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畲族文化遗存的新发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79
颗粒名称: 霞浦畲族文化遗存的新发现
分类号: K928
页数: 2
页码: 288-289
摘要: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宁德地区霞浦县遗留下大量鲜为人知的畲族文化遗存。
关键词: 畲族 文化遗存 霞浦

内容

从2004年开始,霞浦县民宗局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溪南、盐田、水门、崇儒4个乡的26个行政村自然村,进行畲族文化普查,发现畲族文化在霞浦县遗留下大量鲜为人知的遗存。现将具有意义的作一情况介绍。
  大浿村十里长渠
  大浿渠,位于水门乡大浿村,旧称“里山村”大浿渠,清乾隆年间建,它从大溟里山出水流经玉山村融汇黄龙溪,全长10华里,落差700余米,宽1.5到1米不等,高50至60厘米。竣工后,给大浿畲村、玉山村灌溉农作物,种植400余亩稻田。
  据《雷氏家谱》载:大浿村高祖雷启后,系从福鼎县前岐青柳村迁入大浿村,由于大浿村山高土地贫瘠,十有九旱,每年只能种些番薯度日,生活困苦。为改变山区畲民生活,雷启后经多次对地形勘察,发动家族十几个劳力,根据山脉地形,逢山挖山,遇岩炸石。经一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形成一条蜿蜒曲折山涧水浿。据说在竣工日,畲汉族村民欢声雷动,锣鼓声、鞭炮声经久不息。
  畲族大厝
  畲族大厝,最能体现高山畲族群体聚居的特色。在这次普查中,我们先后发现多处清代畲族大厝:溪南镇半月里雷仕儒大厝,盐田乡瓦窑头村雷景扬厝、雷得棋文武秀才厝,磨石坑村雷元寿大厝,崇儒乡霞坪石竹垅村蓝继泰大厝,上水村蓝亚波、雷灼寿大厝,水门乡大浿田岗村蓝其宋大厝。共八处,除上水蓝亚波十扇厝外,其余都为木构八扇大厝。
  蓝亚波大厝场地宽敞,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其建筑最具畲族特色,平而呈“工”字形,贰式屋面,整体呈凤凰展翅式。前厅中堂眉额上嵌圆形龙凤木雕刻,四角嵌木质蝙蝠,下镂雕长方内圆方格,畲族称:“吃了一箩米,工艺才告竣。”大门普遍上装饰门当,门前安座雕刻石,俗称“门当户对”。目前对这一大厝正在深入普查中。
  茶岗村保存清代畲族喜庆婚礼服饰
  近日,在登记水门乡茶岗村畲族服饰中,发现清代雷氏家族中保存全套喜庆婚礼时的服饰与头饰。有绣八仙眉帐,5副婚礼银钗,上衣、褶裙、花轿、银头簪、花斗笠、提梁锡酒壶以及生活用具等42件文物,均为东路款式(霞浦畲族有东、西两种服饰),尤其出嫁时需备6套冬、夏上衣。第一套上衣大襟领口银质圆扣镶五彩球、下服绣有凤凰朝牡丹、喜鹊、八仙、麒麟、鹿、梅花等,俗称“三沉池牛”,只有出嫁和归终时用。第二套上衣只在神节出行时用。第三套为家用。有银头花,镌刻七仙下凡、八仙以及各种仙女,下为银穗,共5套,每套3枚,工艺细腻,小巧玲珑。另有清代花轿、木刻礼盆等。
  茶岗村系清初从浙江苍南大岭迁入,这些服饰用具,仅是已登记部分,但都具有浙南畲族风格,因此弥足珍贵。
  半岭村八卦石
  八卦,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在民间是作为避邪的一种法宝。在水门乡半岭村84岁雷孙岩家牛栏嵌有一块“八卦石”,质地砂米石,直径45厘米,厚15厘米。据老人说,此石从曾祖起就竖在牛栏门口,至今已有150多年,有了这块八卦石,他家养的牛、猪就像吃了一粒定心丸一样。
  (2005年)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人物

黄亦钊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