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代碑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代碑刻
分类号: J314.3
页数: 14
页码: 121-139
摘要: 本文技术了宁德市历代碑刻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蕉城区告示碑、福安市碑刻、福鼎市碑刻、霞浦县碑刻、寿宁县碑刻。
关键词: 宁德市 石刻 碑刻

内容

一、蕉城区告示碑
  1.官禁乞丐告示碑
  位于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东南约300米路口处有块清代官禁乞丐告示碑,石碑青石制作,通高158厘米、宽57厘米、厚12厘米,两侧有青砖护垒,上方用一通石板条挡护。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立。碑文云:
  猴盾禁丐告示碑
  钦加同知衔、调署宁德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李为出示严禁事。本年八月二十八日据新楼猴盾等村畲民钟益国、蓝昌锡、蓝学志、雷国得、钟长灿、雷天福、口奶兴、雷天桂等呈称:国等世居八都新楼猴盾,钟雷蓝各姓虽有数十家,然皆散处一隅,男女俱为耕农,年所赖者竹木、杂粮,所有者牛羊鸡豚。辛苦力农,丰岁或难自给。故从前每月初二、十六流丐到门告乞,有钱者给钱只文,有米者给薯米一口,丐然欣去,以是两得相安。乃迩来景况愈坏,流丐愈增,逐日成群强乞苛勒钱米,多方刁难。若见屋中无人,径入室内威嚇妇儒,攫取家私衣物或攘窃鸡豚农具,倘与计较则强拚诈赖,事端丛生。致环属数千户委曲忍稳,莫可如何。窃思国等贫民,力作尚难自给,在游手无赖之辈日辄数十,奚能博济为怀?况新楼凌山僻处深山非康庄大道,丐所常有从未有如此杂沓应接不暇之忧,亦未见如此强诈之事。兹国等佥议以后按月定于初二、十六为期准丐告乞,大家喜给,免强讨无厌酿祸之虞,恳恩给示严禁。余日毋许流丐苛勒,俾口奸宄,以靖闾闫。为此口情叩乞台前。恩赐给示严禁,合乡感德顶祝,切呈等情到县。据此,查流丐强讨,动辄赖穷,最为地方之害。既据拟定日期施给,亟应示禁,以杜滋扰,除呈批示外合亟示禁。为此,示仰诸色流丐人等知悉,嗣后前赴新楼猴盾等村求乞,每月只准初二、十六两日为准,听凭施给,不得争多论少强乞,诈赖窃扰,余日尤不得往讨。倘敢故违,一经告发或被乡民捆送定即严拿惩办,决不姑宽。丐首不为约束,一体究惩其口。凛遵毋违特示。右示晓谕。光绪贰拾年玖月初八日发猴盾、长岗立石。
  2.长园奉县告照碑
  位于蕉城区飞鸾镇长园村有块长园奉县告照石碑,青石制作,通高110厘米、宽67厘米、厚12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碑文云:钦加同知衔,特授宁德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尹为出示严禁事。本年二月二十三日,据二都长园村钟振德、钟振茂、钟朝扬、钟子如等呈称:缘德等,世居长园村,族众均务农业度活。乾隆十八年间,德等上祖佳善在苏长方等边承有山场一大号,坐落长园村土名宫前岗,上至岗顶,下至陈尾,左至布袋岗,右至百二步分水为界。是年间,又在施瀛洲等边承有山场一大号,坐落长园村土名狮头岗,上至岗位顶大坪分水,下至牛壁丘,左至牌套岭,右至老鼠岩为界。又嘉庆二十一年间,德等上祖风有在陈龙渊等边承有山场一大号,坐落长园村土名南山下,上至长园岗分水,下至牛坑口,左至施家山分水,右至蜈蚣岗为界。先后承出三号山场之下,族人即在该山依照四至内栽插竹木茶树等物,并开垦园坪,栽种地瓜,历久无异。不期迩来匪贼恣横,名为偷窃,不啻己物。最惨者稻麦地瓜尚未成熟,农民不忍动手,而盗贼忍心盗割盗掘,半遭偷窃,半遭蹂躏,触目伤心,痛恨奚极。至于桐、杉、竹木等件,稍长选择盗砍,值此茶季,盗摘不绝,农民遭扰苦莫言状。屡议计较,奈因未经请示有案,倘进前擒拿,拼赖奈何,是以愈忍愈横,愈趋愈下。溯此时匪类蜂起,农民懦弱,各处皆遭糟踏,而德等村内又系贫民,困苦更甚,若不请示严禁拿办,何以聊生?又已沥情佥叩,乞出示严禁,以儆盗贼,而安弱农等情到县。据此,除呈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区。、为此示仰二都长园附近人等知悉:尔等村内凡有田园山场地瓜竹木茶叶,各宜派丁轮流看守,勿得始勤终怠。如有匪徒窃取滋扰,尔等协保拿获送县,以凭讯究,毋许徇庇隐匿,亦不得挟恨妄拿无辜,致于并究。其各凛遵,毋违。特示。右仰知悉。
