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历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风俗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327
颗粒名称: 苦难的历史
分类号: K18
页数: 1
页码: 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苦难的历史情况。
关键词: 畲族 风俗 民族 苦难历史

内容

畲族人民勤劳朴实,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以及天灾战祸、贫困疾病等原因,被迫到处迁徙,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八世纪,唐王朝在福建汀、漳一带设治,强化了封建王朝对畲族地区的统治。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畲、汉两族人民杂居共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社会发展阶段同周围的汉族基本相同。解放前,处在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但畲族人口中,贫、雇农占绝大多数,中农当中以佃中农为多,本民族的地主、富农少。据解放前夕,福建省福安、福鼎、霞浦三个县二十八个村二百零一户的调查:仅占总户数0.44%的畲、汉两族地主占有土地33.5%;占总户数3.1%的富农,占有土地8.5%;占总户数25.54%的中农,占有土地37%;而占总户数的70.9%的贫雇农,仅占土地的21%。畲民多租种汉族地主的土地,给汉族地主、富农当长、短工的不少,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处于被压迫被歧视的地位,一般每年都要缺粮八至十个月,过着“火笼当棉袄,竹篾作灯草,野菜充饥肠,番薯丝吃到老”的悲惨生活。当地畲民悲伤地唱道:
  无衣无吃真是苦,床上无被盖棕衣;
  夜里无被难到晓,日里无粮家难归。
  这首山歌是在那漫长苦难的岁月里,畲族人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知识出处

畲族风俗志

《畲族风俗志》

出版者: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本志记述了畲族生活、生产、人生礼仪、饮食、节日与禁忌等各类风俗习惯。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