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节 水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9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水渠
分类号:
K878.4
页数:
2
页码:
112-11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水渠的情况。其中包括霍童涵洞、大坝渠等。
关键词:
宁德市
遗址
水渠
内容
一、霍童涵洞
该涵洞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石桥村,始建于隋皇泰元年(618年),由龙腰水渠和蝙蝠隧洞组成。
龙腰水渠亦称“度泉洞”,据明何乔远《闽书》载:“黄鞠隋时为谏议大夫,谏隋帝不听,遂寻阆苑之游,来抵霍童,见其地广衍,遂起明农之意,凿断龙腰,通太湖水,挥指飞来峰塞水口,下铸铁牛镇之。”“在狮子峰右开凿长里许,高丈余,洞六尺的度泉洞,引泉溉田以济霍童,村民至今祀之。”原洞现已全部成为明渠。
蝙蝠隧洞位于霍童溪北岸,该渠长700余米,由明渠与七段涵洞连接而成。涵洞直壁弧顶,高约2.2米,宽约1米,长度分别在2~3米不等,保存基本完好。该渠的形制与凿造方法与南岸的度泉洞相似,均属隋代黄鞠所凿,两处统称“霍童涵洞”。2001年1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大坝渠
此渠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大坝村。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村民利用源头一处高低错落石滩蓄水,依山岩外垒砌块石,建长约50米水渠,其间一处缺口作为排洪口,依山脉逢山挖渠、逢溪涧架渠,溪涧渠用长短石条相衔接,全长12米,架设于溪涧之上。这种悬空架渠,技术难度可想而知。水渠融汇黄龙溪,全长5公里,落差700余米,坝宽1~1.5米不等,高0.3~0.4米。竣工后,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大坝畲村、汉族玉山村,改良农作物土壤,种植稻田400余亩。
据大坝村《雷氏家谱》载:大坝村高祖雷启后,系从福鼎县前岐青柳村迁入大坝村,由于山高土地贫瘠,十有九旱,每年只能种些番薯度日,生活困苦,为改变山区畲民生活,雷启后经多次地形勘察,发动家族十几个劳力,根据山脉地形,逢山挖山遇岩炸石,见溪架渠。经一年来艰苦施工,终于形成一条蜿蜒曲折山涧水坝渠。据说在竣工日,畲汉村民欢声雷动,锣鼓声、鞭炮声经久不息。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大坝渠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霍童涵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