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森林保护、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8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森林保护、利用
分类号: S76
页数: 2
页码: 161-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森林保护、利用的情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森林保护 利用

内容

一、森林保护
  护林防火 畲族村民靠山吃山,森林保护意识很强,自觉遵守保护森林法规、公约,并建立护林组织,设专职护林员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对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和制止乱砍滥伐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制订乡规民约,以封、禁、罚等形式禁止乱砍滥伐和放火烧山。民国以前,禁山由族长主持订立公约,并指定专人负责护林,或实行轮流“看山”制度。一旦发生火警或有人偷砍林木时,就敲起竹梆报警。听到竹梆声全体村民迅速前往出事地点协助抓盗、救火。由于防火意识强,措施有力。1956年,福安县实现“基本无火灾县”;1978年,福鼎县实现“无森林火灾县”;区内有10多个畲族乡村被评为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对偷砍树木者往往处以重罚,或向全村发继光饼赔礼道歉,或请全村人吃一餐饭。60年代以后,对偷盗禁山林木者则罚其出资公演电影一场,在映前向全村群众作自我批评,赔不是。
  病虫害防治 1949年前,森林生态环境较好,病虫害成灾不多,偶有成灾亦凭人工扑灭,遇大面积灾害则束手无策。50年代以后,随人工造林面积扩大、生态失衡等原因,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区内畲村主要林木病虫害有杉木炭疽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马尾杉赤枯病、黑翅土白蚁、松针蚧等,此外还有毛竹枯梢病,油桐角斑病、杉梢小春蛾、粗梢双条杉天牛、松梢螟等,危害较普遍。对松毛虫,用人工捕捉或药物喷杀;对双条杉天牛采取清除虫源,在4~5月间幼虫未蛀入木质部前,用敌敌畏乳剂注入虫道,再用黄泥土封口。对脊信异丽金龟,在5~6月间用甲胺磷、敌敌畏喷杀成虫,或用高处点灯诱杀成虫。对炭疽病,则采取剪除病枝、病蕾、病果来控制和消灭病源。
  二、森林利用
  闽东畲乡森林树种最主要为马尾松,占有林地面积75.6%,杉木只占11.2%,阔叶林占13.2%。1978年,全区8个畲族乡年产林木3730立方米,毛竹8万根;1985年产木材1922立方米,毛竹产量16.45万根,1990年木材产量2195立方米,毛竹产量82.48万根。此外林副产品有桐籽、茶籽、山苍籽、笋、棕片、药材等。薪炭曾是历史上畲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80年代以后,畲乡挑卖松枝、柴片者已经很少。1993年,全区8个畲族乡林副产品有棕片40吨,笋干20吨,香菇250吨。此外还利用竹木资源造纸、生产松香等。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