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5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口
分类号: C922
页数: 21
页码: 88-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数量、人口分布、人口构成、婚姻生育等概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人口 畲族

内容

第一节 自然变动
  民国及民国以前,闽东畲族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和低素质状态。由于战争、饥饿和疫病的影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医疗卫生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畲族人口不断增长。1952年区内的福安、霞浦、宁德、福鼎、周宁、寿宁、柘荣7县共有畲族人口75145人,1953年7月人口普查时,以上7县共有畲族人口76513人,1年中增加1368人,年自然增长率为18.2‰。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畲族人口81423人(含古田、屏南),1964年7月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至94780人,11年间全区畲族人口增加13357人,平均每年增加1412人。此后随计划生育措施的落实,人口再生产开始走上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素质的良性循环轨道。1981年全区8个畲族乡共出生3475人,死亡1116人,当年自然增加人口2355人,自然增长率为14.76‰。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区共有畲族人口141808人,比1964年增加47028人,年均增加2613人。1989年,8个畲族乡共出生人口3622人,死亡1150人,自然增加人口2472人。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硖门畲族乡为22.32‰,最低是坂中畲族乡自然增长率为11.52‰。同年,全区畲族人口出生3199人,死亡1094人,自然增加人口210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畲族人口157313人(电子汇总数,手工汇总数据为155819),比1982年增加15505人,增长9.86%,年均增加1938人,年均增长率为12.3‰。
  第二节 人口数量
  明清时期缺乏畲族人口专门记载。民国26年(1937年),《福建省统计年鉴》和有关文献记载:区内的福安、福鼎、宁德、寿宁、霞浦县畲族人口38061人。其中福安、福鼎、宁德、寿宁共5055户、19121人,户均3.78人,霞浦县18940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区内畲族人口24674户、81423人,户均3.3人。1964年7月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94780人。11年中全区畲族人口增加了13357人,年递增13.91‰,平均每年增加人口1214人。
  1982年7月,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宁德地区畲族人口141808人,比1964年增加了47028人,年均递增22.64‰,年均增加2615人,其年均增加人数为1953~1964年年均增加人数的2.15倍。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宁德地区共有畲族人口157313人,比1982年增加15505人,8年中共增加1930人,年递增13.09‰;其人口增长势头,因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人心而呈下降态势。