  光绪三年(印)三月二十四日给告示
  3.海潮山奉县告照碑
  此碑位于蕉城区七都镇海潮山畲村。石碑青石制作,通高145厘米、宽65厘米、厚13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碑文云:
  特授宁德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李为出示严禁恶丐强乞,以静地方事。本年八月十九日,据八都等处乡民蓝聚春等公仝呈:窃民等地处山僻,务农为生,终年勤苦,往往恶丐结党成群横行乞食。每至收成之时,丐等聚夥身怀利刃,环集田园强讨,要稻谷钱物,不遂其欲,甚至持刀吓诈,拦阻打稻,不容收获。稍与计较,则装伤倒诬,鸠集多人拼命记赖,不服理谕。山村家数既稀,来城控告路途又远,惟以无事为安,遂至任其诉索。即非收获之时,每到各家勒乞,不如其意,则鸡豚、农具皆敢窃取。若不公诸严禁恶风,乡民何能平静度日。处此,除批示,责成丐首严加管束,合行示禁。为此,求谕该乡民蓝聚春等知悉:自示之后,如有恶丐到村强乞,任意逞刁,倘敢再犯前情,准该乡民等会同地保捘送赴县,恐有流丐到村人命毒赖,地保消理,严以凭律究惩办。俱各禀遵,毋违。特示。右仰知悉。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初三日给
  4.长园告示碑
  此碑位于蕉城区飞鸾镇长园村。石碑青石制作,通高145厘米、宽55厘米、厚15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碑文云:
  署福建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兼管驿传事盐法道余为示谕事: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据家丁林添禀称,家主刑部主事钟大焜,因修谱到福宁所属各县,见有一种山民,纳粮考试与百姓无异,惟妆束不同,群呼为畲,山民不服,时起争端。家主向山民劝改妆束与众一律,便可免此称谓,无不踊跃乐从。惟各山民散处甚多,禀请出示晓谕等情到司。据此本署司查薄海苍生莫非天朝赤子,即闽粤之蛋户、江浙之惰民,雍正年间曾奉谕旨准其一体编入民籍。况此种山民完粮纳赋与考服官,一切与齐民相同,并非身操贱业者。比在国家有包含偏覆之仁,在百姓岂可存尔诈我虞之见。但其妆束诡异未免动人惊疑,且因僻处山陬,罔知体制,於仪节亦多僭越,自非剀切晓谕则陋俗相沿不革,即群疑亦解释无由。除禀批示并通饬外,合亟示谕。为此示仰合省军民诸色人等知悉:古来盘瓠之说本属不经,当今中外一家何可于同乡共井之人而故别其族类?自示之后,该山民男妇人等,务将服式改从民俗,不得稍涉奇袤,所有冠丧婚嫁应遵通礼及朱子家礼为法,均勿稍有僭逾授人口实。百姓亦各屏除畛域,等类齐观,勿仍以畲民相诟病,喁喁向化,耦俱无猜,以成大同之治,本署司有厚望焉。各其凛遵,毋违。特示。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二十九日给告示
  5.琴田奉县告照碑
  此碑位于蕉城区赤溪镇琴田畲族村,石碑青石制作,通高155厘米、宽65厘米、厚15厘米。年代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碑文云:
  钦加同知衔,特受宁德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韩为出示严禁事:
