修理厂和后方临时医院。秘密楼保护了革命同志,革命同志忘不了畲家秘密楼。
2.天峰院后方医院旧址
该址位于蕉城区虎贝乡天峰院畲族村。1933年,天峰院畲族村建立了红军服装制造厂和医院。为了防止敌人袭击,又在梅坑的白岩头建立红军伤病员疗养所。一旦天峰院吃紧,畲族担架队就把红军伤病员送往白岩头;要是白岩头吃紧,他们把伤病员往天峰院转移,千方百计保卫红军伤病员的安全。当年,这里的担架组由畲族钟神全负责,常备担架五六副。组员有畲民钟陈坤、钟神灼、钟伏灼、钟崇品、钟伏时、钟伏清、雷木清、雷全木、雷陈顺、雷陈安等人。
3.龙潭后方医院旧址
该址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龙潭畲族村。1934年7月,龙潭畲族村建立红军后方卫生所(红军医院)和红军枪械修理厂。由畲族群众帮助用木头、竹篷盖起三大座(包括步竹一座)简易房给伤病员住。1935年2月,接受红军七军团抗日先遣队伤病员200人住院治疗,平时也为当地畲族群众治疗急病、重病。
4.苎园坪红军枪械所遗址
该址位于周宁县与福安市竹洲山交界的苎园坪畲村。1934年,闽东红军在苎园坪暗垄岩洞设立枪械所。洞口略呈三角形,口径达2米,上覆一巨大花岗岩石。洞内遗留制造修理器械现存闽东革命纪念馆。同时,在苎园坪下清水壑创办后方医院。1936年10月11日,首洋地主带敌教导团200余人,配合龙亭反动民团,两路合围苎园坪。放哨的畲族妇女高喊:“山猪来了!”村里十多位红军战士全部转移,但村里畲民雷银弟等11位老人和妇女被敌人逮捕。敌军逼他们供出红军枪械所和医院,他们只说:“不知道。”敌军无奈,只好将苎园坪仅有的四座房屋烧毁,然后押11位畲民到陈家垅。被捕的11人全被敌人施以酷刑,但是敌军仍然得不到口供,又扬言要把雷银弟押往别处杀死,以此威胁其他妇女。敌军除“不知道”三个字外一无所获,最后只好放走他们。
5.东山分田斗争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溪柄镇柏柱洋东山畲族村。1934年3月,闽东苏维埃政府委托中共闽东特委委员曾志同志参照中央苏区分田的方法、经验,主持制定分田政策,颁布分田大纲,并在福安柏柱洋开展分田试验。曾志亲自在东山畲族村从事分田试点工作,东山村是闽东最早的土地改革试点村之一。闽东苏区分田大纲中有关畲族分田的具体规定是:“……红军家属每人分产量五百斤的水田;全劳力每人分产量四百斤的水田;妇女、儿童每人分产量三百五十斤的水田;畲族妇女则与男劳力同等看待——每人分产量四百斤的水田……”①分田运动呈梅花形波及闽东全境,全区分田人口达60余万人,畲族农民中70%以上的人分到田地。1934年秋,畲族农民首次领略“耕者有其田”的喜悦。1934年冬,国民党军队围攻苏区,畲族农民又丧失土地。
6.畲族武装成立旧址
该址位于福鼎市冷城猴圣宫。1934年3月19日,福鼎章家山、内才、西门外、坑头等畲族村民一百余人,在福鼎市冷城猴圣宫成立畲族武装。之后,这支队伍加入霞鼎独立营。
7.畲族妇女会旧址
该址位于福安市苎园坪畲族村。1933年1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在苎园坪畲族村组织畲族妇女会。妇女会负责放哨、撑排、送粮食等后勤工作。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