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古寺、庙、宫、观、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古寺、庙、宫、观、塔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19
页码:
80-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古寺、庙、宫、观、塔的情况。其中包括蕉城区古寺、宫庙、福安市古宫、福鼎市古寺、古田县古宫、霞浦县古宫、柘荣县古亭、古庙、周宁县古寺等。
关键词:
宁德市
古寺
庙
观
内容
一、蕉城区古寺、宫庙
1.金涵畲族乡金鄁寺
金鄁寺位于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畲族村西北,始建于唐武德八年(625年),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重建,清雍正元年(1723年)、乾隆元年(1736年)及四十四年(1779年)三次扩建,“文化大革命”中毁。现存大殿于1981年重建,用四根元代楞型石柱,坐北向南,建筑面积280平方米。该寺留存及挖掘遗物甚多,有六根元代楞型石柱,长4.41米、上径0.38米、下径0.45米,正面阴刻“大元至大……”等字样;水槽一方,长3.6米、高0.37米、宽0.75米、厚0.07米,青石制;石塔二座,实心,七层,共高3米,雕刻有花纹、动物图案,并铭刻“景泰年……”字样;三足香炉一座,高0.32米、通宽0.56米,上刻塑四只貔貅,青石制;旁有“勇石”、“梦泉”等石刻和一座“文化大革命”期间建的宁德师范学校学农分校,共二层16间,花岗岩石造。
2.洋中镇洋中雷厝宫
雷厝宫位于蕉城区洋中镇雷厝畲族村,清代建筑,面阔10.8米,进深18米,占地面积195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内有戏台,高1.8米,面积43平方米,上有藻井建造精美,保存完好,有凤鸟、云纹等彩绘,三重斗拱衬托。宫内保存一青石香炉,宽0.3米、高0.25米、厚0.21米,上刻“元祐年间”,当属宋代传世物,可知该宫始建年代应在宋代之前。供奉风火院田公元帅神牌,宽0.19米、高0.26米,樟木制。宫中还存有清代香亭、案桌、挂图和民国木鼓等历代遗物。
3.九都镇土主宫2处
柴坑土主宫位于蕉城区九都镇柴坑畲族村,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面阔5米,进深10米,占地面积52平方米。土墙,悬山顶,穿斗式抬梁木结构。祭祀本地土主神钟法林师公。内有木制香炉和土制黑色“福”字香炉,木制香炉通高24厘米、通宽61.5厘米,“福”字香炉通高13厘米、通宽39厘米;木制龙牌一块,高70厘米、宽35厘米,上书“敕封本宫当境土主钟法林师公神位”。
后湖土主宫 位于蕉城区九都镇后湖畲族村,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面阔5米,进深9米,占地面积48平方米。土墙,悬山顶,穿斗式抬梁木结构。内有木制香炉,通高29厘米、通宽57厘米、厚25厘米。祭祀本地土主钟法林师公、林公忠平王、临水夫人陈靖姑等神,塑有三位神像。
4.八都镇古庙2处
猴盾蒋静庵位于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南面,清代建筑。面阔13米,进深15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庵左侧有一禅师墓,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该庵住持兼知禅师墓。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坐西朝东,面积50平方米。
猴盾李师公庙 位于蕉城区八都镇猴盾畲族村,始建于清初。砖木结构,悬山顶。面阔6.2米,进深6.5米,建筑面积约59平方米。保存较好。庙里供奉“观音佛母”,每月初一和十五,畲族村的村民都来朝拜。
二、福安市古宫
1.康厝畲族乡凤洋林公大王宫
林公大王宫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畲族村村口处。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1980年重修时改土墙为砖墙,整座宫由戏楼、天井和两廊、主殿组成,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
该宫坐北向南,依祠堂建筑规制排列修建。以坡地之势自低而高。宫戏楼正面墙中间设置双开大门,门内过道至戏台,戏台中间台板大概1.5米左右按传统做法作成活动翻板,供村内迎神祈福等重大事情时开启做通道使用,以示尊贵敬重。一般时候不开此门,平常均从两侧山墙边门进出。戏楼面阔五间,进深为三间,正间设戏台,左右两侧梢间用作戏房(供化妆、安放戏装、道具)。戏台屋檐设拱挑檩出檐并施垂檐柱,以作装饰。
戏台坐南向北,面向主殿,中隔天井,左边为廊道,覆盖双坡顶。自天井南边阶上下主殿。殿面阔5间,进深5柱。屋面与戏楼一样,悬山顶鹊尾脊,穿斗式减柱造木构架。厅堂明、次间通透,空间宽阔敞亮;檐下用连续三跳插拱承托出檐,明间内侧依墙设置神台,上供有林公大王、陈靖姑、土主等塑像。中间摆设石砌供桌。神台前左右两金柱挂有一对楹联:“感沐神恩长保佑,全凭圣力永夫知”,上联署有:“同治七年十二月吉旦”,下联落款:“本境弟子钟口口……”楹联因其时间久远灰漆脱落较严重,有些字迹模糊不清,但仍可断定该楹联是凤洋村钟姓人家所赠。