  1990年,全区畲族人口数虽然比1953年增长了0.93倍,增加了75890人,但占全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却从5.94%下降到5.5%;占全省畲族人口总数从1964年73.64%下降到45.42%;占全国畲族人口比例亦从1964年的40.48%下降到24.96%(闽东畲族人口占全国、全省畲族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国内和福建省内其他地区畲民恢复民族成份所致)。
  1993年全区共有畲族总人口166078人,其中男90775人,女75303人。其总人口数比民国26年增加128017人,平均每年增加2328人,年递增27.15‰。
  第三节 人口分布
  民国26年(1937年),区内见诸记载的畲族人口共38061人,其中福安县8400人,福鼎县5000人,宁德4800人,寿宁921人,霞浦18940人。
  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畲族人口81423人。其中福安31189人,占全区畲族人口总数的38.31%;霞浦县21764人,占26.73%;福鼎县15176人,占18.64%;宁德县10985人,占13.49%;柘荣773人,占0.95%;寿宁890人,占1.09%;周宁646人占0.79%。
  1958年畲族社会调查时,宁德县有畲族人口11211人,福安县33438人,福鼎县16689人,霞浦县25084人。
  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畲族人口94780人,其中福安县37195人,占全区畲族人口总数的39.24%;霞浦县24855人,占26.22%;福鼎县17701人,占18.67%;宁德县11664人,占12.31%;寿宁县1242人,占1.32%;周宁县961人,占1.01%;柘荣县851人,占0.90%;古田县311人,占0.33%。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全区畲族人口141808人。其各县分布为:福安县53882人,占全区畲族人口总数的38.00%;霞浦县34151人,占24.08%;福鼎县25240人,占17.80%;宁德县17128人,占12.08%;寿宁县2025人,占1.43%;柘荣县1388人,占0.98%;周宁县1407人,占0.99%;古田县6085人,占4.29%;屏南县502人,占0.35%。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区共有畲族人口157313人(电子汇总数,手工汇总为155819人),分布于全区的114个乡镇2156个自然村。其中福安市畲族人口58002人,占全区畲族总人口的36.87%;霞浦县37892人,占24.09%;福鼎县28170人,占17.91%;宁德市19609人,占12.46%;古田县7488人,占4.76%;寿宁县2358人,占1.50%;周宁县1601人,占1.02%;柘荣县1519人,占0.96%;屏南县674人,占0.43%。
  1990年畲族人口分布情况表(全国人口普查手工汇总数)
  福安市(57562)
  韩阳(2106):前进、后垅、棠发洋、东风、南湖、阳下、中兴、冠杭、莲池、阳上、南郊、程家垅
  穆阳(269):文峰塔、苏堤、中兴
  城阳(2928):洋面、官洋、马上、林洋、溪东、白塔、化蛟、铁湖、白坑、茶洋、纸坪、日山、马下、后楼、秦溪、赤岭、瓮窑、林家洋、湖塘坂
  坂中(7400):日宅、廉岭、亭兜、和安、彭家洋、坂中、井口、后门坪、月斗、大林、长汀、湖口、仙源里、江家渡、仙岩、汤洋、坑下、冠岭、南岸
  上白石(442):南山头、东峰、坪庄、曹洋、竹柄
  潭头(1412):潭头、渔溪洋、柯洋、汾洋、祠堂前、柘头里、下洋、东岭、上洋坪
  晓洋(134):晓阳、路下
  社口(4850):冬瓜坪、山头、上潘洋、坑里、坑里坑、溪坪、潘洋、山里、上山、荣岭头、牛山湾、利岔、谢岭下、岭后、大坪、溪口、岩下、龟岭、林柄、公岐、沙溪、吉洋
  穆云(7286):南山、梨田、高岭、溪塔、洋坪、燕科、外厝、温岩、燕坑、中沃、岭坑、王楼、上洋、龟凤、虎头、科后、咸福、竹洲山、外洋、下村、隆坪、温洋、桥溪、贵洋、黄儒
