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耕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317
颗粒名称: 五、农耕习俗
分类号: K892.3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每逢祭祀日和时令节日,族人都要举行祈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仪式,其中农历正月的清醮道场是隆重的祈求丰收的祭祀的祭祀仪式。与生产有关的时令节日有牛歇节、圆冬节等。平时结合农事活动的祈福更是经常举行。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开正福”,初五有“下神福”,二月初一“春福”,初二有“土地福”,立夏日“夏福”,端午节后“保苗福”,白露日“白露福”,立冬日“冬福”,除夕“完满福”答谢神明保佑一年的农事活动。
关键词: 福安市 饮食 风情习俗

内容

每逢祭祀日和时令节日,族人都要举行祈求神灵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仪式,其中农历正月的清醮道场是隆重的祈求丰收的祭祀的祭祀仪式。与生产有关的时令节日有牛歇节、圆冬节等。平时结合农事活动的祈福更是经常举行。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开正福”,初五有“下神福”,二月初一“春福”,初二有“土地福”,立夏日“夏福”,端午节后“保苗福”,白露日“白露福”,立冬日“冬福”,除夕“完满福”答谢神明保佑一年的农事活动。
  (一)做福
  与农耕有关的有:开正福,正月初一至初四日,主要是祈求一年四季平安;春福,农历二月初一(或初二),祈求春耕顺利、五谷丰登;夏福为立夏日,庆祝麦子收成,这一天有吃面条和夏饼的习俗。端午节前后(或农历五月十三日)晚稻番薯都已栽插,为保苗福,求保护庄稼免遭病虫害、兽灾、旱灾等,以祈求禾苗茁壮成长;白露日为白露福,答谢神明保佑秋粮进仓;除夕为完满福,答谢神明庇佑并庆祝一年的农事活动顺利。此外与农事有关的节日有牛歇节、尝新节、圆冬节等。甘棠春雷云村一年做6次福:二月初一开天福、三月十六林公大王生日福、立夏福、立秋福、重阳福、大年三十满福;甘棠过洋村一年做5次福:正月十五奶娘福、二月二土地福、三月十六林公大王福、八月二十三田公元帅福、忠勇王福;社口牛三湾村一年春、夏、秋、冬做4次福;社口潘洋村一年做7次福:春、夏、秋、冬四个福外,还要加上正月初五和三月十六林公福,岁末满福;下白石亨里村一年7次福:春、夏、秋、冬四个福外,还要加上正月初五和三月十六林公福,九月九钟老仙翁生日福;湾坞岩下一年做3次福:正月初五福、正月十五奶娘福、三月十六林公大王福;溪柄东山、溪潭瓜溪一年做5次福:春、夏、秋、冬4次福外,加年尾满福或二十四福。最少的溪柄彩花桥一年只做一次福;多的如下白石下赤村一年做12次福,即春夏秋冬福外,还要加上长生大帝福、林公大王福、田公元帅福、奶娘福、虎马将军福、土主福、土地福等。
  (二)牛歇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牛歇节,这一天凌晨,要把牛赶到山上吃露水草,梳洗牛身,做牛栏卫生,还以泥鳅、鸡蛋泡酒,或用米粥等精饲料喂牛,严禁对牛棍打鞭抽。修有“牛王庙”的村庄也在这一天供祭。
  (三)尝新节
  农历七八月水稻收割后过尝新节,又为“食新节”。按传统,开镰收割必须先择吉日,把头一趟割下的稻谷碾成米,煮成白米饭,供祭地方神、祖公神、灶神。祭毕,请亲邻一起品尝新饭。桌上要请本家长辈先“动箸”,以示尊敬老人,祝贺老人健康长寿。是日客人越多越好,据说“多一人尝多一人粮”。各人饭罢,还要盛一碗米饭放在桌上,称为“剩仓”。
  (四)圆冬节
  “立冬”为农户的圆冬节。这一天,户户砻糯谷,舂米做糍粑,全家共餐,庆祝一年辛勤劳动取得的好收成。有的人家还要杀鸡宰鸭烹食,俗称“理园埕”,田园种植大计到此已料理完毕。个别因某种原因“立冬”未曾做糍,那么,到“冬至”也要补上“圆冬节”这一餐,或舂米糍或做汤圆先供祖,后全家吃汤圆,以祝来年好收成。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