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山歌的文化积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16
颗粒名称: 畲族山歌的文化积淀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6
页码: 182-18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民宿风情中畲族山歌的文化积淀的情况,介绍了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畲族山歌是千百年流传的口头文学,富有浓郁的畲族语言特征,成为我国民歌海洋中的独立体系,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深刻地反映了畲族人民追求生命、歌颂生活、追求劳动的不息精神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畲族 民俗风情 畲族山歌 文化积淀

内容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畲族山歌是千百年流传的口头文学,富有浓郁的畲族语言特征,成为我国民歌海洋中的独立体系,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深刻地反映了畲族人民追求生命、歌颂生活、追求劳动的不息精神。畲族山歌不仅有着畲族历史的传承,也有着畲族特有的民族特征。畲家山歌是在一定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充分表现了畲族文化的传承和本民族的历史、宗教、生产经验、道德规范,也渗透了汉文化色彩,并紧密地和汉文化联结在一起,铸就祖国文化的辉煌。
  畲族山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乎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神话传说里以民歌方式遗留下来的《火烧天火烧地》、《高皇歌》。依凭这个脉络,畲家儿女世代以歌传情、以歌咏扬、以歌抒怀、以歌叙事,几乎达到无处不歌、无事不歌、无人不歌的境地。在我国诸多兄弟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有那么广泛、普遍的歌声在一个民族中长期衍播,而且经久不息的流传。
  畲家儿女个个是歌手。优美甜畅的畲族山歌回荡在深山幽涧、田野山村,激起畲家山村无限的欢情喜悦、沸扬热烈,把人的心激荡,情迷醉,煽旺希望之火。唱歌是畲族山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无论欢情喜悦悲伤痛苦、踯躅彷徨,他们都是以歌声抒发丰富复杂的情感,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欢欣、沟通亲人朋友的亲切感情。
  60年代初,笔者在福安下白石区秦坑畲族山村工作过近一年,根据零散的搜集整理畲族山歌,感受尤深,内容极为丰富。这些山歌生活气息浓烈、爱憎鲜明,在生产、生活等各种习俗中,尤其是婚丧喜庆、节日礼仪中,以无比鲜明的感情充分抒发心里的喜怒哀乐。畲族衣食住行、祭礼婚嫁、疾病爱情,无一不用山歌来表达,按其内容主要有:
  一、歌颂爱情
  情歌是畲家山歌中最具特色、最为青年男女喜爱、数量最多、积极健康的歌。畲族婚姻,古代比较自由“男腾跃跳踊负女而去”。男女通过山歌对唱和社交活动,自由结合。逮至明代,受汉族婚姻的影响,一样受着封建传统包办婚姻的约束,由父母包办,但也有通过对歌,用歌声传递情感,从相识至了解,而结为夫妻的。情歌的最大特点是抒发青年男女内心深处互相的爱慕之情,情感真挚、歌声优美,在男欢女爱的对歌中倾吐挚烈的爱慕之情。以情为主轴,唱得青年男女心花怒放,如“六送小娘过渡船,几多语言记心间。要作海水潮潮涨,莫作无情一阵风”。在春心勃发的青年男女中,感受着爱情的甘甜,激奋着爱情的力量。尤其一唱一答的情歌:女唱:“枝枝茶叶情意深,茶叶好像阿哥心。花心生在茶叶内,妹心连着阿哥心。”男答:“蜜蜂双双采茶心,情人一对在茶林。合作茶园常丰产,情哥情妹情更深。”更是挑逗青年男女的春心,形成浓烈的气氛,表现着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慕。
  “婚嫁歌”是情歌的精萃,融情和美于一体,歌声缠绵委婉,韵味无穷。从盘歌定亲、留饭、哭嫁、拜天地至闹新房,一首首歌一曲曲情,用歌声把喜事不断推向高潮。男家催上轿了,新娘百般无奈地走出闺房哭跪爹娘,倾诉难依难舍的骨肉深情:“爷呀娘呀——爷娘养女一枝花,花红不栽爷娘家。爷娘养女不中用,难帮爷娘作人家。”继而,对哥嫂道出一曲曲别情:“哥呀嫂呀——