2.坂中畲族乡古亭2处
廉岭亭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林岭畲族村半山腰处的廉岭道上。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1984年建为房屋样式路心亭。单体土木结构,双坡顶,抬梁式木构架,两侧马鞍形山墙高过屋面。占地面积32平方米,亭深阔一间,4柱、5架梁。亭深为5.82米,宽5.47米,高5米,设两个门。岭道从亭中穿过,亭内路边两侧山墙底部依墙筑有三合土座台,供行人憩坐;内侧墙体中部掏挖置设方形神龛,龛额墙表灰塑牌楼式墙头;梁上有黑书,记载建亭年代及时辰;亭内有建亭以来各种文字资料,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痕迹。整条廉岭古道由林岭村的廉岭亭、岭头山岔口的马山亭、岭下溪北洋马山村的清水亭,形成一幅古道悠悠、路亭绵延的整体人文景观。
林岭“西山保障宫” 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林岭畲族村旁山坡上。内构件为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82.34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鹊尾脊,大门双开,大门宽1.35米,高2米,门顶置设双面坡雨盖。门额上灰塑横匾,中间灰塑“西山保障”四字。大门进去,设甬道连三级台阶上主殿,甬道左边为小天井,主殿穿斗抬梁式屋架,为九檩、五架梁。依内墙壁设神台,上供有神像。整座宫面阔6米,进深14.7米,为下林岭村村民祈福保安神祇之处。
三、福鼎市古寺
瑞云寺位于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畲族村。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宋宣和三年(1121年)重修,清末扩建。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占地3500平方米。内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道由禅师重兴钨山瑞云禅寺碑记”1块,青石质,高1.72米,宽0.69米,狮子纹座高0.55米。千年铁树、百年银杏各1株,保存完好。1989年1月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古田县古宫
位于古田县大桥镇中村的临水宫,又称顺懿祖庙。据《古田县志》载:唐贞元六年(790年)始建,元至正七年(1347年)重建,清光绪元年(1875年)毁于火,翌年复建。
临水宫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坐北向南,中轴线上依次有戏台、拜亭、正殿等,大门朝东。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双坡顶。拜亭两旁有钟鼓楼、软身楼、太保殿、婆祖殿等。建筑梁柱、门窗、板壁及戏台上下的木雕精美。正殿大厅4柱、础石鼓为镂空石雕。太保殿和软身楼壁上保留有陈靖姑降妖除魔传说的清代壁画。古田临水宫在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中有较大影响,对研究我国道教“三奶派”也有重要意义。1991年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水夫人也是畲族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五、霞浦县古宫
1.溪南镇龙溪宫
位于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半月里畲族村的龙溪宫,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畲族宫庙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8平方米。由戏台、环楼、众厅、神厅等组成。神厅悬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架,面阔5间,进深4间。戏台上方以斗拱承托方形藻井。整座建筑由浙江工匠设计施工,颇具浙南风格。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水门畲族乡牛大王宫
牛大王宫位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茶岗畲族村水尾。此地为蛇头山鼻,面对龟山,小山坡上为单间小庙,即为牛大王宫。建筑面积30平方米,四角翘檐,四周苍松古木,环境幽静,宫前有天井,泉水常年不竭。始建年代无考,20世纪70年代曾重修,现已破败。无神像,只贴于后壁龛,红纸黑字榜,依稀看到有白马明王、福德正神和牛王百部将军的名号,宫外排有三只石香炉,刻有白马侯王和福德正神,相传夜间龟蛇相会在林间。
3.盐田畲族乡平水王宫
