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宗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305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宗祠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6
页码: 181-186
摘要: 福安市宗祠概括了宗祠修建、宗祠简介等介绍。
关键词: 福安市 宗祠 姓氏

内容

第一节 宗祠修建
  一、宗祠的修建
  宗祠又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历史上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清代,祠堂已遍及全国城乡各个家族,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宗祠体现了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修建宗祠是族内大事,其修建程序通常包含以下环节:族内合议作出决定、制定方案、筹措资金、征集地基、选择施工工匠,购买主要建筑材料、选择吉日良辰、动工兴建、落成典礼等。一旦族内作出修建宗祠的决定,往往全族踊跃参与。建祠需要财力支撑,建祠往往预先做准备,累积族内资金,按丁分摊的丁钱是资金的基础,族内外名贤资助也是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族内特别看重族内事业有成族人的捐助,在祠堂建成后其捐助相关信息将勒石立碑永作纪念。特别重要的捐助事项还将载入宗谱,永志不忘。如红坪雷氏族谱有一则“祠引”,就详细记述红坪雷氏宗祠建设详情和勇房捐地事项:“宗祠竖十八都南坪坐艮向坤,始祖得魁公生子三位邦云公、邦肖公、邦茂公分作智、仁、勇三房,房下子孙捐助于(清)道光三十年八月二十八日午时竖柱上梁,前后两座,墙围周全,其祠基系勇房赠寿公派喜助捐送。本十一月初三日吉旦进荐龙牌,仍约日后第十世成字以上荐牌,每牌应备酒一樽,十一世兆字以下进牌,每牌应出铜钱二千文,久祠公用。三房面议,长发其祥者。”有了资金和地基后,接下来的事就是请工匠、购建材、择日动工,宗祠落成之日,举族共庆。落成大典往往和祭祀、演出活动交织在一起,在祭祀历代祖灵的同时,合族同欢共庆。
  二、宗祠规制与设施
  雷氏宗祠是族内敬神祭祖、聚议大事、修谱和举行神事、演出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通常由上下两座组成,上座为正殿,下座是戏台,上下座之间的高低差约为1~2米不等;上座后壁和左右两厢为神龛,是供奉祖先灵牌的地方。根据各个祠堂人口和财力,设置规模亦不同,简陋的仅设一坛,高、宽约一米许;靠后壁居中设祭坛、香炉和供桌。下座两侧为看台,居中主建筑是戏台,利用上下座之间的地势差,方便观看演出。较具规模的祠堂,在后座建有专门安放祖牌的神龛,通正殿中堂后壁,左右两厢均用于安放祖牌。祖牌为上等木材雕刻而成,高50~120厘米、宽30~40厘之间,祖牌上精雕有龙云、人物、花草等吉祥图案,中间书写有祖先的世次、职衔、名讳、行第等字样,做工精细,因此又称“龙牌”。福安红坪雷氏宗祠、金斗洋雷氏宗祠等均存放有数量不等的精雕“龙牌”。祖像系泥塑或木雕而成,平日供在祖龛里,遇到重大祭典或节日,就抬出祖像巡游。部分宗祠还供有龙头祖杖,如红坪雷氏祠堂就供有祖杖。
  戏台,通常由前台演出区(舞台)、演奏区,后台化装区等几个部分组成。根据祠堂面积的大小有所差异,主要表现为主演区即舞台面积的大小,两厢有无看台,小的祠堂一般不建看台。演奏区在演出区左侧,高出演出区20~30厘米。戏台的结构以木为主,新建宗祠也有改用钢筋混凝土与木相结合的结构,宗祠下座正中有一通道直抵大门,是为平时神像出游等重大庆典设置的,因此演出舞台正中的台板必须是灵活可拆卸移动的,改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后,这部分仍用木板,以备开启之需。戏台是一座宗祠的视线集中点,所以戏台天棚通常是雕梁画栋,绘有各种人物及花鸟图案。如林岭雷氏宗祠戏台就装饰的富丽堂皇。
  三、祠堂祭典
  举行祠堂祭祀这一天,族人先把祠堂打扫干净、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在祠堂大厅正中摆上祭桌,左右分别以全猪、全羊上祭。当天,法师在祠堂内搭起三界(用三层桌子代表三界),挂上神像,做请神科仪,接着起三层洪楼,祈请神灵保佑合族平安。并举行隆重的迎祖仪式,族人抬出供有祖先牌位的香亭或将始祖牌固定在八仙桌上,罩以红布,两人抬着,在全副仪仗的前导下周游全村。
  第二节宗祠简介
  福安境内已普查雷姓宗祠22座,其中始建于元代的1座,清代8座,建于民国时期2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建的11座。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有金斗洋、春雷云、红坪、后门坪、堪下洋、后舍6座;400~499平方米之间的有下和安、潘洋、廉岭、南山、山坪、如会、桦林7座;建筑面积300~399平方米之间的有燕窝、沂盘洋、牛石坂、坑里、月斗5座;面积在200~299平方米之间的有九龙、东山、岐山3座。面积在200平米以下的有下赤1座。
  一、金斗洋雷氏宗祠
  金斗洋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右侧。元至顺年间(1331~1333年)始建,历经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清同治五年(1866年)、民国初年多次重建,1996年再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分上下两座,有戏台;高度9.6米,进深30米,面宽18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门联云:翊都故郡二千纪,金梁雷宗第一祠。
  二、牛石坂雷氏宗祠
  牛石坂雷氏宗祠,位于康厝畲族乡凤洋村牛石坂自然村。2012年新建,宗祠面宽1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378平方米。门前祠堂坪深4米。
  三、后门坪雷氏宗祠
  后门坪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宗祠占地面积670平方米,宗祠分上下两座,进深29米,面宽15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上厅供祭祀用,上座厅堂两侧辟有神龛,安放雷氏祖先神牌;下座为戏台,供重大节日祭祀时演出用。