  本年七月二十八日,据十一都岑田村畲民蓝先寿、洋成、同先、春顺、伏成、雷朝子、钟兰邦、清顺,地保傅咸贤、其成等呈补录。寿等岑田上下村、宫后门、肥垅村,有二十多家,筑寮散处一隅,均为农业。近因恶丐群居附村聚赌饮鸦,寿等田园锥扑蹭蹬固已难堪。丐且欺凌地辟,男妇日出耕作,家仅女子幼孩,丐则三五成群勒讨饭米钱文。如遇登场收获,丐则勒索田粟。若非随索随给,敢则入寮吵扰,遇便鸡只、农具,以及屋前蔬菜、柴薪、晒曝粗衫、短裤任意搜取。如值耕农归来,撞见,阴则藉端敲诈,继则引众残疾病丐,扛伤变态多方。困苦难言。况岑田地属辟处,从前那有一二流丐到门告乞,寿等给其饭米只钱,丐则欣然而去。近来农景愈歉,丐则愈增。在寿等贫民为作尚难自给,在游手之无赖之动辄群党,何侨济为生。寿等山乡僻处,非比城市,何堪强丐勒索。如前。惟有肯恩出示严禁,俾恶丐畏法,不至强讨无厌,庶民业得安,地方安靖。为此,俱情佥叩乞台前,思怜前情,示禁施行,合乡感载,颂德千秋。切里等情到县。据此,查恶丐强乞,藉端诋扰,实为闾闫之害。据呈前情,除批示外,合行示禁。为此,示该处诸色人等知悉:嗣后遇流丐到门告乞,如实系贫无聊生者,尔等乃勿吝撮米只钱,随时施给。倘有成群结队,多方强索,甚或乘便搜取物件,及以残疾丐类抬赖滋扰,则是既不畏法,断难稍事姑容。准尔等协同乡保获住捆送赴县,以凭究办。但不得擅行殴打,滋生事端,致于并宪。切切毋违。特示。福省铭动印)寿房仝立谷旦。右仰知悉。告示。
  光绪三十年八月日给
  二、福安市碑刻
  1.林岭“宝藏兴焉”碑刻
  此碑存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林岭畲族村下林岭村民家中,是该房屋主人不久前在此寺院遗址处发现的。碑质为花岗岩,厚10厘米,长38.5厘米,宽28.5厘米。碑背面凹凸不平,正面中间竖刻四字:“宝藏兴焉”。
  现存寺院遗址为林岭村民的菜园地,地块较平坦,面积大约600平方米。据村民云:“清末至民国期间,林岭村有人在此耕作,有拾到铜钱200多斤,还有银元、金弹等物。”寺为何名,无人知晓。
  2.路规碑
  此碑位于福安市溪尾镇下邳村东通往溪尾的路旁,刻于宋代。碑花岗岩质,方首抹角,高1.6米,宽0.55米,厚0.20米。上部刻楷书“仪制令”三个大字,上款“县尉林主簿张”,下款“承义郎知县事石”。下部直下4行楷书“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3.禁坐派工食碑
  该碑位于福安市湾坞乡梅洋村南300米梅洋岭上,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立。碑花岗岩质,方首抹角,通高1.9米(座高0.5米)、宽0.6米、厚0.2米。碑文4行,共36字,楷书直下:
  福安县详奉,督抚两院批革,黄岐镇渡夫工食,不许坐派下都,永远禁
  止。康熙五十六年十月日立。
  4.移营文告碑
  该碑位于福安市湾坞乡湾坞村关帝庙后墙上,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立。碑花岗岩质,高2米,宽0.66米。碑首雕祥云拥日,两边雕卷草纹。首题楷书直下“特授福安县正堂加一级纪录一次夏为据情详请宪示事本年五月初七日据”,款识“乾隆十九年五月初十日给湾坞村立”。碑文16行,共605字,内容大意:湾坞村是福宁府城至宁德县的交通要冲,两地运送钱粮在该村停站住宿,给地方造成沉重负担,福安知县报请府宪准批,将运送钱粮的停站移营白石司(今下白石镇所在地)。
  5.城隍庙祀田碑
  该碑位于福安市城区富春公园内,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立。碑花岗岩质,方首抹角,高2米、宽0.69米、厚0.1米。额题篆书“神民载德”,首题楷书直下“城隍庙祀田碑记”,款识“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吉旦,奉委管事陈祖瑜等立”。碑文9行、共369字,记载了福安城隍庙祭祀情况,祀田置买的原由、数量和坐落方位以及收租数量和用途。
  6.知县程志洛妾的墓志