  康厝(5503):半山、竹岙、红坪、东山、彭洋、风洋、长潭、金斗洋、秋岭、施洋、大坑、渡头、康厝、填秦、象地、苏坂
  溪潭(4185):马山、凤林、仙石、兰田、溪填、洪口、沙岩、张家山、岳秀、岐山、下庄、瓜溪、吉坑、岔口、西隐、濑头、城山
  甘棠(4324):坑门里、春雷云、岭尾、北山、山下、吴洋、眉洋、何厝、山头庄、铜坑里、小岭、过洋、国泽、大留、小留、牛柏洋、观里、上塘、外塘
  范坑(143):古岭宅、洋山、不老
  下白石(4944):樟沃、湖头、樟岭、王坑、下赤、金腰带、亨里、坑门、通湾洋、大梨、外宅、塘楼下、坪岗、秦坎、福屿、章坑、荷屿、长坑、东岐、渔江、䉪尾、楼坪、行洋、顶头
  湾坞(2852):下塘、梅洋、坑源、半屿、宝林、池头、福岭、岩下、半岭、寒洋、炉山、沙湾、龙珠、湾坞、宝岭、深安、上洋
  溪尾(1831):众坑、林田、湖岭、坎下、临江、坂村、石合、下邳、溪尾
  松罗(1685):山界、大坪里、满洋、王棣、小茶洋、王家、上后洋、牛溪、赤溪、古厝
  溪柄(3349):白沙、东坪、楼下、长洋、采花桥、茜洋、横坑、溪南、港里、扆山、龙潭面、仙源里、立峰、坑口、溪柄、水田
  赛岐(1919):象环、泰康、秀洋、廉首、郭厝坪、江兜、小盘、溪里、梨园、店前、赛里、下港、解放街、和平街、前进街
  霞浦县(37336)
  松城(1519):东关、万贤街、中乘街、西关、俊星
  三沙(1572)
  州洋(6131):马洋、赤岸、大沙、七宝洋、小沙、竹下、墓斗、青福、岭头、八斗浿、古岭下、宝清、松农、后岐、后港、利埕、桥头、江边、水坑、利洋
  长春(1556):长溪、长春、法华、里城、长门、祖厝、加竹、大京
  柏洋(920)
  盐田(5496):里马、村里、盐田、姚澳、龙窑头、姚澳、瓦凤店、南塘、钓岐、王高店、上村、浒屿澳、二铺、洋边、西胜
  牙城(2919):西门、斗门、一层、后洋、敖岭、后山、枣岭、东街头、田家心、茶坑、雉溪、渡头、凤门、凤江
  北壁(886):盘前、武岩、上岐、北壁、四门桥、铁炉、东冲、会洋、河山
  海岛(18)
  水门(4084):水门、七斗岔、半岭、大浿、墩后、玉山、上洋、里洋、长湖、茶岗、水井头、高盘、青澳、湖里、水门、桥头
  崇儒(4147):溪坪、新村、上水、霞坪、笕下、坪园、路口、溪边、岚下、石亭、郑洋、保安、汴洋、崇儒、亭头、东杞洋、左屿、半路张、澳里
  溪南(3466):洋棠、西安、关门、七星、溪尾、下砚、台江、后慕、傅竹、青山、霞塘、岱岐头、芹头、长兴、白露坑、南门山
  沙江(3713):沙塘街、古县、大墓里、小马、水潮、白鹭、大坪、浿头、八堡、龙湾、炉坑、南屏、沙江
  下浒(909):四斗、延亭、文星明、柘洋、前洋、下浒、居安
  福鼎县(27926)
  桐城(3435):浮柳、岔门、岩前、丹岐、资国、山前、镇西、孤岭、柯岭、水北溪、外洋、兰田、南墘
  前岐(8443):薛家、井头、凤桐、熊岭、桥亭、罗唇、佳阳、象洋、西宅、大岳、上庵、三坵田、安仁、佳山、周山、大岳、后洋、蕉宕、照澜、柯湾、彩澳、前岐街、双华、龙头湾、吴家河、枫〓岭
  贯岭(406):松洋、西山、帮福、茗洋、分水关
  沙埕(399):台峰、后港、南镇、大白露
  店下(2387):涵头、屿前、溪美、岚亭、三佛塔、洋中、溪岩、阮洋、西澳、筼筜、石牌、马山、东岐、巽城、江南、硋窑、玉岐
  秦屿(2258):樟岐、东埕、仙梅、竹下、孔坪、太姥洋、方家山才堡、瓜园、冷城、大阳头、巨口、秦屿街
  硖门(1452):硖门、瑞云、秦石、柏洋、青屿头、斗门头
  磻溪(2121):磻溪、黄岗、金谷、炉屯、朝阳、蒋阳、杜家、赤溪、吴洋、海洋、桑园、湖林、排阳
  白琳(2934):牛埕下、康山、高山、郭阳、翁江、沿洲、岭头坪、车洋、白琳街、翠郊、白岩、坑里洋、秀洋、大赖、旺兴头、楩〓岔、外宅、棠园、玉琳
  点头(1317):西洋尾、大坪、扆山、柏柳、后井、上宅、后梁、龙田、过笕、翁溪、观洋、果洋、大峨、举州、山柘
  管阳(1472):墘头、沈青、金溪、钰阳、广化、西阳、西昆、楮楼、茶阳、章边、唐阳、南浿、后溪、元潭、秀次、亭边
  嵛山(87):鱼鸟、马祖、东角
  叠石(778):郊阳、苏山、里塆、叠石、竹阳、南溪、包边、庙边
  桐山(493):桐北、溪西、十字、桐南、龙山、流美、罾坪
  宁德市(19393)
