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汇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26
颗粒名称: 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汇报
分类号: K28
页数: 4
页码: 561-5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工作汇报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少数民族 历史

内容

(1959年1月11日)
  壹、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年工作的初步总结
  (1958年8月——1958年12月)
  大跃进的1958年胜利地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在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与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鼓舞下,由于各级党委的英明领导,依靠全体同志(包括民族干部、地方干部)的艰苦努力,与广大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开展了畲族地区的社会历史调查工作与高山族社会历史的调查和编写工作,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跃进的情况下,提前完成原订调查工作,完成了党所交给我们的任务。但在整个形势飞跃发展的情况下,我们的工作在顺利进行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问题,为了肯定成绩,克服缺点,更好开展1959年的工作,特将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以下简称福建组)1958年度的工作初步总结如下:
  甲、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民族科学研究工作跃进规划规定,福建组要在一年内完成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编写畲族和高山族的简史简志工作,作为今年我国建国十周年献礼。
  福建组在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直接领导下,指派了白子文同志(省民政厅办公室主任兼民族事务处处长)兼任组长;陈国强、施联朱两同志为副组长,陈元煦同志为秘书。全组共41人,(省民政厅2人,厦门大学6人,省文化局5人,专署、县派干部12人,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人,中央民族学院8人,北京大学6人,中央音乐学院1人,不包括文艺组所配备的翻译人员)其中参加一个阶段工作的占17人。全组党员15人,团员14人,群众12人。除专署、县派的干部外,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调查工作。
  全组分两个小组。高山族小组7人,畲族小组33人。在省委统战部指示下,成立了调查组的行政领导小组和党团临时支部组织。
  我们在进行调查和编写工作中,除搜集了各级党政部门所积累的有关畲族和高山族丰富的资料,听取了各级党委的指示和报告外,对畲族的情况还采取了乡社干部会议(30次),小型座谈会(318次),个别访问(1,783人次)以及在共同劳动,炉边,田边访问等多种多样方式进行调查。原计划在1958年底以前调查福建省福安专区的福鼎、福安、霞浦、宁德,浙江的景宁、平阳,江西的铅山、贵谿等县的畲族情况。截至1958年底止,我们除基本上完成了上述各县畲族地区的调查工作外,还超额完成了福建福安专区的罗源、连江和浙江的泰顺等三个县部分畲族地区的调查。共调查了23个以上畲族乡(片)、村。文艺小组还巡回调查了20个村的畲族文艺方面的情况。摘录了原始材料105万字,并整理出各组调查的调查报告将近100万字。高山族按原计划在北京、武汉,福建的南平、福州、厦门、永安、华安等地调查,提前完成了高山族简史简志初稿的编写。
  在调查中也附带收集了畲族山歌3,000首(另记歌谱400首),服饰123件,祖图以及宗教风俗方面文物39件,族谱19本,革命文献15件以及绘画170幅。
  一、在这一时期内,畲族小组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8月16日—9月9日)——准备阶段:
  (1)在8月底以前集中省有关单位抽调参加调查工作的干部,搜集省有关单位对过去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查的材料和一些文献资料。
  (2)9月1日至9日,听取和讨论省委统战部张副部长的指示报告,并公布分组名单,白子文组长介绍福建少数民族情况;施联朱同志传达全国民族科学研究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统战部汪锋副部长的报告,中央民委谢副主任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哲学部潘梓年副主任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苏副所长等的报告。组织参观福州郊区城门人民公社,学习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有关民族政策以及人民公社方向的文件。列席省政协会议,听取省委统战部林修德部长的有关目前国内外形势的报告。此外,还初步拟出畲族的调查提纲与编写提纲,并制定了调查组自1958年8月至1959年6月的工作计划。
  通过学习与讨论后,使大伙对这次调查和编写工作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这次调查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服务,为民族团结服务。此外,对于人民公社的基本知识也获得了进一步的充实。
