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烽火台、古寨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烽火台、古寨遗址
分类号: K928.725.7
页数: 3
页码: 7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古烽火台、古寨遗址的情况。其中包括福安市林岭古烽火台遗址、霞浦县观音亭寨等。
关键词: 宁德市 古烽火台 古寨遗址

内容

一、福安市林岭古烽火台遗址
  林岭烟墩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林岭畲族村岭头山顶烟墩,2005年发现。遗址面积约200平方米。据《福宁府志》载:建于明初,以防寇盗。墩为方形,高3.4米,宽约12米,长约17米,用大石块(花岗岩)砌筑。毁坏严重,大部分被泥土和杂草掩盖。经挖掘发现有厚重瓦片,推测当时烟墩旁建有房屋,供守卫人员住宿。据考证,烟墩之处筑有土堡、烽火台以自卫。
  二、霞浦县观音亭寨
  观音亭寨位于霞浦水门畲族乡半岭畲族村的观音亭寨,200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县城30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于清代。最初旨在方便各文人、商贾途中休息,随后亦作为信众朝拜观音之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秀水进士钟一元赴任福宁知州,途经观音亭寨,见大部分宗人在亭内烧香,感慨系之曰:“此境不凡,尔等拟在正月十五多邀族人在此相聚,以歌认亲会友。”遂渐次演变为闽浙边境畲民进香、盘歌、认亲会友等民俗活动的场所。观音亭寨迄今尚保存有15方明清碑刻和146米长的一座寨堡、城门及清初观音殿、寻梦台、摩崖石刻等文物。
  观音殿亦称观音亭,位于城门上方18米处。该亭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分前后两座,前座“文化大革命”毁,后重建,建筑面积640平方米,硬山顶石木结构,进深二开间,面阔三开间,左右两庑,座前大门横匾“观音亭”、左右楹联“畲家亭迎闽浙客,普陀佛佑福宁人”。殿内中央供一尊观音像,高1.2米,前竖一碑为“奉宪勒碑”,正文记述此乃福宁府通津之道,境界异常,梵宇洁净。背面阴刻“寿”字,碑刻布局严谨,书法端庄。后座大雄宝殿,近年重修,为悬山顶石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为三间二进抬梁式木结构。佛座台阶镌刻“乾隆辛亥岁次福建督粮道署按察使钱受椿建”,梁下书写“福宁地方总镇都督府洪阿图鲁主建”。殿内六条石柱分别镌刻禅联。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
林岭烟墩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霞浦县观音亭寨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