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9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桥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古桥的情况。其中包括屏南县木廊桥、霞浦县石板桥、柘荣县石拱桥等。
关键词: 宁德市 古桥

内容

一、屏南县木廊桥
  1.甘棠乡巴地桥
  此桥位于屏南县甘棠乡巴地畲族村水尾,古志载: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典史钟奎建,后圯,道光六年(1826年)知县龙光辅率董事蓝作绘等募建。该桥桥堍以块石砌筑,桥面以杉木为梁,上铺厚木板。桥长29.9米、宽3.8米,跨径20米,桥面至水面高度5.7米。桥屋建9开间40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双坡顶。桥中设神龛,祀林公大王。
  2.屏城乡岭兜桥
  该桥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垅村岭兜自然村水尾,始建年代不详,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七月重建。桥拱以整毛块石拱砌,桥面以卵石铺设。桥长16.3米、宽4.5米,单孔跨度7.6米,桥面至水面高度4米。桥屋建5开间12柱,二柱七檩穿斗式构架,桥屋的斗拱十分精美,上覆歇山顶。桥中设神龛,祀观音。建桥董事为张昌耀、张新调、张昌泰、张邦长、张昌彩、蓝世总;木匠主绳为张大秋,副绳为张邦灼、张邦中;石匠为张邦长;锯匠为张大象;书梁为张作舟;克择阴阳为僧上章。桥中有两副楹联,分别为:驾海起金鳌鉴开云路通三峡,枕江横铁锁不放春光下五湖;野兴静观水面跃鱼飞鸟,世间好乐桥前斜月鸣蛙。
  二、霞浦县石板桥
  1.溪南镇双福桥
  此桥位于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口、双福桥水库边,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造,为雷世儒在其夫妻五十双寿时出资所建。石拱,全长12米、宽4.5米,拱跨5米,保存尚好。
  2.水门畲族乡广泰桥
  广泰桥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大坝村,面临黄龙溪涧的对峙山脉之中。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清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重修,1956年被一次山洪摧毁,不久,改为平板桥。由于结构简陋,严重威胁南北村民往来安全,遂于1992年,恢复改建单拱桥。
  该桥坐东向西,为单拱石结构,全长20.20米,不包括东西走向石阶。桥面宽4.6米,桥面至桥底深9米,单拱跨度16米。桥面两边各竖立柱10根,柱与柱之间嵌入护栏板,高92厘米。整座采用方块石砌筑,结构虽粗犷,但设计跨度较大,屹立于溪涧,流水潺潺,有桥下竹排顶上行之感,更显得情景交融而引人入胜。
  在广泰桥下游5米处,原有一座蹬步桥,又称堤梁桥,桥长20米,共40步。每一步由上下方石嵌入呈一高一低,以便交会时避让。
  另在田岗洋坪山峦连绵的两座对峙山谷下,有一条横卧蹬步桥,全长18米,共34步,当时村民称为母子桥。
  在黄龙溪西向现存清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二通碑刻,碑高2米、宽66.5米、厚5.5~10厘米,二通碑文均镌刻畲汉村民修桥捐款人名,主修人武生雷某、禀生蓝某。此桥对发展山区经济,方便畲民生产起到举足轻重作用,从而体现畲族桥梁建筑历史和民族建设风格,具有一定文物保护价值。
  三、柘荣县石拱桥
  济川桥位于柘荣县乍洋乡柯岭村。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石构单孔拱桥,跨距7.2米,矢高4.1米,桥面宽3.2米,全长16.6米,南北走向,保存基本完好,是古代畲族聚居地柯岭村通往福鼎西昆村的必经道路。在桥南端约20米处民房后门山石壁下立有“济川桥”碑记一通,碑高1.7米、宽0.64米、厚0.18米,碑座高0.3米。碑文楷书,横额阴刻“济川桥”,从右到左三行竖书:“光绪二年丙子菊月吉日勒石鼎邑西昆贡生孔静峦建共计费钱二百六十千文足”。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