  在离开北京时,派去两位同志成立浙江畲族调查分组,在浙江省委统战部领导下,分赴景宁、平阳调查畲族情况。
  (二)第二阶段(9月10日——10月12日)
  畲族小组在9月10日到福安,即向中共福安地委统战部报到,汇报了调查组的工作任务,并由荆部长给我们介绍福安专区大跃进情况以及对这次调查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9月10日至13日,我们搜集和摘录了地委、专署、县委、县人委等部门有关畲族材料6万字。
  9月14日起,分五个组分赴福安甘棠乡山岭联社,福鼎佳阳乡双华片,霞浦水门人民公社草岗村,宁德飞鸾乡南山片等地进行了畲族社会历史情况的调查;文艺组同志调查了福安城关镇仙岩大队的仙岭洋和满洋村,穆阳乡的南坪、砧溪、湾坞乡的马山村、天地村等地有关畲族的文化艺术方面的情况。浙江分组亦完成了景宁县畲族情况调查并参加了全省少数民族代表会议批判地方民族主义分子。各组整理出调查报告共约18万字。
  10月10日各社会历史调查分组结束第一阶段的调查工作,各分组长集中于福安,在中共福安地委统战部荆部长,丰秘书亲自领导下,进行了为时两天(十一、十二)的工作小结,大家除汇报工作情况交流调查经验和发掘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外,还进一步明确了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对调查组的领导是胜利完成调查任务的根本保证,经济基础调查的重要性,如何对待群众的意见以及在大跃进中要紧密与中心工作相结合,要与农民“三同”,搞好民族关系才能搞好调查工作等问题。
  由于各级党委对于民族工作的重视与关怀,大大鼓舞了调查组同志们对于工作的热情与信心,纷纷提出把原调查工作计划跃进一步。把原定在十二月底完成福安、福鼎、霞浦、宁德四个县畲族的情况调查提前到十一月底完成,然后赴罗源县调查。
  (三)第三阶段(10月13日——12月5日)
  各分组调查了福安县潭溪乡的凤阳,城关镇的仙岩,福鼎县潘溪乡牛埕下片,南溪乡浮柳片,宁德县七都际头,八都南岗,霍童,霞浦县的西胜、墓斗、南塘;浙江平阳县王神洞等11个点的畲族社会历史调查。文艺组亦完成了福鼎的双华、浮柳、瑞云;霞浦的鲤鱼山、白坑、青皎、草岗、宁德的南山、南岗、新楼、猴盾、雷东片、金涵片、后山片等14个调查点的畲族文艺调查工作。
  在这一阶段调查工作中,编写了各调查点的调查报告共约57万字,并写出调查工作汇报材料2万多字,于11月28日向福安地委,专署汇报,地委统战部部长、专署王专员文化局王局长等领导同志都参加听汇报。地委十分重视并表示同意我们的汇报。翌日,荆部长又召集我们以“大跃进中民族工作应抓那些问题?”为题座谈了半天。
  11月30日,全组集中福安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各组都以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来检查自己的工作,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日以继夜地投入总结工作。在总结中,除各组进行自我检查外,还对个别组忽视乡党委领导以及个别同志作风生硬等问题展开了批评,另外还拟定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四)第四阶段(12月6日——12月底)
  把全组人员重新划分为6个分组,分赴浙江平阳,泰顺两县;福建罗源城关人民公社八井大队和飞竹人民公社西兰大队二个调查点,连江的长龙乡总洋村;江西的铅山、贵谿等地的畲族进行调查,共写出调查报告18万字。根据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指示,建立了调查组办公室。
  (中略)
  丙存在问题:
  一、点面结合与工作不够深入问题:
  在调查工作中,有的组调查点选的过多,调查不深不透。如在调查工作开始时,浙江小组在23天内调查了12个村子;宁德组在4天内调查了7个村子,这样势必影响工作深入,在第一阶段工作小结时,已纠正过来。文艺小组工作流动性大,每个调查点平均3—5天,工作很难深入。
  二、调查工作中分工多,合作少,讨论更少,交流经验更是不够:
  分工可以使每个人工作明确,自调查以至编写报告可以“心里有数”。我们在调查工作中,一般都进行了分工,但合作互助较少,交流材料研究问题做得不够。每个调查点调查工作结束后,都写出调查报告,但很少组织大家讨论,集体修改。因此,有些组的调查报告写得比较粗糙。另外小组之间平时不通气,彼此交流经验也不够,发生这个缺点与大组副组长之深入到一个调查点的调查而照顾全面情况不够是有关系的。同时,与整个调查组没有设办公室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工作作风问题:
  工作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到调查工作的进行。在这次调查中,放下知识分子的臭架子,以一个普通群众出现虚心向群众学习,这是各组基本上做到的。但是,有个别同志工作作风生硬,对民族干部不够尊重。甚至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地方干部。说明我们政治思想工作做得不够,组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不够,大组发现这个问题比较晚,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因而,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的组在群众关系方面搞得差,群众有意见。个别同志认为民族干部思想落后,没有做到有事和民族干部商量,甚至粗暴地说:“工作不要你管”,伤害了民族干部的自尊心,所以他们不愿做翻译工作,希望快点回家。
  在贯彻“三同”方面,有些组做得不够,没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起生活和劳动。个别同志对体力劳动不够重视的缺点,必须予以克服。