  该碑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松潭村崇福寺旁,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碑花岗岩质,方首抹角,高1.55米、宽0.65米、厚0.1米。碑额雕双夔戏珠。首题“知福安县事程志洛记”,款识“大清乾隆二十六年辛巳腊月日吉旦立”。碑文10行、共206字,记载了程志洛之妾的籍贯和身世、埋葬的地点、置买祭田的数量和坐落地、祭祀的委托和祭田的管理。现移立于富春公园内。
  7.郭畊五墓道碑
  此碑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岩湖村,清道光十年(1830)立。碑石质,通高2.03米。碑身方柱形,边长0.51米,高1.6米。碑首方形,宽0.73米,刻作四坡顶,角脊上翘。碑身正面刻“清国生民斋老郭畊墓道”,落款“道光十年岁在庚寅孟秋吉日”。另三面均刻有文字。
  8.禁刁民作恶碑
  此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中坂村南岭尾亭墙上,立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碑花岗岩质,高2米,宽0.8米。额题楷书“奉督按示禁”,首题楷书直下两列“钦加布政使衔福建等处提刑按察使司葆”、“特再出示严禁事案奉”,款识“同治十二年八月日给”。碑文16行、共563字,大意:不法之徒聚设花会、开赌场、窝盗销赃、结党肆窃,恶丐、流犯、棍徒强讨作赖,百姓受害。耆民林兆辉等报呈,请求督按出示禁止颓风。福建督按准呈,出示严禁,并告戒地方上之兵役、地保,不得包庇刁徒、恶棍。
  9.李鼐“德政碑”
  此碑原立于福安市城文庙内,为清咸丰七年(1857年)福安乡民为其县令李鼐所立的“德政碑”。据光绪《福安县志》卷十六,《职官》载:“知县李鼐,浙江鄞县人,监生,咸丰七年署。断案明允,重士恤民,去之日,民立德政碑。”今为残碑,存福安市文化馆。石碑上半部已残,残高0.9米、宽0.8米、厚0.08米,青石质,阴刻隶书。
  残碑留下的文字曰:
  ……中所至皆有政声,丁巳秋间,署篆福安。廉洁……习即拳拳以劝学兴贤为首务,月课生童必……院田租向因工时收管,迟年山长修金及生……归册房轮年管理,按月备钱缴署待送束修……诵其中咸知踊跃。且查福安育婴堂废久,其……为书院膏伙,因召升闽邑去之日尝语诸生……之逮也。邑金斗量畲民负嵎,愍不畏法,往往……不慑服远窜,数十年地方之害,公力除……子有借端生事者,入讼庭必严加惩……书院竣工之日,有请其详报者,公笑而……以为劳绩也。公以实心行实政,如此扆山也。……都人士迟道,依依如恋慈父母。佥……日阖邑士民同立
  三、福鼎市碑刻
  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寺内有块道由和尚重兴凤山瑞云寺碑。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造,青石质,高172厘米、宽69厘米,狮子纹座高55厘米。额书“道由禅师重兴钨山瑞云祥寺碑记”。碑文云:
  瑞云寺古福宁八都地,群山环合,林树翁郁,幽胜甲一郡。寺建于晋元年,阅数朝,碑记断剥,其间兴替无考。其可知者,则经我朝行智、秀怀二禅师先后重修,保有遗址。咸丰三年,大风倾殿宇,寺产尽散,积逋至千余缗,僧众远去,过者伤之。其八年,有道由禅师者居象山久。高足碧松、碧岳、碧仪等皆具大愿力,群人以师法门宿望造请主席,遂率徒众捐资赎回被占之田,力加恳治。不数年,遗产悉复,仿修大熊殿亲桷一新。越同治四年,增造弥勒龛韦驮厅及两厢钟鼓楼。并于峡门增筑福田庄,于是尽复旧观,僧众云集。光绪辛已岁,复于寺东并准提阁千秋堂两进左右翼,以祖祠报恩堂,规模甚敞,乃以余储重葺象山祖庭不忘始也。计经始迄今垂数十年,百废具举,亦不赀,师之功绩伟哉!光绪十八年,道由禅师老而退院,以徒孙智水、石水气度不凡,足膺法席,遂传衣钵。郡之人咸额手称得勒谓足张佛道。余与师交最久,尤悉颠末,爰书崖略贞诸石垂不朽云。
  四、霞浦县碑刻
  1.樟坑“禁乞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樟坑畲族村口,该碑高110厘米、宽47厘米,为青石雕刻,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碑文云:
