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集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集镇建设
分类号:
F299.24
页数:
5
页码:
189-1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集镇建设、坂中、穆云的情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城乡建设
集镇建设
内容
1993年,区内坂中、穆云、康厝、水门、崇儒、盐田、金涵、硖门8个集镇,住户1.44万户,人口38300人,当年建设投资5284万元,其中用于住宅建设996万元,公共建设324万元,生产性建筑3835万元,公共设施投资129万元(其中自来水26万元,道路103万元)。建房315户,当年竣工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其中楼房面积4.23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3.2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1.65万平方米;年末实有建筑面积68.6万平方米(内楼房面积46.71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40.85万平方米,砖木结构16万平方米,其它结构11.75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60.73万平方米,年末居住面积43.4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6.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2.07平方米。实有道路长度15公里,道路面积12万平方米,桥梁13座,防洪堤长度11.5公里,路灯403盏,排水管道长度13.43公里。污水排放量101吨/日,全年供水总量1035.67万吨,用水人数2.69万人,占集镇人口比率的70.2%,人均日生活用水58.14升。
一、坂中
道路 历史上坂中原为一沙滩,形如孤岛。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韦姓迁居于此,随后黄、阮、郑、陈、李5姓相继迁入。为防洪共修坂头水坝180米,种植防护林,订立村规民约,保护树木。民国时期,全村只有一条小街,长200米、宽3米,鹅卵石路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坂中人口有所增加,街巷却无大变化。1980年,始开辟新街,长300米、宽3.5米,由旧街接通福穆公路,1990年浇灌水泥路面。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7600米,其中普通道路2000米,高级、次高级公路5600米;实有道路面积10.88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10.08万平方米。
住宅 1974年始建坂中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3.2亩,建筑面积42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976年,建坂中卫生院,占地0.24亩,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79年,建供销社三层楼房,建筑面积580平方米。1981~1990年,共建房14座,建筑面积15157平方米。其中地区卫生学校占地面积49亩,主楼7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5410平方米,膳厅、礼堂、宿舍等建筑面积1017平方米。1990年末,坂中实有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年末共有住房面积2.5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0.2平方米。1993年,建房66户,竣工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年末实有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内楼房10.56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7.86万平方米,砖木结构1.81万平方米,其它结构1.21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9.25万平方米、年末住房居住面积5.44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30.8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8.13平方米。
供水 清代,全村有水井4口,随人口增长,供水紧张。1986年投资18万元,铺设直径15厘米铸铁管2100米,1989年竣工,引福安城关自来水厂水源进村。1993年,供水管道长16公里,年供水总量18.8万吨,其中生产用水10万吨,生活用水8.8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80升。
供电 1970年,建成装机12千瓦水电站1座,供碾米、照明、灌溉。1980年,由松潭水电站输电至东口变电所供电;1982~1987年一度改由城关火力发电厂供电。1988年,恢复东口及穆阳变电所供电;另有村办水电站1座。1993年有路灯60盏。
邮电通讯 民国时期,坂中设有邮政代办所,民国36年(1937年)12月改设邮政信柜,为福安至寿宁步班邮路中途点。1956年设投递员,次年架设电话线路;1978年设坂中邮电所,设坂中至许洋、坂中至亭兜步班。1990年4月实现电话自动化。
园林绿化 清乾隆年间,坂中六姓共植防护林,现保有森林面积2000亩。防洪林带长1000米、宽150米;被辟为满春公园,园内有千年樟树3株,树上寄生榕树,形成“一树双冠”奇观。1986年在园内用茅草、竹架建亭2个,1989年又建亭4个,现保留有亭3个,并设有石桌石凳等,供人休憩。1993年绿化覆盖率2.3公顷,绿地面积0.43公顷,公共绿地0.2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7平方米,全年植树0.6万株。
二、穆云