  蕉城(1928):海滨街、鹏程街、福山街、碧山街、三元街、崇文街、继光、中南、鹤峰街、单石碑、
  城南(955):坪塔、后山、蚶岐、
  金涵(3004):金涵、琼堂、上兰、亭坪、院后、上金浿、金峰、中前、浮坪
  漳湾(1984):又加塘、上塘、鸟屿、仓西、雷东、汤湾、王坑、郑岐、南埕、下凡、马山、后湾、下塘、官沪、门下
  七都(2921):浿河、三屿、漈头、马坂、淡坪、外洋、北山、西林、飞竹、河墘、牛埕
  八都(3870):溪池、八都街、岙村、金垂、云淡、南岗、新楼、半山、吴山、猴盾、大坪、闽坑、韩丹、红门里、漈山、仁厚、屿头、林洋头、下汐
  九都(993):乌坑、九仙、柴坑、九都村
  霍童(570):小石、胜门、大石
  赤溪(472):油知、松柴岭、宣洋、赤溪
  石后(30):石后村
  洋中(248):洋中、芹屿、山阜
  虎浿(210):桥头、文峰
  飞鸾(1599):南山、蒲岭、新岩、向阳里、梅田、梧埕、澳里
  三都(446):新塘、七星、城澳里、港口、三坪、〓澳、城澳、黄湾、象溪、松岐、玠溪、西湖
  洪口(94):莒洲、花兰
  东湖塘(69)东湖塘华侨农场
  古田县(7456)
  新城(613)
  大桥(1386):梅坪、高洋、横洋
  水口(35)
  松吉(184)
  平湖(1997):富达
  黄田(248):墓亭、洋上
  吉巷(127)
  杉洋(201):东双
  凤都(1740):新建、桃溪、石峰、仕坂、罗坑、双山
  湖滨(170)
  泮洋(72)
  凤埔(172)
  卓洋(22)
  大甲(244):际下、里桃
  鹤塘(245):井边、樟厅
  屏南县(691)
  古峰(142)
  屏城(7)
  棠口(13)
  甘棠(389):巴地
  熙岭(21):熙岭
  黛溪(18)
  路下(7)
  长桥(32)
  双溪(36):双溪
  寿山(21):郑洋
  寿宁县(2357)
  鳌阳(166):鳌东
  大安(11):泮洋
  坑底(220):司前、长岭、地洋、龙溪
  清源(33):清源
  斜滩(610):外洋、元潭、山田
  武曲(231):小溪、象岩、甲峰
  竹管垅(271):李家洋、竹管垅、旁洋、横山、坑底林
  南阳(448):下洋仔、山坑、浿头、赤陵洋
  犀溪(46):大王前
  平溪(6)
  芹洋(46):九岭
  托溪(2)
  凤阳(267):北山、廷家洋
  周宁县(1581)
  狮城(334):前坪、陈凤
  浦源(65):进登、端源
  泗桥(11):硋窑
  纯池(8)
  李墩(31):漈会
  礼门(11)
  七步(346):七步、登科地、八蒲、桐岔、苏家山
  咸村(376):云门、高漈头
  玛坑(399):灵凤山、芹太丘、杉洋
  柘荣县(1517)
  双城(95):南街、北街
  城郊(121):福基冈、漈头、熊透
  乍洋(311):柯岭、凤里、乍洋、宝鉴宅
  东源(68):岚中、青兰面
  宅中(97):蔡山、山樟、宅中、后垄
  富溪(134):东溪、东山、村下溪埞
  黄柏(24):软岭
  楮坪(631):弯里、茶弯、秀家宅
  英山(36):李家山
  第四节 人口构成
  一、性别构成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区畲族人口157313人,其中男84671人,女72642人,其性别比例为116.7∶100;1991年全区畲族人口161518,其中男88012人,女73506,其性别比例为119.7∶100。
  二、年龄构成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区内共有畲族人口157313人,其年龄构成状况为:0~4岁14445人,占畲族总人口数的9.18%;5~9岁16160人,占10.27%;10~14岁18982人,占12.07%;15~19岁17577人,占11.17%;20~24岁15182人,占9.65%;25~29岁11890人,占7.56%;30~34岁11444人,占7.28%;35~39岁10188人,占6.48%;4C~44岁7000人,占4.45%;45~49岁5303人,占3.37%;50~54岁5519人,占3.51%;55~59岁5755人,占3.66%;60~64岁6214人,占3.95%;65~69岁4799人,占3.05%;70岁以上6855人,占总人口数的4.35%。