  赏戴花翎在任候选直隶州特授霞浦县正堂何为出示严禁。本年十一月十九日据耆民蓝涌波、康起凤、雷朝勤等禀称,居住辖下卅六七都樟坑、蜀亭、家楼、蔡坑等在地方各务农业无异。兹缘本村近年恶丐甚多,三五成群登门借端强乞打扰,不遂其欲,异常吵扰,怀毒撒赖,即移尸图诈,凡过有婚嫁好事,立即结党成群,登门滋闹,强讨酒肉,乘机诈索,骚扰乡民,种种恶习,难口枚举、屡受荼毒,惨莫胜言。伏思除暴安良,执法森严,眼见民遭荼毒,情何以堪不已,备由恩准,迟赐施行,以靖地方,而安闾阎,等情到县,据此除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以示仰该村居民人等知悉,嗣后遇有强丐到村,善求乞盐米文钱,量力布施。如有前项恶丐,亦当触目惊心,痛改前非。如再怙恶不悛,一经获案,法即随之,法不宽贷,其各凛道,毋违特示。右示通晓。为首李朝禄、阙启清、蓝春凤、桂兴,康启淑、陈瑞炎、黄瑞锦。
  2.城隍庙石刻
  位于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万贤村的城隍庙始建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已毁。现存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重建城隍庙”石碑1通,宋长溪“温麻县”疆界碑、福宁府总兵侯名贵警示世人碑刻、城门碑刻等15通。还有船形石槽、梅花石鼓、练武石及宋代石狮、造像等。199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罗公去思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松城西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知州罗文靖有政绩,被革职,民思念之,建祠立“罗公去思碑记”。碑高2.0米,宽0.80米。
  4.西胜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西胜畲族村,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立。有石碑2通,高120厘米,宽60厘米,分别刻“寿山台”、“檀林”。
  5.三坝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霞浦松城,清代立。碑高45厘米、宽65厘米,碑题“修理福宁郡西山三坝记”,碑文记述郡守李拔率民修三坝、开渠引水之事。
  6.长溪界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松城镇眉头山西向。碑高140厘米、宽60厘米,上刻“长溪河源碑”和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郡守李拔题“修河源”。
  7.奉宪勒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畲族村东300米的观音亭内,清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立。碑高160厘米、宽55厘米、厚12厘米,青石素面。正面楷书600多字,主要内容为观音亭内住持上告近来有人在寺内聚众赌博及杀鸡杀鱼污秽文物,污染神明,因之霞浦县正堂下令勒碑,除点心店外,不得开设别店以及聚众赌博,以及不得在寺庙杀鸡杀鱼以污染神明。背面上半部刻一草书“寿”字(60×40厘米),下半部为行书,记述陈珠秀建观音寺的情况,共135字。
  8.防海乱平勒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东关建善寺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立,原在城东狮山。碑高240厘米,宽70厘米,厚12厘米。青石构,无碑座。大字为小篆:“巍巍狮山,王师雄据,岛夷胆寒,福宁永固”;小字隶书,共200多字,记述福宁总兵侯名贵,建垒筑台,防守东狮山事迹,保存完好。