道路 穆云畲族乡驻穆阳镇,位于穆水溪畔公路北侧,是福安主要集镇之一。有福穆公路与坂中畲族乡、福安市区相连接。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4000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3000米。实有道路面积3.66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3.46万平方米;其中桂林商贸一条街长456米、宽23米;有桥梁2座,其中桂林红军桥长154.8米、宽8.2米、高10.6米。
住宅 1990年末,穆云集镇有公共建筑14座,面积5700平方米,其中砖瓦房2900平方米,其他2800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75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7.9平方米。1993年,穆阳镇实有建筑面积12.44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4.87万平方米,砖木结构2.1万平方米,其它结构5.24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12万平方米,居住面积8.51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9.23平方米,居住面积6.55平方米。
供水 1985年筹建穆阳水厂,1987年正式开始供水。1993年,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000吨,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150吨;供水管道长10公里,年供水总量45万吨。其中生产用水8万吨,生活用水26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55升。
邮电通讯 清宣统元年(1909年),设邮政代办所,民国32年(1943年)设四等邮局。民国37年设电信代办处。1952年设邮电营业处,1955年为五等邮电分局,1984年为三等邮电支局,1993年实现电话自动化。
三、康厝
道路 康厝处在福安通往周宁、闽北交通要道上。1982年,4000米长的主道路浇灌水泥路面。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2000米,其中铺高级、次高级道路500米;实有道路面积1.8万平方米。有桥梁1座。
住宅 1990年建房7户,占集镇总户数8.18%;竣工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年末实有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楼房4.3万平方米)。年末居住面积3.7万平方米,居住人口3100人,人均居住面积12平方米。1993年末实有建筑面积7.19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3.28万平方米,砖木结构1.29万平方米,其它结构2.62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6.47万平方米,居住面积3.6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1.3平方米。
供电 60年代末开始供电,拥有闽东水电站到康厝高压专用线。
邮电通讯 1970年设立邮政所,1984年3月升为三等邮电支局。1992年实现电话自动化。
供水 1993年供水管道长2公里,年供水总量6.2万吨。其中生产用水2万吨,生活用水4.2万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50升。
四、崇儒
道路 崇儒乡驻崇儒上村,有街巷9条,全长2公里。1960年,霞柏公路通车,设停靠点,贯穿地段辟成新街,长650米、宽8~12米。1971年修建崇儒石桥,长32.4米、宽6米。1983年铺设停靠站附近水泥路面。1987年,群众集资重建明万历崇儒古桥后改磴步的崇儒大桥,长40米。1993年,实有道路面积1.5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1公里;实有道路面积0.93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面积0.7万平方米。
住宅 崇儒集镇楼房建筑原分布崇儒溪东西两岸,公路修通后,机关单位、商业网点多在东侧沿线新建楼房。1990年,公共建筑占用地2.54公顷,建筑面积2.32万平方米,其中:机关2785平方米,商业部门6720平方米,文教卫生部门6740平方米,邮电、金融部门855平方米,乡办企业6100平方米。民宅占用地7.24公顷,人均用地33平方米。1993年底,实有建筑面积10.99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5.5万平方米,砖木结构4.4万平方米,其它结构1.09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8.79万平方米,居住面积6.0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7.29平方米。
供水 居民饮用水,历来靠汲取井水、溪水。80年代,乡政府、卫生部门始抽汲井水自给。1993年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400吨,年供水总量2.89万吨。
供电照明 50年代靠米厂所发的电就近供电,70年代建成坪园小水电站向居民供电。1982年扩建坪园二级电站,保证居民生活、生产用电。1993年有路灯30盏。
五、盐田
道路 历史上盐田村是水陆交通枢纽,宋代设有官渡驿馆。村前防洪堤长1公里,村中心主街长620米、宽3米左右,卵石路面,有巷弄9条。1949年后,集镇建设发展较快。1955年建成50吨级码头,1956年小浦公路修通,贯村而过。80年代后,沿公路兴建住宅,形成新街。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2340米,其中高级、次高级1100米;实有道路面积1.33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0.77万平方米。有桥梁3座。