  三、职业构成
  1990年,宁德地区畲族在业人口64716人,占畲族总人口的41.14%。其中男50639人,女14077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的58949人,占在业总人口的91.09%;从事工业的1749人,占2.71%;从事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的3人,从事建筑业的635人,占0.98%;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355人,占0.55%;从事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仓储业的985人,占1.52%;从事房地产管理、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和咨询服务业的251人,占0.39%;从事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272人,占0.42%;从事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事业831人,
  占1.28%;从事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的8人,从事金融保险业的71人,占0.12%;从事机关社会团体工作的605人,占0.94%;其他行业2人。同年畲族15岁以上不在业人口43010人,占畲族总人口的27.34%。
  四、农业和非农业构成
  1990年,全区畲族人口157313人(四普电子汇总)中,农业人口146113人(男78622人、女67491人),占畲族总人数的92.88%;非农业人口4653人(男2764人、女1889人),占畲族总人数的2.96%;其它户口6547人(男3285人、女3262人),占4.16%。
  五、家庭构成
  1990年,按户主民族分畲族家庭户34028户。其中单身户3080户,一对夫妇户1301户,二代户17549户,三代户9148户,四代户668户,五代户3户;一代户和其他亲属及非亲属户353户,二代户和其他亲属及非亲属户1020户,三代户和其他亲属及非亲属户673户,四代户和其他亲属及非亲属户43户,其他类型户190户。
  六、文化构成
  1949年前,畲族地区教育落后,群众文化水平较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畲村物质经济条件的改善,教育的普及,畲民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畲族6岁以上人口95395人,占畲族总人口的60.64%。分年龄组文化状况为:大学本科99人,占畲族6岁以上人口总数的0.10%;大学专科186人,占0.19%;中专723人,占0.76%;高中1974人,占2.07%;初中8387人,占8.79%;小学84026人,占88.08%。其在校生人数总计23030人,男13196人,女9834人。其中:大学本科1人,专科26人,中专183人,高中337人,初中1522人,小学20961人。
  七、姓氏构成
  1991年,宁德地区共有畲族人口162040人,其中畲族蓝姓46445人,占畲族人口总数28.66%;雷姓58566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36.14%;钟姓48936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30.20%;吴姓3598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2.22%;杨姓353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0.21%;李姓3922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2.43%;他姓220人,占畲族人口总数的0.14%强。
  第五节 婚姻生育
  一、婚姻
