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祠的修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307
颗粒名称: 一、宗祠的修建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2
页码: 181-182
摘要: 宗祠又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历史上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
关键词: 福安市 宗祠 姓氏

内容

宗祠又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历史上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修建宗祠是族内大事,其修建程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族内合议作出决定、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征集地基、选择施工工匠,购买主要建筑材料、选择吉日良辰、动工兴建、落成典礼等。一旦族内作出修建宗祠的决定,往往全族踊跃参与。建祠需要财力支撑,建祠往往预先做准备,累积族内资金,按丁分摊的丁钱是资金的基础,族内外名贤资助也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族内特别看重族内事业有成族人的捐助,在祠堂建成后其捐助相关信息将勒石立碑永作纪念。特别重要的捐助事项还将载入宗谱,永志不忘。如红坪雷氏族谱有一则“祠引”,就详细记述红坪雷氏宗祠建设详情和勇房捐地事项:“宗祠竖十八都南坪坐艮向坤,始祖得魁公生子三位邦云公、邦肖公、邦茂公分作智、仁、勇三房,房下子孙捐助于(清)道光三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午时竖柱上梁,前后两座,墙围周全,其祠基系勇房赠寿公派喜助捐送。本十一月初三日吉旦进荐龙牌,仍约日后第十世成字以上荐牌,每牌应备酒一樽,十一世兆字以下进牌,每牌应出铜钱二千文,久祠公用。三房面议,长发其祥者。”有了资金和地基后,接下来的事就是请工匠、购建材、择日动工,宗祠落成之日,举族共庆。落成大典往往和祭祀、演出活动交织在一起,在祭祀历代祖灵的同时,合族同欢共庆。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