住宅 50年代后期,开始新建扩建区公所、文化站、电影院。1986年起,新建中小学教学楼、信用社、林业站、卫生院、粮站、工商所、邮电局、供销社等公共建筑面积达1.74万平方米。住宅建筑占地5.5公顷,人均用地17.5平方米,建筑面积5.79万平方米,人均18.4平方米;居住面积3.18万平方米,人均10.12平方米,新建住房85%为砖木、砖钢筋混凝土结构。1993年底,实有建筑面积8.61万平方米(内楼房6.03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4.31万平方米,砖木结构3.4万平方米,其它结构0.9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6.89万平方米,居住面积6.05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18.1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7.29平方米。
供水 集镇建有简易水厂1座,日产水400吨,年供水3.8万吨。1990年居民饮用水普及率70%。1993年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350吨,人均日生活用水量36升。
供电 50年代初期,靠米厂所发火电供附近少数商店照明。1974年建成二洋里10千瓦小水电站,供盐田用电。1983年与县电力公司并网,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并装置街巷路灯80盏。
六、水门
道路 水门村旧街呈“T”字形,1960年沙闾线水门段公路修通,贯村而过,逐渐形成新街,长800米、宽7~10米;另辟影剧院至麻纺厂街道,长210米、宽4.5~6米;巷道总长1.1公里,其中铺设水泥路面300米。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1700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1200米;实有道路面积0.77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0.54万平方米;有桥梁1座。
住宅 1963年,兴建国营水门茶厂(后为麻纺厂)。80年代先后兴建乡政府、派出所、税务所、邮电所、交管站、营业所、供销社、茶站、粮站、旅社以及乡镇企业、水电站等公共建筑物,建筑面积2.65万平方米。其中粮站、中小学教学楼面积达2.06万平方米,麻纺厂用房18幢,面积计5427平方米,市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1990年止,住宅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私房1.87万平方米,单位自管房0.58万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9.85平方米;居住面积1.35万平方米,人均5.42平方米。1993年底,实有建筑面积7.36万平方米(内楼房面积5.15万平方米),其中混合结构3.68万平方米,砖木结构2.94万平方米,其它结构0.74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5.89万平方米,居住面积4.05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26.77平方米,居住面积18.14平方米。
供水 1993年自备水源日供水能力330吨,年供水总量1.98万吨。
供电 1981年建成溪宅小水电站,装机容量50千瓦,供应部分用户。1983年与县电力公司联网。1993年水门街巷装有路灯34盏。
七、金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金涵房屋陈旧,巷道窄小,至1949年几乎没有公共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4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1978年后,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办公用房、厂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拔地而起;道路相继拓宽改造并新建桥梁;水电设施逐步改善,使乡所在地建设面貌焕然一新。1993年,建房20户,当年竣工建筑面积3860平方米。金涵畲族乡驻地住宅建筑面积7.9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4.13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生产用房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街道长度3.23公里,道路面积3.17万平方米,桥梁2座,防洪堤长5公里,路灯72盏,供水管道长57公里,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350吨,年供水960万吨,其中生产用水900吨,生活用水60吨,普及率达95%,人均日生活用水120升。绿化覆盖面积1.12公顷,园林绿化地0.17公顷。
八、硖门
道路 旧街位于硖门石壁下,与主街道构成“丁”字型,全长200米,靠主街道一端最宽处达10~35米、长约65米,现为乡商业中心;街中段到街尾宽3.5米,两旁多数是旧式2~3层木质结构楼房。70年代,浇灌水泥路面,主街道在福(鼎)霞(浦)公路边,长700米、宽6.5米,东西走向,1990年铺设水泥路面。1993年,实有道路长度2.5公里,其中铺设高级、次高级道路800米;实有道路面积1.66万平方米,高级、次高级道路0.64万平方米;有桥梁3座。
住宅 旧时硖门规模小,一条狭窄的硖门街蜿蜒于硖门南片山麓,街道两侧木质平房紧挨相靠,低矮阴暗,建筑面积288平方米,住有20户左右人家(60多人)。公路修通后,沿线两侧建起2~3层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楼房。1993年底,硖门集镇人口1500人,实有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年末住房面积11.25万平方米,居住面积10.9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25平方米,居住面积24.22平方米。
供水 历史上饮用井水或山溪水。1987年建自来水厂一座,铺设管道3.2公里,日供水100吨,年供水量3.5万吨。至1990年,全乡有2000人饮用自来水,供水无净化处理,水质差。
供电 1963年乡政府办起小火力发电厂一座,装机容量12千瓦,仅供乡政府机关单位和少数居民照明,多数居民依旧靠煤油灯照明。随着居民人口的逐年增多,乡镇建设的兴起,小火电电力明显不足。1978年建溪坪电站,1982年开始供电,装机容量640千瓦,供全村生产、生活用电。1993年有路灯35盏。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