  9.半岭观音亭碑刻
  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畲族村观音亭大门前空埕共有17通碑刻,年代为明、清两代。碑高100~200厘米,宽60~150厘米不等,厚15厘米。文字内容主要为修桥历史、修桥捐款人名字及“公心桥”碑。对研究半岭畲族村的建筑及变迁有较高价值。
  10.岭头给示严禁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松港办事处岭头畲村。碑青石质地,高128厘米,宽50厘米,立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碑文云:
  给示严禁
  调署霞浦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记大功九次 姚为
  出示严禁事。据二十五六都岭头九境村民钟廷开等具呈词称:远延有贼匪棍徒并恶丐流乞潜入村户,日则强乞撒赖,夜则横行穿穴,趴墙盗牵牛猪牲畜衣服,坐地分赃,外及田禾穗稻园蔬地瓜杂粮等件,贫农以资生活。更有棍徒恶丐强乞,名曰“喽囉”。每逢秋收之时,呼群蜂拥,私登田园屋宅,恶化掏摸,更敢哨类逞强索勒,多稍不遂意,即推残疾者赖诈逞凶夺取。更外来棍徒恶乞流入村户,妄作胡为窃取,一经侦获,不籍强逞殴即服毒撒赖,村民遭害,若不胜言,利匕陷害,情实难堪,不亟妥为设法。眷等系属本都村民,见此恶化强逞凶难容,投保具呈,仰恳电察,恩准给示,以除民害,严禁谕令,如有遇害,许即协力扭获投保,解究立即到案律治等情。据此,呈批示,饬差查拏。为此,示仰欸地保甲居村民人等如悉:现届冬令,田园成熟,户有藏,地保甲长务宜督率村民守望相助,日夜巡查盗贼並流乞,毋许呼朋强索并喜事诈讨花彩酒食等件。外有灰楼,不许歇宿之端,协同地保甲长人等,立即扭送赴县,以凭案律严拏究治,断不姑宽,该地保村民等亦不妄拏无辜到干。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岭头
  后地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二十九日给
  11.磨石坑出示严禁碑
  此碑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磨石坑村。碑青石质地,高125厘米,宽58厘米,立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碑文云:
  出示严禁
  钦加同知衔特授闽县调署霞浦县正堂,加二级随带一级纪录三次记大功六次 徐为
  出示严禁事。据村老雷子昌、雷子端等呈称:世居辖下三十八九都磨石坑村,聚族里外並头溪村八十零家,均系务农为业,终岁辛勤力作,祗敷糊口,並无殷富之家。奈缘人心不古,良莠丛集,勤于稼穑安分守法者。因多其间怠惰农事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亦复不少贪图渔利仝不畏法勾引外徒,夜集於磨石坑村,日夜开设赌场,猜压花会铜宝局,弱无知子弟聚赌阄输,殃害良民。赌坊一旺,而四方奸匪潜入村内,良莠莫辨。叠年以来,常有窃贼,连夜偷盗掘地瓜、偷割五谷並田园蔬菜、麦杂粮苎,登山盗砍坟荫竹木桐榆,盗牵牛羊等物,坐赃分肥陷害,农民有种无收。村民累见失盗,百无一获。甚至外来恶丐,呼群引赖强乞,多勒索,不顺遂即串引残疾病丐坐家,呼哧剜怀毒死赖。以及祖上园地田山契卖断,奈而子怠情农事,游手好闲死灰复然,突即纠党徒家赖。子昌等畏事,赫讼莫向,遂其所致,欲致恶棍张胆无忌,此中殃民,难以详陈,颓风败俗,日渐滋盛。昌等善良,奚堪受斯扰,累殊堪虑患,佥恳投明地保,出示严禁等情到县。据此,除呈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该处诸邑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安分守法,不得仍前勾引外来人民,在乡闲场聚赌、压花会并盗砍晋荫坟林树木及盗割田园五谷豆麦蔬菜苎麻等物,并盗牵牛羊诸事,亦不许以恶丐强乞多索暨残疾病丐死赖图诈,以及祖上田山园地契卖断业,而子孙亦不许率众闻家家赖贴恐吓。自示之后,倘敢仍蹈前辄,一经查觉,或被告发定,必拘案从重惩办,决不姑宽。各宜凛道,毋向。后恶棍入村内闹耍赖,死皮赖脸多索,将恶棍直送到县府,谕照分明,本县为主,毋违,特示。
