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6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古墓葬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4
页码: 51-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市畲族古墓葬的情况。其中包括福鼎市古墓葬、霞浦县古墓葬、古田县古墓葬等。
关键词: 闽东畲族 古墓葬

内容

一、福鼎市古墓葬
  1.太姥墓
  太姥墓也称太姥舍利塔,位于福鼎市太姥山一片瓦鸿雪洞口。相传太姥为尧帝之母,故舍利塔正面刻有“尧帝太姥娘娘舍利塔”,传为唐玄宗赐题。塔为圆柱形,高1.96米,直径1米,朝向西南,民国时塔外加盖石屋,塔前陈设供桌,香炉基本完好。1989年公布为福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浮柳蓝氏墓
  蓝氏墓位于福鼎市桐山办事处浮柳畲族村北500米。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坐东南朝西北,“风”字形,青石砌筑,纵深10.7米,宽7.5米,由栏杆、挡风墙、石柱、屏风、弧形围墙组成。碑中从左到右依次写有“本山坐辰向戌加巽乾方金”,“妣雷氏孺人”,“父名中魁号直丞蓝公寿域”,“男胜孙升鼐留”,“母雷氏孺人”5行字。
  二、霞浦县古墓葬
  1.东吴墓葬
  东吴墓葬位于霞浦沙江镇古县村后垅路,为三国时期东吴墓葬。1986年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清理,二处均为砖砌券开墓,砖长38厘米、宽15.3厘米、厚6.3厘米,有铭文“汉永安六年六月三十吉乍”、“汉永安温麻口年口口吉乍”,反文隶带楷书。另一侧有蓖纹、网纹、绳纹、人像等。未出土冥器及墓志铭,墓主无考。
  2.南朝墓葬
  位于霞浦县沙江镇古县村北面约100米,1990年6月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清理。墓平面呈“凸”字形,墓长4.9米、高1.6米、宽1.16米。砖为楔形及平砖两种,侧面印有各种纹饰。墓分为甬道和墓室两个部分,甬道左右为流水沟,出土有古代茶具、五甬盘、托杯、三足炉、三足碟、双耳小罐、烛台等12件冥器。未出土墓志铭,墓主无考。
  3.西晋、南朝、唐代墓葬
  位于霞浦县沙江镇古县村。1993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队清理、发掘。共14座(其中露出清理8座,发掘6座),除3座为“刀”字形,其余均为“凸”字形封门墓葬。墓砖为青灰色、红色两种,长3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墓长3.7米、高1.7米、宽1.7米不等。砖有铭文“升平五年八月十八日”,另一侧有卷云纹、叶脉纹、钱纹、素面等。出土有盘口壶、插杯、四耳罐、双耳罐、锥斗、钵、鸡首壶、大碗等冥器,共67件。未出土墓志铭,墓主均无考。
  4.霞浦县古墓葬群
  此古墓葬群位于霞浦县陇头小学至州洋砂头村等山头上,这里散布着许多宋、元、明、清时期各朝代的墓葬,石人、石马、神道碑等墓葬构件散落山野,比比皆是,需进一步清理发掘。
  三、古田县古墓葬
  1.富达蓝氏祖墓
  此祖墓位于古田县平湖镇富达畲族村村西千年古樟树下。属唐宋时期古墓葬,结构独特。墓葬为亭子墓,墓碑镶在亭子里,两边为石刻对联,石条高1米、宽0.3米,字迹已经模糊,但还依稀可辨,曰:“石牛驻驾眠千古,金马驰封状九原。”里侧碑文为:“儒林郎蓝公开先二府君偕配太安人黄氏佳域”。墓围宽3米、高3米,墓坪呈正方形,宽4米。整座墓葬显得小巧玲珑。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文物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具有鲜明畲族特色的文物,并收录了对境内留存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相关性遗迹(包括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碑志和纪念建筑)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