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9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道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古道的情况。其中包括林岭古道、猴盾古道、客栈、半岭古道等。
关键词: 宁德市 古道

内容

闽东地区山地众多,先人修路搭桥,山路古道成为当时人们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如今交通十分便利,有福宁高速公路、104国道及省道、乡村公路联络各地,遍布的古道大部分已荒废,只有小部分仍在发挥着山村间相互联络的作用和人们登山健身及寻古探幽的便道。
  一、林岭古道
  林岭古道位于福安市区西北阳尾对岸处,为古时福安通往西部地区的陆上主要交通要道。林岭道路两旁当时古松茂密,苍劲奇特,为韩阳十景之一——林岭松涛。古道连接许多畲族村庄,成为畲族村民前往县城之路。该古道东起阳尾码头,西至福安重要产粮区溪北洋,全长18公里,路宽1~1.5米,主要为块石铺砌。古道最高处留有明代烽火台遗址——林岭烟墩。
  二、猴盾古道、客栈
  猴盾古道位于蕉城区东北,为古时通往福安的主要交通要道。当时猴盾畲族村为产茶区,制茶业发达,主要生产绿茶,经由古道往来的茶商众多。猴盾客栈、店铺遍布,现仍留有清代木构店面2间。店铺为杉木墙,悬山顶,二层。猴盾古道在蕉城区境内全长45公里,路宽1.2~1.8米,主要为河卵石和块石铺砌。
  三、半岭古道
  半岭古道位于霞浦县西北,为古时通往福鼎的主要交通要道,古道在霞浦境内长46公里,路宽2米左右,用块石铺砌。半岭畲族村古道地处险要处,居杨家溪上游,由此可经福鼎白琳、磻溪出分水关北上浙江,是古代闽东文人北上赶考的主要通道。现留有明代观音亭寨、清代观音亭(寺)。此处,还是畲族群众聚会之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闽、浙两省五县(福鼎、福安、霞浦、平阳、苍南)边境畲民在此盘诗对歌,认亲会友。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林岭古道
相关地名
猴盾古道
相关地名
半岭古道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