  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立碑 雷子 给
  12.上水给示议禁碑
  该碑位于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畲族村。碑青石质地,高130厘米,宽62厘米,立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碑文云:
  给示议禁
  即补分府调署霞浦县正堂顾
  出示严禁等事。壬戌年秋闰八月十三日,据村民蓝呈:等住居二十六都水槽垅,地方乃是山乡僻壤,种作为生。祸禄远近恶丐流乞,不肖棍徒港匿都内,偷窃村民等家中物件、田园五谷黍,妄作胡为窃取。一经侦获,不藉强逞殴即行充眼毒撒颎,村民遭害,苦不胜言,情实难堪,不亟为设法。眷等侄属本都村民,见此恶化强逞凶难容,以及开场赌卜、盗砍山林松杉桐楠竹木杂树茶园羊只,众多草木被拢不堪。兹经村民公谦,轮流巡查,遇盗协挐究外埋,合请具呈,仰恳电察,恩准出示严禁等情到县。据此,除呈批示并饬差查缉外,合行示禁强索并喜事诈讨花彩酒食等件,外灰楼不许歇宿之端。为此,示仰该处居民以及诸邑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尔等村民各生安业,徜有外来流丐潜匿都由,日则登门藉口强乞就冬成熟禾稻,不许诸色人等到田取讨,夜则肆窃衣服牲畜,一并俱内赃真事实,该乡地保甲长等人立即协力查挐送赴县,鸣官究治,以凭案律断不婼待亦不得妄拿无辜,并干重咎,各宜禀遵,毋违,特示。
  水槽垅中段龙谏
  犬肘嘴尖峰桃坪
  同治三年九月初六日给
  五、寿宁县碑刻
  1.寿宁县界碑
  该界碑位于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寿宁知县黄鹤年立。碑高120厘米、宽54厘米、厚12厘米。弧额,碑边有卷草纹,青石质地双面碑,无座。正面阴刻“寿宁县界”四字,两旁刻“去县六十五里,嘉靖二十四年八月秋吉旦知县事贵州晋安黄鹤年立”。背面阴刻“上下党隘”,旁刻“东至浙江田,南至后洋山,北至浙江西溪,西至新康口”。保存尚好。
  2.紫阳书院碑
  此碑位于寿宁县鳌阳镇城关实验小学内,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立。碑青石质,高178厘米,宽73厘米,厚10厘米。碑额楷书“紫阳书院碑”,首题“新建紫阳祠书院碑文”。碑文楷书21行,行38字,全文共467字,记载书院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众人捐款,拨划公田及公田坐落地名、数量等。落款“乾隆二十二年壬午岁次季冬月知县娄江张金惠序”。碑原立于鳌阳紫阳书院内,现立实验小学操场。
  3.明伦堂学规碑
  此碑位于寿宁县鳌阳镇城关实验小学内,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立。卧式碑,青石质,宽174厘米、高88厘米、厚12厘米。竖刻楷书31行,行21字,共459个字,内容为清顺治九年(1652年)“礼部题奉钦依”制对诸生订立定八条“教条”。右侧题“顺治九年礼部题奉”,左侧款识“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吉旦,知县臣福保,教谕臣陈仁钧敬刊”。碑原置于寿宁县明伦堂左边墙上,1984年因明伦堂拆除移三峰寺,后移立县实验小学操场。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