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5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育
分类号:
K892.26
页数:
2
页码:
417-4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怀孕妇女虽然照常参加生产劳动,但受到村人爱护和照顾,不让其干重活。
关键词:
宁德地区
人生礼俗
生育
内容
畲族历来重视生儿育女。怀孕妇女虽然照常参加生产劳动,但受到村人爱护和照顾,不让其干重活。
畲族妇女分娩都在婆家。临产时都通常坐在矮板凳上,待婴儿产出后,婆婆或接生婆才近前帮忙。她们认为“分娩不洁”,以避免污天秽地,冲撞“神明”。因此,在孕妇分娩期间,丈夫不能近前。男人进过产房,一个月内忌讳上宫庙和做佛事。孕妇分娩时,要点燃一束干茅草或破纸伞,驱除房间秽气。而后,拿一产妇的旧裤子或用红纸剪成裤样贴在门楣上,以示避邪,使婴儿顺生。古时,婴儿产后,胎盘未出,要将婴儿的脐带缚在木上,待它自然脱落。胎盘脱落后,是男婴,就把毛笔筒劈成竹片断脐;是女婴,即用吹火管劈成竹片断脐。随后,用麻丝将脐带缚好。婴儿和产妇都用杉树叶和石菖蒲(天南星科)熬汤洗浴。
洗浴时,从上而下,先给婴儿洗双目、鼻子,再洗嘴,从头部洗到胸部、四肢、臀部。并把胎盘贮入陶罐,埋到大树底下。
婴儿断脐沐浴之后,男婴用生父旧衣包裹,女婴以生母旧衣包裹,产妇和婴儿在一个月内洗脸、洗澡、洗足都要用“石菖蒲”汤。
1949年后,在畲村推广新法接生,部分畲族孕妇改在医院生产,围产期、婴儿护理逐渐科学化。
畲族村民虽存在重男轻女思想,但对于第一胎,不论男女同样重视。女人生头胎的当天,其丈夫必须备1瓮酒,4斤猪肉,4斤面条和40只鸡蛋,送到岳家报喜。岳家要回送2~4只鸡。
大凡畲族兄弟姐妹都有给分娩的姐妹送鸡的习惯。有的畲家连一般亲友也送。俗称“做门头”或“门头鸡”,因此,一般产妇都能吃到30~40只鸡。送“门头鸡”到产妇家时,要将鸡放在大门外,人先进去通报,主人点火出来,将鸡身“烘”过之后,才把它拿进家里。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