  据民国26年(1937年)《福建统计年鉴》记载,区内各县畲民的结婚年龄福安一、二区男23岁、女17岁,婚姻非同族不嫁娶。宁德三都半山、港口等村畲族居民婚龄为男15岁、女14岁,有与汉人通婚。1949年后,畲族结婚年龄略低于当地汉族,畲汉通婚已较常见。1990年据福安坂中畲族乡18个村民委员会1608对夫妇统计,畲族族内婚的1523对,畲娶汉45对,畲嫁汉40对,畲汉通婚仅占5.29%;而福安市区16个街(村)715对夫妇中,畲族族内婚的230对,畲娶汉260对,畲嫁汉255对,畲汉通婚共485对,占67.3%。可见农村畲汉通婚并不普遍,城镇畲汉通婚率较高。1990年,畲族15岁以上人口共107726人。其婚姻状况为:未婚29044人,有配偶68306人,丧偶8840人,离婚1536人。
  二、生育
  1990年全区15~64岁妇女人数共43252人。按生育子女数分组,无子女的11851人,占15~64岁妇女总数的27.40%;1个子女的5817人,占13.45%;2个子女的6800人,占15.72%;3个子女的7396人,占17.10%;4个子女的5074人,占11.73%;5个子女的3095人,占7.16%;6个子女的1775人,占4.10%;7个子女的838人,占1.94%;8个子女的377人,占0.87%;9个子女的137人,占0.32%;10个子女的64人,占0.15%;11个子女的19人,12个子女的4人,13个子女的1人,14个子女的1人。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2.29人。1989年1月~1990年6月30日,共出生4416人。
  附:霞浦崇儒畲族体质形态特征
  闽东畲族的身体素质无全面系统的调查资料,据1983年霞浦霞坪、新村和上水等3个畲族村375人(其中男226人、女149人,年龄均在18~55岁之间)的观察测量结果如下:
  一、头面部形态分析
  (一)肤色、眼色、发色、发形
  肤色 按鲁向氏肤色表,畲族肤色较浅,男性0级为16.37%,1级为83.63%,平均级为0.84%;女性0级为38.93%,1级为60.40%,平均级为0.6%。从平均级上看似乎两性肤色无差异,实则女性的肤色较男性更浅。
  眼色 指虹膜的颜色。按马丁—舒尔茨眼色表由浅到深排列,崇儒畲族的眼色为不同程度的褐色,其中浅褐色较多。随年龄的增长,浅眼色比例逐渐增多。而性别差异不大。
  发色 按费休—沙罗氏发色表,崇儒畲族发色为黑色,男性有98.7%为黑色,1.3%为黑棕色。女性有98%为黑色,2%为黑棕色,男女两性发色差异不大。
  发形 除个别的波发外,均属硬直发,男性99.1%,女性100%。与其他民族比较,畲族人群的波状发出现率最低。
  (二)眼部特征
  眉毛 按发育的稀少、中等、浓密三级。崇儒畲族男性眉毛几乎盖住皮肤,属中等的占76.5%,稀少的占17.3%,平均级为1.89。女性中等占35.6%,稀少占64.4%,平均级为1.36,女性稀少比率比男性高。
  眉嵴发育度 可分为微显、中等、甚显3级,畲族男性眉嵴较明显,属中等的为53.5%,甚显为46.0%,平均为2.46。女性中等为96.6%,平均级为2.01。男性眉嵴比女性较明显。
  眼裂高度 可分为细窄、中等、高宽。畲族男性眼裂高度细窄占3.1%,中等占93.8%,高宽占3.1%,平均级为2。女性细窄占4%,中等占96%。两性差异不明显。
  眼裂倾斜度 有三种类型,眼内角及眼外角在同一水平线上;眼内角高于眼外角;眼内角低于眼外角。畲族男女的平均级分别是2.71、2.73,明显的眼内角低于眼外角。这是蒙古人种各族群的特征,与眼内角具有蒙古褶有关。
  蒙古褶 也称内眦皱襞,是上眼睑皱褶向眼内角延续形成的皮肤皱襞,根据其覆盖泪阜的程度可分为4级。畲族男性约覆盖泪阜一半,蒙古褶中等的占61.1%,泪阜几乎全部被盖住、蒙古褶甚显的有31.9%;女性中等的占50.3%,甚显的占42.3%,平均级分别为2.24、2.33;女性蒙古褶较明显。畲族男女的上眼睑皱褶的发育程度在4个级别中均较男性显著。
  (三)鼻部形态特征
  鼻根高度 指鼻根在两眼内角连线上的垂直高度,分为低平、中等、高3级;畲族男性低平的占2.7%,中等的占74.8%,高的占22.6%,平均级为2.20;女性低平的占18.8%,中等的占80.5%,高的占0.7%,平均级为1.82;女性明显低于男性。
