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县少数民族情况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47
颗粒名称: 华安县少数民族情况报告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华安县少数民族情况报告、基本情况、生产情况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华安县 情况报告

内容

一、基本情况:
  1.我县一区新圩乡的官畲村,二区归中乡的坪水村,共2个小自然村,是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庄,系于苗族(内姓蓝、雷、钟三姓)两个自然村合计有81户,人口352人,男172人,女180人。政治方面参加各种组织:有民兵22人(任民兵队长1人,班长2人),团员6人,妇女会员60人,农会员81人。在普选当代表4人,乡政府委员15人,县常务委员(包括代表)2人。组织了8个临时互助组,一个常年互助组,儿童卫生互助组2个。
  2.他们风俗习惯:其风俗习惯大体上与汉族人相同的,同样的有贺年与过节。他们多数是信仰佛教,但迄今大部份废除了。言语方面:除去有去赴圩经常接触汉族人,会说闽南话,大部份是说苗族话。婚姻交亲方面:是与蓝、雷、钟三姓互相联婚,如与漳平县山洋格,长泰的蔗头尾,华安一区新圩乡的官畲村二区归中乡的坪水等作亲(同是苗族人)。
  3.生产情况:因他们居住地区都是住在大山顶上,田地最好质量是6等,每年每亩产量200多斤,双季田)最坏的田地17等,每年每亩产量70多斤(单季田),普遍的是10—20等左右的田地较多。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兼种地瓜、蔬菜、黄麻、花生、芋头等土产,只有株椰仔,生产工具有耕牛28只,犁24张,耙22张,家畜多是养鸡、鸭、鹅、猪,每户平均有8—10只以上。在解放前由于国民党的压迫统治,特别是抓丁派款,被抓丁的就有20多个,有的年纪多不及格的被其勒索、敲诈后又放回来,青年人受尽抓丁痛苦,终日逃上山无心生产,有的土地荒芜长草,只好留妇女和老年人在家里耕田,故流传着“官畲查某饲查埔”这么一句话。
  解放后情况:
  经济方面:在党和政府派干部领导他们生产,在生产上不断地帮助解决困难,如政府救济、人民银行贷款,所以在去年比52年增产一成多,在解放前房屋大部屋顶是盖草,但到解放后逐年变了样,盖上瓦片,甚至新盖了4座新房子47间。
  文化方面:在解放前受国民党的统治和汉族人的歧视、讥笑,骂苗人为南雷狗(说其祖宗是狗头人身),所以没有文化基础,虽有部份儿童到汉族的学校念书,但经常被汉人学生的欺侮,以致不敢再去念书,到解放后能于私立2所小学,五一年转为民办公助小学,到了五二年又转为公办的初级小学,教员2人,学生48人。
  3.卫生方面:在抗美援朝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教育下,紧紧结合卫生积肥,增加生产,增加人民健康,改变了垃圾满村到处倒的旧有习惯,改进了环境卫生,官畲村捕鼠1000多只,被评选了捕鼠模范。
  (三)民族政策问题:
  1.解放以来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着重贯彻了民族平等政策,通过各种社会民主改革[成就]来教育提高他们的觉悟,激发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地主阶级的仇恨心,树立着一定程度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如在土改中官畲村绝大多数人到黄寮参加斗争地霸大会时,当场就有10多个群众起来向地霸开展面对面的斗争。同时积极地参加了农会、妇女会、民兵等等组织,有的当上了干部,有的当选了代表,也有的积极工作埋头苦干的青年群众已参加了先进的团组织,加强和巩固了自己政权。又如在抗美援朝捐献中官畲村的群众四次共计捐献了2000多斤的谷子,人民币1,033,500元,在统贴中坪水村卖余粮给国家54,465.5斤,官畲村35,970斤,在这次也踊跃认购公债,坪水村认购95万元,官畲村认购了43万
  元。在每次交公粮中群众都把谷子晒得很干,扬得又净,符合规格,没有被退回,情绪踊跃,争先恐后,如数按期交清,没有一个尾欠。在普选中参加的选民占100%。
  2.在掌握执行政策上有某些还不够深入全面,群众觉悟较差,对政策认识不够,虽有了地位,但不敢当家作主,对政府的号召有着程度不同的怀疑不相信,如在土改中二区坪水村有些群众反映说:“漳平少数民族没有土改”。
  3.普选后在人民政府提倡奖励生产前提下,继续以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教育后,二村共组织了常年组1个,临时组8个。男女一齐下田,如官畲村雷老货说:增产是人民政府领导的,研究了耕作方法多下肥料,深耕细作,选用良种抓虫,适当密植,合理灌水,才能增产,每亩田地下猪粪五、六担左右,耕作是二犁二耙。在普选中雷魁说:“人民政府很重视我们的生产,发现虫害就发动抓虫,又叫我们积肥,过去谁也不管这些事”。全村抓枯心虫100百多斤,5天中烧草灰70多担,兴修水利3条。
  在总路线宣传教育后,群众觉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继续以互助合作为中心搞好春季生产工作,群众普遍开展短期积肥运动,坪水村每亩积农家肥10担左右,官畲村积农家肥889担,平均每亩2担左右。普遍推行盐水,泥水选种,合式秧田,适当小密植的技术改进,官畲村全部泥水选种,坪水村合式秧田在去年45%的基础上推广到75%,适当小株密植在去年(一尺五至一尺六)的基础上缩短一至二寸。同时进行了农业基本建设,坪水村53年银行发放肥料贷款计人民238万元,54年又发放了农肥料贷款共2,305,000元。生产、生活上确有困难者适当给予贷款和救济,五三年坪水村的统计,政府发出救济款有245,000元,公粮减免90斤,(官畲村未做仔细调查统计)。为春耕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中共华安县委统战部
  [漳州市档案馆13—1—12]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