  真是感谢你呀,舂粿杀鸡给我吃。吃落白白吃,吃落没人情呀,不能帮你兴门庭。”涕泪涟涟,哭得凄凄惨惨切切,反射出喜悦忧伤交织的光环。“闹新房”更是高潮迭起,“脚踏房门两边开,今夜新郎送入来。一来添丁二添喜,添丁添喜考秀才。”一个个痴迷汉子用歌声挑撩着新娘的羞怯、喜悦和初婚的惶感,把新房闹得沸沸扬扬,织成一曲曲意味深长的情歌,增添婚庆热闹的氛围。
  二、歌颂劳动
  劳动是畲族山民最质朴的基本活动。他们生活在深山沟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环境异常险恶,不仅面对封建统治者深重的政治压迫,也面对繁难沉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们坚定执着地克服任何艰难险阻,终岁耕耘在山林陇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歌声激发情感,消除疲劳,殆尽寂寞、鼓励耕作,如《种田歌》、《采茶歌》等。劳动赋予畲族山民以充沛的活力,又是山歌创作的源泉。他们用歌声推动耕耘、播种、收割,提醒山民别误农时,贻误时光,同时用柔曼粗犷的歌声表达各种劳动动作、心里活动,或对命运的嗟怨。由于每个畲族儿女都是劳动者,因此,每首劳动歌都深深联结着他们的感情、生活,特别富有韵味。
  三、歌颂伦理道德和祖先垂范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畲族先祖建树了独特的道德规范,用以约束子孙的行为,使之不能越矩。鼓励他们不忘祖先业绩、不忘祖先伦理,如《盘瓠王歌》是畲族人民虔诚敬奉、最为严肃的“祖公歌”,不仅歌颂了盘瓠先祖的建功业绩,而且热情讴歌先祖开拓基业、不慕荣华、艰辛创业的苦难历史。充分表达了盘瓠机智勇敢、护国安民、不贪富贵、勤劳朴素的高尚品格,为畲民建树卓越的道德伦理规范,是畲族人民心目中英雄的象征。通过对先祖的赞颂,实质是对本民族道德的赞颂,使之千千百百年永远扎根在畲族山民的心田。畲族伦理内容广泛,包括婚姻、家庭、子女教育、祖先祭祀等。从中不难悟出,畲族人民执着的民族精神和坚毅勇敢的秉性。
  四、歌颂革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东是老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叶飞等长期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领导畲族人民翻身求解放、推翻三座大山,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酷摧残。在艰难残酷的环境,畲族人民从切身经历中创造了一些革命歌曲,鼓舞群众的斗争热情,终于迎来了解放。从此,畲族人民从沉重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翻身作主,成了祖国的主人,通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生产支前、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这是畲族山歌诞生的重要背景,是畲族山民真实感情的流露,如“解放以后出头天,农民田地分转来,收到除了完粮的,其余都是自己要。”简快、明朗、自然、质朴,充分表达了畲民的喜悦。革命歌虽然只占极少部分,从中却可以悟出畲族人民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挚爱之情。
  畲族山歌不仅题材广泛,从政治、经济、文化、爱情到宗教、祭祀、庆典、日常生活等,气象万千、纵横驰骋,而且,村村寨寨、男男女女充满歌声,实质上畲乡是歌的家乡。畲族山歌不仅以粗犷、磅礴的气势独树一帜,而且与民间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像锚一样深扎在广大群众的心田。畲歌虽无乐器伴奏,即兴唱来,纯属清唱,但唱歌形式风格迥异,有独唱、对唱、合唱,也有会歌和节日歌会,不拘形式,在劳动中、行走时、节日庆典中,处处充满歌声,尽情表现自我的欢乐。畲族山歌曲调优美,情趣盎然、唱腔复杂,但均以山歌调为基调,有修长委婉的霞浦调、简朴明快柔和的福宁调、高亢粗犷的福鼎调,强劲激越的罗连调,这些地域情唱腔的区别,表达了传统歌谣的丰韵溢彩,不仅有神韵,也有深奥的哲理,而且合乎平仄韵味,听了令人感慨不已。畲族山歌也以种类繁多著称,大体有“正歌”与“杂歌”两大类。主题郑重、题材严肃的如历史歌、小说歌,称为“正歌”。情歌、趣味小唱等,称为“杂歌”。每节词有几十条的“正歌”如《末朝歌》长达300多行,淋漓尽致地历叙各朝代的兴衰演变、着重谴责清王朝的腐败,以及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现实。“杂歌”数量最多,是畲家山歌的主体,语言生动,讲究比兴,气息浓郁,感情纯朴,最为畲族群众所喜爱。