  鼻梁 可从硬骨部、软骨部及总侧面观去观察;(其中硬骨部男性凹的占11.1%,直的占86.3%,凸的占2.7%;女性凹的占45%,直的占55%;软骨部男性凹的占11.1%,直的占87.6%,凸的占1.3%。女性凹的占48.3%,直的占51.0%,凸的占0.7%)。从总侧面观,男性凹的占14.6%,直的占81.4%,凸的占3.5%,波形的占0.4%,平均级为1.90;女性凹的占50.3%,直的占48.3%,凸的占1.3%,平均级为1.51。总的男性鼻梁偏直,女性偏凹。
  鼻尖和鼻基 分上翘、水平、下垂3类,畲族男性鼻尖上翘的为6.6%,水平的占90.3%,下垂的占3.1%:女性上翘的占35.6%,水平占63.8%,下垂的仅占0.7%;鼻基男性上翘的仅占0.9%,水平的占97.3%,下垂的占1.8%;女性上翘的6.0%,水平的94.0%;男女鼻尖和鼻基均以水平为主,其比例基本相同。
  鼻翼高度 从侧面观鼻下缘到鼻翼沟的最大垂直距离,可分为低的、中等、高的3种类型,即鼻翼高度为鼻高的1/4左右,男性和女性均以中等为主,女性略高于男性,其均级分别为2.00和1.86。
  鼻翼显著度 指鼻翼和所在鼻梁侧面的关系,分为不突出、微突出、甚突出3种类型;畲族男性微突出占93.4%,女性占94.6%,男女平均级均为2.00,无性别差异。
  鼻孔形状和鼻孔最大径位置男性鼻孔形状卵圆形及椭圆形近各占一半,女性卵圆形占61.7%,椭圆形占37.6%;鼻孔最大径的位置斜的和横的在男女性的比例几乎相等,男性分别为66.4%、32.7%,女性分别为66.4%、34.9%。
  (四)面部形态特征
  额度斜度男性明显倾斜度为19.9%,中等倾斜为77.9%,微斜者占2.2%;女性中等倾斜占51.0%,直立或微斜占49.0%,男女的均级分别为1.82、2.49。
  颧部突出度 分为甚突、中等、微弱3类;畲族男性中等和微弱各占一半,女性多数为中等,占90.6%,微弱的占9.4%;女性颧部较男性突出。
  面部扁平度 即面部水平面观和颧骨突出度,分扁平、中等、紧收3类;畲族男性中等的占85.09%,扁平的占14.91%;女性中等的占96.6%;扁平的占3.4%;从扁平度来观察,女性也较男性更为突出。
  上唇突出度 指上唇皮肤部,分为凸唇、正唇、缩唇3类,男性凸唇占100%,女性占98.0%,无明显性别差异,畲族上唇明显前突。
  下颏突出度 分直的、微向前突、明显前突3类,男女两性均以微向前突为主,分别为87.6%、85.2%,均级两性相等为1.96,男性直或微向后缩占7.96%,女性占9.4%,明显前突的男性和女性都较少,分别占4.5%和5.4%。
  耳垂形状 崇儒畲族耳垂形状以三角形居多,男性占45.6%,女性占47.0%;圆形的男性占33.2%,女性占35.6%;方形的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21.2%和17.4%,性别差异不明显。
  二、体质测量分析
  (一)头面部测量分析
  头围 男性平均值为557.81±1.04,女性为544.29±1.30,两性间差异不明显,年龄组间差异在女性自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递减,在男性中不明显。
  头最大长 男性平均值为185.47±0.40,女性为177.87±0.48,男女性别差异明显。年龄组间的差异在男女均不明显。
  头最大宽 男性平均值为148.16±0.38,女性为142.58±0.46,男女差异明显。年龄组的差异在男女中均不明显。
  鼻高 男性为50.35±0.28,女性为46.66±0.31。
  鼻宽 男性平均值为39.73±0.17,女性为36.91±0.19,性别间差异明显,男女两性在年龄组间差异不明显。
  鼻指数 男性平均值为78.91,女性为79.10,女性的鼻子比男性宽而短一些,按马丁分类法,均属中鼻型。
  口裂宽 男性平均值为54.67±0.27,女性为51.98±0.31,男女两性及年龄组间的差异不大。
  上唇皮部高 男性平均值为15.46±0.15,女性为13.75±0.18,男性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不明显,女性随年龄增长上唇皮部高度有增长趋势。
  两唇厚度 男性平均值为17.15±0.24,女性为16.48±0.31,两性均有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薄的趋势。