平水王宫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瓦窑头畲族村。据该宫庙梁下题记,重修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建筑面积258平方米,为悬山顶土木结构,依次为戏台、女房、神厅、神龛等。
龛中祀平水明王三兄弟,每年来宫崇祀为七个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分龙节、立秋节、重阳节、冬节、圆满节(正月)。尤其除夕节,全村家家户户必须提五果六供摆在案桌上,接着点香、鸣炮、焚化元宝,至子时始由道士接神,至卯时祭神结束,将米酒、供菜、果品留出部分供大家共享,其余全部带回家中。农历正月初一全村吃一天素菜,延至初四晚特举办平水明王建水有功法会,大家围坐在火炉堆旁,一直待候至卯时全部结束。同时在神龛前设一案台,由童只跳神为超度功德、超度亡灵、祈福、祝星、镇宅等,也有举办武科以破案、过关、起云楼、迎神开光等。旧时圆满节尚举办大小村庄巡游,并公演4~7天神戏,敬神观看。解放后此俗已停办,唯文武科道场乃在宫内举办。
六、柘荣县古亭、古庙
1.尖岭亭
此亭位于柘荣县城郊乡熊透村东北约1公里,是熊透村通往尖岭头钟姓畲村和尖岭下村及福鼎西阳等村的路亭。建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坐北向南,石木构,单檐穿斗式硬山顶,面阔4柱3间,进深1间,明间减柱造,东、西、北三面毛石墙至屋檐,南面开放式,亭内柱脚0.5米高处穿插四方形木枋作为亭凳供路人歇息。通面阔7.25米,通进深6.45米。保存较好。正梁下皮墨书:“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岁在乙酉阳月三十日未时吉旦。地理:蓝俊荣;择日:治明堂;木匠:曹家乾;石匠:杨远昌。钟孔树、邹信妙喜舍亭基一所。董事:邹位露、邹圣概、郑小龄、杨朝版、王垒生、陆兴棣、谢家如、谢瑞南、陈庆邦、曹家兴、陶大荣、吴存畴、邹位针、陆童潮、陆周潮,各祈子孙昌盛。”明间两边扛梁下皮墨书:“莫道荒村无杰构,且看尖岭有新亭。”
2.仙庙
此庙位于柘荣县双城镇仙屿公园,又称“马真人庙”,祀“马仙”。相传,有马氏真人御患捍灾极灵,乡人乃建此行宫祀之。始建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重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重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再建,咸丰九年(1859年)毁于火后又重建,1980年重修。坐北朝南,砖木构穿斗式单檐硬山顶。中轴线上有山门、前殿、天井、左右廊庑和正殿等建筑连成一体。正殿两旁附建厢房。其中,正殿面阔5间、进深5间,明间减柱造。主轴建筑通面阔17.10米,通进深25米;左厢房面阔6.20米,进深7.80米;右厢房面阔5.80米,进深12.90米。附属文物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木匾一块,刻楷书“灵光高照”四字;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仙诞辰”碑一块。保存完好。1983年7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马仙是畲族民间信仰中的重要神祇。
3.柯岭村水尾宫
该宫位于柘荣县乍洋乡柯岭村水尾。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穿斗式单檐硬山顶,面阔3间,进深2间,明间减柱造。通面阔8.86米,通进深7.55米。创建年代有待进一步查考,现存建筑保留清代风格。保存基本完好。宫内明间正壁置神龛,未塑神像,所祀主神是“地主”。为该村畲、汉民众共奉宫庙。
七、周宁县古寺
1.玛坑乡林公忠平王祖殿
该祖殿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明正德八年(1513年)建。单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三间,明间为抬梁式木构架。殿前太子亭,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三重檐歇山顶。两厢有廊与钟、鼓楼连接。庙内彩画、石雕十分精美。保存多通明、清时期建庙碑记和石刻匾额。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林公大王是畲族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祇。
2.浦源镇林公宫
林公宫位于周宁县浦源镇浦源村,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祀林公忠平王。
此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门楼、戏台和大殿组成。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内壁有《西游记》壁画。戏台、藻井装饰双凤戏珠图案。保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铁鼎一尊。198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古田县古宫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