  任何艺术的形成都离不开社会背景和历史源流,畲家山歌的丰富多彩也离不开这两个因素。畲族山民为何对山歌如此的执着痴迷?依我想:
  一、由于历史原因,畲族山民大多散居在偏远山村,终岁不闻丝竹声,备受凄凉寂寞之苦,饱尝情感的苦痛煎熬,总想冲破寂寞的藩篱,而这寂寞,已是一般语言所难以冲破,必须有一种比语言更先进的形式。于是,他们找到了山歌这最普遍、最通俗,而又最易为群众所接受的形式。
  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建树起亲密的感情,而复杂的感情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尤其是男女之间互诉衷曲,更不是语言所能表达,于是,他们大胆放肆地用有韵味的山歌来表情达意,抒发心里的愉悦欣欢。
  三、对祖先执着的追怀。畲族山民远离故土、颠沛流离、对祖先满怀深挚的追怀。他们无限景仰、崇敬祖先,歌颂祖先的业绩、追念祖先的深情,依凭山歌尽情抒发心里的追念之情和深挚的怀念。这不仅是畲家山民的自豪和骄傲,也是对家乡、先祖的强烈挚爱。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颠沛何地,无论所处环境如何艰险,心里维系祖先的深情都不能泯灭,而且铭记心间。
  四、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畲族却没有自己的文字,无法用自己民族的文字记述历史轨迹。而畲族悠长的历史又是激励、鼓舞他们前进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倘若各个时期先祖的业绩不能在本民族中记述流传,先祖的业绩将在历史的长河湮没、无法为世代子孙承袭。于是,他们依凭琅琅上口的山歌在山民中承继流传,弥补没有本民族文字的不足。
  畲族山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珍贵的宝库,有着深重的文化积淀,表现在:一,传承性。畲族山歌生长衍播萌发在畲家的土地上,是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是畲族人民共同的财富,因而在畲族子孙中世代承传,不仅注意挖掘传统的文化资源,也注重灌输充实新内容,使其充满生机、绵延不息。二,民族性。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畲族人民最根本最主要、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文化活动。可以这样说,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灵魂,充分表达本民族的自爱自强,坚韧不拔的秉性。即使在物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人们依然渴望生活的富足,依然渴望山歌,用愤怒的歌声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罪行,以山歌的号角唤醒民族的心灵。三,群众性。畲家山歌蕴蓄在每个畲族山民的心田、规范着畲族人民的行为道德规范。他们处处营造着辉煌的山歌文化,把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融入了山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山歌是畲族人民在自身生命发展过程对生命追求的记录,以山歌形式抒发情感深层的忧郁和欢娱,补偿和满足情感反复的平衡,而寻求新的企盼。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畲族民俗风情》收录了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畲文化二元性论纲,努力拓展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兼议畲族歌舞的旅游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吸收畲族文化的一些因子为例,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升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