  上唇厚度 男性平均值为8.95±0.12,女性为8.63±0.15,两性间差异不明显。
  面宽 男性平均值为140.35士0.57,女性平均值为130.24±0.70,两性间差异明显,23~25岁的均值最大。
  两下颌角宽 男性平均值为108.86±0.34,女性为104.46±0.39,两性差异明显。
  容貌面度 男性平均值为187.53±0.54,女性为178.45±0.59,年龄与性别差异明显。
  形态面高 男性平均值为118.44±0.40,女性为109.82±0.52,两性间有明显的差异。
  (二)体部测量分析
  体重 畲族男性体重平均值为51.92公斤士0.65,女性为45.45公斤士0.75,两性均以25~35岁组为最重。
  身高 男性平均值为1569.02±3.44,女性为1504.33±4.31,两性均以25~35岁为最高,在35岁以后逐渐有缩减趋势。
  指距 男性平均值为1630.50±4.05,女性为1514.44±4.93,两性均略大于身高,性别间差异明显。
  躯干高 男性平均值为616.60±1.89,女性为583.25±2.24,两性间有明显差异,年龄差异较明显;男性18~25岁为617.25±3.47,25~35岁为629.72±3.53,35~55岁为608.82±2.90;女性18~25岁为586.17±4.48,25~35岁为588.55±3.16,35~55岁为576.30±4.14;两性18~35岁均呈继续上升,自35岁以后出现下降。
  胸宽 男性平均值为251.56±1.05,女性为235.69±1.05,男女性别差异明显,两性均以25~35岁均值最大。
  胸深 男性平均为190.24±0.92,女性为175.86±1.04,男女性别差异明显,年龄组差异不明显。
  胸围 男性平均值为850.21±3.33,女性为797.84±3.83,性别和年龄组间有明显差异。
  肩宽 男性平均值为356.32±1.4,女性为329.5±3.83,性别与年龄组差异明显。
  手长 男性平均值为170.20±2.42,女性为163.09±3.01,男女性别差异明显。
  手宽 男性平均值为85.84±0.24,女性为78.51士0.30,性别差异明显。
  足长 男性平均值为222.55±0.76,女性为202.14±0.76,性别差异明显。
  足宽 男性平均值为95.31±0.37,女性为88.05±0.43,男女性别差异明显。
  右上臂最大围(伸)、右上臂最大围(屈)、右前臂最大围、右前臂最小围、右小腿最大围、右小腿最小围的围度测量,男女性别差异均明显,在各年龄组间男性以25~35岁的均值最大,女性以18~25岁值最大。
  皮脂厚度 男性平均值为5.37±0.13,女性为10.04±0.27,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且女性在18~25岁时,皮脂厚度最大,而男性在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
  三、小结
  (一)崇儒畲族身材矮小,胸围较小,体重亦较轻,相应均小于其他群体。说明由于经济条件低下,影响民族体质发育。
  (二)崇儒畲族两性的头型均属中头型,面型均属中面型,鼻型均属中鼻型。
  (三)崇儒乡畲族的肤色较浅,为浅棕色,眼色一般呈褐色,发色黑色,发形多为硬直发,额部中等倾斜,眉毛较少。眉嵴稍显,眼裂中等宽,眼内角明显低于眼外角,蒙古褶稍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鼻根高度大多中等,鼻梁男性偏直,女性偏凹,鼻尖、鼻基大多呈水平,鼻孔大多呈圆形,大多为凸唇,下颏微向前突,根据特征看,崇儒畲族应属蒙古人种,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四)体质测量项目中的大多绝对值,是以23~25岁均值最大,这说明崇儒畲族在此年龄内发育最好。年青时期由于营养条件影响而发育不够良好,到35岁以后,某些指标又逐渐下降,这可能与过多的体力消耗有关。
  (五)崇儒畲族平均体重较轻,但三头肌皮脂厚度较大,特别女性更明显,可能是由于食物构成中热量充分但蛋白质不足所引起的。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