  四、红坪雷氏宗祠
  红坪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康厝畲族乡红坪村右侧。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1983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子时重建上座正殿,2005年重建下座,有戏台。宗祠坐东朝西,系砖木结构,青瓦(悬山顶)屋面。进深28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目前系市内装修较为完整和较大的雷氏宗祠之一。
  五、春雷云雷氏宗祠
  春雷云雷氏宗祠,位于福安甘棠镇春雷云(田螺园)村,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2000年重建,2002年落成。祠堂为砖混结构,进深30米,面宽16米,分上下座,有戏台,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祠前有祠堂坪,面积500平方米,是福安最具规模、装修完整的雷氏宗祠。
  六、廉岭雷氏宗祠
  廉岭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上廉岭村右下方,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建,1998年装修。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座,进深23米,面宽16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祠堂坪深5米,宽16米,面积80平方米;大门朝北。
  七、后舍雷氏宗祠
  后舍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科后村后舍自然村。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始建,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民国十九年(1930年)倾圮,1991年再建。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高度7.8米,进深26.5米,面宽13.2米,建筑面积175平方米。现宗祠于2014-2015年间西移新建,改坐乾为坐癸向丁,占地面积656平方米。祠内宽18.8米,深31.6米。
  八、坑里雷氏宗祠
  坑里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社口镇坑里村。清末建,土木结构,面积350平方米。
  九、东山雷氏宗祠
  扩建东山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溪柄镇东坪村东山自然村。清末建,土木结构,面积40平方米。2014年拆扩建为砖木结构,面积203平方米,坐乙加卯向辛酉。
  十、南山雷氏宗祠
  南山雷氏宗祠位于福安穆云畲族乡南山村。1980年建,面积400平方米。1989年农历九月十一日晋主安位。
  十一、潘洋雷氏宗祠
  潘洋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社口镇潘洋村。始建于1964年,2000年重修,砖木结构建筑,上下座,有戏台,大门朝东;宗祠进深25米,面宽15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十二、马山坎下(堪下洋)雷氏宗祠
  马山坎下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溪潭镇马山村堪下洋新村。1989年建,为砖木结构坐乾加亥,祠宽18米,进深30米,面积540平方米。
  十三、和安雷氏宗祠
  和安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和安村下和安自然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2002年重建,为上下两座,进深17米,面宽14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
  十四、燕窝雷氏宗祠
  燕窝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燕窝村。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建,建筑面积375平方米。
  十五、下赤雷氏宗祠
  下赤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下赤村。民国时期建,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
  十六、月斗雷氏宗祠
  月斗雷氏宗祠位于福安市坂中畲族乡许洋村月斗自然村燕迹地块。2013年新建落成,进深21.6米,面宽18.6米,占地面积473平方米,2001年动工兴建,2013年农历10月12日上梁,2014年完成整体建筑,2015年10月12日晋主安位。
  十七、桦林雷氏宗祠
  位于溪潭镇下庄村桦林,八甫两自然村之间,进深34米,面宽14.6米,占地面积496平方米,2013年农历10月23日落成。
  十八、如会雷氏宗祠
  位于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如会自然村,2013年新建,面积约432平方米。坐艮加寅,祠内宽13.66米,进深30米。2014年4月晋主。
  十九、山坪雷氏支祠
  山坪雷氏支祠位于溪柄镇东坪村山坪自然村,该支雷氏系福鼎牛埕下迁入。该祠坐艮加寅,祠宽14米,进深33米,占地面积462平方米。2011年9月开工建设,2014年9月12日晋主。
  二十、沂盘洋雷氏宗祠
  位于溪柄镇龙潭面村下可坑自然村沂盘洋。坐卯加乙,为新建砖木结构,祠宽13.8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303.6平方米。2013年开工建设,2014年7月29日晋主。
  二十一、九龙雷氏宗祠
  位于溪柄镇立峰村九龙自然村,砖木结构,坐丁兼午向癸子,祠内宽13.5米,占地面积202平方米。2014年2月动工新建,2015年农历九月十八日晋主。
  二十二、岐山雷氏宗祠
  位于溪潭镇岐山村,砖木结构,2014年2月开工新建,2015年农历十月十二日上梁,坐亥加壬,祠内宽16.5米,深14.5米,占地面积252平方米。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