  四、加强政治时事政策学习不够,政治时事政策学习有的组做得比较好,对调查工作指导和帮助很大。如福安、霞浦组在学习“红旗”和报纸社论后,对调查大跃进情况帮助很大。有的组政治时事学习抓得不够紧,未能从学习中提高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不断丰富调查内容,特别是在跃进中有关人民公社及其他政策学习得不够,影响了调查工作的深入,这一点是下阶段必须加强的。
  五、思想见面少:各组虽有党团小组组织,但有些组组织生活不经常,没有很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思想见面少,工作多少受了些影响。特别是整个调查组在下乡期间,没有统一党团组织,各小组都是由调查地党支部领导,因此对于整个调查组的思想领导,是受到一定影响的。(下略)
  叁、福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9年度的工作初步计划(1959年1月—6月)
  根据中国科学民族研究所、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的指示,在1958年度调查组的工作基础上,制定了1959年上半年的工作初步计划如下:
  一、任务:
  (一)调查方面:
  (1)1958年畲族的社会历史调查基本上告一段落,但还不够深入。同时,根据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指示,各族简史简志反映大跃进情况须至明年3月底止。因此,1959年的畲族调查任务应继续深入调查福建福安专区和浙江温州专区等地畲族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情况,解放后畲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几年来党在民族工作上的伟大成就,畲族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与新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以及在编写中所发见亟须补充的材料。另外,在尚未进行调查的地点如福建的顺昌、建瓯、浙江的丽水等地的畲族仍须全面的进行调查,特别要以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调查为重点。
  (2)根据省委、民政厅的指示,要对福建“疍民”进行民族识别调查,以便为党委解决“疍民”的民族成份问题而提供必要的资料。
  (二)编写方面:
  (1)编写畲族简史简志。
  (2)高山族简史简志初稿已于1958年底完成,但尚须广泛征求高山族同志及对高山族有研究的同志意见,加以补充修改定稿。
  (3)编写福建各少数民族概况。
  (4)根据中共福建福安地委指示,要调查组编写福安专区畲族概况。
  (5)闽浙畲族山歌汇编。
  (6)畲族图片集。
  (三)根据省委统战部指示,1月份起要着手筹办福建畲族文物展览会,举行预展,并准备在3、4月间把展览品运到北京民族文化宫,在五一劳动节展出。要我组协助抽出部份同志参加。
  二、全组41人,除专署、县派干部12人,省文化局1人,厦门大学2人,北京大学1人,中央民族学院2人,共计18人,已先后回原单位外,尚余23人,估计2月份起,将陆续回原单位8人(厦门大学2人,北京大学4人,中央民族学院2人),文艺组5人全部参加畲族文物展览工作,实际能继续参加社会历史调查工作的仅10人(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人,中央民族学院4人,北京大学1人,省民政厅2人,其中1人兼任,厦门大学2人),其中党员3人,团员5人,群众2人。
  三、根据上述的任务与福建组的人力,作如下的安排:
  (一)1月2日——1月15日。
  (1)总结1958年工作,制定1959年度的工作初步计划。
  (2)讨论高山族简史简志初稿。
  (3)总结编写高山族简史简志的工作初步经验。
  (4)思想总结。
  (5)讨论畲族简史简志编写提纲。
  (二)1月16日——2月15日。
  (1)争取在1月底以前编写畲族简史简志初稿完成,并提出需要补充的材料以便于二月中旬再深入调查,边调查边修改补充。
  (2)完成福安专区畲族概况初稿。
  (3)1月底完成畲族文艺调查报告初稿和畲族山歌汇编。
  (三)2月16日——3月底。
  (1)调查福建福安专区,浙江温州专区等地畲族的大跃进情况,并组织讨论畲族简史简志初稿,加以补充和修改。
  (2)协助完成福建畲族文物预展工作。
  (四)4月——5月。
  (1)编写福建省少数民族情况。
  (2)“疍民”的民族识别调查。
  (3)畲族图片集。
  (五)6月。
  (1)工作总结。
  (2)思想总结。
  四、为了完成上述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实现政治挂帅,并保证做到下列各点:
  (一)坚决依靠各级党委的领导,不但做到事先请示,事后汇报,而且要从思想上重视和主动争取。
  (二)努力学习党八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提高政治觉悟。
  (三)响应党八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把调查工作与巩固人民公社的中心任务紧密相结合。并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与民族政策的宣传。
  (四)坚决做到与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密切联系群众与搞好地方干部、民族干部的关系。
  (五)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争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编写简史简志。
  (六)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发动群众,人人动手”,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以跃进的干劲来完成上述领导上交给我们的任务。
  [138—2—887]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